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施新课程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和教育投入不均衡的原因,各学校之间存在的教育教学相关条件强弱不平衡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基本上仍然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也相对滞后,不可避免的造成学生发展的不平衡。因此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势在必行。
一、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校本教研的根本和保障
学校的成功来自教师的能力和他们的精神,这种能力与精神并非全部来自职前培养,学校的现实环境才是培植、巩固和不断发展他们的重要场所。重新发现教师、重视教师的发展是当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已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主流话语。
二、校本教研工作要发挥同伴间的互助作用
教师互助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在一个教师群体当中,能够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是非常宝贵的。
校本教研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相互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三、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提升信息素养
信息、知识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与传统的“读、写、算”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一样重要,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材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
信息素养正在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并逐渐加入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我国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开展教师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
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文字录入技术,掌握教学图像、图形、视频、音频、动画等数字化处理的方法和技巧;学会在数字信息资源中检索与选取自己写作所需要的信息材料,并能进行信息资源的重组。
在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工作中,笔者提出下述培训策略供参考:①注重理论性目前在培训中发现,一些教师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而急于操作,结果“一听就明白,一做就不会”。在具体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把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等建设放在首要地位。校校通工程、校园网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都需要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作指导。理论知识的学习是需要的,理论的提升,有利于指导教学实践。
当然,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通识培训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要把新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经过反复的探索和实践。②提高有效性在培训方式上,要打破过去“报告”式的培训,除了组织理论学习外,强调教师的参与,提倡培训者与培训对象的平等交流与对话。通过参与式、体验式、案例研讨、任务型教学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培训实效。
按照“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开展技能型(教学技能、现代教育技术等)、实践型(教学观摩、案例交流、教学反思、写教后记)、评价型(课例评析、教学竞赛等)、理论型(专题讲座、写学习心得、做自学笔记、组织理论学习等)、研究型(课题研究、问题探究、策略研究、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探索出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的新模式,③针对层次性要遵循在职教师培训的规律和特点,根据不同职能,针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设计不同的培训方式,有的放矢地进行培训。
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重视师资培训工作,开展教师教育工作者和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素养,加深他们在教学应用的认识,为他们在积极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过程中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支持。
一方面应大力对在职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全员培训,制订“学校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方案”,教师的信息素养与教师信息化教学整合能力是密切相关的,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最终是体现在他们的教学实践之中。
后者是前者的职业体现,作为一种专业要求,能够有效地运用各种技术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应当成为未来教师职业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把“未来教育”的一些好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传递给我们的师范院校,激发广大师范院校的教师参与教学实践的热情,改造他们的教学,通过改变他们的教学行为,使师范生----未来的教师感受到教学的熏陶,能够自觉地将信息教育的观念和能力迁移到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去。
进入到21世纪许多国家将教育信息化作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推进教育改革的催化剂。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这决定了教育信息化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因此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要素,教育的信息化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教师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教育信息化离不开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对象。
(邯郸市磁县教师进修学校)
一、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校本教研的根本和保障
学校的成功来自教师的能力和他们的精神,这种能力与精神并非全部来自职前培养,学校的现实环境才是培植、巩固和不断发展他们的重要场所。重新发现教师、重视教师的发展是当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已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主流话语。
二、校本教研工作要发挥同伴间的互助作用
教师互助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在一个教师群体当中,能够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是非常宝贵的。
校本教研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相互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三、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提升信息素养
信息、知识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与传统的“读、写、算”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一样重要,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材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
信息素养正在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并逐渐加入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我国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开展教师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
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文字录入技术,掌握教学图像、图形、视频、音频、动画等数字化处理的方法和技巧;学会在数字信息资源中检索与选取自己写作所需要的信息材料,并能进行信息资源的重组。
在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工作中,笔者提出下述培训策略供参考:①注重理论性目前在培训中发现,一些教师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而急于操作,结果“一听就明白,一做就不会”。在具体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把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等建设放在首要地位。校校通工程、校园网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都需要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作指导。理论知识的学习是需要的,理论的提升,有利于指导教学实践。
当然,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通识培训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要把新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经过反复的探索和实践。②提高有效性在培训方式上,要打破过去“报告”式的培训,除了组织理论学习外,强调教师的参与,提倡培训者与培训对象的平等交流与对话。通过参与式、体验式、案例研讨、任务型教学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培训实效。
按照“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开展技能型(教学技能、现代教育技术等)、实践型(教学观摩、案例交流、教学反思、写教后记)、评价型(课例评析、教学竞赛等)、理论型(专题讲座、写学习心得、做自学笔记、组织理论学习等)、研究型(课题研究、问题探究、策略研究、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探索出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的新模式,③针对层次性要遵循在职教师培训的规律和特点,根据不同职能,针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设计不同的培训方式,有的放矢地进行培训。
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重视师资培训工作,开展教师教育工作者和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素养,加深他们在教学应用的认识,为他们在积极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过程中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支持。
一方面应大力对在职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全员培训,制订“学校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方案”,教师的信息素养与教师信息化教学整合能力是密切相关的,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最终是体现在他们的教学实践之中。
后者是前者的职业体现,作为一种专业要求,能够有效地运用各种技术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应当成为未来教师职业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把“未来教育”的一些好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传递给我们的师范院校,激发广大师范院校的教师参与教学实践的热情,改造他们的教学,通过改变他们的教学行为,使师范生----未来的教师感受到教学的熏陶,能够自觉地将信息教育的观念和能力迁移到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去。
进入到21世纪许多国家将教育信息化作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推进教育改革的催化剂。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这决定了教育信息化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因此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要素,教育的信息化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教师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教育信息化离不开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对象。
(邯郸市磁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