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eur0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学后能解决实际问题,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是值得认真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解决问题 解题能力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068-02
  应用题是由情节和数量关系两个部分交织在一起组成的。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知道该道题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并能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具体说来要做到:
  一、提出问题
  我们可以依据解题思路,在课内外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和启发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在求异中求佳,择其善者而从之,即把最佳方法提示给学生,让学生见好就学,学习迁移,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辨证的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依据解题能力,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可以分为下面三个基本环节:
  (一)理解、分析题目(审题)是培养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基础
  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通过审题,依据题目思路,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运用数据描述信息,做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二)分清条件和所求
  教师指导学生熟读题目找到已知条件所求问题,这是培养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基础。必须分清以下几点:
  (1)已知是什么?
  (2)未知是什么?
  (3)要求你干什么?
  (4)可否画一个图形?
  (5)可否数学化?
  (三)思考由已知条件能得出什么相关的联系若找不出直接的联系,可能不得不考虑扶助问题
  (1)回顾以前所学知识?你是否见过相同的问题而又不完全相同?
  (2)你是否知道与此有关的问题?你是否知道可能用得上的定理?
  (3)看着未知数!试想出一个具有相同未知数或相似未知数的熟悉的题目。
  (4)这里有一个与你现在的问题有关、且早已解决的问题,你能否利用它?利用它有结果吗?利用它有方法吗?为了利用它,你是否引入辅助量?
  (5)回到定义中去。
  (6)你能否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若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可先解决一个与此有关的问题。
  (7)你是否利用了所有的条件?你是否利用了整个条件?你是否考虑了包括在问题中的所有必要的概念?
  二、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从已有的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表现为逆用定义,公式,法则,进行逆向推理,反向进行证明,逆向思维反映了思维过程的间断性、突变性和反联结性,它是摆脱思维定势、突破旧有的思维框架,产生新思路、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随着正向思维的出现,逆向思维也同时产生。逆向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训练与培养。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可以把具有互逆关系的知识联系起来。例如:在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创设问题情境“春雨小学387名学生去参观博物馆。租9辆车够吗?”并给予一辆标示“准乘45人”的大客车,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由于刚学习笔算除法,大部分学生采用387÷9=43(人)43<45,从而得出结论,这时,有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用45×9=405(人)405>387,说明租9辆车够了。教师适时引导、分析、比较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更敏捷。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发现、获取新的知识,打破思维定势,更利于学生全面考虑问题。
  三、培养解题的灵活性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容易产生消极的思维定势,造成一些机械思维模式,干扰解题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有的学生常常将题中的两个数据随意连接,而忽视其逻辑意义。如“小方和小圆各有同样多的水果糖,小方吃了7粒,小圆吃了8粒,剩下的谁多?”由于受数值大小这一表象的干扰,学生的思维定势集中在“8>7”上,容易误判断为“小圆剩下的多”。为了排除学生类似的消极思维定势的干扰,在解题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常运用的方法有“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和“一题多练”。同一道题,同样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如解答“五一班有学生63人。女生占4/9,女生有多少人?”这本来是一道很简单的题目。教学中,老师往往会因学生很容易解答,而一晃而过,忽视发散思维的训练。对于这样的题型,老师要执意求新,变换提出新的问题。如再提出如下问题:1)男生有多少人?2)全班有多少人?3)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4)男生是女生的几倍?5)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等等。这样,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像同一道题,老师还可以从分析上多提问,从解法上多提问,从检验上多提问,进行多问启思训练,培养学习思维的灵活性。
  为了减少学生的解题错误,提高解题的准确率,除加强估算和检验外,通常较有效的办法是要善于联系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在比较中区别、在比较中理解、在比较中提高。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可根据解题思路,审题寻找解题途径,掌握了解解题步骤在小学与初高中以后对于数学问题也变的较简单、容易解答问题,并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信心。
  参考文献:
  [1]黄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7(07):79.
  [2]邢霞琴.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培养方法优选[J].新课程(小学),2014(05):100.
  [3]刘树刚.在小学数学解题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維能力[J].考试周刊,2017(70):106.
其他文献
【摘要】乡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和传承的重要渠道。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锻炼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而且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乡土文化 语文教学 人文素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乡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编号:JCJYC17011701)  【中图分类号】
【摘要】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在实践中施行“当堂训练”教学,既能够趁热打铁,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使学生通过“探究——建构——感悟——应用”这样互相促进、循环推进的过程,整理、消化新知识;还能够扩展视野、提升能力,把课内所学的内容迁移到课外,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 当堂训练 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分析了钢领制造精度不良对纺纱质量的不利影响,对比了高精度轴承钢钢领与普通钢领制造工艺过程和质量现状,指出在纺纱过程中应用高精度轴承钢钢领的成纱质量、经济效益较好,认为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向全球扩展的分析构建出“世界历史”理论 ,并以此出发探索东方社会的发展道路和前途。东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后在社会主义建
<马氏文通>通行的各种版本中有一些错误,这些错误来自两个方面:第一,马氏本人之误,这主要表现在对一些语法现象的分析解释和对一些引例原文的理解上.第二,整理者之误,表现为
【摘 要】物理这一门学科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十分重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物理教学的方法以及教育目标受到教育部门的广泛关注,新课程改革中提出开展高中物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理论,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这是高中开展物理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本文从高中物理教育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进行简单的探索,进一步解答开展高中物理教学对学生的整体思维的影响
【摘 要】我市教育局教研室申报的2018年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吴川市高中生物学科运用PISA学业调查研究》立项通过。新一轮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通过对PISA评价理念、评价框架、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的研究,发现其与我省新课程改革的思路不谋而合。PISA评价旨在了解学生在面对未来生活挑战时可能具备的能力,强调发展性评价,提出"为生存而学习"的评价理念,引领教育的潮流走向。
微积分在全部数学的历史中是一个最大创造,微积分发现的全部历史中,展现了辩证思维法的胜利,阿基米德的"穷竭法",刘徽的"割圆术",卡瓦列里的不可分量,费马的求切线方法,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