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蛙声的城市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h4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时候,一条长长的桃花岭和桃花岭两头延绵的四五十里路,阻断了我进城的梦想,好几次我只能借上山砍柴割草的間隙爬上村后高高的天灵岩,向东远眺群山外依稀可见的白茫茫一片的县城。
  小学四年级时,学校组织春游才第一次去县城,天还漆黑漆黑时,父母就叫醒我,吃了东西到学校集中,一个年级二十几个同学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老师手电筒的指引下,走路去县城春游。
  一路蛙声,一路流水伴着我们向县城进发,记不得那时的心里在想什么?只记得在翻越桃花岭时,天才有些亮。我们先到县城东面的化肥厂,后到棉纺织厂,最后到齿轮厂,说句实话,参观的记忆已想不起来了,只记得老师担心我们这些才十二三岁的孩子、一早一晚来回八九十里路的行走吃不消,联系了车站,最后用一辆听说是供销社运毛猪的货车把我们这些孩子如猪仔般的运到当时公社的驻地,为我们省去了一半的路程。再记得的是,等我们走到家,天已黑了,一个个失魂落魄般的倒下了,第二天再也没有起来像往常般地挎着书包去上学。第一次去县城,怀着满腔激情地去,有气没力地回,几点一线,来去匆匆,城市的风景根本没有在十几岁的脑海里留下什么。真是心有不甘啊!向往城市的梦想越发的强烈。
  第二次是上初中后的第一个暑假,我执意要背根树随父亲去县城,父母先是怕我吃不消不让我去,但执拗不过就随我了。
  背着一根行情价是十来块钱的杉木,父亲说卖了钱就给我用,这个刺激还真不小,我一路跟随大人们一步一步地向县城靠近,桃花岭还是必经之地,它见证西门外的山里人,特别是“廿四都”源头的人“程家五家村、三夜没有两夜酣”的历史。
  “程家五家村,三夜没有两夜酣”,那是当年“廿四都”源头几个村贫穷落后的见证,我的老家中何村就在那里。意思是:县城逢农历二、五、八日为集市,老家山村的村民背树背竹或挑扫帚到县城的集市卖,四五十里路得走四五个钟头,背着挑着一路走走停停得更长的时间,这样村里人就得在半夜里起身赶路,天蒙蒙亮时赶到集市,而且越早赶到就越能选个好的位置,卖得好价钱。等卖了树竹或扫帚,村民们怀揣着辛辛苦苦得来的钱,第一件事是找个吃的地方填饱肚皮,会喝酒的要上半斤一斤的黄酒。酒足饭饱后,再去商店买自己生产需要和老婆交代的生活用品,等忙完这些赶回家又是半夜的时光了。第二天晚上算是可以美美地睡上一整夜,第三天晚上又得在半夜里起床进城赶集了。“三夜没有两夜酣”,就这样成了典故。
  集市在县城的西北角,以环城西路为界,路内就是县城,路外一片空地就是集市,集市外就是农田了,因而环城路是最拥挤、最热闹的地方。整个集市又按农副产品的种类分成木材、竹器、铁器、五谷、牲口等若干区块,各种叫卖声、吆喝声,伴随着人流物流混杂有序在集市里。我还分明听到了从集市边的农田里传来的青蛙田鸡的鸣叫声,和着集市纷繁错综的杂音,青蛙田鸡的鸣叫显然清澈和悦得多,我为此激动不已,这才是城市有别于山村的生机和活力之所在的交响曲啊!至于怎么吆喝着卖了杉木我已想不起来了,但和父亲一起在街头喝豆浆吃油条的情景可是记忆犹新,那可是我第一次吃上香喷喷、油渍渍的油条啊!一碗豆浆和几根油条胜过双宝素青春宝一般,滋润着我的肠胃、营养着我的肌体,让我有本钱向往城市的繁华和热闹。
  这次去县城,因为父亲要买母亲嘱咐的东西,我就跟着逛了街、逛了商店,我算是领略了县城的街景,对上陆街、下陆街的石板路,对老县基西边戏院门口的几根大红柱子和四牌楼热闹气派的建筑,可谓惊奇新奇中再加流连忘返,可惜父亲牵着我的小手,生怕我丢了似的,特别是集市边还能听到一片的蛙声,让我对城市的生机和活力充满了无限的祈盼和向往。
  后来,我因为转到山外的离县城只有十来里地的中学读书,让我有机会悄悄地进了几次县城,在书店买了几本复习书、在地摊上配了一副近视眼镜、在街头一个人独享了油条和豆浆的味道,那味觉至今还能刺激着我内心深处的那种积极向上的情愫,来回的路上,都可以听取蛙声一片。
  考上中专使我一度离开这个县城,进入了更大的城市、更开阔的天地。
  再后来,我因工作又回到这个县城,不知不觉中,改革开放的春风已悄悄地让人民富了起来,使县城的高楼一栋栋地拔地而起、汽车一辆辆地充塞大街小巷。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的急剧膨胀,城市周围的土地不断地被钢筋水泥包围,不是成排成片的居民区住房,就是一个个工业园区和分散在城市周边的星罗棋布的一个个加工作坊。
  在县城繁华热闹的背后,却是大小溪流的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全县上下找不到一处可以游泳的江河、原本美丽、秀色可餐的石斑鱼没有了,就是城郊田野上原本可以蛙声一片的景象不见了……这一切,宛如温水煮青蛙般的不知不觉、宛如习惯成自然般的习以为常,可当我从久居的城里感觉自己腰酸背痛的时候、当医生告诉我要多多的锻炼、多多到大自然中去的时候,我才猛然发现我久居的县城早已被垃圾包围,当一个个园区和一个个加工作坊的水污染了大大小小的溪流河流,城市还能有蛙声吗?!
  失去了蛙声的城市,生机、生气、生灵从何而来?!
  林业工作、党建工作、水环境整治工作等全国性会议先后在这里召开;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和省市媒体一起几次深入采访,各种专题、深度报道先后通过媒体发布……
  我惊奇地发现,久违了的蛙声又开始在这个城市响起。
其他文献
近几日的天气,给人一种恍然入夏的感触。周末,便同妻子一道到县城逛了逛。路过水果摊时,被那黄澄澄、圆溜溜的枇杷吸引住了。  老板娘乍一看,便知道是位生意好手。见我们停了下来,眼尖得很,连忙热情地为我们推荐她家的枇杷。“你们看,这枇杷多好啊,个头大,肉多又甜!”  放眼瞅去,这色泽倒确实蛮好,表皮光鲜透着光,一个个硕大无比,就是不知道味道咋样?不过见老板娘一直在那炫耀,我们便也挑了些,尝尝鲜。  买来
期刊
奔着流水去的人,大抵都怀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心思。  我在流水等你,恰好有一种暗合所有人心思的魅惑。  走进流水小镇,原来,生命所有的追寻都存贮在这里,踏遍万水千山,蓦然回首,你曾经苦苦寻觅的,就在汉江瀛湖的上游等你赴约。  走陆路,快到流水的时候,有一个大回旋的洄水湾,进入流水后,发现这流水的世界是由若干个洄水湾组合成的一个巨型洄水湾。  在小镇随意地走,流水的“流”字定会占据你的思绪,这流水小
期刊
念高中那阵子,需要到二百多里外的县城上学。  家里离县城很远,回家自然不方便,也就是寒暑假可以回来。那时的交通也不像现在这样方便,一天内通车的次数有限,万一赶不上,也就只有等第二天了。回家的方式有两种,或者坐汽车,或者坐火车。坐汽车可以直接到达家门口,坐火车则需要倒车,先坐火车到达平庄,然后再倒三十里地的汽车坐到黑水,最后步行五里地到家。可能是由于先天体质的原因,我对汽车很不感冒,坐上车不超过二十
期刊
每一只风筝,都洗涤了发霉的心事。每一朵桃花,都镶嵌了少女羞涩的绯红。每一滴汗水,都喷吐着麦子醉人的清香。隐含泥土芬芳的春风,沿着云朵的边沿,持续吹拂……  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情莫过于遇见。每天,在滚滚红尘中行走,遇见一棵树,遇见一只狗,遇见一本書,遇见一枚邮票,遇见一曲音乐,遇见一轮明月,遇见一片山林,遇见某个人……与之擦肩而过,或者回头凝望,然后,忘掉,或者在某一刻想起,浮起一丝笑意。  张爱玲说
期刊
父亲特别像一位将军,运筹帷幄,戎马半生。父亲指挥着他的“兵士们”,运粮草,抢阵地,车马劳顿,转战南北。我每次去父亲的大本营,总是见他调兵遣将,各方兼顾,就连床头的那台收音机,也不知疲倦,似乎永远都在播放,哪怕是广告或杂音,内容无所谓,只要它发出响,就传递出热闹和喜庆。而这,是父亲所看重的。  这样的印象,我一直以为是兴隆和红火,如今再看,却应该是父亲的颠簸和挣扎。父亲的职业生涯,本来非常安逸,且让
期刊
夏日的午后,空气闷热而躁动。阳光舞动着它刺眼的白爪嚣张地扫遍每一个角落,没有一处的阴暗,即便是树荫下,也难逃它的追逐。在这样一个周日,我无比烦躁,漫步来到公园的河边。  几天不来,想不到这里竟变成花海了。微风过处,阵阵馨香扑鼻而来。我喜欢这样的紫,大气脱俗婉约而又不失清丽。  母校操场一角的那棵紫薇也会如期开放了吧?很多美丽的时光都是那棵紫薇陪伴我度过,如今,站在这怒放的紫薇花下,我不觉浮想联翩。
期刊
一进家门,三岁的稚孙扑向我,“奶奶真漂亮!”他和刚上学的姐姐盯着我的红外套又说,“奶奶的衣服真漂亮,红摄(色)的!”刚会说话的他,姿次色是,带着童音奶味拎不清。  我穿上与平日反致的亮色想与近冬节气的萧索找些颜色,且由近千公里的山东济南赶至江苏水城贻孙,本身也是件忙中有乐的欢愉事。  “究竟奶奶漂亮,还是衣服漂亮?”“都漂亮!”小个子孙儿开心地跳着,右脚和着左脚蹦向左,左脚随着右脚蹦向右。半年未见
期刊
在动身去丹巴前,几个战友把我领到一幅四川地图前,说是走“成都——四姑娘山——丹巴——新都桥——康定——成都”的环线。我忍俊不禁,那指点江山的架势,像红军研究战略部署。  车程有些漫长,随着海拔渐高,我有了高原反应——嗜睡,连翻越四千多米的巴郎雪山也浑然不觉,朦胧中只感觉冰冷,赶紧翻出毛衣套上。恍惚间车停了,司机说“方便一哈”,我正憋得难受,一跃而起,慌张找了个地儿,“解决”后一抬头,才发现几步外竟
期刊
上个世纪的70年代,我入伍到部队才8个多月,就获得了回家休假的机会。  那天一大早,我背上行囊告别了军营,来到了南京长途客运站。  客车开动了。我坐在座位上,靠着椅背,望着不够明亮的窗外,不时地有近处的灯光和远处的楼房灯光闪过……渐渐地,东方露出鱼肚白,几颗星星在晴朗的天空中慢慢不见了。面对这次回家,虽然我兴奋得几乎一夜没有合眼,但却不知疲倦,不感困乏。相反,那颗心儿早已飞向了生我、养我,让我想念
期刊
“我踏遍沙漠/再垦绿洲/……遇见你/作一股清泉/把我的心灵渗透……”分别了一个星期之后,我终于忍不住情感的迸发,写下了这首诗,并把它呈现在你的面前。  你拿着这首诗认真地读完,说:“你的诗写得不错啊!”  “知道写给谁的吗?”  “写给谁的?”  “写给你的。”  “那到你成名的时候,我就拿着这首诗找你。你别装作不认识呀!”说完,你笑着跑了。  我心里犯了嘀咕,心想:你一定要等到我成名的时候才找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