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隐喻

来源 :七彩语文·中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123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愉快的假期过后,迈入新学期,许多同学苦恼地向编辑室里的哥哥姐姐们询问:人为什么要学习啊?关于这个问题,人们往往争论不休,难以达成统一的认识。
  当年,苏格拉底的弟子们也有这样的疑惑。面对弟子们的提问,苏格拉底并没有直接回答,他讲了一个故事,引导弟子们去独立思考。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吧!
  我听说很久以前有这样一个洞穴,里面有一群自小就生活在这里的人,他们的脖子和腿脚都被绑着,不能转头也不能四处走动。他们的眼睛只能朝前看着洞穴的后壁。他们背后有一把永远燃烧的火炬,发出火光。在火光和这些人之间有条小路,路边筑有一带矮墙。这个洞穴有条长长的通道通向外面,和洞穴一样宽的亮光从洞口照进来。
  这时候,不断有人拿着各种器物从墙后面走过,他们弯着身,好将器物举过墙头,有的还举着用木料、石料制成的假人、假兽。这些路人有的在说话,有的没出声。
  由于头颈和腿脚都被限制住了,这群洞穴人只能看见火光投射到洞壁上的阴影。他们相互交流,认为那些阴影就是真实的事物本身;如果过路人发出了声响,他们也会自然地断定这是洞壁上移动的阴影所发出的。
  突然有一天,不知为何,其中一个洞穴人挣脱了枷锁。他站起身环视四周,四处走动。他走到洞穴外面抬头望向天空,这使他感到头晕目眩,非常痛苦。因为眼睛长期处在昏暗的环境中,再看到明亮的物体时,是无法适应的。他无法看清那些原来只看到其阴影的实物,而且,他认为过去看到的阴影比现在看見的实物更加真实。他想要逃回洞穴,只看他能看清的影像。
  但强烈的好奇还是使他坚持了下来,他想看清洞穴外面的世界。在经历一个漫长的适应过程后,他看到了物体本身,看见了夜晚的月光、星空,最后在白天时刻看清了比火炬还耀眼的太阳。
  此时他想回到自己生活的洞穴,把自己看到的真实情况告诉身边的伙伴们。但是,和他第一次走出洞外一样,他同样没来得及适应黑暗,他的眼前一片模糊。周围的人便嘲笑他,认为他在外面弄坏了眼睛,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不真实的。因此,他们更加确信,任何想要去外面看看的念头,都是不值得的。
  故事虽吸引人,但可能同学们听完以后依然会感到很困惑:我们问的是为什么学习,和这个故事有什么关系呢?
  别着急,其实这就是苏格拉底传授知识的方式。既然是一个“隐喻”,自然不会直接告诉你答案。其中的道理需要我们开动脑筋,用心去体悟。
  思维对对碰
  在这个故事里,苏格拉底把人感觉到的世界比喻成洞穴,不学习、未受过教育的人好比洞穴人,他们局限在感觉的印象中,是非不辨,黑白不分。人们凭感觉得到的认识是有局限的。为了摆脱这种局限,人们需要学习,而且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才能看清事物的真相。
  就以生活中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吧: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这是我们用眼睛能轻易看到的现象。但是眼睛看到的未必就是真相,在过去很多年里,人们都坚信,太阳在围绕地球运转。直到一部分人经过思考、研究,才突破了眼睛的局限,发现事实上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学习有多重要,现在你该有所体会了吧!
  在故事结尾处,面对那些局限在感官印象中的人,面对他们不思进取的嘲笑,苏格拉底也点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学习是为了提升自我,是自身的事情,可不能被外界的眼光和看法所干扰。
  写作演练台
  隐喻(或暗喻),是比喻的一种,指把某事物比拟成和它有相似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其实,在写作中我们常会不经意运用这种手法,如“春是刚出生的婴儿,娇小可爱”“春是一曲赞美希望的颂歌,宛转悠扬”,你会运用隐喻描写眼前的春天吗?春天又隐喻着什么呢?
其他文献
读过《三国演义》的同学,对书中的开场词一定不会陌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大气磅礴,很有韵味。这首词在老版的《三国演义》电视剧中,被谱上了曲子,由著名歌唱家杨洪基演唱,一时在大江南北广为流传。  那么你知道,这首雄浑奔放的词出自谁的笔下吗?这位作者既不是三国时代的英雄,也不是我们熟知的罗贯中,而是明代中期的大学问家杨慎。  看到这儿,有同学犯迷糊了,要知道,《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生
期刊
我生活在外太阳系的柯伊伯带,比天王星、海王星还要远离太阳,一直都不太显眼。直到1930年,我才被人类发现,并且得到普路托这个英文名。人们曾经叫我“太阳系第九大行星”。是的,也许你已经猜出来了,我是冥王星。  身为冥王星,真是有点儿尴尬。  我刚被人类发现的时候,一度荣誉加身,成为太阳系第九大行星。结果风光没多久,就被摘掉了“大行星”的身份,变成了“矮行星”。这都是因为人类错估了我的大小。他们原以为
期刊
紫藤萝瀑布(節选)
期刊
一天,小恐龙球球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地球。他有些茫然,眼前不是他熟悉的大片大片的沼泽,脚下感觉不是软软的,而是硬硬的,一条宽大的“带子”一直伸向远方,身旁还有大大小小盒子状的东西在飞快地行走。这,是地球吗?他站在那儿,一动也不敢动。  机器人童皓正在指挥交通,他发现了球球,连忙赶过来。“恐龙先生,不能站在马路中央,车多,危险!”  “马路?”球球四处张望,“马在哪儿?”  童皓忍不住笑着说:“马路上没
期刊
狐狸镇有一棵生死树,谁都不知道它站在那里多久了。说不定和月亮的年纪一样大,也说不定比太阳还要老一些。总之,是一棵很老很老的树,腰很弯,树枝也很粗壮。狐狸镇的居民们,世世代代都跟它生活在一起。  “每只狐狸离开这个世界以后,都会变成生死树上的一片叶子。生死树的叶子比芭蕉叶还要大,叶子表面比涂了黄油的面包还要滑。在这片很大很大的叶子上,有许许多多的文字,它们一个挨一个,顺着叶脉的走向排列起来,组成一个
期刊
神器出世  公元134年12月13日,在东汉都城洛阳一个用来祈福的灵台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青铜器。它的外形好似一个大酒樽,表面刻着山、龟、鸟兽,以及篆文的花纹。周围镶有八条栩栩如生的神龙,龙头分别朝向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每条龙口内含着一颗铜珠,每个龙头下蹲着一只张大嘴巴的蟾蜍。突然,正对西方的那条龙张开了嘴,铜珠徐徐而落,只听“当啷”一声,珠子稳稳掉入蟾蜍口中。守在一旁
期刊
赵將廉颇(上)
期刊
书,能让人变得睿智,只有全心投入到书的怀抱,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书的“大自然”,才能让心灵充实。也许心灵的最佳归宿,就是那充满书香的地方——图书馆。  仪征图书馆,你知道吗?当我的双眸第一次和你接触时,我便迷上了你。那天放学后,妈妈去图书馆借书,我充满迷惑地跟着她来到了这片又大又陌生的地方。看到幼兒借阅室的门刚好开着,我立刻拉着妈妈进去了,妈妈瞧我在借阅室里一阵乱翻,便耐下性子坐在小凳子上,一字一句
期刊
在这张照片中,你看到了几种动物?在横倒的树干上,有悠闲地晒着太阳的鸟儿,有不知道怎么爬上来的乌龟。在右下方的水里,还有一只游动的动物,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当时的我大声地和同伴说:“看!鳄鱼!”于是拿起相机,拍下了这张照片。但其实,说这话的我犯了一个错误。我们待会再来揭晓。  印度洋上有一个岛国叫作斯里兰卡,这个国家四季炎热,终年如夏,却有一个避暑的好地方,就是位于斯里兰卡南部,被生长着稀有植物的
期刊
今天早上,我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身处大自然,成为了蒲公英的种子。一阵微风吹过,我跟蒲公英妈妈和兄弟姐妹们告了别,开始了我的旅行。  我在半空中自由自在地飘荡,风儿与我相伴,我们在草地上愉快地玩耍,还在菜地里玩捉迷藏。风儿带我来到了河边,我看见一只被河拦住去路急得团团转的小蚂蚁,我緩缓下降,好让小蚂蚁抓着我,带着它过河。这一幕被射水鱼看到了,它向我们“开枪”,我和小蚂蚁左闪右躲,终于有惊无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