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数学课堂低效问题简要分析,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提出了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七个措施,旨在交流中引发大家的思考,共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效课堂 初中数学 教与学的和谐
在新课程改革新形势下,庞杂繁琐的教学理论、花样翻新的教法、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充斥着我们的课堂,教师为着考试教,学生为着考试学,很多教师时常在交流:教师教得辛苦,学生也学得辛苦,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十分有限。作为教师,现在处在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当教师难,难当教师”。其原因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教学是双边活动,主要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配合,正是“教”与“学”不和谐造成了上述问题。具体由以下几个因素导致:
(1)“教”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数学课程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目前,在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与新课程标准不适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主要表现在数学教学活动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把学生仅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无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需求,轻学重教,以教代学,单纯重视知识、技能的传递和训练,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忽视知识发生过程,缺乏启发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过程评价,学生缺乏对数学的体验、感受、思考和探究,忽视了学生发展的整体性、独特性和持续性,而把知识达标视为唯一的追求,学生对学数学感到厌倦,课堂教学缺乏活力,教学效率低。
(2)“学”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不浓,厌学情绪严重。随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自信的发展与之形成一定的反差,厌学情绪极为严重, 学习被动消极。也有同学学习不得法,练习、作业粗心马虎,教师讲评后订正,结果还是错,更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
一切教育改革的重心在于提高课堂效率上,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转变教学理念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我们必须积极地转变教育理念,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理念。教学活动的素材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的数学问题情境应具有趣味性、启发性,起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的作用。如学“两点之间的距离”时,我创设“在一条河的两侧有甲、乙两个位置,在河上什么地方修桥,从甲地到达乙地最近”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提升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
2. 转变教学角色
教师、学生及数学课堂都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数学课堂必须成为数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首先,教师应由一个课堂的控制者转变为一个课堂的参与者,无论是学习问题的提出,学习问题的设计,学习方式的选择,还是学习小组的组织,学习结果的预想都要贴近学习的实际,充分参與到学生中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应由一个学习的预设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合作者,不能在每一次的学习过程中,都让一群毫无准备的学生去面对一个经过充分准备的教师,要将学习当作学生与教师共同设计并共同完成的一个过程;再次,教师应由一个学习的权威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不仅是一个知识的拥有者和信息的传递者,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教师还应该是一个顾问、参谋和引导者,真正做到“知识共享”与“教学相长”。
3. 优化教学方法
改变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灵活恰当的使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教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4. 激发学生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没意思。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必须坚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使之能长久下去。
4.1 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
经过这几年年的教学经历,我发现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发现数学奥秘。如讲直线公理时,用一个钉子把一根木条钉在黑板上,发现木条可以绕钉子转动,再钉一个钉子发现木条被固定了。通过实践学生发现结论: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又如,逆水行船与顺水行船问题,有很多学生都没有坐过船,对顺水行船、逆水行船、水流的速度,学生难以弄清。为了让学生明白,我以大风天行走为例,学生有亲身体验,顺风行走觉得很轻松,逆风行走觉得很困难,这是风速的影响。并同时讲清,行船与行走是一回事,只是所产生影响因素的不同,一个是水流速度,一个是风的速度。这样创设情境,学生就好理解。
4.2 给学生学习的自由。
学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师,而且自己也独立学习。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课堂教学应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比如,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实际应用——打折销售这一知识点时,我想如果课堂上就单纯地出示例题,然后分析题意,给出解答过程,接着再模仿练习,最后帮学生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学生的学习将是多么的枯燥,而且这类问题虽然与实际生活相关,但学生却未必有多大兴趣。所以我设计一个课堂活动,让学生模拟学做商人进货、定价、促销到卖出的全过程,课堂上学生非常积极踊跃,乐于去对打折销售的过程进行分析、计算。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联想到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标价与销量的关系,进价、标价、售价与打折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在欢快的活动中掌握了知识。 4.3 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前巧妙设计好思考题,并力求做到所设计的问题明确具体,“浅”中见“深”具有启发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数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讲数轴前,先介绍温度计,再由温度计抽象化成数轴。如此深入浅出的描述,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
4.5 建立数学学习小组,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重要的是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建立师生、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开展,营造了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为他们的自我表现和相互间的交流提供更多、更广的空间,使他们能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学生会从中感到轻松自由,自然地成为交流的主体。
首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分组学习的特点和优越性,认识到沟通、交流对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支持他人,倾听意见,互动交流,协同完成任务,达到共同提高和发展的目的;同时要教育学生学会互相尊重,让学生认识到每个同学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但同时也有倾听别人观点的义务。其次,要指导每個小组进行明确的分工,使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职责,从制度上保证全员参与。第三,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组长和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加中下等学生发言的次数,并同时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另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将小组成员是否全面参与交流合作学习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以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才会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即前人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学好,把间接经验变成属于自己的直接经验,从而学会学习。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和教学的需求,把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班级集体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例如学习图形认识初步时就用了很多小组讨论的形式,同学们接受的效果非常好,特别在图形的三视图和展开图这一节,通过动手操作,同学们清晰的掌握了知识。不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把竞争的意识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成功,使学生真正地在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探究问题时思维方向往往也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启发和指导,把学生的思路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使之更有效地、合理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6 精选达标练习,检测反馈学生数学学习效果。
课堂达标练习是反馈学生认知目标掌握程度的主要手段。一份高效、恰当的课堂练习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从而为教师修订教学方向,提高教学效果。
4.7 改革教学评价。
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有力地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数学的实践性较强,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实际上是从现实材料中抽象出来的一种数学模型,它是现实材料的形式化,它与自然、生活密不可分, 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同时也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以极大的热情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之中。
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抛开形式主义的束缚和功利主义的诱惑,潜心钻研,勇于探索,在发挥传统教学优势的同时,应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上,为打造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而不懈努力。
【关键词】高效课堂 初中数学 教与学的和谐
在新课程改革新形势下,庞杂繁琐的教学理论、花样翻新的教法、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充斥着我们的课堂,教师为着考试教,学生为着考试学,很多教师时常在交流:教师教得辛苦,学生也学得辛苦,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十分有限。作为教师,现在处在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当教师难,难当教师”。其原因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教学是双边活动,主要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配合,正是“教”与“学”不和谐造成了上述问题。具体由以下几个因素导致:
(1)“教”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数学课程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目前,在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与新课程标准不适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主要表现在数学教学活动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把学生仅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无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需求,轻学重教,以教代学,单纯重视知识、技能的传递和训练,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忽视知识发生过程,缺乏启发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过程评价,学生缺乏对数学的体验、感受、思考和探究,忽视了学生发展的整体性、独特性和持续性,而把知识达标视为唯一的追求,学生对学数学感到厌倦,课堂教学缺乏活力,教学效率低。
(2)“学”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不浓,厌学情绪严重。随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自信的发展与之形成一定的反差,厌学情绪极为严重, 学习被动消极。也有同学学习不得法,练习、作业粗心马虎,教师讲评后订正,结果还是错,更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
一切教育改革的重心在于提高课堂效率上,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转变教学理念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我们必须积极地转变教育理念,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理念。教学活动的素材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的数学问题情境应具有趣味性、启发性,起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的作用。如学“两点之间的距离”时,我创设“在一条河的两侧有甲、乙两个位置,在河上什么地方修桥,从甲地到达乙地最近”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提升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
2. 转变教学角色
教师、学生及数学课堂都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数学课堂必须成为数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首先,教师应由一个课堂的控制者转变为一个课堂的参与者,无论是学习问题的提出,学习问题的设计,学习方式的选择,还是学习小组的组织,学习结果的预想都要贴近学习的实际,充分参與到学生中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应由一个学习的预设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合作者,不能在每一次的学习过程中,都让一群毫无准备的学生去面对一个经过充分准备的教师,要将学习当作学生与教师共同设计并共同完成的一个过程;再次,教师应由一个学习的权威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不仅是一个知识的拥有者和信息的传递者,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教师还应该是一个顾问、参谋和引导者,真正做到“知识共享”与“教学相长”。
3. 优化教学方法
改变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灵活恰当的使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教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4. 激发学生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没意思。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必须坚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使之能长久下去。
4.1 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
经过这几年年的教学经历,我发现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发现数学奥秘。如讲直线公理时,用一个钉子把一根木条钉在黑板上,发现木条可以绕钉子转动,再钉一个钉子发现木条被固定了。通过实践学生发现结论: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又如,逆水行船与顺水行船问题,有很多学生都没有坐过船,对顺水行船、逆水行船、水流的速度,学生难以弄清。为了让学生明白,我以大风天行走为例,学生有亲身体验,顺风行走觉得很轻松,逆风行走觉得很困难,这是风速的影响。并同时讲清,行船与行走是一回事,只是所产生影响因素的不同,一个是水流速度,一个是风的速度。这样创设情境,学生就好理解。
4.2 给学生学习的自由。
学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师,而且自己也独立学习。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课堂教学应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比如,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实际应用——打折销售这一知识点时,我想如果课堂上就单纯地出示例题,然后分析题意,给出解答过程,接着再模仿练习,最后帮学生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学生的学习将是多么的枯燥,而且这类问题虽然与实际生活相关,但学生却未必有多大兴趣。所以我设计一个课堂活动,让学生模拟学做商人进货、定价、促销到卖出的全过程,课堂上学生非常积极踊跃,乐于去对打折销售的过程进行分析、计算。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联想到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标价与销量的关系,进价、标价、售价与打折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在欢快的活动中掌握了知识。 4.3 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前巧妙设计好思考题,并力求做到所设计的问题明确具体,“浅”中见“深”具有启发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数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讲数轴前,先介绍温度计,再由温度计抽象化成数轴。如此深入浅出的描述,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
4.5 建立数学学习小组,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重要的是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建立师生、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开展,营造了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为他们的自我表现和相互间的交流提供更多、更广的空间,使他们能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学生会从中感到轻松自由,自然地成为交流的主体。
首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分组学习的特点和优越性,认识到沟通、交流对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支持他人,倾听意见,互动交流,协同完成任务,达到共同提高和发展的目的;同时要教育学生学会互相尊重,让学生认识到每个同学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但同时也有倾听别人观点的义务。其次,要指导每個小组进行明确的分工,使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职责,从制度上保证全员参与。第三,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组长和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加中下等学生发言的次数,并同时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另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将小组成员是否全面参与交流合作学习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以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才会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即前人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学好,把间接经验变成属于自己的直接经验,从而学会学习。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和教学的需求,把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班级集体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例如学习图形认识初步时就用了很多小组讨论的形式,同学们接受的效果非常好,特别在图形的三视图和展开图这一节,通过动手操作,同学们清晰的掌握了知识。不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把竞争的意识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成功,使学生真正地在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探究问题时思维方向往往也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启发和指导,把学生的思路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使之更有效地、合理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6 精选达标练习,检测反馈学生数学学习效果。
课堂达标练习是反馈学生认知目标掌握程度的主要手段。一份高效、恰当的课堂练习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从而为教师修订教学方向,提高教学效果。
4.7 改革教学评价。
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有力地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数学的实践性较强,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实际上是从现实材料中抽象出来的一种数学模型,它是现实材料的形式化,它与自然、生活密不可分, 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同时也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以极大的热情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之中。
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抛开形式主义的束缚和功利主义的诱惑,潜心钻研,勇于探索,在发挥传统教学优势的同时,应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上,为打造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