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患者两种体位下胃管留置方法的效果比较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lo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机械通气的患者采取两种体位插入胃管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机械通气患者共50例,按插入胃管时间顺序随机分为A、B两组各25例,A组采用常规留置胃管法(去枕平卧位头后仰插入胃管),B组采用床头抬高60-70度角,呈坐姿位插入胃管,对两种不同体位一次插管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A组一次插管成功3例,成功率为12%,B组一次插管成功21例,成功率为84%,经X2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机械通气的患者采取坐位法能有效地提高机械通气患者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机械通气患者 体位 胃管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16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24-01
  对危重症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患者需要通过留置胃管来缓解腹胀、引流胃液、观察性状、避免误吸[1]。对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行鼻饲,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早期发现和处理消化道并发症[2]。ICU留置胃管应用广泛,为护理常规操作技术之一[3]。而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传统前倾头部的方法留置胃管时,操作困难,插管一次成功率低,且因反复插管给患者带来痛苦,易引发不良反应。笔者通过临床实践中摸索出垂直坐姿位留置胃管法较传统的方法能显著地提高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缩短插管所需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与分组: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机械通气患者留置胃50例,最小年龄39岁,最大年龄92岁,平均年龄63岁,男31例,女19例,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25例,采用常规留置管法,B组25例,采用坐直留置胃管法。
  1.2 胃管材料:两组患者的胃管选择无差别,各种材料的胃管均可(“复尔凯”鼻胃管尤佳)。
  2 方法
  2.1 插管方法。操作者为临床工作5年以上护士,插管前先向患者和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争取最大的配合,操作程序:用石蜡油润滑全条胃管,如复尔凯胃管原装配套内置导丝,用注射器取石蜡油注入胃管內,达到润滑其內壁的目的,有利于插管后导丝的拔出。
  2.2 体位。A组:采用常规留置胃管法,去枕平卧位,头后仰,在胃管插入14-16cm时将患者头部前屈再送胃管。B组:将患者床头抬高60-70度患者呈坐位,头部正位,在胃管插入14-16cm将患者头部略前倾再缓慢送入胃管。对两种不同体位一次插管成功率进行比较。
  2.3 评价方法。以经鼻腔后一次把胃管插入胃內,回抽有胃液为一次成功;胃管插入会厌部由于各种原因拔出重插为失敗。比较两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采用确切概率法。
  3 结果
  A组3例一次插管成功,B组21例一次插管成功,两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经比较,经X2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4 体会
  4.1 机械通气患者坐位插胃管一次成功率高,从表1可见:B组一次插管成功21例,成功率为84%,而常规留置胃管一次成功率低,A组一次插管成功3例,成功率12%。分析其原因主要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占据咽喉部空间,使得咽喉部空间变小狭窄,直接造成插管时通过困难;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的直接向后压迫食管、长期放置造成咽喉部组织水肿造成咽与食管的交界处即食管的第一狭窄部更加狭窄;气管的后壁缺少软骨,是由纤维组织膜封闭的膜壁[1],当正压吸气时,气管内压力增高,同时受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的向后直接压迫膜壁,两者的共同作用使得气管后壁连同后壁间隔软组织后方隆起,间接压迫食管前壁,造成插管困难。
  4.2 机械通气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而不能作吞咽动作配合,且部分病人还存在轻微的舌根后坠情况,咽喉部通路受阻。又加上人工气道的建立,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的存在,使头部前倾前屈受限,未能达到一定弧度;根据局部解剖特点,气管软管环在后方缺如,由软组织充填,是气管环中动度最大处,而食道系肌性结构,紧邻气管后方,故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对气管内壁的推压作用主要集中在相对薄弱的气管后壁,使软组织向后突起,间接压迫食管壁,造成食管管腔狭小。同时,有创机械通气时气囊充盈固定后更加膨大,产生占位效应,使该部位食道受挤压更严重、更狭窄。
  4.3 由于上述不利因素的存在,采取“平卧去枕头后仰再托头”的常规体位插入胃管困难重重,甚至失败。分析其失败原因常见于:其一,当胃管插入一定长度(25~35cm)时常会遇到阻力使插入的胃管难以再进,因为该位置是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压迫食管所在;其二,胃管在通过咽喉部时受阻,盘绕在口腔导致失败;两者中常以前者多见。临床上为提高它的成功率常想方设法,曾报道有环形捏住气管及导管向上提,使其离开食管壁,使管内间隙增大;从口角慢慢注入温开水5~10ml引起吞咽动作;往胃管内注入2%利多卡因2~5ml等方法。笔者采取抬高床头呈70°~80°角,头朝上正位,在胃管插入14~16cm时,再托起患者的头部,使头部稍抬高或略前倾,这样胃管插入成功率亦有明显提高。
  4.4 插管中的注意事项。插管前要特别注意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多用鼓励性语言,增进患者的良好情绪。操作要点:插管前将患者床头抬高60-70度患者呈坐位,头部正位,可相对拉直咽喉部通道,使胃管端沿食道轴线下降,减轻对咽壁的抵触刺激;在后仰位时气管套管处于相对绷直状态,可以使气管及气管套管相对前移,使咽喉部、食道间隙相对扩大,有利于胃管的插入;插入时胃管与咽部所形成的角度减少,插入时胃管反折的可能性减少,发生误入口腔、喉的机会降低;呈螺旋运动状态插入可减少对咽部粘膜的磨擦力,减少刺激,使胃管的韧性增加,促进胃管的插入。操作过程中注意:操作前吸净口腔、气管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畅通;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烦躁、呛咳、憋气、恶心、呕吐、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时,应暂停插管。结果表明,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垂直留置胃管术,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有效、快捷。明显地提高了一次插管成功率,有效地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4.5 从解剖生理上分析,食管位于气管的后方,常规的“平卧去枕头后仰”,由于重力作用通常会使舌后坠更加严重,同时食管被压在气管的下方,受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挤压更加严重,故胃管很难通过。当将病人床头抬高呈70°~80°角时,其有利面主要有如下几点:①能减轻患者舌根后坠;②使食管与气管近似于纵轴平衡,并能使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稍向前倾,减轻其对食管壁的间接挤压及重力压迫作用;③这种体位接近人们日常进食的端坐位,有利于其注视到护士的动作,配合做好吞咽动作,使功能性括约肌开放。另外,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因各种原因往往会有较多的痰液,平卧位插入胃管时易刺激咽喉部,造成咳嗽、咽喉部括约肌收缩痉挛、痰液喷出与恶心呕吐、食道收缩等各种反射及抵抗、造成胃管插入困难。而床头抬高70°~80°角后插入胃管时减轻了对咽部刺激,减少咳嗽、恶心呕吐等,利于胃管的成功插入。此外,床头抬高70°~80°角后,因头部重心落在颈椎上,当胃管插入14~16cm时,操作者仅需轻微的力量就可以以颈椎为支点托起头部,使头部稍抬高或前倾,胃管就可以顺利滑行,较常规传统法明显省力,操作者可将精力集中在右手,做到轻柔、快速地送入胃管、减少了对病人的刺激。
  4.6 改变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常规的“去枕头后仰位”为“抬高床头70°~80°角,头正位”再插入胃管,此方法简便易行,省时省力,风险性极小,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减轻了刺激,亦减少因反复插管所致的局部黏膜损伤、充血水肿等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于频,主编.系统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40
  [2] 赵娟,刘扣英.ICU机械通管患者留置胃管方法的对比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2(2):4-7
  [3] 冯健兰,宋秀.机械通气患者体位改变插入胃管效果与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6):51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兰索拉唑、阿奇霉素和甲硝唑短程内低剂量用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的(H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6月在我院治疗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49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5例口服兰索拉唑30mg、阿奇霉素500mg、甲硝唑400mg;对照组24例口服奥美拉唑20mg、克拉霉素500mg、甲硝唑400mg。疗程结束一个月后采用C14呼气试验复查幽门螺杆菌。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幽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患有心理障碍疾病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基础疾病、临床症状、就诊病种以及治疗方面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组80例心理障碍患者中,女性比例多于男性(P<0.05);基础疾病以神经内科疾病为主;临床症状以头晕、头痛为主;就诊病种以神经症疾病为主,在临床的治疗中多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9月-2013年3月收治的56例进行上肢手术的患者,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利多卡因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仅使用罗哌卡因、利多卡因进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感觉神经阻
期刊
摘要:目的:对肝胆手术中开展早期离床活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从我院选取100名剖腹手术患者,这些患者的住院时间是2011年的1月到2012年的6月。之后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使用随机的方法,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名)。对于对照组,使用常规的临床治疗。对于观察组,则在实验组于术前1~3天向病人讲解术后早期离床活动计划,让患者进行理解和配合,当患者在手术麻醉清醒之后进行该计划。对这两者患者的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和心电异常之间存在的关系。方法:检测7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小时动脉血压与常规心电图,按照动态脉压分为35mmHg~65mmHg组(甲组)患者37例,动态脉压超过65mmHg组(乙组)患者33例,对这两组患者一天动态血压参数与心电图的变现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乙组患者心律失调、ST-T改变、左心室肥厚、心房颤动的心电图异常显著比甲组患者要高(P<0.05
期刊
摘要:目的:对腹腔镜输卵管结扎术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进行腹腔镜绝育手术和开腹绝育手术的患者各100名,对这两组人员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进行腹腔镜绝育手术比开腹绝育手术的患者的临床症状好很多,主要表现在手术中出血、手术后的镇痛用药、术后的发热概率以及住院天数等。结论:腹腔镜输卵管结扎术的应用效果比较好,其痛苦低、创伤小、手术后恢复的较快,因此对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目的:对硝苯地平缓释剂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间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50例,分为两组。对对照组中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采取硝苯地平治疗,而对实验组中的患者采取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对两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在进行相应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一定的降低,且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中患者的血压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单叶产钳在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提高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0年1月~2013年9月在我院行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助产方式的不同分为单叶产钳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比分析两组的分娩成功率和新生儿窒息状况。结果:单叶产钳组娩头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平均娩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5)。单叶产钳组共有1例发生新生儿窒息,均为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作用。方法:47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B组:行全肠外营养治疗。观察比较其血清白蛋白、淀粉酶水平、并发症、感染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A组与B组比较,血淀粉酶水平差异无显著性,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并发症、感染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低于B组。结论: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针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方法与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6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参照组。其中参照组34例患者采用西医疗法,研究组患者34例患者在采用西医疗法的基础上实施中药疗法,即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中西医结合疗法的研究组的治愈有效率高于单纯采用西医疗法的参照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