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分析现代大学校园建筑与规划存在的问题,充分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以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现代大学的建筑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全面诠释文章论点。
关键词:土木工程、发展、现代大学、校园规划建筑
一、現代大学建筑设计理念:
1功能分区:随着高等教育理念的变化,学校规模的发展,严格强调高校内各大功能分区,事实上已不能满足对学生、老师的使用要求。而要使各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交融、渗
透,就必须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
2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随着校园的大规模建设,规划设计中应结合自然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和构建校园的生态系统。创造生态化、园林化的校园环境。(这点也是现代大学中存在的很大的问题,在后面的对现代大学存在的问题的讲述中有较详细的陈述。)校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适应未来变化,满足可持续发展。
3校园内外部空间整体化——景观园的园林化。内外部空间的交融,强调空间的交往性。大学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职能的教育场所,也是陶冶性情、操身全面发展的生活环境。其外部空间设计可学用“建筑融于园景”。使外部空间成为建筑空间的延伸,在内部空间设计可学用“园林融入建筑”,使人身在室内犹在室外园景中,随时可以享受绿化生态环境。
此外其还可以融入西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手法如:1)大型开放空间:中心花坛、下沉广场、露天剧场、台地、院落等。2)中型开放空间:滨水空间、室外平台、屋顶花园、架空层等。3)小型开放空间:廊道、花架、室外家具、绿化围合、建筑灰空间等。4)多层次开放空间。5)校园文化格调整体化。
二、当前中国大学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校园凝聚力的下降。随着高校改革的进行,高校整合产生了一批超级大学。超级大学建成后,原有的教学资源无法实现重新优化组合,各主要大学所在城市都开始了一轮大学新区的建设热潮。在这一过程中,校园凝聚力却日见下降,集中体现在大规模、超尺度的校园建设弱化了对校园环境的人性感知,过分追求宏伟、高大的景观形象,却因此忽视了校园环境的具体的人类行为特征;大学城内开放性的校园格局,在模糊各高校间界线的同时,也弱化了校园特色个性;校园规划设计方法存在局限,对现代大学的新变化缺乏敏感和预见,诸如网络建设对于大学学习、生活方式的改变。高校规划设计沿用旧标准模式。
(2)校园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大量新校区的建设对城市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新的大学校区一般都选在城市边缘地带,在那里地价便宜,同时新的城市工程设施可以方便地延伸过来。但是,新校区的建设往往造成了环境的损害。具体表现在:环境容量的超限,大量的校园移民远远突破了原有地区的环境承载容量,即便具有完善的工程设施,原有环境仍然无法承受巨大的压力;忽视生态原则的大规模建设割断了生态网络,违背了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性。尤其是那种为了树立校园形象,人为的美化和亮化的做法更是对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的破坏。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信息智能节能生态的绿色建筑,也就倍受世界各国的关注,建筑界的许多专家也已将心血倾注于绿色建筑,在中国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共建和谐社会的不断深入,绿色建筑也必将在中国一展风采,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应积极的接受绿色建筑的理念,将来将绿色建筑推向社会,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做贡献.相信我们的共同努力.定会让未来神州的建筑,遍吹绿色之风.
三、以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现代大学的建筑设计
大学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殿堂及信息中心,往往因其人群汇集、位置适中,而成为大学校园的中心建筑或标志性建筑。图书馆的规划与设计对校园整体环境有重要的战略作用。
(一)现代大学图书馆的设计理念
1便捷高效与弹性灵活空间布局。现代图书馆的使用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这科学的发展,书刊的变化、新设备合新阅览方式的使用,固定式的空间布局合分割必然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变化。因此,为了使图书馆建筑能适应变化与发展,获得最大的灵活性,广泛采用“模数式”和“三统一”的设计方法,即:建筑设计采用统一的柱网、统一的层高、统一的荷载和大的空间。但也可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和技术经济的合理性,将图书馆大致分成几部分:(1)主要使用空间:如藏书空间、阅览空间等等,这些是“三统一”的主体空间。(2)内部工作职能房间:各类机电、电子仪表用房,根据建筑的布局不同,既可以与主体空间统一,也可以选择选取适合自身的结构体系,视其未来需要调节的可能而定。(3)公共活动用房:如学术报告厅,专用展厅等,宜有适合自身的结构体系。
2安静舒适的阅览环境。在整体式大空间内常设置玻璃隔断作为交通、交往和专业阅览室的空间分隔,既减少相互的声响干扰,又保持视觉的通透。
为了避免人员往来频繁和座椅拖动的声音,无条件铺设地毯的,可选择反射率小的弹性地面材料,并在内墙、柱身及顶棚使用有较好吸音性能的装修材料。
3人工与自然通风、采光并重。
4知识殿堂与人文情怀。人文情怀体现在物质设施和文化氛围两个层面。从物质层面:安静、舒适的环境,多种方式的阅览空间,休憩与交往的场所,新书刊、信息及学术成果展示。
5文化内涵与艺术形象。在校园规划的位置上,图书馆宜设在安静、易达的地方,但从建筑艺术和形象的角度上,图书馆又总是在最为显要的地方,甚至成为校园的主体和标志。图书馆艺术形象的内涵首先应体现在端庄、典雅、平和、富有文化内涵和人文意蕴上。
有的建筑师认为:现代化的图书馆,一方面要具有数字化的前瞻性,另一方面也要保持书的尊贵气息。所以,图书馆绝不可能只是储存大量冰冷知识的大型资料库,也应该是一个开场的公共场所,吸引全校师生触发产生各种学习活动的地方。
四、结论
校园建设不同于普通的单体建筑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城市规划,有其特殊性,第一,它不是单栋的建筑或建筑综合体,而是数万栋数十万平方米多种功能非单一用地的大量建筑单体的集合,第二,它不涉及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因因素,几千至几万平方公里的城市资源配置,而是功能线索相对单纯,用地规模在几十至几百万公顷的综合设计。校园建设也不是单纯的平面规划,更不是单纯的建筑空间设计,而是二者加上景观和外部空间形态,情感空间的综合体。
参考文献:
[1]周波.建筑设计与技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2004
[2]宋泽方.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关键词:土木工程、发展、现代大学、校园规划建筑
一、現代大学建筑设计理念:
1功能分区:随着高等教育理念的变化,学校规模的发展,严格强调高校内各大功能分区,事实上已不能满足对学生、老师的使用要求。而要使各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交融、渗
透,就必须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
2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随着校园的大规模建设,规划设计中应结合自然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和构建校园的生态系统。创造生态化、园林化的校园环境。(这点也是现代大学中存在的很大的问题,在后面的对现代大学存在的问题的讲述中有较详细的陈述。)校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适应未来变化,满足可持续发展。
3校园内外部空间整体化——景观园的园林化。内外部空间的交融,强调空间的交往性。大学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职能的教育场所,也是陶冶性情、操身全面发展的生活环境。其外部空间设计可学用“建筑融于园景”。使外部空间成为建筑空间的延伸,在内部空间设计可学用“园林融入建筑”,使人身在室内犹在室外园景中,随时可以享受绿化生态环境。
此外其还可以融入西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手法如:1)大型开放空间:中心花坛、下沉广场、露天剧场、台地、院落等。2)中型开放空间:滨水空间、室外平台、屋顶花园、架空层等。3)小型开放空间:廊道、花架、室外家具、绿化围合、建筑灰空间等。4)多层次开放空间。5)校园文化格调整体化。
二、当前中国大学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校园凝聚力的下降。随着高校改革的进行,高校整合产生了一批超级大学。超级大学建成后,原有的教学资源无法实现重新优化组合,各主要大学所在城市都开始了一轮大学新区的建设热潮。在这一过程中,校园凝聚力却日见下降,集中体现在大规模、超尺度的校园建设弱化了对校园环境的人性感知,过分追求宏伟、高大的景观形象,却因此忽视了校园环境的具体的人类行为特征;大学城内开放性的校园格局,在模糊各高校间界线的同时,也弱化了校园特色个性;校园规划设计方法存在局限,对现代大学的新变化缺乏敏感和预见,诸如网络建设对于大学学习、生活方式的改变。高校规划设计沿用旧标准模式。
(2)校园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大量新校区的建设对城市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新的大学校区一般都选在城市边缘地带,在那里地价便宜,同时新的城市工程设施可以方便地延伸过来。但是,新校区的建设往往造成了环境的损害。具体表现在:环境容量的超限,大量的校园移民远远突破了原有地区的环境承载容量,即便具有完善的工程设施,原有环境仍然无法承受巨大的压力;忽视生态原则的大规模建设割断了生态网络,违背了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性。尤其是那种为了树立校园形象,人为的美化和亮化的做法更是对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的破坏。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信息智能节能生态的绿色建筑,也就倍受世界各国的关注,建筑界的许多专家也已将心血倾注于绿色建筑,在中国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共建和谐社会的不断深入,绿色建筑也必将在中国一展风采,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应积极的接受绿色建筑的理念,将来将绿色建筑推向社会,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做贡献.相信我们的共同努力.定会让未来神州的建筑,遍吹绿色之风.
三、以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现代大学的建筑设计
大学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殿堂及信息中心,往往因其人群汇集、位置适中,而成为大学校园的中心建筑或标志性建筑。图书馆的规划与设计对校园整体环境有重要的战略作用。
(一)现代大学图书馆的设计理念
1便捷高效与弹性灵活空间布局。现代图书馆的使用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这科学的发展,书刊的变化、新设备合新阅览方式的使用,固定式的空间布局合分割必然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变化。因此,为了使图书馆建筑能适应变化与发展,获得最大的灵活性,广泛采用“模数式”和“三统一”的设计方法,即:建筑设计采用统一的柱网、统一的层高、统一的荷载和大的空间。但也可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和技术经济的合理性,将图书馆大致分成几部分:(1)主要使用空间:如藏书空间、阅览空间等等,这些是“三统一”的主体空间。(2)内部工作职能房间:各类机电、电子仪表用房,根据建筑的布局不同,既可以与主体空间统一,也可以选择选取适合自身的结构体系,视其未来需要调节的可能而定。(3)公共活动用房:如学术报告厅,专用展厅等,宜有适合自身的结构体系。
2安静舒适的阅览环境。在整体式大空间内常设置玻璃隔断作为交通、交往和专业阅览室的空间分隔,既减少相互的声响干扰,又保持视觉的通透。
为了避免人员往来频繁和座椅拖动的声音,无条件铺设地毯的,可选择反射率小的弹性地面材料,并在内墙、柱身及顶棚使用有较好吸音性能的装修材料。
3人工与自然通风、采光并重。
4知识殿堂与人文情怀。人文情怀体现在物质设施和文化氛围两个层面。从物质层面:安静、舒适的环境,多种方式的阅览空间,休憩与交往的场所,新书刊、信息及学术成果展示。
5文化内涵与艺术形象。在校园规划的位置上,图书馆宜设在安静、易达的地方,但从建筑艺术和形象的角度上,图书馆又总是在最为显要的地方,甚至成为校园的主体和标志。图书馆艺术形象的内涵首先应体现在端庄、典雅、平和、富有文化内涵和人文意蕴上。
有的建筑师认为:现代化的图书馆,一方面要具有数字化的前瞻性,另一方面也要保持书的尊贵气息。所以,图书馆绝不可能只是储存大量冰冷知识的大型资料库,也应该是一个开场的公共场所,吸引全校师生触发产生各种学习活动的地方。
四、结论
校园建设不同于普通的单体建筑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城市规划,有其特殊性,第一,它不是单栋的建筑或建筑综合体,而是数万栋数十万平方米多种功能非单一用地的大量建筑单体的集合,第二,它不涉及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因因素,几千至几万平方公里的城市资源配置,而是功能线索相对单纯,用地规模在几十至几百万公顷的综合设计。校园建设也不是单纯的平面规划,更不是单纯的建筑空间设计,而是二者加上景观和外部空间形态,情感空间的综合体。
参考文献:
[1]周波.建筑设计与技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2004
[2]宋泽方.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