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服务作为现代大学的主要职能之一,高等院校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经济发展、技术推广的助推器,本文介绍了高校开展社会服务与科技推广的五种模式,并从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与科技推广的思路和方法,以期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等院校 社会服务 科技推广 服务经济
高校具备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对于作为我国高校一种新生代形式的独立学院,在履行培养应用型人才职能的同时,为社会提供经济服务、向企业开展技术推广是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存在与生存的主要特征,也是独立学院发展和壮大的生命源泉。
一、高校开展社会服务与科技推广的五种模式
(一)产学研用四结合模式
产学研用四结合模式是高校、企业、政府等合作主体之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了共同的利益,发挥各自的优势,利用自身的资源、将产品生产、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科技成果推广使用相结合起来的一种合作方式。
(二)示范基地带动模式
示范基地带动模式是依托企业实体单位,组织建设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研究、试验、推广平台,面向社会提供观摩培训服务,集合政府、高校、企业各自的优势,进行统一管理、共同协作,建立示范基地,带动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的发展。
(三)科技园区孵化模式
科技园区孵化模式是指以政府为引导,由高校组织发起,联合行业企业,提供科技推广和社会服务所需的生产场地、办公环境等方面的共享资源,以资本运作的方式,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商品化,具有明晰产权的经济组织。
(四)成果转化促进模式
鼓励教职工自办公司或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持股,促进技术转让、技术咨询与培训活动的开展,借助科技转化经纪人,积极开拓技术推广市场,并成立科技产业处等专门负责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的组织,定期在网络上发布科技成果,大力开展社会服务活动。
(五)教师挂职企业模式
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市场的需要,高校每年选择一批专业理论较强的中青年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中挂职,为企业与高校间建立起合作纽带,一方面将新技术、新理念带入到企业中,一方面教师通过一线实践锻炼自己的实践技能,达到双方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的目的。
二、当前高校开展社会服务与科技推广活动所存在的问题
(一)体制机制建设不完善
大多数高校虽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工作,但受自身办学体制的影响,并没有成立专门负责、协调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的部门,没有设立相应的岗位,也没有指定专门的校领导来管理,更没有建立起一套与之相对应的体制机制、管理制度和发展规划,一般都是由各个院系或各个教师直接与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联系,管理上由各个高校的科技处、产业处、办公室等部门和人员来兼管。导致在高校中无论是各职能部门,还是教师个体均对开展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感到迷茫和无助。
(二)指导思想观念意识落后
大多数高校为顺利开展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活动,制定了具体的量化考核标准,往往以科技推广到账金额、社会服务次数等指标组成,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功利化思想,众多教师为达到其规定的考核指标,受社会的多元化思想和“适应”现实环境需要,把精力放在“拉关系、跑项目”上,过分注重于短期利益的创收而忽视了长远的社会效益,偏离了开展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活动的真实意义和本来目的,使高校沦为了金钱的奴隶,不仅导致了社会对高校开展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活动的误解,而且还反过来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阻碍。
(三)高校自身的实力不足
第一,有些高校的科研课题研究与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无法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加上自身服务意识的主动性不高,导致科研成果实际转化为生产力的成功率较低,相当多的科技资料还只是停留在书面上,徘徊在市场之外。第二,由于广大高校缺乏具有科技推广能力的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实验室和仪器设备设施比较落后;科研团队往往都是为了申请项目临时组建,科研团队稳定性不高,加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导致目前广大高校实际开展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活动的水平不高,实力较弱。
三、高校开展社会服务与科技推广的方法和途径
(一)优化协调“三大职能”间的关系
1、协调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项职能的关系
要协调平衡好高校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项职能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和丰硕的科研成果为高校的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和资源优势。另一方面,社会服务与科技推广活动的开展为高校直接了解市场需求打开了一扇窗口,建立了一座桥梁,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者之间互为促进、互为发展、良性循环,为高校服务经济发挥着积极的支撑作用。
2、实现“校、社、企”之间的良性互动
第一,构建“校、社、企”联动的开放式良性互动协作服务平台,为高校、社会、企业开展社会服务提供长期、互利、共生、稳定的协作联盟;第二,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成果推广、社会服务合作、项目成果孵化活动,组建以政府相关部门为主导,以高校科研团队为核心,以企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社会服务管理与科技推广协作平台;第三,制定有利于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的政策和法规,为扩大社会服务领域,拓展科技推广范围提供政策保障,保证社会服务管理与科技推广活动的顺利运行。
3、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有学者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斯坦福大学之所以能快速崛起,既得益于良好的人才成长和科技创新的生态环境,又得益于社会服务与科技推广体制环境,还得益于良好的制度政策环境氛围。斯坦福大学以“实用”为指导思想,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与企业合作开办工业园,后经不断扩张发展,形成了著名的“硅谷”,教师们在工业园中开展校企合作进行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学生们在工业园的企业中实习,师生们的科技成果在“硅谷”得以快速转化,通过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紧密结合,斯坦福大学在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带动了整个美国的经济发展。 (二)树立正确的思想导向
1、建立完善的引导导向机制
根据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整体布局,以政策为导向,鼓励高校开展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活动,引导教师根据当前的市场需求、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当前社会和市场上所急需解决的技术、管理、经济问题开展研究、咨询、应用工作。为各教学单位指明工作目标和工作方向,引导各教学管理部门按照社会、科技、经济的发展趋势设立学科专业,确立科学研究方向,使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成为高校的一项日常性工作并贯穿于教学、科研之中。
2、制定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
制定详细、系统、全面的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工作绩效考核管理制度,以建立起长效的激励机制,从多个方面对教师的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的开展工作进行考核评估,从外部来看,政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为高校开展服务和推广给予保障,下拨相应的扶持资金为服务和推广给予支持,从内部来看,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对不同类别、不同岗位、不同部门的人员制定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将参与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的评价结果运用到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工作之中,以科技成果推广所取得的经济成效、社会服务开展所获得的社会贡献为依据来评定相应职称。
3、建立公平的经济分配机制
重视技术资本、产业资本与知识资本的有机结合,以经济的合理分配来促进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之间的良性互动和联动运行,提高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如按照开展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所创造的经济效益,根据各个教师各自实际所付出的劳动大小,做出的贡献程度,按照一定的比例,给予奖金提成或奖励。
4、建立完善的机制体制
要使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的工作健康、平稳地发展,要从体制机制方面着手,成立以校领导挂帅的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管理部门,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制定专门的制度性文件,并将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工作纳入到高校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并加强协调优化高校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的机制体制建设。
(三)增强高校自身的实力
1、构建科研教学实践平台
采取自筹资金、校企共建、企业资助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建立实训实习教学中心,一方面为大学生开展实习实训提供学习场所,为企业提供技术推广、科技咨询和社会服务,另一方面可对社会开放,为企业、社会、协会开展员工培训提高工作技能,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还可依托“与位置无关的资源池”和“无处不在的网络访问”的信息技术建立科研教学共享实践资源平台,为教师提供随时随地均可访问和使用的科研资源,使员工获得终身提高职业技能的学习平台。
2、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建立市场经济环境下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以高校为主体,面向市场,联合企业共同组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如创建科技园、创业园等,使平台成为科技成果的孵化基地,社会服务的开展基地,通过各种优惠的扶持政策、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健全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与一线企业的广泛合作,最终实现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3、加强与企业和兄弟院校的交流合作
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中的一线岗位上挂职锻炼,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针对企业员工的需求,开展培训服务活动,密切关注市场动向,组织科技公关,通过产、学、研、用的结合,提升教师开展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的水平。同时,积极与兄弟院校开展学术访问交流、专题调研、师生互换、研讨讲座等各种形式的交流学习与合作,拓展视野、增进见识,提高教师从事社会服务与科技推广的能力。
三、结束语
一所高校的活力源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开展服务社会、推动科技进步和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为充分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和科技推广成效,不仅要科学地选择高校开展社会服务与科技推广模式,而且还要优化协调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之间的关系,树立起正确的思想导向,增强高校自身的个体实力。■
参考文献:
[1]张世勇,魏守海,张敏.农业高校社会服务模式探索——以四川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4(3)
[2]蔡新职,王梓林.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4(26)
[3]黄达人.服务社会大学无法回避的社会责任[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3(9)
[4]赵隽咏.北京市属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现状的研究与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4(6)
[5]霍丽娟.高职院校如何实现社会服务功能. 光明日报,2008—7—23
[6]唐新宇,郑志材,张志霞.探索地方职业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3(18)
(胡征,1978年生,湖北武汉人,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高级实验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研究方向: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经济管理教学、信息化教学与管理)
关键词:高等院校 社会服务 科技推广 服务经济
高校具备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对于作为我国高校一种新生代形式的独立学院,在履行培养应用型人才职能的同时,为社会提供经济服务、向企业开展技术推广是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存在与生存的主要特征,也是独立学院发展和壮大的生命源泉。
一、高校开展社会服务与科技推广的五种模式
(一)产学研用四结合模式
产学研用四结合模式是高校、企业、政府等合作主体之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了共同的利益,发挥各自的优势,利用自身的资源、将产品生产、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科技成果推广使用相结合起来的一种合作方式。
(二)示范基地带动模式
示范基地带动模式是依托企业实体单位,组织建设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研究、试验、推广平台,面向社会提供观摩培训服务,集合政府、高校、企业各自的优势,进行统一管理、共同协作,建立示范基地,带动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的发展。
(三)科技园区孵化模式
科技园区孵化模式是指以政府为引导,由高校组织发起,联合行业企业,提供科技推广和社会服务所需的生产场地、办公环境等方面的共享资源,以资本运作的方式,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商品化,具有明晰产权的经济组织。
(四)成果转化促进模式
鼓励教职工自办公司或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持股,促进技术转让、技术咨询与培训活动的开展,借助科技转化经纪人,积极开拓技术推广市场,并成立科技产业处等专门负责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的组织,定期在网络上发布科技成果,大力开展社会服务活动。
(五)教师挂职企业模式
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市场的需要,高校每年选择一批专业理论较强的中青年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中挂职,为企业与高校间建立起合作纽带,一方面将新技术、新理念带入到企业中,一方面教师通过一线实践锻炼自己的实践技能,达到双方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的目的。
二、当前高校开展社会服务与科技推广活动所存在的问题
(一)体制机制建设不完善
大多数高校虽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工作,但受自身办学体制的影响,并没有成立专门负责、协调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的部门,没有设立相应的岗位,也没有指定专门的校领导来管理,更没有建立起一套与之相对应的体制机制、管理制度和发展规划,一般都是由各个院系或各个教师直接与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联系,管理上由各个高校的科技处、产业处、办公室等部门和人员来兼管。导致在高校中无论是各职能部门,还是教师个体均对开展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感到迷茫和无助。
(二)指导思想观念意识落后
大多数高校为顺利开展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活动,制定了具体的量化考核标准,往往以科技推广到账金额、社会服务次数等指标组成,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功利化思想,众多教师为达到其规定的考核指标,受社会的多元化思想和“适应”现实环境需要,把精力放在“拉关系、跑项目”上,过分注重于短期利益的创收而忽视了长远的社会效益,偏离了开展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活动的真实意义和本来目的,使高校沦为了金钱的奴隶,不仅导致了社会对高校开展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活动的误解,而且还反过来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阻碍。
(三)高校自身的实力不足
第一,有些高校的科研课题研究与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无法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加上自身服务意识的主动性不高,导致科研成果实际转化为生产力的成功率较低,相当多的科技资料还只是停留在书面上,徘徊在市场之外。第二,由于广大高校缺乏具有科技推广能力的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实验室和仪器设备设施比较落后;科研团队往往都是为了申请项目临时组建,科研团队稳定性不高,加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导致目前广大高校实际开展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活动的水平不高,实力较弱。
三、高校开展社会服务与科技推广的方法和途径
(一)优化协调“三大职能”间的关系
1、协调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项职能的关系
要协调平衡好高校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项职能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和丰硕的科研成果为高校的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和资源优势。另一方面,社会服务与科技推广活动的开展为高校直接了解市场需求打开了一扇窗口,建立了一座桥梁,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者之间互为促进、互为发展、良性循环,为高校服务经济发挥着积极的支撑作用。
2、实现“校、社、企”之间的良性互动
第一,构建“校、社、企”联动的开放式良性互动协作服务平台,为高校、社会、企业开展社会服务提供长期、互利、共生、稳定的协作联盟;第二,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成果推广、社会服务合作、项目成果孵化活动,组建以政府相关部门为主导,以高校科研团队为核心,以企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社会服务管理与科技推广协作平台;第三,制定有利于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的政策和法规,为扩大社会服务领域,拓展科技推广范围提供政策保障,保证社会服务管理与科技推广活动的顺利运行。
3、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有学者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斯坦福大学之所以能快速崛起,既得益于良好的人才成长和科技创新的生态环境,又得益于社会服务与科技推广体制环境,还得益于良好的制度政策环境氛围。斯坦福大学以“实用”为指导思想,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与企业合作开办工业园,后经不断扩张发展,形成了著名的“硅谷”,教师们在工业园中开展校企合作进行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学生们在工业园的企业中实习,师生们的科技成果在“硅谷”得以快速转化,通过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紧密结合,斯坦福大学在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带动了整个美国的经济发展。 (二)树立正确的思想导向
1、建立完善的引导导向机制
根据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整体布局,以政策为导向,鼓励高校开展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活动,引导教师根据当前的市场需求、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当前社会和市场上所急需解决的技术、管理、经济问题开展研究、咨询、应用工作。为各教学单位指明工作目标和工作方向,引导各教学管理部门按照社会、科技、经济的发展趋势设立学科专业,确立科学研究方向,使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成为高校的一项日常性工作并贯穿于教学、科研之中。
2、制定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
制定详细、系统、全面的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工作绩效考核管理制度,以建立起长效的激励机制,从多个方面对教师的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的开展工作进行考核评估,从外部来看,政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为高校开展服务和推广给予保障,下拨相应的扶持资金为服务和推广给予支持,从内部来看,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对不同类别、不同岗位、不同部门的人员制定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将参与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的评价结果运用到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工作之中,以科技成果推广所取得的经济成效、社会服务开展所获得的社会贡献为依据来评定相应职称。
3、建立公平的经济分配机制
重视技术资本、产业资本与知识资本的有机结合,以经济的合理分配来促进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之间的良性互动和联动运行,提高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如按照开展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所创造的经济效益,根据各个教师各自实际所付出的劳动大小,做出的贡献程度,按照一定的比例,给予奖金提成或奖励。
4、建立完善的机制体制
要使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的工作健康、平稳地发展,要从体制机制方面着手,成立以校领导挂帅的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管理部门,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制定专门的制度性文件,并将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工作纳入到高校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并加强协调优化高校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的机制体制建设。
(三)增强高校自身的实力
1、构建科研教学实践平台
采取自筹资金、校企共建、企业资助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建立实训实习教学中心,一方面为大学生开展实习实训提供学习场所,为企业提供技术推广、科技咨询和社会服务,另一方面可对社会开放,为企业、社会、协会开展员工培训提高工作技能,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还可依托“与位置无关的资源池”和“无处不在的网络访问”的信息技术建立科研教学共享实践资源平台,为教师提供随时随地均可访问和使用的科研资源,使员工获得终身提高职业技能的学习平台。
2、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建立市场经济环境下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以高校为主体,面向市场,联合企业共同组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如创建科技园、创业园等,使平台成为科技成果的孵化基地,社会服务的开展基地,通过各种优惠的扶持政策、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健全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与一线企业的广泛合作,最终实现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3、加强与企业和兄弟院校的交流合作
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中的一线岗位上挂职锻炼,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针对企业员工的需求,开展培训服务活动,密切关注市场动向,组织科技公关,通过产、学、研、用的结合,提升教师开展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的水平。同时,积极与兄弟院校开展学术访问交流、专题调研、师生互换、研讨讲座等各种形式的交流学习与合作,拓展视野、增进见识,提高教师从事社会服务与科技推广的能力。
三、结束语
一所高校的活力源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开展服务社会、推动科技进步和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为充分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和科技推广成效,不仅要科学地选择高校开展社会服务与科技推广模式,而且还要优化协调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之间的关系,树立起正确的思想导向,增强高校自身的个体实力。■
参考文献:
[1]张世勇,魏守海,张敏.农业高校社会服务模式探索——以四川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4(3)
[2]蔡新职,王梓林.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4(26)
[3]黄达人.服务社会大学无法回避的社会责任[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3(9)
[4]赵隽咏.北京市属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现状的研究与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4(6)
[5]霍丽娟.高职院校如何实现社会服务功能. 光明日报,2008—7—23
[6]唐新宇,郑志材,张志霞.探索地方职业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3(18)
(胡征,1978年生,湖北武汉人,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高级实验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研究方向: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经济管理教学、信息化教学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