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夏南部山区彭阳县,有位远近闻名的“厅级羊倌”。他就是曾在同心、固原(现为原州区)、彭阳3县任过县委书记、县长等职务,从自治区政协固原联络处副主任(副厅级)岗位退休,毅然回乡当羊倌,现已83岁高龄的贾世昌老人。
贾世昌老人从政40余年,他牢记党的宗旨,恪尽职守,勤政务实,清正廉洁,一心为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深受广大人民的拥戴。他退休后,不在城里图清闲、享清福,毅然回乡当羊倌20余年,带动乡亲们治穷致富,发挥余热,深受称赞。
怀着对这位老书记老党员的崇敬之情,2014年8月,笔者专程从银川到彭阳县,找到了贾世昌老人,对他进行了两天的采访。事后,笔者又先后在彭阳、固原、同心和银川,找到曾经与贾老工作过的一些同事以及贾老的子女进行了解,并查阅了3县县志等资料,历时近一年,搜集了解到贾老很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在苦难中放下锄头 投身革命
1932年2月,贾世昌出生在彭阳县草庙乡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跟着父母和他人变工务农,维持生活。10岁那年,父母省吃俭用,将他送到一所私塾读书。后因交不起学费,13岁那年辍学回家,继续帮父母干农活,忍饥挨饿,挣扎在温饱线上!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贾世昌家同普天下的穷人一样,分得了土地和农具,他与家人满怀喜悦地开始了新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贾世昌积极参加了土地改革运动。他满腔的热情、出色的工作表现,得到王洼区委领导的赏识。他被选派到固原县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1952年5月,为国家正式干部,被分配到原固原县蒿店区担任青年干事,1955年6月被提升为蒿店区副区长。
经过几年的学习、工作与观察,贾世昌从实践中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一心为民,是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是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先锋队。他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之后,决心跟着共产党干革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同年,他向组织申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以后,他一路高歌猛进,先后担任固原县什字公社党委书记、彭阳区工委副书记、固原县农村工作部部长职务。他出色的工作,受到方方面面的好评。
无论是当县长还是书记,他的特点就是:单身宿舍、农家饭、土炕头,东奔西走情系穷人。
1963年初,贾世昌被抽调参加自治区社教工作队,先后被委派到西吉、永宁县开展社教工作。1963年10月,他被委派到同心县,负责农工部的工作。1964年9月被任命为预旺工委书记。1965年11月被选为同心县副县长。“文革”期间,他被批斗、靠边站,被下放到同心县商业局当营业员半年。恢复工作后,担任同心县委副书记、代县委书记、革委会主任。在同心县工作的十多年里,贾世昌的足迹遍布各乡镇、村落,他白天走村访户,夜宿农家窑洞,吃的是农家饭,睡的是土炕头,饮的是苦咸水,与农民亲如一家人。
贾世昌初到同心工作时,第一道难关是过苦水关。起初几个月,他水土不服,苦水喝不进,饭菜难下咽,身体每况愈下,有好心人劝他,赶快向上级申请,调离这个地方吧!但贾世昌想,组织把自己派到这里来,并委以重任,就要实实在在为这里的老百姓办事,为他们解难题,服好务。还没为老百姓办事,怎能畏难而退呢?!这里的老百姓祖祖辈辈吃苦水,我们共产党人要下决心解决老百姓长期吃苦水的问题。只有这样,才称得上是共产党的干部,才能上对得住党组织,下对得起人民。经过几年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论证,他主持起草了解决同心县人民饮水问题的专题报告,并向自治区党委、政府反映,引起自治区领导的重视,促成了引黄河水到同心供水工程的立项、上马。经过数年的苦战,当黄河水被引到同心时,这里的回汉人民欢笑声一片,激动得热泪盈眶,回族老人大口大口地喝着甘甜的黄河水,高呼着:“感谢共产党!感谢人民政府!”
为了解决下马关、马高庄人民的饮水困难,贾世昌带领有关人员经过仔细勘探,县政府筹资十多万元,先后打了两口机井、百眼土井土窖,解决了这里几万人畜饮水的困难。
多位人士对笔者说,贾世昌在同心县任职时,为同心人民办的好事举不胜举。同心人民热情地称他为“贴心县长”。
1978年4月,贾世昌从同心县调到固原县任县委副书记、革委会主任。他到任后,走乡串户,深入调研,摸清了固原县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民以食为天,当时固原县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广大农民的粮食不够吃,年年都依靠国家调拨的供应粮救济度日,而另一方面农民年年还要缴纳公购粮。为了减轻当地农民的沉重负担,得以休养生息,贾世昌大胆地向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对固原县免征公购粮的建议,得到大力支持,并将这一建议反映给了中央。在自治区有关领导的支持下,贾世昌等3人带着专题报告专程到北京,由国务院林草办公室石山主任引荐,到财政部汇报后,呈报国务院批准,免征了宁夏宁南山区固原等7个县的公购粮,使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同时消除了农民一面交公粮,一面再吃国家供应粮造成人力物力浪费的弊端。
针对农民缺柴烧,连山里草根都快铲光了的问题,贾世昌向自治区有关领导汇报,提出建议,尽快上马王洼煤矿。这一举措,一是有效解决了农民的烧柴困难,二是扩大了当地劳动力的就业,三是为当地财政开辟了新的财源,增加了财政收入,一举三得,深受各方面称赞。
针对固原县地域面积广、人口多、贫困面大的现状,贾世昌积极建议,将彭阳、王洼两区从固原县分设出来,成立新县。经自治区呈报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彭阳县,从而为加快固原和彭阳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983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彭阳县。上级组织决定让贾世昌到彭阳任县委“一把手”。消息传出,彭阳的父老乡亲们奔走相告,都期待着能以建县为契机,尽快改变彭阳的贫困面貌。但也有不少老朋友劝贾世昌说,你已一把年岁的人了,这些年你从同心到固原,为民操劳,顾大家,舍小家,苦没少吃,罪没少受。彭阳这个要啥没啥,一贫如洗的穷山沟,你划不着再去受苦了,该享享清福了!贾世昌微笑着说:“我很理解大家对我的关心。我们是共产党的干部,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要一辈子,而不能一阵子。为了人民的幸福、祖国的强盛,很多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壮烈牺牲了,我们吃点苦、受点累,又算得了什么!” 1983年9月,贾世昌满怀建设家乡、为乡亲们谋福祉的雄心壮志,毅然到这个山连着山、沟套着沟、沟壑纵横、山路崎岖、土地贫瘠、苦甲天下的穷山沟,就任县工委书记。彭阳建县初期,仅有十几间平房办公,3辆北京吉普车。建设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老百姓缺口粮、缺柴烧,一些孩子上不起学……面对这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烂摊子,贾世昌和时任县长王安郡带领县工委、县政府一班人,下了这山上那山,出了这沟进那沟,走了这乡走那乡,去了这村去那村,足迹遍乡村,汗水洒一路!经过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综合治理彭阳的一张蓝图,展现在全县人民的面前。“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改造山河,治穷致富”。“种、养、加、土、水、电、路”齐发展。种:即种粮、种树、种草、种烟;养:即养牛、养羊、养家禽;加:即建材加工、粮油加工、食品加工、皮毛加工;土:即修山整地,建设梯田;水:即蓄住天上水、挖掘地下水、用好地面水;电:即架线送电,结束老百姓点煤油灯的历史;路:即修好通向各乡、村的道路。3年停止生态破坏,5年解决温饱,十年二十年改变面貌。按照这张独具匠心,催人奋进的蓝图,朝着这一奋斗目标,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届干给一届看。经过数十年艰苦奋斗,彭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颂彭阳》所云:“一九八三年,彭阳始建县。当代新愚公,立志治穷山。县官细调研,民情记心间。绘制一张图,全民齐动员。退耕还林草,牛羊都进圈。梯田修上山,植树在沟坎。你用铁锹铲,我用竹筐担。再用木车拉,还用铁牛翻。苦干数十年,陡坡变良田。秃山披绿装,野岭花烂漫。群鸟鸣啁啾,兔子满山窜。牛羊肥又壮,粮食夺高产。面貌得巨变,日月换新天。人人心舒畅,个个笑容添。生态明珠县,美名天下传。”
到2014年,彭阳县GDP比建县初期的1983年增长了13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31倍。彭阳县的政绩,是全县人民苦干实干取得的,这里面也包含着贾世昌等历届人民公仆所付出的心血与汗水。
共产党员最质朴的特征就是:不占公家的便宜,公私分明。老百姓十分看重这一点。
贾世昌在几十年从政生涯中,时时事事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他从不占公家半点便宜,从不为家人或亲戚谋一点私利。
他在固原县执政期间,在部队服役的大儿子贾治生带着婚后不久的妻子回家探亲。回家的路上,未曾见过面的儿媳想,老公公在固原当县长,她首次跟爱人回家探亲,一定会得到热情周到的接待,到固原后,老公公定会派小车将他们送到距县城60多公里外的乡下老家。但当她和爱人坐了十多个小时的长途汽车到固原车站下车后,没有任何人来接站,她俩只好找了个旅馆住了下来。直到第二天,贾世昌早晨锻炼跑完步,路过车站排队买了两张到家乡草庙的公共汽车票,送到旅馆说:“车票我给你俩买好了,你们回去看你母亲和家人吧,我还忙着呢!”说完就走了。与贾治生一同从部队回乡探亲的一位战友,原想着贾县长派车送儿子回草庙时,他还能沾光搭个顺车,没想到也失望了。十多天后,贾治生要回部队,两口子返回到了固原,贾世昌对儿子说:“你两口子就住在我的宿舍吧,我寻地方去住。”
贾世昌的3个女儿和小儿子陆续到了就业年龄,老伴赵玉英眼巴巴盼望着老头子给几个孩子安排个好点儿的工作。但每当提及此事,贾世昌总是那么一句话:“让他们凭自己的本事去闯吧,我不可能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家的孩子谋私利,这样做,党纪不允许,老百姓会骂娘的!”
赵玉英对笔者说:“几个孩子也都懂事,知道当县官的爸爸只知道为别人办事,不可能为自家徇私情。几个孩子的工作都是自己参加考试或应聘找到的。”大女儿贾淑萍在彭阳县城第一小学工作,到退休还是名锅炉工。二女儿贾治萍在彭阳县第二小学工作,是一名普通教师。小女儿贾丽萍从宁夏邮电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彭阳县邮政局工作,后来调到固原市邮储银行工作。小儿子贾治斌在彭阳县公路段工作。大儿子贾治生在部队服役二十多年,转业后,被分配到银川高新技术开发区环境工程管理处任处长,并从此岗位上退休。
最令家人和亲友们不可理解的是,贾世昌将彭阳和固原先后分配给他的两套福利房,卸任、退休时都交回了单位。对此,他的家人想不通,亲友们想不通,就连一块儿工作的同事也想不通!自己只出几万元的福利房,市价可是几十万元呀!但贾世昌谁的话也听不进去,坚决将两套住宅房退回单位。他说:“城里还有那么多干部职工没房子住,有些干部福利房分不上,市价房买不起,我退休后回农村养羊,城里的房子没有用了,留下也是浪费。”听到此话,有人说,这还是个当了多年县委书记、县长的人,一点也不替自己和家人着想,简直是个大傻瓜!其实,贾世昌也有儿女情长,只是一想到更穷的乡亲们还在小茅屋里苦苦度日,凭着一个共产党员的情怀,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既得利益。没有“修炼”到一定程度,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不用扬鞭自奋蹄
贾世昌退休之后,告别繁华热闹的城市,毅然回到自己的家乡彭阳县草庙乡赵洼村,当起了羊倌。
他深情地对老伴赵玉英说:“我在外工作几十年,你在家忙里又忙外,抚养几个孩子,辛苦你了。我现在退休了,回家陪你,你给咱做饭,我给咱养羊,安度咱们的晚年。”老伴听得心里乐滋滋的。
贾世昌喜欢常在村里这里走走,那里看看,老老少少都愿跟他聊聊这,说说那。
他很快发现,村上很多人家没养羊,全村总共才养了几十只羊。深入一了解,不少人家不是不愿养羊,而是资金困难,无钱买羊。于是贾世昌主动到乡上和县上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给这些困难户争取来了一些扶贫资金及银行无息贷款。他向村民们广泛宣传种草养羊的好处。在他的帮助与带动下,村上的羊只逐年增多,短短几年,就达到了三百多只。贾世昌看到不少村民发羊财,心里乐开了花。
他发现村上的水窖不够用,就向县里有关部门反映,新打了几口窖,解决了村民们的吃水问题。
他发现村小学校舍破烂不堪,存在着安全隐患,就带头捐款600元,带动村民们捐款两千多元,并争取到县教育局的支持,翻修扩建了校舍,确保了师生的安全。看着宽敞明亮的新校舍,老师们高兴地说:“这都是贾书记给我们办的好事。” 他发现村上无文化娱乐活动,便发动和组织村上年轻人利用农闲排练社火,从而丰富了农民们的文化生活。该村的社火队多次到草庙街及上县城表演,深受群众的好评。
村上有人相互间发生了纠纷,他主动调解平息,化解矛盾,和谐关系。
村上的人都很喜欢他,有人给他起了“厅级羊倌”“致富顾问”“公道老人”“社火导演”“爱心使者”等不少雅号。
他回乡后整整养了20余年羊,为村民们办了许多好事、实事。
贾世昌80岁高龄时,为了生活、就医的方便,在儿女们好言劝说下,他才从偏远的乡村搬到了彭阳县城,住在小女儿的一套房子里,儿女及孙辈们常去看望,老两口尽享着天伦之乐。
贾世昌老人无论是在从政的四十余年里,还是卸任退休后回乡当羊倌的二十余年里,他的理想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过。他对党忠诚老实,对革命工作一丝不苟:他对同志和蔼可亲,关爱有加:他情系人民,爱得深沉,处处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他严于律己,不贪不占,不徇私情,两袖清风;他几十年如一日,受到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赞扬声一片,有口皆碑。
1999年,彭阳县委、县政府为表彰贾世昌的人品和政绩,特制作并向其赠送了“从政四十年事业为重”的牌匾,充分表达了县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对他由衷地尊敬和爱戴,以及对其所作贡献的永远铭记。
2011年11月,彭阳县原县长王安郡为贾世昌题写了:“革命征途几十年,党的事业没松弦。平易近人言和蔼,因老退休仍不闲。年近八旬身强健,清正廉洁美名传。”的诗句。
彭阳县委、政府历届领导成员,一提到贾世昌老书记,都这样评价说:“贾世昌老书记是彭阳建县初期的首任书记,那时条件很差,在一穷二白、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贾书记与王安郡县长精诚合作,扑下身子,深入调研,艰苦创业,为后任各届领导班子做出了榜样!为历届彭阳县委、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天彭阳的巨大变化与取得的成果,贾世昌老人功不可没。”
贾世昌的大儿子贾治生动情地说:“父亲对我们弟妹们很爱,但要求很严。他虽然给我们子女没有带来多少物质财富,但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巨大的。父亲就是我们的榜样和旗帜。”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贾世昌为民清廉奉献的身影和精神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人们遗忘。这位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仍被老百姓记着,并被党员干部学着,跟着……
(作者单位:自治区国税局。参与采访与文字修订:祁俊明、李忠禄、王芳琴、祁飞龙等)
责任编辑:石 雷
贾世昌老人从政40余年,他牢记党的宗旨,恪尽职守,勤政务实,清正廉洁,一心为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深受广大人民的拥戴。他退休后,不在城里图清闲、享清福,毅然回乡当羊倌20余年,带动乡亲们治穷致富,发挥余热,深受称赞。
怀着对这位老书记老党员的崇敬之情,2014年8月,笔者专程从银川到彭阳县,找到了贾世昌老人,对他进行了两天的采访。事后,笔者又先后在彭阳、固原、同心和银川,找到曾经与贾老工作过的一些同事以及贾老的子女进行了解,并查阅了3县县志等资料,历时近一年,搜集了解到贾老很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在苦难中放下锄头 投身革命
1932年2月,贾世昌出生在彭阳县草庙乡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跟着父母和他人变工务农,维持生活。10岁那年,父母省吃俭用,将他送到一所私塾读书。后因交不起学费,13岁那年辍学回家,继续帮父母干农活,忍饥挨饿,挣扎在温饱线上!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贾世昌家同普天下的穷人一样,分得了土地和农具,他与家人满怀喜悦地开始了新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贾世昌积极参加了土地改革运动。他满腔的热情、出色的工作表现,得到王洼区委领导的赏识。他被选派到固原县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1952年5月,为国家正式干部,被分配到原固原县蒿店区担任青年干事,1955年6月被提升为蒿店区副区长。
经过几年的学习、工作与观察,贾世昌从实践中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一心为民,是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是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先锋队。他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之后,决心跟着共产党干革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同年,他向组织申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以后,他一路高歌猛进,先后担任固原县什字公社党委书记、彭阳区工委副书记、固原县农村工作部部长职务。他出色的工作,受到方方面面的好评。
无论是当县长还是书记,他的特点就是:单身宿舍、农家饭、土炕头,东奔西走情系穷人。
1963年初,贾世昌被抽调参加自治区社教工作队,先后被委派到西吉、永宁县开展社教工作。1963年10月,他被委派到同心县,负责农工部的工作。1964年9月被任命为预旺工委书记。1965年11月被选为同心县副县长。“文革”期间,他被批斗、靠边站,被下放到同心县商业局当营业员半年。恢复工作后,担任同心县委副书记、代县委书记、革委会主任。在同心县工作的十多年里,贾世昌的足迹遍布各乡镇、村落,他白天走村访户,夜宿农家窑洞,吃的是农家饭,睡的是土炕头,饮的是苦咸水,与农民亲如一家人。
贾世昌初到同心工作时,第一道难关是过苦水关。起初几个月,他水土不服,苦水喝不进,饭菜难下咽,身体每况愈下,有好心人劝他,赶快向上级申请,调离这个地方吧!但贾世昌想,组织把自己派到这里来,并委以重任,就要实实在在为这里的老百姓办事,为他们解难题,服好务。还没为老百姓办事,怎能畏难而退呢?!这里的老百姓祖祖辈辈吃苦水,我们共产党人要下决心解决老百姓长期吃苦水的问题。只有这样,才称得上是共产党的干部,才能上对得住党组织,下对得起人民。经过几年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论证,他主持起草了解决同心县人民饮水问题的专题报告,并向自治区党委、政府反映,引起自治区领导的重视,促成了引黄河水到同心供水工程的立项、上马。经过数年的苦战,当黄河水被引到同心时,这里的回汉人民欢笑声一片,激动得热泪盈眶,回族老人大口大口地喝着甘甜的黄河水,高呼着:“感谢共产党!感谢人民政府!”
为了解决下马关、马高庄人民的饮水困难,贾世昌带领有关人员经过仔细勘探,县政府筹资十多万元,先后打了两口机井、百眼土井土窖,解决了这里几万人畜饮水的困难。
多位人士对笔者说,贾世昌在同心县任职时,为同心人民办的好事举不胜举。同心人民热情地称他为“贴心县长”。
1978年4月,贾世昌从同心县调到固原县任县委副书记、革委会主任。他到任后,走乡串户,深入调研,摸清了固原县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民以食为天,当时固原县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广大农民的粮食不够吃,年年都依靠国家调拨的供应粮救济度日,而另一方面农民年年还要缴纳公购粮。为了减轻当地农民的沉重负担,得以休养生息,贾世昌大胆地向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对固原县免征公购粮的建议,得到大力支持,并将这一建议反映给了中央。在自治区有关领导的支持下,贾世昌等3人带着专题报告专程到北京,由国务院林草办公室石山主任引荐,到财政部汇报后,呈报国务院批准,免征了宁夏宁南山区固原等7个县的公购粮,使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同时消除了农民一面交公粮,一面再吃国家供应粮造成人力物力浪费的弊端。
针对农民缺柴烧,连山里草根都快铲光了的问题,贾世昌向自治区有关领导汇报,提出建议,尽快上马王洼煤矿。这一举措,一是有效解决了农民的烧柴困难,二是扩大了当地劳动力的就业,三是为当地财政开辟了新的财源,增加了财政收入,一举三得,深受各方面称赞。
针对固原县地域面积广、人口多、贫困面大的现状,贾世昌积极建议,将彭阳、王洼两区从固原县分设出来,成立新县。经自治区呈报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彭阳县,从而为加快固原和彭阳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983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彭阳县。上级组织决定让贾世昌到彭阳任县委“一把手”。消息传出,彭阳的父老乡亲们奔走相告,都期待着能以建县为契机,尽快改变彭阳的贫困面貌。但也有不少老朋友劝贾世昌说,你已一把年岁的人了,这些年你从同心到固原,为民操劳,顾大家,舍小家,苦没少吃,罪没少受。彭阳这个要啥没啥,一贫如洗的穷山沟,你划不着再去受苦了,该享享清福了!贾世昌微笑着说:“我很理解大家对我的关心。我们是共产党的干部,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要一辈子,而不能一阵子。为了人民的幸福、祖国的强盛,很多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壮烈牺牲了,我们吃点苦、受点累,又算得了什么!” 1983年9月,贾世昌满怀建设家乡、为乡亲们谋福祉的雄心壮志,毅然到这个山连着山、沟套着沟、沟壑纵横、山路崎岖、土地贫瘠、苦甲天下的穷山沟,就任县工委书记。彭阳建县初期,仅有十几间平房办公,3辆北京吉普车。建设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老百姓缺口粮、缺柴烧,一些孩子上不起学……面对这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烂摊子,贾世昌和时任县长王安郡带领县工委、县政府一班人,下了这山上那山,出了这沟进那沟,走了这乡走那乡,去了这村去那村,足迹遍乡村,汗水洒一路!经过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综合治理彭阳的一张蓝图,展现在全县人民的面前。“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改造山河,治穷致富”。“种、养、加、土、水、电、路”齐发展。种:即种粮、种树、种草、种烟;养:即养牛、养羊、养家禽;加:即建材加工、粮油加工、食品加工、皮毛加工;土:即修山整地,建设梯田;水:即蓄住天上水、挖掘地下水、用好地面水;电:即架线送电,结束老百姓点煤油灯的历史;路:即修好通向各乡、村的道路。3年停止生态破坏,5年解决温饱,十年二十年改变面貌。按照这张独具匠心,催人奋进的蓝图,朝着这一奋斗目标,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届干给一届看。经过数十年艰苦奋斗,彭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颂彭阳》所云:“一九八三年,彭阳始建县。当代新愚公,立志治穷山。县官细调研,民情记心间。绘制一张图,全民齐动员。退耕还林草,牛羊都进圈。梯田修上山,植树在沟坎。你用铁锹铲,我用竹筐担。再用木车拉,还用铁牛翻。苦干数十年,陡坡变良田。秃山披绿装,野岭花烂漫。群鸟鸣啁啾,兔子满山窜。牛羊肥又壮,粮食夺高产。面貌得巨变,日月换新天。人人心舒畅,个个笑容添。生态明珠县,美名天下传。”
到2014年,彭阳县GDP比建县初期的1983年增长了13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31倍。彭阳县的政绩,是全县人民苦干实干取得的,这里面也包含着贾世昌等历届人民公仆所付出的心血与汗水。
共产党员最质朴的特征就是:不占公家的便宜,公私分明。老百姓十分看重这一点。
贾世昌在几十年从政生涯中,时时事事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他从不占公家半点便宜,从不为家人或亲戚谋一点私利。
他在固原县执政期间,在部队服役的大儿子贾治生带着婚后不久的妻子回家探亲。回家的路上,未曾见过面的儿媳想,老公公在固原当县长,她首次跟爱人回家探亲,一定会得到热情周到的接待,到固原后,老公公定会派小车将他们送到距县城60多公里外的乡下老家。但当她和爱人坐了十多个小时的长途汽车到固原车站下车后,没有任何人来接站,她俩只好找了个旅馆住了下来。直到第二天,贾世昌早晨锻炼跑完步,路过车站排队买了两张到家乡草庙的公共汽车票,送到旅馆说:“车票我给你俩买好了,你们回去看你母亲和家人吧,我还忙着呢!”说完就走了。与贾治生一同从部队回乡探亲的一位战友,原想着贾县长派车送儿子回草庙时,他还能沾光搭个顺车,没想到也失望了。十多天后,贾治生要回部队,两口子返回到了固原,贾世昌对儿子说:“你两口子就住在我的宿舍吧,我寻地方去住。”
贾世昌的3个女儿和小儿子陆续到了就业年龄,老伴赵玉英眼巴巴盼望着老头子给几个孩子安排个好点儿的工作。但每当提及此事,贾世昌总是那么一句话:“让他们凭自己的本事去闯吧,我不可能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家的孩子谋私利,这样做,党纪不允许,老百姓会骂娘的!”
赵玉英对笔者说:“几个孩子也都懂事,知道当县官的爸爸只知道为别人办事,不可能为自家徇私情。几个孩子的工作都是自己参加考试或应聘找到的。”大女儿贾淑萍在彭阳县城第一小学工作,到退休还是名锅炉工。二女儿贾治萍在彭阳县第二小学工作,是一名普通教师。小女儿贾丽萍从宁夏邮电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彭阳县邮政局工作,后来调到固原市邮储银行工作。小儿子贾治斌在彭阳县公路段工作。大儿子贾治生在部队服役二十多年,转业后,被分配到银川高新技术开发区环境工程管理处任处长,并从此岗位上退休。
最令家人和亲友们不可理解的是,贾世昌将彭阳和固原先后分配给他的两套福利房,卸任、退休时都交回了单位。对此,他的家人想不通,亲友们想不通,就连一块儿工作的同事也想不通!自己只出几万元的福利房,市价可是几十万元呀!但贾世昌谁的话也听不进去,坚决将两套住宅房退回单位。他说:“城里还有那么多干部职工没房子住,有些干部福利房分不上,市价房买不起,我退休后回农村养羊,城里的房子没有用了,留下也是浪费。”听到此话,有人说,这还是个当了多年县委书记、县长的人,一点也不替自己和家人着想,简直是个大傻瓜!其实,贾世昌也有儿女情长,只是一想到更穷的乡亲们还在小茅屋里苦苦度日,凭着一个共产党员的情怀,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既得利益。没有“修炼”到一定程度,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不用扬鞭自奋蹄
贾世昌退休之后,告别繁华热闹的城市,毅然回到自己的家乡彭阳县草庙乡赵洼村,当起了羊倌。
他深情地对老伴赵玉英说:“我在外工作几十年,你在家忙里又忙外,抚养几个孩子,辛苦你了。我现在退休了,回家陪你,你给咱做饭,我给咱养羊,安度咱们的晚年。”老伴听得心里乐滋滋的。
贾世昌喜欢常在村里这里走走,那里看看,老老少少都愿跟他聊聊这,说说那。
他很快发现,村上很多人家没养羊,全村总共才养了几十只羊。深入一了解,不少人家不是不愿养羊,而是资金困难,无钱买羊。于是贾世昌主动到乡上和县上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给这些困难户争取来了一些扶贫资金及银行无息贷款。他向村民们广泛宣传种草养羊的好处。在他的帮助与带动下,村上的羊只逐年增多,短短几年,就达到了三百多只。贾世昌看到不少村民发羊财,心里乐开了花。
他发现村上的水窖不够用,就向县里有关部门反映,新打了几口窖,解决了村民们的吃水问题。
他发现村小学校舍破烂不堪,存在着安全隐患,就带头捐款600元,带动村民们捐款两千多元,并争取到县教育局的支持,翻修扩建了校舍,确保了师生的安全。看着宽敞明亮的新校舍,老师们高兴地说:“这都是贾书记给我们办的好事。” 他发现村上无文化娱乐活动,便发动和组织村上年轻人利用农闲排练社火,从而丰富了农民们的文化生活。该村的社火队多次到草庙街及上县城表演,深受群众的好评。
村上有人相互间发生了纠纷,他主动调解平息,化解矛盾,和谐关系。
村上的人都很喜欢他,有人给他起了“厅级羊倌”“致富顾问”“公道老人”“社火导演”“爱心使者”等不少雅号。
他回乡后整整养了20余年羊,为村民们办了许多好事、实事。
贾世昌80岁高龄时,为了生活、就医的方便,在儿女们好言劝说下,他才从偏远的乡村搬到了彭阳县城,住在小女儿的一套房子里,儿女及孙辈们常去看望,老两口尽享着天伦之乐。
贾世昌老人无论是在从政的四十余年里,还是卸任退休后回乡当羊倌的二十余年里,他的理想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过。他对党忠诚老实,对革命工作一丝不苟:他对同志和蔼可亲,关爱有加:他情系人民,爱得深沉,处处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他严于律己,不贪不占,不徇私情,两袖清风;他几十年如一日,受到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赞扬声一片,有口皆碑。
1999年,彭阳县委、县政府为表彰贾世昌的人品和政绩,特制作并向其赠送了“从政四十年事业为重”的牌匾,充分表达了县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对他由衷地尊敬和爱戴,以及对其所作贡献的永远铭记。
2011年11月,彭阳县原县长王安郡为贾世昌题写了:“革命征途几十年,党的事业没松弦。平易近人言和蔼,因老退休仍不闲。年近八旬身强健,清正廉洁美名传。”的诗句。
彭阳县委、政府历届领导成员,一提到贾世昌老书记,都这样评价说:“贾世昌老书记是彭阳建县初期的首任书记,那时条件很差,在一穷二白、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贾书记与王安郡县长精诚合作,扑下身子,深入调研,艰苦创业,为后任各届领导班子做出了榜样!为历届彭阳县委、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天彭阳的巨大变化与取得的成果,贾世昌老人功不可没。”
贾世昌的大儿子贾治生动情地说:“父亲对我们弟妹们很爱,但要求很严。他虽然给我们子女没有带来多少物质财富,但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巨大的。父亲就是我们的榜样和旗帜。”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贾世昌为民清廉奉献的身影和精神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人们遗忘。这位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仍被老百姓记着,并被党员干部学着,跟着……
(作者单位:自治区国税局。参与采访与文字修订:祁俊明、李忠禄、王芳琴、祁飞龙等)
责任编辑:石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