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 :科协论坛·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rychan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工程实训平台特点,从建设意义、建立方式、工程实践培养体系、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提出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并指出该改革方式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具有创新性、实用性,而且具有普及性和发展性,符合未来人才发展需求。
  关键词:工程实训 实践性教学 工程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3-173-02
  21世纪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都十分重视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广博知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健全身心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使得通过高考而进入大学的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处于学校和社会过渡阶段的大学就承担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任务。在全国高校正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方面的教学改革同样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环节。因此,具有经济实力的各名牌大学为了实现此目标,正在全面规划现代工程实训中心。将新时期的社会人才需求和理念贯穿在工程实训的教育中,是各高校开展基础教育、综合提高和创新发展所肩负的责任。
  1 建立工程实训中心的意义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同志在《关键在于落实》中告诉我们工程实训至关重要。短期来看,工程实训就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快速的以“学”入“动”,有效的提高个人操作能力。从长远来看,通过工程实训,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的同时,建立完整的工程实践模式,形成完整的工程理念,为后续学习以及工作的开展奠定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成体系的工程实训与一般意义的金工实习不同:(1)概念:金工实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本课,是机制类专业学生熟悉加工生产过程、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而工程实训则是为学生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及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而建设的新型工程实践训练基地,是学生进行课外工程实践和提高工程管理能力的场所。该场所不仅包括机械,还有电子、信息、软件等多元化平台。(2)目的:金工实习使学生熟悉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而工程实训是培养学生多元化基础实践能力。(3)普及性:金工实习是机械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而工程实训是面向全校学生展开的选修课。
  目前,全国大多数理工、综合类大学都建有金工实习中心,而工程实训中心则是少之又少,只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少数大学开始展开工程实训,所以工程实训中心建立迫在眉睫。
  2 如何建立工程实训中心
  目前,各校根据情况,具体展开以以下两种方式居多:
  2.1 以金工实习为契机,建立工程实训中心
  现代金工实习课程的教学目标已由原来“学习工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转变思想作风”发展到“学习工艺知识,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一阶段,这为工程实训中心的成立,建立了良好的开端。抓住金工实习这一门优秀特色课程,在原有的金工实习基础上建立一个具有统一规划、管理、协调、协助的部门——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对金工实习、金工实验、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等课程进行综合性改革,在创新综合技能训练中更好地体现对学生的综合技能训练,以扩大学生四年的训练内涵。以金工实习为突破口,建立工程技术训练中心,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训练培养体系,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达到知识积累向能力生成的转化。
  2.2 与厂结合,建立实训中心
  校企合作是基于人才需求的“互动模式”,是高职院校与企业互动培养人才的一种有效形式。亦是各大高校建立工程实训基地的良好契机。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目标的趋同是关键。学校要充分考虑各校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伴生关系,紧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脉搏,以职业性和服务社会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主导价值取向。以此为主题,伴生开展多样实训平台,扩大合作深度,扩宽学生知识范围,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源头上保障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3 建立循序渐进的工程实训培养体系
  为培养学生在掌握现有知识的前提下,能够进一步学习和提高,实践性教学活动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分三个层次进行:工程实践、工程设计、工程创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为主线”的教学观念,做到以普及为主,重点培养,针对发展。
  3.1 技工类技术学习,引发学生兴趣——工程实践
  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被较多的理论知识填充头脑,无法很好的应用到实际,此时,对大家展开一系列技工类的技术学习,目的有三:(1)将以往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加深刻明白的将其理解;(2)在技术学习的同时,切身感受需要弥补以及提升的理论;(3)锻造坚实的实践技术,提高个人动手能力。一、二年级学员通过选修相应的基础实训课程,进行技术扎实的工程实训,夯实基础,掌握工程实践技能,建立理论指导实际,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意识,培养技工类技术应用人才。
  3.2 双主体教学,提高学生能力——工程设计
  以基础实训为本,是培养学员工程实践能力的根本途径。而加强实践能力的综合运用,是提高学员工程设计能力的主要途径。此类层次的教育特点是:(1)课程难度较大,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综合运用技术的能力,所以要求学生只有在进行基础实训之后方可参与;(2)课程内容除部分选定任务外,以学生的自主设计为主,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完成,发挥教学相长的双主体能动作用;(3)课程任务可独立完成,亦可小组分工协作完成,不仅提高了学员的工程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员的团队协作精神。本科二、三年级学生通过选修综合类设计课程,进行综合实践技能培训。运用和巩固基础实训知识、技能,加强综合运用,掌握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工程设计能力,培养设计类综合应用人才。
  3.3 理论性指导,培养创新型人才——工程创新   教育是基础,创新是灵魂。这一层次教育特点:(1)以产学研、科研、竞赛以及任意性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为主要创新内容,使学生知识来源渠道多样化、能力培养多元化;(2)以学生独立设计与制作为主体,教师进行关键性部分理论指导;(3)此类教育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本科三、四年级学生通过参与工程创新类课题,培养学生全方位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4 建设全面的工程实训课程资源
  在工程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中,资源建设是核心。在资源建设中,应考虑:(1)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方向以及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准则;(2)各校应针对本校办学特色和学生就业趋向,有针对性的组建大部分基础实践资源,为学生提供基础实践的平台;(3)根据各竞赛特点建设部分创新实践资源;(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除了组织设计学校的实践教学资源外,还注重引进和推荐互联网和其他优质教学资源,为我所用,以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建设工程实训课程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氛围。
  工程实训中心的建立是一个长远的过程,是与时俱进的,需要随着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市场需求不断建设与改善,不断完善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要目标的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以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奇.以金工实习为突破口建立工程技术训练中心[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2,02:63-66.
  [2] 翁惠芳.以金工实习为突破口建立工程技术训练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01:114-116.
  [3] 叶云,李巧玲,王晓峰,等.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与实践[J].机械管理开发,2007,No.9704:152-154.
  [4] 郑炳年.改革实践教学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以金工实习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08,No.21118:151-152.
  [5] 傅水根.“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改革现状与发展趋势[A].面向21世纪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改革和研究新进展[C].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89-90.
  [6] 叶鉴铭.校企共同体:企业主体学校主导——兼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J].中国高教研究,2011,No.21103:70-72.
  [7] 方兴,侯云海,黄艳秋.发挥双主体的能动性,开展创新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12,No.22004:183-184.
其他文献
摘 要:好的家庭教育要因人而异、因材而教,找到教育自己孩子的合适方法。以学校为主导的家校对孩子的“共育”,要立足沟通与合作,創建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一定不能忽略了对孩子健全人格、良好品行的培养,这些培养是需要家庭教育承担绝大多数责任的。  关键词:家庭教育;教育方式;学校;沟通;共育  教育,其实有一多半的功劳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如果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只能是苍白无力和肤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