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村改居”社区正是适应城镇化产生的,这类社区不同于城市社区,在社区治理方面必须有适合自身的道路。社会资本理论为这类社区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借助這一理论能发现社区治理困境,加快社区建设,走出社区治理创新之路。
关键词:社会资本;村改居;社区治理
一、问题的提出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和基层治理的基础平台, 是各种社会群体的聚集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织域、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各种社会资源的承载场。[1]近年来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呈现出社区的特殊形式,即村改居社区。村改居社区就是在这种快速城市化中的产物,村改居社区形式上类似于城市社区,但是社区内部的治理还是与城市社区有所不同。因此村改居社区治理就面临困境,社会资本理论的提出为社区治理困境提出新思路。借助这一理论对村改居社区治理困境研究,有利于村改居实现真正的转变。
本研究通过参与式观察的方法对Z村村改居社区进行调查,获得了较为丰富的资料。因为Z社区属于新兴的村改居社区,社区还未转型成功。同时社区治理面临困境,把社会资本与社区治理结合起来更有利于新型村改居社区的发展。因此以社会资本理论对社区治理的困境进行分析,也提出针对村改居的社区治理提出适合的建议。
二、基于社会资本的Z社区治理困境分析
(一)信任、民主的缺失,社区居民参与度低
社区治理是社区居民共同协商解决社区公共事务的过程,其关键就是建立多元主体的协调机制和参与网络。Z社区的社区管理还是由原先的各村村委会负责,这些村委会之前是由居民选举产生的。但是选举制度也存在不健全,某些干部存在买票的行为。居民对村委会认可度不高,对社区治理的参与失去热情。村委会在社区住房安置中的某些事情运用非民主化的方式,居民对村委会的信任日益降低。
Z社区的物业中心的某些工作人员也是社区居民,在遇到问题时居民会寻找物业中心的熟人解决。但是物业中心人员很难接触到社区的重要事务,会把相关责任归咎到村委会。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意识薄弱,一方面农村人的文化水平较低。这一类人群没有参与管理的意识,他们认为社区管理是管理人员的责任,与自身无关。另一方面居民并不适应现在的社区管理,大部分居民还停留在原先的村落。大多数居民想的是“我不懂,你们有专人管理要为我们做实事”。居民对社区管理人员的不信任以及社区事务的非民主化使社区治理陷入困境。
(二)传统关系网络的流失,社区关系网络弱化
Z社区是由传统的村落合并而成的,在村落中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居民的居住方式限制了人们之间的交往,村落时代居民自建的房屋由现在的单元楼取代。村落时代居民出门遇见村民就会三五成群在一起闲聊,邻里关系及其好。在农村有“本家”这个概念,也是具有血缘关系的群体,家里有事大家都会来帮忙。现在的单元楼限制了居民之间的交往,一方面社区是由几个村落合成的,各个村庄的居民分散在各栋楼层。这就限制了人们的交往范围,原先的“串门”在一定程度上就减少了。人们的日常互动场所从“家门口”转向了社区广场等公共场合,这说明居民的交往范围被限定在公共场所。另一方面原先的村落出门就能遇见,遇见的概率也高,交往方式也容易的多。现在的单元楼居民遇见的概率就很低,自然而然交流就很少。许多居民就是现在在社区内遇见打个招呼。人们需要“下楼”才能达到交往的目的,这就增加了交往的不便利进一步减少了人们之间的互动交往。单元式的居民楼不仅缩小了人们的交往范围而且降低了交往频率。
社区内大多数年轻人选择外出谋生,传统的家庭支持功能相对弱化。居民在遇到问题尤其是老年人在遇到问题时很难找到帮助途径。原先村落时代居民之间的互帮互助也逐渐消失。老年人表示现在的生活并不如之前的生活方式。Z社区还处于建成初期,社区内部各项制度都不完善。社区管理还很不完善,居民的交往平台也尚未形成。居民和政府之间并无沟通路径,政府仅仅把通知传递给民众,具体实施完全由各村委会执行。传统关系网络的打破使居民加重了个人观念,管理人员对社区事务敷衍塞责,居民对社区事务置之不理,双方对社区管理并不重视。这对社区治理来说更是一个难题,原先的居民关系网络对社区治理是一个优势,但正是单元楼是这一优势变为劣势。
(三)社区管理队伍职能缺失,形成社会资本难度加大
对于“村改居”社区的认识既不能停留在原先的村落时代,同时也不能直接把它当做城市社区。对于这类社区要转变对它的认识,Z社区是由四个村落的居民组成的,与原先的村庄相比人口规模增大,社区外来人口增多。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也会增加生活中的难题,这就给社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Z社区表面上看形成了一个社区,但是社区内部管理方式还未融合。社区管理队伍仍然是由原先各村村委会组成。村委会之间并未统一,仍然是各自管理的方式。同时社区内部也配备有物业中心,这就形成了管理混乱的局面。各个村委会只负责个村庄的事务,整体观念缺失。社区内居民并没有聚居在一起,居民分散在社区各个单元楼。这也给各个村庄的管理带来不便。同时各个村委会对于社区的共同事务并无沟通,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这就造成社区管理队伍角色不清,分工不明,职能未转变的局面。社区管理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公共设施建设不完善,居民楼安置不合理,房屋质量等问题。社区的管理队伍的观念不能停留在村落时代,最重要是转变观念加大对社区的认识。社区的管理队伍要把居民纳入到管理队伍中。居民的参与有利于增加居民之间的合作和信任。社区管理队伍有利于形成以信任、网络、规范为核心的社会资本。Z社区管理队伍职能的缺失使居民对管理队伍不满,更不利于社会资本的培养,这种局面加大社区管理的难度。
三、基于社会资本的Z社区治理新路径
(一)提高居民社区治理参与度 社区居民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亦是社区参与的关键。社区活动的开展,依赖于居民的积极参与,然而目前社区居民参与的热情和内生力仍显不足,主人翁意识淡化,居民“事不关己高高掛起”的心态导致社区参与的缺位与失位。[2]居民作为社区的主体,并且更了解居民群体的意向,把居民纳入社区管理的队伍有利于社区治理进一步完成。把居民自身的利益和社区整体利益联系起来增加居民的参与度。例如居民对社区公共设施的关注很高,对此居民可以对此事务提出自己的意见。社区内存在不同年龄的团体,主要是中年群体对社区事务有一定的关注度。青年人长期在外对社区事务并无了解。青年群体代表社区的先进力量,对于社区事务有更先进的理念和有力的建议。这一群体参与社区事务也会增加社区归属感。社区管理队伍定期收集居民对社区事务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居民表达自身的想法。这种方法使居民明确自己是社区的一份子,使居民这一群体获取社会资本。
(二)组建新的社区组织
社区组织是由社区居民自发形成的组织,组织内的成员有相同的兴趣、需求,目的是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参与社区治理发挥相应的功能。这些组织根植于社区,依托于社区,重心也在社区,除具备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志愿性等社会组织的共性外,还具有草根性、灵活性、自治性和互益性等特点。[4]它们能够通过各种活动和服务,弥补政府功能的不足,化解各种社区矛盾,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是社区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对于Z社区来说可以形成社区政治组织、社区文化组织。最重要的社区政治组织的建立,社区居民之间可以组建居民自治组织。居民自治组织可以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同时居民通过明确的途径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居民以传统文化为中心形成社区文化组织,例如打鼓队、秧歌对。这些队伍有助于居民之间的团结和凝聚,也可以促进不同村落之间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建构居民之间的关系网络,增加社会资本。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也可以开展相应的讲座,例如安全知识讲座、法律讲座等。不同年龄群体之间也可以形成自身的组织,例如读书会、书法会等,这些都有利于社区功能的发挥。在社区治理过程中不同类型社区组织的参与能使社区治理主体更加多元化,这些社区组织是适应社区发展需要而存在,其发展过程中又会为社区发展提供多种支持,丰富了社区治理的社会资本来源。
(三)加强社区管理队伍的建设
社区管理队伍是社区治理的执行者,是联系政府和居民的纽带。社区管理队伍的好坏直接影响村改居社区治理的成效。因此,必须加强社区管理队伍的建设,这对社区治理工作具有推动作用。首先社区管理队伍要转变观念,管理思想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村落时代。并且传统的村落管理思想不适应现在的社区,管理队伍要坚持科学、有效的管理思想。其次,群众动员能力是基层干部的一项重要能力,也是基层干部发挥引领作用的重要内容。提升基层干部的群众动员力,就是要用领导干部的榜样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和启迪人,增强社区干部的社会影响力和教育感召力,达到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吸引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目的。[5]最后要为社区管理队伍吸纳年轻人,为管理队伍增添新的力量。
四、总结
村改居社区的治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这表明村改居社区治理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实现社区治理仍然任重道远。社区的主体仍是社区居民,因此更需要坚持“居民主体”思想。社会资本对于实现社区治理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参考作用。社区建设必然会改变原有社会资本的结构,并催生出新的社会资本,但是由于村改居社区的特殊复杂性决定了社会资本对实现社区治理作用的发挥仍是一个漫长、艰巨、复杂的过程。在村改居社区治理中居民仍然占据主体地位,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实现共同协商、多方参与的社区治理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木森.社区治理:理论渊源、发展特征与创新走向—基于我国社区治理研究文献的分析[J].理论月刊,2017(9):151-157.
[2]穆阳,肖传龙.张郑武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J].管理观察,2019(26):43-44.
[3]王名.社会组织论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76.
[4]王志立.基层社区治理的时代之困与创新路径[J].领导科学,2019(20):51-53.
关键词:社会资本;村改居;社区治理
一、问题的提出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和基层治理的基础平台, 是各种社会群体的聚集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织域、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各种社会资源的承载场。[1]近年来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呈现出社区的特殊形式,即村改居社区。村改居社区就是在这种快速城市化中的产物,村改居社区形式上类似于城市社区,但是社区内部的治理还是与城市社区有所不同。因此村改居社区治理就面临困境,社会资本理论的提出为社区治理困境提出新思路。借助这一理论对村改居社区治理困境研究,有利于村改居实现真正的转变。
本研究通过参与式观察的方法对Z村村改居社区进行调查,获得了较为丰富的资料。因为Z社区属于新兴的村改居社区,社区还未转型成功。同时社区治理面临困境,把社会资本与社区治理结合起来更有利于新型村改居社区的发展。因此以社会资本理论对社区治理的困境进行分析,也提出针对村改居的社区治理提出适合的建议。
二、基于社会资本的Z社区治理困境分析
(一)信任、民主的缺失,社区居民参与度低
社区治理是社区居民共同协商解决社区公共事务的过程,其关键就是建立多元主体的协调机制和参与网络。Z社区的社区管理还是由原先的各村村委会负责,这些村委会之前是由居民选举产生的。但是选举制度也存在不健全,某些干部存在买票的行为。居民对村委会认可度不高,对社区治理的参与失去热情。村委会在社区住房安置中的某些事情运用非民主化的方式,居民对村委会的信任日益降低。
Z社区的物业中心的某些工作人员也是社区居民,在遇到问题时居民会寻找物业中心的熟人解决。但是物业中心人员很难接触到社区的重要事务,会把相关责任归咎到村委会。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意识薄弱,一方面农村人的文化水平较低。这一类人群没有参与管理的意识,他们认为社区管理是管理人员的责任,与自身无关。另一方面居民并不适应现在的社区管理,大部分居民还停留在原先的村落。大多数居民想的是“我不懂,你们有专人管理要为我们做实事”。居民对社区管理人员的不信任以及社区事务的非民主化使社区治理陷入困境。
(二)传统关系网络的流失,社区关系网络弱化
Z社区是由传统的村落合并而成的,在村落中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居民的居住方式限制了人们之间的交往,村落时代居民自建的房屋由现在的单元楼取代。村落时代居民出门遇见村民就会三五成群在一起闲聊,邻里关系及其好。在农村有“本家”这个概念,也是具有血缘关系的群体,家里有事大家都会来帮忙。现在的单元楼限制了居民之间的交往,一方面社区是由几个村落合成的,各个村庄的居民分散在各栋楼层。这就限制了人们的交往范围,原先的“串门”在一定程度上就减少了。人们的日常互动场所从“家门口”转向了社区广场等公共场合,这说明居民的交往范围被限定在公共场所。另一方面原先的村落出门就能遇见,遇见的概率也高,交往方式也容易的多。现在的单元楼居民遇见的概率就很低,自然而然交流就很少。许多居民就是现在在社区内遇见打个招呼。人们需要“下楼”才能达到交往的目的,这就增加了交往的不便利进一步减少了人们之间的互动交往。单元式的居民楼不仅缩小了人们的交往范围而且降低了交往频率。
社区内大多数年轻人选择外出谋生,传统的家庭支持功能相对弱化。居民在遇到问题尤其是老年人在遇到问题时很难找到帮助途径。原先村落时代居民之间的互帮互助也逐渐消失。老年人表示现在的生活并不如之前的生活方式。Z社区还处于建成初期,社区内部各项制度都不完善。社区管理还很不完善,居民的交往平台也尚未形成。居民和政府之间并无沟通路径,政府仅仅把通知传递给民众,具体实施完全由各村委会执行。传统关系网络的打破使居民加重了个人观念,管理人员对社区事务敷衍塞责,居民对社区事务置之不理,双方对社区管理并不重视。这对社区治理来说更是一个难题,原先的居民关系网络对社区治理是一个优势,但正是单元楼是这一优势变为劣势。
(三)社区管理队伍职能缺失,形成社会资本难度加大
对于“村改居”社区的认识既不能停留在原先的村落时代,同时也不能直接把它当做城市社区。对于这类社区要转变对它的认识,Z社区是由四个村落的居民组成的,与原先的村庄相比人口规模增大,社区外来人口增多。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也会增加生活中的难题,这就给社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Z社区表面上看形成了一个社区,但是社区内部管理方式还未融合。社区管理队伍仍然是由原先各村村委会组成。村委会之间并未统一,仍然是各自管理的方式。同时社区内部也配备有物业中心,这就形成了管理混乱的局面。各个村委会只负责个村庄的事务,整体观念缺失。社区内居民并没有聚居在一起,居民分散在社区各个单元楼。这也给各个村庄的管理带来不便。同时各个村委会对于社区的共同事务并无沟通,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这就造成社区管理队伍角色不清,分工不明,职能未转变的局面。社区管理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公共设施建设不完善,居民楼安置不合理,房屋质量等问题。社区的管理队伍的观念不能停留在村落时代,最重要是转变观念加大对社区的认识。社区的管理队伍要把居民纳入到管理队伍中。居民的参与有利于增加居民之间的合作和信任。社区管理队伍有利于形成以信任、网络、规范为核心的社会资本。Z社区管理队伍职能的缺失使居民对管理队伍不满,更不利于社会资本的培养,这种局面加大社区管理的难度。
三、基于社会资本的Z社区治理新路径
(一)提高居民社区治理参与度 社区居民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亦是社区参与的关键。社区活动的开展,依赖于居民的积极参与,然而目前社区居民参与的热情和内生力仍显不足,主人翁意识淡化,居民“事不关己高高掛起”的心态导致社区参与的缺位与失位。[2]居民作为社区的主体,并且更了解居民群体的意向,把居民纳入社区管理的队伍有利于社区治理进一步完成。把居民自身的利益和社区整体利益联系起来增加居民的参与度。例如居民对社区公共设施的关注很高,对此居民可以对此事务提出自己的意见。社区内存在不同年龄的团体,主要是中年群体对社区事务有一定的关注度。青年人长期在外对社区事务并无了解。青年群体代表社区的先进力量,对于社区事务有更先进的理念和有力的建议。这一群体参与社区事务也会增加社区归属感。社区管理队伍定期收集居民对社区事务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居民表达自身的想法。这种方法使居民明确自己是社区的一份子,使居民这一群体获取社会资本。
(二)组建新的社区组织
社区组织是由社区居民自发形成的组织,组织内的成员有相同的兴趣、需求,目的是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参与社区治理发挥相应的功能。这些组织根植于社区,依托于社区,重心也在社区,除具备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志愿性等社会组织的共性外,还具有草根性、灵活性、自治性和互益性等特点。[4]它们能够通过各种活动和服务,弥补政府功能的不足,化解各种社区矛盾,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是社区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对于Z社区来说可以形成社区政治组织、社区文化组织。最重要的社区政治组织的建立,社区居民之间可以组建居民自治组织。居民自治组织可以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同时居民通过明确的途径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居民以传统文化为中心形成社区文化组织,例如打鼓队、秧歌对。这些队伍有助于居民之间的团结和凝聚,也可以促进不同村落之间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建构居民之间的关系网络,增加社会资本。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也可以开展相应的讲座,例如安全知识讲座、法律讲座等。不同年龄群体之间也可以形成自身的组织,例如读书会、书法会等,这些都有利于社区功能的发挥。在社区治理过程中不同类型社区组织的参与能使社区治理主体更加多元化,这些社区组织是适应社区发展需要而存在,其发展过程中又会为社区发展提供多种支持,丰富了社区治理的社会资本来源。
(三)加强社区管理队伍的建设
社区管理队伍是社区治理的执行者,是联系政府和居民的纽带。社区管理队伍的好坏直接影响村改居社区治理的成效。因此,必须加强社区管理队伍的建设,这对社区治理工作具有推动作用。首先社区管理队伍要转变观念,管理思想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村落时代。并且传统的村落管理思想不适应现在的社区,管理队伍要坚持科学、有效的管理思想。其次,群众动员能力是基层干部的一项重要能力,也是基层干部发挥引领作用的重要内容。提升基层干部的群众动员力,就是要用领导干部的榜样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和启迪人,增强社区干部的社会影响力和教育感召力,达到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吸引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目的。[5]最后要为社区管理队伍吸纳年轻人,为管理队伍增添新的力量。
四、总结
村改居社区的治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这表明村改居社区治理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实现社区治理仍然任重道远。社区的主体仍是社区居民,因此更需要坚持“居民主体”思想。社会资本对于实现社区治理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参考作用。社区建设必然会改变原有社会资本的结构,并催生出新的社会资本,但是由于村改居社区的特殊复杂性决定了社会资本对实现社区治理作用的发挥仍是一个漫长、艰巨、复杂的过程。在村改居社区治理中居民仍然占据主体地位,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实现共同协商、多方参与的社区治理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木森.社区治理:理论渊源、发展特征与创新走向—基于我国社区治理研究文献的分析[J].理论月刊,2017(9):151-157.
[2]穆阳,肖传龙.张郑武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J].管理观察,2019(26):43-44.
[3]王名.社会组织论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76.
[4]王志立.基层社区治理的时代之困与创新路径[J].领导科学,2019(20):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