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以传授知识、应对考试为中心,以终极的意义读解为目标。这种方式虽曾取得过一定的成效,但如今却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了。
新课标的“教学建议”对阅读有这样的表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室、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化行为,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机会,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阅读是读者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来确立学习方向,选择阅读材料,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比如学习一篇课文时,有的学生喜欢大声朗读,有的学生喜欢角色扮演等游戏方式。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和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自我控制、自我设计的个性化阅读中,体验阅读的快感。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首先要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阅读的主动权,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自由。
二、转换教师角色
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在阅读文章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不要盲从,不要轻易“定于一尊”,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表达独特的看法和“出格”的理解,允许他们大胆地质疑一些权威的观点和结论。一切作品特别是文学作品都有丰富的内涵,它包含着许多“未定点”和“非硬性规定的自由空间”,任何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读。所以,对课文的理解不可能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而应该是一个不断开放和不断生成的过程。
语文教师也要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在阅读过程中充当“导游”的角色,让学生自己去欣赏和观赏文中的美景,组织学生补充和丰富作品的内容,大胆推测人物的命运,结合背景材料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特别是要引导学生借助表面意思,深入探究作品的深层次内蕴,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究阅读的乐趣。
三、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
阅读过程始终伴随着想象,失去了想象,也就失去了阅读。哪怕只是简单地理解某个场景,也需要读者的想象活动。这不只是对作品描述内容的一个简单复原,还包含读者的许多创造。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决定了他们对作品的阅读感受、想象理解都会有鲜明的个性差异。比如在阅读完介绍苏州园林的说明文后,无论学生有没有去过苏州园林,他们都在阅读中构造出了自己心中的苏州园林。只有这样,才能深入理解和感受作者介绍的内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表达不同的理解,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教师都要予以肯定。
四、尊重学生的创造见解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习惯于服从教师、听信书本,习惯于说一种声音,习惯于统一化模式。这无形中压制了学生的创造精神,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造成了学生心灵的闭锁。
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表达自己创造性的见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对话式的教学方式,提倡学生进行创造性的阅读,重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使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对话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宽松的阅读环境和氛围,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给他们讨论、辩证以及充分表达自我见解的机会。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发现、讨论、申辩中张扬个性、发现自我,从而使他们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最终提高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太窝中学)
新课标的“教学建议”对阅读有这样的表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室、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化行为,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机会,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阅读是读者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来确立学习方向,选择阅读材料,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比如学习一篇课文时,有的学生喜欢大声朗读,有的学生喜欢角色扮演等游戏方式。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和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自我控制、自我设计的个性化阅读中,体验阅读的快感。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首先要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阅读的主动权,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自由。
二、转换教师角色
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在阅读文章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不要盲从,不要轻易“定于一尊”,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表达独特的看法和“出格”的理解,允许他们大胆地质疑一些权威的观点和结论。一切作品特别是文学作品都有丰富的内涵,它包含着许多“未定点”和“非硬性规定的自由空间”,任何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读。所以,对课文的理解不可能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而应该是一个不断开放和不断生成的过程。
语文教师也要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在阅读过程中充当“导游”的角色,让学生自己去欣赏和观赏文中的美景,组织学生补充和丰富作品的内容,大胆推测人物的命运,结合背景材料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特别是要引导学生借助表面意思,深入探究作品的深层次内蕴,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究阅读的乐趣。
三、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
阅读过程始终伴随着想象,失去了想象,也就失去了阅读。哪怕只是简单地理解某个场景,也需要读者的想象活动。这不只是对作品描述内容的一个简单复原,还包含读者的许多创造。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决定了他们对作品的阅读感受、想象理解都会有鲜明的个性差异。比如在阅读完介绍苏州园林的说明文后,无论学生有没有去过苏州园林,他们都在阅读中构造出了自己心中的苏州园林。只有这样,才能深入理解和感受作者介绍的内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表达不同的理解,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教师都要予以肯定。
四、尊重学生的创造见解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习惯于服从教师、听信书本,习惯于说一种声音,习惯于统一化模式。这无形中压制了学生的创造精神,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造成了学生心灵的闭锁。
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表达自己创造性的见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对话式的教学方式,提倡学生进行创造性的阅读,重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使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对话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宽松的阅读环境和氛围,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给他们讨论、辩证以及充分表达自我见解的机会。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发现、讨论、申辩中张扬个性、发现自我,从而使他们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最终提高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太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