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看台上的学生走进赛场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inxiang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运动会;体育文化节;
   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10(A)—0014—01
  
  每逢学校召开运动会,总是彩旗招展、鼓号齐鸣,校园到处都洋溢着一派节日的氛围。但细心观察后,我们发现运动会只是班级中的几个“体育尖子”在“叱咤风云”,大多数学生只是置身事外。
  怎样让看台上的学生走进赛场,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呢?2004年起,我校在全面审视、深刻反思、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现行的学校体育运动会进行了改革尝试。
  
  一、以体育文化节代替传统的田径运动会
  
  学校田径运动会是学校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展示学校体育成果和精神风貌的窗口。由于我校场地小,组织者便规定了参赛总人数和每项限报人数,这从客观上限制了参赛面。在项目的内容方面,集体项目偏少;在参与目的方面,各班级都把在运动会上获取名次当成了主要目的。从长远来看,这些对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和落实全民健身计划都造成了负面影响。
  经过研究,我们以体育文化节代替了传统的田径运动会。一方面“节日”象征着欢乐、吉庆、祥和,从而更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还扩展了时间和空间,丰富了内容和形式,增加了功能和效果。体育文化节本着“重在参与、展示个性”的原则,既鼓励个人表现,又强调团队精神,真正集健身、教育、娱乐和竞争于一体。
  
  二、体育文化节活动的内容
  
  体育文化节能否具有浓厚的节日气氛,能否吸引全校师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共同参与的欲望,关键在于体育文化节活动内容的确定。
  (一)丰富比赛项目
  结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将体育文化节的内容设置为三部分,即传统竞技类、健身类和休闲娱乐类。对100m、4×100m接力、跳高、铅球等传统运动会的常规项目作了保留,大胆删除了跨栏跑、1000m等技术性强、难度大的比赛项目,增设了一些师生喜闻乐见的比赛项目。比如,为了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素质和提高基本活动能力,我们增设了卧推、引体向上、闭目单脚站立计时等简易可测的比赛项目;再如,为了强调学生的团队精神,增设了播种与收获、集体上海岛、阳光伙伴等集体游戏;此外,还增加了一些教工比赛项目,如8×100m男女教职工混合接力跑、持羽毛球投准等,这既活跃了教师的文化生活,又融洽了师生关系。
  (二)做好准备工作以及宣传工作
  1. 为学生安排裁判工作岗位。让五六年级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竞选,通过裁判知识考察、临场实践等确定人选,相关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他们学习比赛规则、裁判法并进行临场练习,使他们胜任裁判工作。这样,就能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裁判队伍形式,达到增强学生才干的目的。
  2. 制定新的比赛规程。每班除选拔的裁判员之外,可留有2至4名机动名额,其余全部参赛。比赛中遇到特殊情况(如受伤、生病等),可找班级机动学生顶替,不许弃权,使学生广泛参与。
  3. 重视活动的开(闭)幕式。邀请有关领导、兄弟学校相关人员、退休老教师以及部分家长观看运动会开幕式。增加校园文艺表演,设立班级精神风貌奖,使开(闭)幕式成为展示各班学生精神风貌和才艺的舞台。
  4. 注重广播效率。比赛中,随时广播各班的赛场通讯稿、体育征文,以增添活动的节日氛围,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改革计分方法
  传统的计分方法按成绩取前六名,按“6、5、4、3、2、1”计分,对于那些付出了汗水却未进入前六名而没有为班级争得荣誉的同学来说,这大大地挫伤了他们参赛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做了如下尝试:
  首先,遵守比赛规则进行比赛的队员均能得分,如16人的比赛,第一名得16分,第二名得15分,依此类推,最后一名得1分。 其次,集体项目和一些锻炼价值高、趣味性不强的项目,如4×100m、800m等比赛加倍计分。最后,累积班级参赛运动员比赛总得分之和为班级团体总分。
  这样,即使是最后一名的运动员也能按比赛规则得分,为班级增光,大大调动了他们参赛的热情,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四)增设“体育道德风尚奖”
  为了发扬“团结拼搏、公正比赛”的精神风尚,更好地体现学生运动竞赛中“团结、奋进、文明、育人”的宗旨,我们在运动会中增设了“体育道德风尚奖”。入场服装、队列要求、参观秩序、赛场卫生、运动会期间的好人好事、到场人数等均列入评比内容。评选办法:由少先大队组成评选小组,通过现场考察给予相应的分数,最后累积起来就是各班的总分。评选要求:不设名额,达到90分以上的班级均可获得该荣誉称号。这使得我校的体育文化节进行得更加有序、更加圆满。
其他文献
〔关键词〕 数学教学;作业批改;评语;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9(B)—0022—01     批改作业是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数学作业的批改,很多教师习惯用“√”“×”来评判正误,此法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
期刊
〔关键词〕 新课程;教师;学习;合作;创新;评价  〔中图分类号〕 G423.0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9(B)—0039—01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素质教育的推行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而新课程的推广使用必将为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注入新的活力。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贯穿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作为新课程实施者的广大教师该如何应对
期刊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树立;师生观;参与;质疑;想象;联想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9(B)—0043—01    一、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中“师道尊严”的专制型师生观,要求去构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营造民主的教学
期刊
〔关键词〕 作文教学;训练;观察;阅读;仿写;情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9(B)—0041—01    一、抓好字、词、句、段的训练    1. 抓好字词训练。学生只有掌握了丰富的词汇后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句子,进而由句成段,由段成文。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字→词→句→段→文”五步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在字词教学时,对
期刊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教学氛围;兴趣;意识;质疑;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9(B)—0048—01    一、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    1.要留给学生足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创新和自主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就像人类离不开水、阳光和空气一样。学生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学习,学到的知识就不能连贯起来。因此,课堂教学中
期刊
〔关键词〕 高中化学;单元复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9(B)—0034—01    一、精心组织课本知识,善待外来题    单元复习课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更不是教师的灌输加题海战术,我们需要的是创造性的复习。对于课本知识,教师应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规律性知识、应用性知识和特殊性知识,形成对习题的评价能力,这将使学生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教学;趣味式提问;矛盾式提问;阶梯式提问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9(B)—0054—01    教师不会提问,或不善于提问,在不知不觉间就会扼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教师用什么样的方式提出问题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呢?     一、趣味式提问,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    
期刊
〔关键词〕 海子;抒情诗歌;浪漫主义;虚拟结构;深层意蕴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9(B)—0060—02    一、太阳王子式的诗人    海子在《诗学:一份提纲》中写到:“我所敬佩的王子行列可以列出长长的一串:雪莱、叶赛宁、荷尔德林、坡、马洛、韩波、克兰、狄兰……席勒甚至普希金。雪莱从纯洁的气质上堪称他们的代表。他们
期刊
〔关键词〕 校长;学校管理;激励;   意义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10(A)—0008—01    校长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他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学校管理工作的成败,激励是学校管理工作中一种有效的领导手段,能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境界,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动力。    作风激励 
期刊
〔关键词〕 校本教研;目标;途径;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10(A)—0009—01    近年来,随着调整现行课程政策的实施,学校一般要开设国家级课程、省级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展校本课程,首先要开发校本教材,因此,学校要有进行校本教研的意识和能力,也给了学校更大的教研自主权。但是一些农村偏远地区的中小学,进行校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