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5月14日,全国妇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最美家庭”揭晓仪式,家庭荣获2015年度全国“最美家庭”,其中“羌笛王子”杨平倾情传承古老民族艺术瑰宝,夫妻恩爱,教子有方等事迹在星光辉映的“最美家庭”中脱颖而出,荣耀当选……
彼此说得最多的就是“感动和感谢”
1993年,杨平和杨梅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妻子杨梅,是一名优秀的一线干警。杨平则是阿坝理县文体局的一名领导,二人因为工作的原因两地分居。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以来,杨平更是全力以赴奔波在一线,与家庭处于半脱离状态,生活的重担几乎都落在杨梅一人肩头。在生活上,杨梅把爱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冷了,她准备好御寒的衣服;病了,她守在床前悉心照料。她用自己无私的奉献为丈夫筑就了一个温馨的港湾。
远在都江堰的婆婆长期眩晕,老人虽说没事,但杨梅丝毫不敢怠慢,立即带着婆婆到成都看病。
白天她跑遍菜市场,一日三餐科学配餐,水果、营养品换着样地送到老人嘴边。晚上她又通宵达旦地守候在婆婆旁边。望着儿媳的汗水,看着儿媳的疲倦,婆婆既心痛又感动。
2014年5月12日,“在雪山脚下杂谷的河畔,有我们人民忠诚的卫士。你肩扛着金色的盾牌,手握正义的利剑。”一阵阵铿锵有力的声音从理县公安局传出。杨平正在认真地指导民警们排练歌曲,杨平的妻子杨梅也在排练队伍里。她戴着眼镜,一丝不苟地排练着。“作为公安中的一员,能唱着老公创作的歌曲去参加全省公安系统的歌咏比赛,也算是他给我这个警察老婆最特别的一份礼物吧!”说起自己的老公,杨梅满脸自豪。
我们的家不奢华,但最温馨
到了晚上八点,杨平夫妇通常会打开电脑,与在北京人民大学读书的女儿杨思弦聊一会儿天。“北京热不热?要注意身体,我们这边一切都好,别挂念。”一句句贴心的话语让这个家暖意融融。
说起女儿的名字,还有一个小故事。因为杨平对小提琴有很深的感情,但为了家庭他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专业,因此给女儿的名字里加了一个“弦”字。为了弥补自己的遗憾,女儿5岁起杨平就开始教她小提琴,杨思弦记得那时楼下同龄小朋友都在玩耍嬉戏,自己却总是在练琴。她从最初的“没什么感觉”、“很苦”到现在的“用情感拉琴”,“透过音乐说话”;琴声从不堪入耳变成美妙动听的旋律,是坚持让杨思弦看到了奇迹。2010年,杨思弦顺利通过小提琴9级考试。2013年以654的高分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学习日语。
在女儿的做人问题上,杨平经常讲的就是一句话:“人要简单、朴素,有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悠扬的笛声里是妻子的付出
杨平从1988年开始就是文工团的一名专业演员。后来为了让濒临失传的羌笛重放异彩,2002年他深入高山远寨,向民间羌笛老艺人虚心学习羌笛演奏技艺。
杨平学成以后,经过不断探索,潜心研究,演奏技艺日臻完善,曾先后接受中央一台、二台、四台、八台、九台、十二台、台湾山力电视台、韩国国家电视台采访并录制节目,被网络和媒体称为“羌笛王”。2014年代表甘阿凉地区被评为“全国民族文化传人先进个人”。
有妻子的支持,杨平在创作路上得心应手,他先后创作的歌曲《欢迎您到桃坪来》荣获第三届“阿坝州高原艺术节创作”二等奖,《吉祥谷恋想》荣获四川省“西部旅游风光歌曲大赛”金奖,《湘理相亲》灾后重建感恩歌曲入选四川省“五个一”工程优秀音乐作品。
“只要丈夫能把工作干好,我再苦再累也值得。”她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她已经习惯了独自解决家里所有的困难,处理好家里所有的事情,她愿意用自己的付出换取丈夫工作上的进步。
楊平说:“家可以不奢华,但一定要温馨。夫妻可以不每天陪伴,但一定要惺惺相惜。”
责编/沫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