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治疗有膀胱上皮癌病史的上尿路上皮肿瘤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ans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保守治疗的方法,内镜处理肾盂及输尿管上皮肿瘤常被临床医生采用。有膀胱上皮癌病史的患者是上尿路上皮肿瘤复发的高危人群。本研究对内镜治疗有原发膀胱上皮癌病史患者的上尿路上皮肿瘤的疗效进行评价。作者回顾了1983-2004年90例有原发膀胱上皮癌病史的患者,均采用过内镜治疗复发的局限性上尿路上皮肿瘤。

其他文献
患者,男,64岁.因会阴肿痛伴发热1个月于2006年8月24日入院.查体:会阴部隆起,皮肤呈暗红色,可及6 cm×4 cm包块,质硬触痛明显,包块中央可触及波动感.尿道外口可见脓性分泌物。
期刊
患者,78岁.右侧阴囊内无痛性肿物进行性增大1年,影响行走及排便,于2006年11月5日入院.患者无发热、盗汗、消瘦、乏力,无尿频、尿痛及肉眼血尿.查体:双肾区无隆起,无叩压痛,双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膀胱区无隆起,无压痛。
期刊
期刊
患者,女,69岁.因尿道肉阜术后6个月复发于2005年5月16日入院.患者2年前因尿道外口肿物于当地医院2次行尿道肉阜切除术.查体:截石位3~7点处可见5 cm×4 cm肿物,色紫黑,表面少许血痂,质软,易出血.硬膜外麻醉下以电刀沿肿物基底部完整切除肿物.病理报告:肿瘤细胞多形性、异型性明显,核呈空泡状,显著红核仁,黑色素易见.免疫组织化学:HMB-45及S-100阳性.诊断为(尿道)恶性黑色素瘤
期刊
目的 探讨三维1H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1.5T高场强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和直肠内线圈前列腺三维1H MRS检查前列腺疾病患者52例,其中PCa 1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35例,9例无泌尿系症状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前列腺波谱检查数据经工作站后处理得到前列腺代谢产物胆碱(Cho)、肌酸(Cr)和柠檬酸盐(Cit)的波峰谱线,以及Cho/
患者,男,43岁.因心慌、高血压1年,B超发现左肾上腺肿瘤10 d于2006年12月12日入院.查体:血压157/124 mm Hg(1 mm Hg=0.133kPa),血ACTH、皮质醇、肾素、AⅡ、醛固酮,24 h尿VMA、17-酮固醇、17-羟固醇均在正常范围。
期刊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并非每例患者临床进展均相同,临床进展较快者如未及时治疗,疾病进展可出现反复发作的泌尿系感染、膀胱结石和急性尿潴留(AUR),进而需要手术治疗.因此积极研究BPH临床进展危险因素,尽早发现临床进展较快的BPH患者十分必要。
期刊
泌尿系结核并发膀胱肿瘤临床较少见,1998年10月至2006年1月我院收治6例,其中误诊、漏诊4例,现报告如下。
期刊
2000年1月至2006年4月,我院收治隐匿型前列腺癌10例,占同期收治180例前列腺癌的5.6%,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本组10例.年龄57~78岁,平均65岁。
期刊
目的 提高囊性肾癌的诊治水平. 方法 回顾分析10例囊性肾癌患者术前影像学特点、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男7例,女3例.年龄38~74岁,平均56岁.患侧腰酸3例,体检偶然发现7例,有肾囊肿病史者2例.囊腔直径3.5~8.2 cm.术前B超检查诊断为肾癌6例,CT诊断为肾癌7例.8例术中行冰冻病理:肾细胞癌6例,未发现恶性倾向2例.10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 结果 术后病理诊断:肾透明细胞癌9例,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