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博客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o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千里拷问
  
   最近一段时间,媳妇老跟我探讨保鲜话题,她认为我对她已没新鲜感了,夫妻之间的感情好像有股霉味。
  我给她摆事实,讲道理,说再新鲜的东西老搁着,也得奔坏了走。比如一碗粥,艇仔粥也好,柴鱼粥也好,猪红粥也好,地瓜粥也好,不给它喝完,剩下的留不了几天,就馊了。再比如,我爱吃西红柿炒鸡蛋,媳妇春节把西红柿买淤了,又赶上我节后老不着家吃饭,最近正把面颜红润、内心腐烂的西红柿一个又一个往外扔。我跟她说:西红柿本无罪,有罪的是把它们买回家的人。媳妇反击:买回家不是为了给你炒鸡蛋吃吗,谁让你老不着家吃饭的?我说:西红柿没罪,你也没罪,罪在鸡蛋,凭什么为了炒丫的就把西红柿毁成这样?由此我推断:那么鲜灵娇红的西红柿都不能保鲜,夫妻之间的感情也会有所变质,只要不劣质,就在一起过吧。
  我在情感这方面一直挺后进的,真不知道怎样才能先进起来。如果我对一个女士有好感,一般都绷着,等到一两年后看她还在耍单儿,方敢有所表示。比如,我03非典之前喜欢上一个女孩,准备借助大好春光强力呼悠她。谁知非典一来,不敢出门,在家一猫就到了夏天,居然在闲极无聊中把她忘了。等到她再提醒我该见面的时候,我怎么也想不起来她是谁了。 可能我对知识的记忆太强了,以至于经常遗忘红颜。
  有段时间,我在"青鸟"狂健身,健得自己都快成"鸟人"了。在健身过程中,认识了一个哀怨女白领,我们一边健身一边聊人生,还挺投机,在暧昧与哥妹之间,想把自己运作成"有故事的人"。可后来我出了一个月的国,回来之后就没兴趣再健身了。这一不健身,也把哀怨女白领纤细的腰身忘到姥姥家了。我真想反思自己:我这人怎么这么容易事过境迁?
  那天,我正在"三千里烤肉"吃饭,突然接到一个花家地女人打来的电话,说她跟九十年代相比变化很大,问我想不想展她一眼。我死活想不起她是谁了,她说:我就是你十几年前老赞美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我是"白云深处到咱家"的白云。我心想:这哪是"白云"?这是想对我"白晕"。她又说:当时你老跟我说,"你,一会看云,一会还看云。我觉得,你看的我头晕,你自己也晕。"我心想:我不会把顾城的诗改成这样吧? 花家地女人还在磨唧:在那个黄昏,你还把一首宋词献给我,"碧云天,花家地,美色连波,波上文胸翠......",我心想,我不会把范老前辈糟蹋成这样吧?
  任凭她说出大天,我还是失忆,她不高兴了:你当时不会左一首诗,右一首词在蒙我吧?我说:我会的,可是让我悲哀的是,我真想不起来当初是怎样蒙你的,假如你说的都对。她说:你悲哀?我才悲哀呢!为了你那句"波上文胸翠",我到现在就没用过别的颜色的胸罩。
  看见了吗,这哪是"三千里烤肉"?绝对是"三千里拷问"!
  
  老六
  
  作为一个文化名人,老六常常被一些不靠谱的文学青年和文艺青年提起,也常常有人向我打听,老六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他叫老六?
  请让我来告诉你。就像告诉我自己,老六和他的传奇人生。
  老六,男,1966年6月6日出生在六盘山,6岁时初恋,在第6个女朋友胯下失身。6年后迁居北京六里桥,工作单位在六铺炕,平时上班乘坐6路公交车。自幼喜读文学,少年时最喜欢读《三侠六义》,最喜欢的偶像是《水浒》人物王定六,最喜欢的京剧是《六郎探母》。在文学界人称"王小波第六",在歌坛被称为"第六眼美男"。最喜欢的电影是《六号门》,他的三围分别是66,66,66。现在在做一份6个版面的娱乐报纸,每周六出版,内容以六卦为主。
  上小学时,老六数学奇好,尤其是六角函数,他自创六进制,被誉为"陈景润第六",找钱的时候,该找一块钱他一律找人家六块钱,后被誉为六亲不认的典范。平时,老六喜欢看着天边的六彩虹思考人生:"人生的路啊,为什么总是六岔口?"
  老六平时出门只坐飞机,而且必须是六叉戟的,他喜欢外国文学,最喜欢看《六个火枪手》,但他记忆力很差,不管什么事情,一转身就忘到六霄云外。
  刚才,在网上碰见老六,正在发烧中,高烧36度6。
其他文献
我们这一代的祖母长辈中,大多数都心甘情愿隐身,好像她们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以张家姆妈,李家阿婆,王家老太太的面目,担惊受怕,柴米油盐,生养哺育,儿孙满堂。    不耐的冬日里,总是离离摇曳念春天,可春天当真姗姗来了,却连后悔也来不及。那个远在千里的阿婆,强硬地顶住了上海的冷冬,却还是在一个春天的早晨,在护工为其洗脸的时候,不声不响随晨雾去了。  最后一次见阿婆是2001年12月,去国多年后第一次回家
期刊
不知为何董建华出任特首这八年,总令我想起已故美国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的名作《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借明代万历年间文官武将思想家的故事,刻划人与时代的关系,探索个人在长时段历史背景制约下,究竟可以有什么作为。董建华的政绩,也同样必须置于具体历史脉络之中才可以彰显出他的意义。  在中央正式接受董建华因健康理由请辞后,翌日行政会议成员梁振英在电台节目说:“他(董建华)没有做政治人物会做的事”,董管治风格是不
期刊
曾荫权此时的心情,比SARS期间被误“架空”、出任全城清洁大队长时不可同日而语。  任职公务员38年间,曾荫权可谓官运亨通,虽经历落实中英联合声明、居英权及炒家狙击港股等棘手问题,但都通通“化险为夷”。究竟这个个子矮小,口舌不饶人,被认为是“炮仗颈”的高官,多年来如何在香港政坛一路青云直上?  普遍的看法是,曾荫权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在于他“能屈能伸”,“能等”,“能忍人之所不能忍”,而且
期刊
本刊记者奔赴香港,在众多的“新香港人”中,特别采访了十位人士。  他们或许身份、背景不同,他们的人生经历,或许有其不可复制的独特之处,但他们的生存故事,也多少具有了某种代表性。  他们是:  王亥夫妇:画家、演员,香港第一家私家菜店主。  高礼泽、李静:为香港赢得了第一枚奥运乒乓银牌。  王敏:诗人,某书店负责人。  胡野碧:海归人士,投资银行家。  李佳林:上市公司主席,赤手空拳闯香港的创业者。
期刊
许子东简历    1982年获得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六年后被提升为副教授,是当时全国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最年轻的一位。80年代以《郁达夫新论》一书在学术界崭露头角。  1989年应邀到芝加哥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任鲁思研究员(Luce Fellow),次年转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攻读博士学位,1993年应聘到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书,现为岭南大学终身教授。  2000年开始在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担
期刊
电视主持人中外对比中的差距    几年前,白岩松说,就算是一条狗,放到央视的演播台上,一个月以后,也将成为一条名狗。据说白岩松后来因为这个不雅的比喻受到了全国同行的批判,但谁也不能否认这句话中的隐喻:在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这个日益明星化的职业中,主持人们的大红大紫与其说是靠自己的专业水准,不如说更多是依赖了电视这个无往不胜的媒体平台(特别是央视这样垄断性的平台)。  中国的观众们目前还很少看到国外
期刊
特首贪污一样查处    人物周刊:ICAC这种权力模式在1974年建立之前国际上有没有前例可循?或者说它就是港英政府的一个创新?  黄鸿超:1974年,据我所知,香港并不是第一个有廉政机构的,但当时我们采取“三管齐下”的策略去打击贪污是非常独特而有效的。经过30年,我们自己发展了一套反贪的策略,成效有目共睹。  但就反贪问题而言,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为不同国情而有不同的反贪策略,比较多的国家和地区
期刊
李佳林简历    1961年生于内蒙古,1978年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学习。1983年考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攻读硕士。  1991年到香港和朋友创建伟仕电脑(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公司在香港上市,任董事局主席。  如果没有朋友的介绍,我们可能见不到李佳林。  他的公司是全香港仅有的1200多上市公司中的一家,产值达30亿。在他上环的办公室,这个来自内蒙古的北方汉子,没有和我们大谈生意经,
期刊
他是首批到港的海外专才,近年来事业发展顺遂。胡野碧,从教书先生走上金融之路,以及后来叱咤B股市场,自称“全属无心插柳”。一个乡间小子,是怎样成功的?    胡野碧简历    1963年生于湖南,湖南大学学士,荷兰皇家管理学院MBA。1991年到香港工作。曾带领新加坡发展银行成为中国业务的前十大海外券商,在B股市场持续多年排名第一,在H股市场排名前十位。  2002年,胡野碧创立了香港第一家以中国大
期刊
作为美国著名电视新闻杂志《60分钟》的老牌主持人,莫利·塞弗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电视人思考的深度  作为一个新闻人,在这个行业我已经做了50年。在加拿大的一个小镇我开始了职业生涯,我在大学只呆了几个月就辍学,大学的气氛实在是有些压抑人。大学的教授他们自己过得非常无聊,也一心一意地想把学生的日子搞得非常无聊,这些教授一直热衷于炒冷饭,而不是教授我们一些新的创新的知识。  我感到高兴的是最终我能够涉足新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