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拉美能源危机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cone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5月1日,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签署最高法令,宣布对本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实行国有化,并派军队控制了全国油气田。消息一经公布,欧美地区能源消费大国一片哗然。这一决定其实是在拉美地区能源国有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从20世纪30年代末墨西哥率先发布命令,将17家外国石油公司收归国有后,委内瑞拉、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厄瓜多尔等国先后收回了石油主权,玻国总统莫拉莱斯此举也是“拉丁美洲国家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民族主义运动”的一部分,能源国有化已在拉美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大势。为什么拉美国家急于实现石油的国有化,国有化之后究竟会给这些国家和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黑色黄金
  
  拉丁美洲地区各种能源储藏量丰富,其中以石油储量最为可观。目前,拉美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2%,居世界第二位。拉美的石油主要集中在墨西哥和委内瑞拉,两国已进入世界10大石油生产国之列。委内瑞拉的石油储量居美洲之首,其已探明的常规石油储量约为780亿桶,墨西哥已探明和潜在的石油储量总计约有469亿桶,其中已探明储量176亿桶,在墨西哥湾深水海域发现的新油田储量估计为540亿桶。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投资的增加,哥伦比亚、阿根廷和巴西等国家也相继发现了大的油田。哥伦比亚最近开采和新发现的油田还使该国一跃成为西半球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此外,在委内瑞拉的奥里诺科地区还发现了重油田,这种重油加水和硫酸盐乳化而成的乳化重油可以替代煤和石油发电,委内瑞拉由此成为世界上唯一生产乳化重油的国家。
  按理说,拉美国家石油储量如此丰富,都应高枕无忧才对,然而事实恰恰相反。这些石油储量丰富的国度常常出现“石油恐慌”,甚至还会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
  在历史上,拉美曾沦为西方大国的殖民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等大国相继进入委内瑞拉获得石油租让地,成立石油公司正式开始大规模采油。在新油田不断发现,新油井源源不断地喷出黑色石油以及由此带来的巨额利润刺激下,各种外国公司蜂拥而至,纷纷在拉美投资建厂。长期以来,拉美各国丧失了对本国石油资源的控制权,因为石油工业都掌控在外国公司的手中。在列强和宗主国的控制下,拉美国家形成了单一的经济结构,石油成为国家的经济命脉。如今,拉美各国虽已打碎了殖民统治的枷锁,但国家的经济支柱产业仍掌握在外国公司的手中,比如拉美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巴西,其能源需求的60%需要进口,即使是像墨西哥这样的石油生产大国,由于殖民时期的残余,国内能源的30%都得依靠进口。许多国家不仅没有享受到本国丰富的石油资源所带来的恩惠,反而要从国外购买石油,甚至时常提心吊胆唯恐自己陷入能源危机中。
  
  “石油属于我们”
  
  一段时期以来,拉美各国开始考虑收回本国的石油主权。从20世纪30年代末的墨西哥到今天的玻利维亚,许多拉美国家在“石油属于我们”的口号下成立了自己的国营石油公司,走上了独立自主发展本国石油工业的道路。
  当然,资源的减少和政治的需求也是国有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玻利维亚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是拉丁美洲第二大产油国。但据玻利维亚石油公司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国天然气储量较往年勘测已下降6.9%,石油储量下降5.7%。而多年来,是否将石油工业收归国有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玻利维亚政府,并导致国内冲突不断,政局不稳。
  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一直指责外国石油公司以一个国家的贫穷为代价,从油价上涨中牟取暴利。在今年1月收回了外资油田的控制权之后,查韦斯对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将该国天然气产业国有化的决定大加赞赏。同时,为了支援莫拉莱斯的行动,查韦斯还提高了向委境内的外国石油公司征收税金的水平,以此来增加委内瑞拉政府在石油产业中的收益。
  石油国有化运动使珍贵的黑色黄金牢牢控制在拉美产油国政府手中。由此在能源价格不断走高的情况下,拉美各国政府通过加强对能源产业的控制,提高了本国的收益。同时,石油也是小国影响大国的致命武器之一。
  2006年4月29日,古巴、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领导人齐聚古巴首都哈瓦那,签署了三国间的经济一体化协议。这份普通的经济协议使美国政府高度紧张,因为这三国被美国视为“反美三角”。玻利维亚还宣布加入古巴与委内瑞拉于2004年提出的旨在排斥美国的地区经济发展计划——“玻利瓦尔美洲”计划。莫拉莱斯在5月1日宣布国有化法令的仪式上激情演说:“从现在起,石油天然气已回归我们了,所有的油井、油气管道、炼油厂和加油站都在武装力量和警察的保护之下。外国公司掠夺我们资源的时代结束了!”这片曾经属于美国“后院”的土地如今成了美国心头的隐患。
  
  谁将成为赢家?
  
  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国有化不同,此次拉美石油国有化并不完全排斥外资企业。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今年1月访问西班牙时明确表示,虽然玻利维亚有意将资源国有化,但不等于充公或驱逐外国公司。由此表明,目前拉美能源国有化的措施相对比较温和。
  在能源危机面前,拉美兴起了石油国有化的热潮。这场石油国有化风波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呢?事实上,中国的国际能源合作正是从拉美起步的。拉美地区是中国石油业根据“走出去”战略而设定的三大战略区之一。1993年,中石油的一个子公司以2500万美元取得秘鲁塔拉拉油田20年的开采权,中国第一次进入国际石油业的上游领域,1997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一举中标委内瑞拉两块边际油田,获得20年的开采权,2005年9月,中石油与中石化合资成立的安第斯石油公司,通过并购以14.2亿美元获得了加拿大恩卡纳公司在厄瓜多尔5个石油区块的资产和开发权益。
  拉美的石油国有化运动并未影响到中国在拉美的石油战略。相反,美国石油业界宣称,在拉美地区的能源争夺战中,中国已经明显占据了优势。近年来,中国和拉美国家领导人的互访中频频提及能源合作事宜,中拉双方都对合作的前景表示乐观。特别是在中国当前能源消耗量大,能源储备不足的情况下,拓宽能源的来源渠道,实行能源的多元化战略,和尽可能多的国家建立合作机制,将为中国的石油安全提供更可靠的保障。拉美各国收归石油主权,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合作机遇,而非挑战。
  
  链接:中国的石油状况
  中国的原油出口量在1985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此后由于国内石油产量的增长速度减缓和经济建设所需石油的增加使得原油出口在1986年开始下降,中国于1988年恢复了大量原油进口,1995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5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中国与日本争夺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油气资源等事件引起了对中国石油安全的担心。为了应对可能产生的能源危机,保障可靠的石油来源,中国实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即到海外开采石油。这样不仅能使中国的能源企业有条件控制石油生产的上游和中游整个过程(勘探、发掘、运输、加工),减少支付给国际石油贸易中间商的交易成本,而且还有利于带动石油开采设备出口,创造就业机会。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形式还包括收购海外石油资产。目前,由于拉美石油工业迫切需要技术人才和资金,而中国需要拓宽石油供应的来源,双方的相互需求恰好吻合,这使得中国与拉美的石油合作逐渐升温。
  [责任编辑] 林 京
其他文献
随着6月的到来,纯牛奶的消费进入淡季,部分乳制品企业悄然开始降价。这已非减少利润的问题,而是为了减少损失。换句话说,在保质期内卖出去总比过期倒掉的好。不少企业其实早已处于亏损状态,没有利润可言。  据中国奶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魏克佳对《中国新闻周刊》透露,2007年整个中国乳业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为2%~4%。  2007年下半年,随着原奶收购价格的提高,乳业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成本压力。200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1],为礼部[2]员外郎。时蔡翛为[3]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4]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5]。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6]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7],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8]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
电力设备企业的出口业务有逐渐加速的趋势。中国电力设备企业在保持明显制造成本优势的同时,技术上也开始具有与国际知名电力设备制造商抗衡的实力。对于未来几年电力设备出
在记者对云和木玩的深入采访中,有两个关键词频频被人们提及:图书馆和馆长陈惠民,因为这二者扮演着云和县木玩的“智囊”的角色。在记者对云和木制玩具的深入采访中,有两个关
与“魔水”相遇1851年12月30日,阿萨出生在美国佐治亚州一个富裕的家庭里,他是父亲的第8个孩子。父亲之所以给他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当时有一个著名的医生也叫阿萨,父亲希望他
2006年是中国渔具制造业发展创新之年。吹响这一主旋律,是渔具制造业发展的必然,有其深刻的内因和外因。多年来,我国的渔具产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进步。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在美国的人口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最频繁地使用药品,他们承担了最大比重的药品花销.他们也承担了药价增长的负担,他们还在任何医药保健政策变更前显得最为脆弱。 Among the p
全球巨头微软公司足所有跨国公司之中在中国建立科研机构之中最多的一家.而今年又增加的2家:微软中国技术中心、微软亚洲工程院,将把中国变成微软的人才基地。 The global gia
灯具消费潜力巨大国内一项调查显示,在装修过程中, 每个家庭的灯具平均消费大约在1300元左右,超过3000元的比比皆是。目前占据全国灯饰市场超过四成市场份额的中山古镇,自90
从“运10”到MD-82,从MD-90再到现在的ARJ-21,上海飞机制造厂注定要和中国民用飞机制造业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上飞厂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国民用飞机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