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加快的趋势下,国家以及区域之间竞争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产业和大型企业群之间展开的竞争。很多国家的地方政府通过区域治理,取得了培育地方企业群的成功。结合我们的国情和不同地区的优势,创造性地借鉴国际经验,营造各自独具活力的产业群发展氛围,加快培育地方产业集群并促使其升级,是我们融入世界经济循环,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国外产业集群的模式分析
产业集群按不同标准可归纳为不同的模式体系。以内部市场结构为标准,可划分为轴轮式、多核式、网状式、混合式和无形大工厂式五种模式。
轴轮式产业集群。轴轮式集群是指众多相关中小企业围绕一个特大型成品商形成的产业集群。在一个处于中心地位的大企业的带动下,各中小企业一方面按照它的要求,为它加工、制造某种产品的零部件或配件,或者提供某种服务,另一方面又完成相对独立的生产运作,取得自身的发展。日本的丰田汽车城与意大利的百能顿是轴轮式集群的典型代表。丰田公司的250多个供货商中,有50个把总部设在了丰田城,其余200多个也聚集在半径为5小时车程的范围之内。所有的供应商都紧紧地围绕着丰田,形成一个整体。丰田要求供货必须准时,货到后不进库房,直接按计划时间上线,即时作业。这套标准化流程是连续花3年时间,集合250多个供应商不断开会、讨论、训练而形成的。标准化生产链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同时把成本降到了最低。1965年诞生的百能顿是从事时装纺织的巨型企业,在它周围有很多中小企业为它工作,公司80%的产品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20世纪90年代初,围绕它进行运作的中小企业就有500多家,人数超过3万人。百能顿公司掌握和从事关键性的工序,如色彩研究、款式设计以及计算机裁剪、洗染、质量检验。流程上,还要负责产品订货、组织加工制作和运输销售,周围的小企业一般就按照它的要求进行某一种产品或一道工序的加工。轴轮式集群的主要特点在于:(1)有一个大型企业构成集群的核心,带动周围的中小企业发展;(2)核心企业凭借自身雄厚的技术支持和强大的品牌优势,掌握着整个系统的运转,并给周边企业以指导;(3)整个集群的运作以核心企业的生产流程为主线;(4)众多小企业能够提供比集群外企业更低运费、更符合要求的配套加工产品。
多核式产业集群。多核式集群是指众多小企业围绕三、五个大型成品商形成的产业集群。这种模式在形成初期,往往只有一个核心企业和一些相关配套企业。随着产业的发展,出现多个核心企业,形成同一集群内多个主体并存的局面。如美国的底特律汽车城,有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这三大全球知名企业带动了众多规模不同的汽车企业。全美有1/4的汽车产于底特律城,全城400多万人口中有90%的人靠汽车工业谋生。这种集群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以几个企业为核心进行运营;并围绕不同的核心企业形成了多个体系,同一体系内部密切合作,体系间又存在着明显的竞争;集群中的竞争一方面表现为核心企业之间的竞争,即选择外围合作企业(如供货商、服务机构等)和争取顾客,另一方面表现为生产同类产品的配套企业间的竞争,即外围企业竞争对自己企业发展更有利的核心企业。
网状式产业集群。网状式集群是指众多相对独立的中小企业交叉联系,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产业集群。这种模式在意大利比较广泛,如马尔凯大区佩扎罗省的木器家具产业。二战后佩扎罗地区出现了一些家庭作坊式的家具企业,各自独立完成生产,基本上不存在专业化分工与合作。20世纪50年代后期,意大利和周边国家经济形势的迅速好转,家具需求的日益增长为佩扎罗地区的家具企业迅速增多和分化提供了条件。7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也促进了家具企业的进一步专业化和分工协作的发展。各企业间相互合作的主要方式是统一销售,它们根据联合销售机构统一的技术质量要求独立制造某一种产品,然后使用同一种商标,由联合销售机构统一进行销售。网状式集群的主要特点是:(1)集群中企业的规模小,雇员的人数很少,企业的类型大都属于雇主型企业;(2)由于生产工艺较为简单,流程较少,企业能够独立地完成,所以相互之间较少有专业化分工和合作;(3)生产经营对地理因素的依赖性较强;(4)生产的产品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大多是沿袭传统生产方式形成的;(5)供应商和顾客群比较一致,竞争较为激烈;(6)在对外销售方面具有较强的合作性。
混合式产业集群。混合式集群是由多核式与网状式混合而成的产业集群。集群内部既存在几个核心企业及相关的小企业,又存在着大量没有合作关系的中小企业。例如美国的硅谷和印度的班加罗尔软件工业园。硅谷地区集中了众多在业务上相互联系的半导体或计算机企业及其支持企业,形成了硅谷高新中小企业集群。在这里既有惠普、网景、英特尔、苹果、太阳微系统等世界领先的大公司,也有大量相关的配套和服务企业,同时还存在着许许多多微小的软件研发公司。混合式集群的主要特点是:(1)多核式与网状式集群并存;(2)核心企业不仅带动了配套企业的发展,也为散存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机会;(3)核心企业与配套企业依靠品牌为核心竞争力,散存的中小企业主要以低成本为竞争优势;(4)技术创新是集群中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无形大工厂模式。无形大工厂模式的集群是由诸多在生产流程上相连接的小企业所构成的产业集群,如意大利的普拉特毛纺织集群。19世纪的普拉特是以产供销一条龙的大中型企业为特色的毛纺织生产基地。二战以后,生产的急速扩大和国内外需求的锐减,迫使普拉特地区全工序的大中型毛纺企业开始了分散经营战略,将部分工序交给家庭承包生产,衍生出了许许多多的小规模企业。在这个初步形成的集群内存在着产品设计、营销策划、销售渠道构建、产品销售的最终企业,也存在着大量向最终企业提供中间制品和服务的专业化的中间企业,以及提供原材料和生产设备的供货商企业。这些中小企业专业化程度高、应变迅速,以经纪企业或工序不全的毛纺企业为核心,向其供货,由其统一生产成品,形成了实际上的“无形大工厂”。
若干启示与建议
1、选择最有利的产业集群模式。我国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应当根据各自的优势,结合世界上成功的典范,创造性地建设有特色的产业集群,而不能追求统一的模式。目前中关村虽然拥有众多的软件公司,但缺乏硅谷那样鼓励冒险的氛围,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不到位,多数只挂牌子不出成果。各企业为了避免知识外溢,不与同行交流合作,同时也限制了自己的发展。因此,要发展高科技产业集群,最关键的是 :(1)发展混合式的集群模式,一方面鼓励中小企业的成长,同时注意塑造具有带动性的知名企业;(2)鼓励勇于创新,勇于冒险的科研精神,营造积极的创新氛围;(2)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密切合作;(3)在融资政策上,给予中小企业大力扶持。又如,目前我国许多颇有特色的小企业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广东和浙江的农村和小城镇,它们以生产居民消费品为主,一般技术含量不是很高,所需要的资金投入也不是很多。大多数小企业是以家族为背景建立起来的,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网状式的集群模式。这种模式在特定的时期有其优势,但从长远来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之间的合作要求日益显现,这种模式应朝着两个方向转化,一个是无形大工厂模式,另一个是混合式,因为原来网状式的模式已不能够适应企业寻求合作、协调发展的要求了。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策划、设计、销售服务的中介机构,非常重要。
2、注重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产业集群取得成功的关键。产业集群的品牌建设有两条途径,一是凭借核心企业的优势,围绕核心企业的品牌进行,使原有的品牌美誉度更加扩大化;二是众多相对独立的企业以产业优势为依托,以地方特色为旗帜,共同塑造区域品牌。没有品牌优势,难以出现轴轮式集群,没有领头羊,谁也不会盲目跟从。没有品牌优势,也难以形成网状式集群,只能各自赶集式地摆地摊,不可能共赢。
3、注重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加快传统园区向集群经济的转变。一群有相互关联的企业在地理上集中,可以形成产业集群,但并不是简单地把企业集中在同一个地方,就能形成产业集群。世界著名的产业集群大都经历了较长的建设时期,有的历经几百年。一哄而上,试图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产业集群,只会在各种园区建设中,不考虑地区特色和资源环境,饥不择食地乱拉项目、乱建工厂,最终很难形成真正的集群优势。只有统筹规划,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依托自身地理和产业优势,形成分工有序、相互协作、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4、营造良好的产业集群发展环境。一是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打破条块、区域分割,统筹功能布局,共建各种网络平台,做到公共设施尽可能共建共享,真正以市场规律配置各类要素资源。二是重视软环境建设,在企业文化创新、企业信用建设、公平公正公开执法等各个方面,为企业群成长提供优质服务。三是在区域内通过各种中介服务、政策服务,尽可能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以提升企业群的整体竞争力,促进产业集群的成长,不断增强产业集群对国内外资本的吸纳力和区域竞争力。
国外产业集群的模式分析
产业集群按不同标准可归纳为不同的模式体系。以内部市场结构为标准,可划分为轴轮式、多核式、网状式、混合式和无形大工厂式五种模式。
轴轮式产业集群。轴轮式集群是指众多相关中小企业围绕一个特大型成品商形成的产业集群。在一个处于中心地位的大企业的带动下,各中小企业一方面按照它的要求,为它加工、制造某种产品的零部件或配件,或者提供某种服务,另一方面又完成相对独立的生产运作,取得自身的发展。日本的丰田汽车城与意大利的百能顿是轴轮式集群的典型代表。丰田公司的250多个供货商中,有50个把总部设在了丰田城,其余200多个也聚集在半径为5小时车程的范围之内。所有的供应商都紧紧地围绕着丰田,形成一个整体。丰田要求供货必须准时,货到后不进库房,直接按计划时间上线,即时作业。这套标准化流程是连续花3年时间,集合250多个供应商不断开会、讨论、训练而形成的。标准化生产链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同时把成本降到了最低。1965年诞生的百能顿是从事时装纺织的巨型企业,在它周围有很多中小企业为它工作,公司80%的产品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20世纪90年代初,围绕它进行运作的中小企业就有500多家,人数超过3万人。百能顿公司掌握和从事关键性的工序,如色彩研究、款式设计以及计算机裁剪、洗染、质量检验。流程上,还要负责产品订货、组织加工制作和运输销售,周围的小企业一般就按照它的要求进行某一种产品或一道工序的加工。轴轮式集群的主要特点在于:(1)有一个大型企业构成集群的核心,带动周围的中小企业发展;(2)核心企业凭借自身雄厚的技术支持和强大的品牌优势,掌握着整个系统的运转,并给周边企业以指导;(3)整个集群的运作以核心企业的生产流程为主线;(4)众多小企业能够提供比集群外企业更低运费、更符合要求的配套加工产品。
多核式产业集群。多核式集群是指众多小企业围绕三、五个大型成品商形成的产业集群。这种模式在形成初期,往往只有一个核心企业和一些相关配套企业。随着产业的发展,出现多个核心企业,形成同一集群内多个主体并存的局面。如美国的底特律汽车城,有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这三大全球知名企业带动了众多规模不同的汽车企业。全美有1/4的汽车产于底特律城,全城400多万人口中有90%的人靠汽车工业谋生。这种集群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以几个企业为核心进行运营;并围绕不同的核心企业形成了多个体系,同一体系内部密切合作,体系间又存在着明显的竞争;集群中的竞争一方面表现为核心企业之间的竞争,即选择外围合作企业(如供货商、服务机构等)和争取顾客,另一方面表现为生产同类产品的配套企业间的竞争,即外围企业竞争对自己企业发展更有利的核心企业。
网状式产业集群。网状式集群是指众多相对独立的中小企业交叉联系,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产业集群。这种模式在意大利比较广泛,如马尔凯大区佩扎罗省的木器家具产业。二战后佩扎罗地区出现了一些家庭作坊式的家具企业,各自独立完成生产,基本上不存在专业化分工与合作。20世纪50年代后期,意大利和周边国家经济形势的迅速好转,家具需求的日益增长为佩扎罗地区的家具企业迅速增多和分化提供了条件。7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也促进了家具企业的进一步专业化和分工协作的发展。各企业间相互合作的主要方式是统一销售,它们根据联合销售机构统一的技术质量要求独立制造某一种产品,然后使用同一种商标,由联合销售机构统一进行销售。网状式集群的主要特点是:(1)集群中企业的规模小,雇员的人数很少,企业的类型大都属于雇主型企业;(2)由于生产工艺较为简单,流程较少,企业能够独立地完成,所以相互之间较少有专业化分工和合作;(3)生产经营对地理因素的依赖性较强;(4)生产的产品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大多是沿袭传统生产方式形成的;(5)供应商和顾客群比较一致,竞争较为激烈;(6)在对外销售方面具有较强的合作性。
混合式产业集群。混合式集群是由多核式与网状式混合而成的产业集群。集群内部既存在几个核心企业及相关的小企业,又存在着大量没有合作关系的中小企业。例如美国的硅谷和印度的班加罗尔软件工业园。硅谷地区集中了众多在业务上相互联系的半导体或计算机企业及其支持企业,形成了硅谷高新中小企业集群。在这里既有惠普、网景、英特尔、苹果、太阳微系统等世界领先的大公司,也有大量相关的配套和服务企业,同时还存在着许许多多微小的软件研发公司。混合式集群的主要特点是:(1)多核式与网状式集群并存;(2)核心企业不仅带动了配套企业的发展,也为散存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机会;(3)核心企业与配套企业依靠品牌为核心竞争力,散存的中小企业主要以低成本为竞争优势;(4)技术创新是集群中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无形大工厂模式。无形大工厂模式的集群是由诸多在生产流程上相连接的小企业所构成的产业集群,如意大利的普拉特毛纺织集群。19世纪的普拉特是以产供销一条龙的大中型企业为特色的毛纺织生产基地。二战以后,生产的急速扩大和国内外需求的锐减,迫使普拉特地区全工序的大中型毛纺企业开始了分散经营战略,将部分工序交给家庭承包生产,衍生出了许许多多的小规模企业。在这个初步形成的集群内存在着产品设计、营销策划、销售渠道构建、产品销售的最终企业,也存在着大量向最终企业提供中间制品和服务的专业化的中间企业,以及提供原材料和生产设备的供货商企业。这些中小企业专业化程度高、应变迅速,以经纪企业或工序不全的毛纺企业为核心,向其供货,由其统一生产成品,形成了实际上的“无形大工厂”。
若干启示与建议
1、选择最有利的产业集群模式。我国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应当根据各自的优势,结合世界上成功的典范,创造性地建设有特色的产业集群,而不能追求统一的模式。目前中关村虽然拥有众多的软件公司,但缺乏硅谷那样鼓励冒险的氛围,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不到位,多数只挂牌子不出成果。各企业为了避免知识外溢,不与同行交流合作,同时也限制了自己的发展。因此,要发展高科技产业集群,最关键的是 :(1)发展混合式的集群模式,一方面鼓励中小企业的成长,同时注意塑造具有带动性的知名企业;(2)鼓励勇于创新,勇于冒险的科研精神,营造积极的创新氛围;(2)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密切合作;(3)在融资政策上,给予中小企业大力扶持。又如,目前我国许多颇有特色的小企业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广东和浙江的农村和小城镇,它们以生产居民消费品为主,一般技术含量不是很高,所需要的资金投入也不是很多。大多数小企业是以家族为背景建立起来的,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网状式的集群模式。这种模式在特定的时期有其优势,但从长远来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之间的合作要求日益显现,这种模式应朝着两个方向转化,一个是无形大工厂模式,另一个是混合式,因为原来网状式的模式已不能够适应企业寻求合作、协调发展的要求了。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策划、设计、销售服务的中介机构,非常重要。
2、注重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产业集群取得成功的关键。产业集群的品牌建设有两条途径,一是凭借核心企业的优势,围绕核心企业的品牌进行,使原有的品牌美誉度更加扩大化;二是众多相对独立的企业以产业优势为依托,以地方特色为旗帜,共同塑造区域品牌。没有品牌优势,难以出现轴轮式集群,没有领头羊,谁也不会盲目跟从。没有品牌优势,也难以形成网状式集群,只能各自赶集式地摆地摊,不可能共赢。
3、注重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加快传统园区向集群经济的转变。一群有相互关联的企业在地理上集中,可以形成产业集群,但并不是简单地把企业集中在同一个地方,就能形成产业集群。世界著名的产业集群大都经历了较长的建设时期,有的历经几百年。一哄而上,试图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产业集群,只会在各种园区建设中,不考虑地区特色和资源环境,饥不择食地乱拉项目、乱建工厂,最终很难形成真正的集群优势。只有统筹规划,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依托自身地理和产业优势,形成分工有序、相互协作、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4、营造良好的产业集群发展环境。一是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打破条块、区域分割,统筹功能布局,共建各种网络平台,做到公共设施尽可能共建共享,真正以市场规律配置各类要素资源。二是重视软环境建设,在企业文化创新、企业信用建设、公平公正公开执法等各个方面,为企业群成长提供优质服务。三是在区域内通过各种中介服务、政策服务,尽可能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以提升企业群的整体竞争力,促进产业集群的成长,不断增强产业集群对国内外资本的吸纳力和区域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