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就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国学经典作品承载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伦理观念、审美理想和生存智慧,既包含丰富的知识,又具有深厚的内涵,更富于审美的情趣。阅读国学经典,无论对文化学习还是心灵熏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是,一味地让学生诵读会大大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因为这些文字毕竟离孩子们生活的年代久远,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还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国学经典教育可以通过语文教学这个纽带渗透给学生,怎样渗透呢?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国学经典”的界定
经典就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著作。国学经典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极大影响,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它包括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二、学生读经典的意义
学生读经典就是让他们能从经典中读人,读人生,读智慧,读社会。经典重于文化与人文,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在于其所传递出的与人类普遍命运、终极关怀、人文思想所共通的精神价值,在于其作为民族、国家、社会可以藉此长传不断滋养后人的高尚品性与内质。人的素质应靠人文教育来培养。而阅读经典,应该是人文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中学时期,对于文字已经有了相对较好的理解能力,中学学生读经典,不但能培养其内涵,也可以对其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一定的导向。
三、国学经典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语文老师应该自觉研究“国学”,广泛地阅读些经史子集,作为平时语文教学有益的补充
语文老师要搞好语文教学与国学教育结合必须先从知识面上多研究传统文化,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现当代文学与语言教学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传统经典的滋养中提升人格和智慧,学习国学,传诵经典,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修炼和提升道德品质,这是国学教育的初衷和根本目标。国学修身做人的哲学讲究“诚意、正心、修身”和“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国学普及的核心内容。初中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可见,二者非但不矛盾,而是非常契合。
(二)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经典的方法
1.把人文经典当作主要读物。读什么书是学生时代就养成的习惯,现在的学生常对漫画、杂志、故事类的书比较感兴趣,一让他们读经典,他们常会唉声叹气,说经典乏味难懂,所以应让学生从小养成读经典的习惯,把经典当作最主要的读物。
2.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应该以正确的态度,轻松的方式来阅读。只要有正确的态度,有兴趣,有自己的判断力,会活读就好。把阅读经典看作是一件轻松、简单、有效的事情。
(三)将国学经典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效链接
1.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且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古往今来,大量的文学作品和文化典籍,既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同时也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语文教材从中精选的上百篇诗文佳作,虽然只是国学经典著作中的沧海一粟,但通过学习这些艺术珍品,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知识,而且可以从不同时代、不同体裁的珍品中受到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陶冶,感受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脉搏。我们要立足新课程,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以如何宣扬教材所蕴涵的传统美德、如何品味和积累祖国语言文字、解读传统文化典籍、如何把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内涵、升华为做人的行为作为重点内容,设计好相关的语文学习的活动方案,为学生创造综合学习的机会,从而来寻求在平时语文教学中学习国学经典的途径和策略。
2.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留出时间来诵读经典美文。可开设阅读课,利用晚读前20分钟时间开展阅读活动,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发给文言版本或白话版本的书籍,扩大阅读面。上午、下午课前10分钟预备时间,可利用校园广播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①在初一年级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家诗》等内容。②在初二年级进行《四书》、《五经》选读。③初三年级“经、史、子、集”泛读。④开设校园“百家讲坛”,让优秀学生上台讲解国学经典,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3.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兴趣可促使学生主动地感知事物,并使注意力持久、观察敏锐、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记忆牢固、意志坚强、情绪高涨。总之,兴趣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有生气、有成效。
4.要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平时国学经典教育中,我们总是偏重于诵读,忽略了理解国学的内涵。针对国学中一些晦涩难懂的部分,语文教师可以侧重宣讲一些通俗易懂的传统美德的故事,如“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等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基本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 使学生了解这些源远流长的国学经典所蕴含的丰富内容。
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千百年传唱不衰。诵读它,可以修身养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国学经典教育是提升学生品性和修养的有效途径。经典作品,为孩子的内心世界涂下亮丽的底色。通过开展学生国学经典的诵读与学习,那些博大精深、睿智宏伟的国学经典,必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学生阅历的增加而慢慢释放出浓醇的芬芳。
一、“国学经典”的界定
经典就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著作。国学经典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极大影响,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它包括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二、学生读经典的意义
学生读经典就是让他们能从经典中读人,读人生,读智慧,读社会。经典重于文化与人文,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在于其所传递出的与人类普遍命运、终极关怀、人文思想所共通的精神价值,在于其作为民族、国家、社会可以藉此长传不断滋养后人的高尚品性与内质。人的素质应靠人文教育来培养。而阅读经典,应该是人文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中学时期,对于文字已经有了相对较好的理解能力,中学学生读经典,不但能培养其内涵,也可以对其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一定的导向。
三、国学经典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语文老师应该自觉研究“国学”,广泛地阅读些经史子集,作为平时语文教学有益的补充
语文老师要搞好语文教学与国学教育结合必须先从知识面上多研究传统文化,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现当代文学与语言教学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传统经典的滋养中提升人格和智慧,学习国学,传诵经典,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修炼和提升道德品质,这是国学教育的初衷和根本目标。国学修身做人的哲学讲究“诚意、正心、修身”和“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国学普及的核心内容。初中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可见,二者非但不矛盾,而是非常契合。
(二)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经典的方法
1.把人文经典当作主要读物。读什么书是学生时代就养成的习惯,现在的学生常对漫画、杂志、故事类的书比较感兴趣,一让他们读经典,他们常会唉声叹气,说经典乏味难懂,所以应让学生从小养成读经典的习惯,把经典当作最主要的读物。
2.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应该以正确的态度,轻松的方式来阅读。只要有正确的态度,有兴趣,有自己的判断力,会活读就好。把阅读经典看作是一件轻松、简单、有效的事情。
(三)将国学经典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效链接
1.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且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古往今来,大量的文学作品和文化典籍,既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同时也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语文教材从中精选的上百篇诗文佳作,虽然只是国学经典著作中的沧海一粟,但通过学习这些艺术珍品,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知识,而且可以从不同时代、不同体裁的珍品中受到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陶冶,感受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脉搏。我们要立足新课程,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以如何宣扬教材所蕴涵的传统美德、如何品味和积累祖国语言文字、解读传统文化典籍、如何把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内涵、升华为做人的行为作为重点内容,设计好相关的语文学习的活动方案,为学生创造综合学习的机会,从而来寻求在平时语文教学中学习国学经典的途径和策略。
2.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留出时间来诵读经典美文。可开设阅读课,利用晚读前20分钟时间开展阅读活动,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发给文言版本或白话版本的书籍,扩大阅读面。上午、下午课前10分钟预备时间,可利用校园广播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①在初一年级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家诗》等内容。②在初二年级进行《四书》、《五经》选读。③初三年级“经、史、子、集”泛读。④开设校园“百家讲坛”,让优秀学生上台讲解国学经典,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3.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兴趣可促使学生主动地感知事物,并使注意力持久、观察敏锐、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记忆牢固、意志坚强、情绪高涨。总之,兴趣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有生气、有成效。
4.要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平时国学经典教育中,我们总是偏重于诵读,忽略了理解国学的内涵。针对国学中一些晦涩难懂的部分,语文教师可以侧重宣讲一些通俗易懂的传统美德的故事,如“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等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基本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 使学生了解这些源远流长的国学经典所蕴含的丰富内容。
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千百年传唱不衰。诵读它,可以修身养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国学经典教育是提升学生品性和修养的有效途径。经典作品,为孩子的内心世界涂下亮丽的底色。通过开展学生国学经典的诵读与学习,那些博大精深、睿智宏伟的国学经典,必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学生阅历的增加而慢慢释放出浓醇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