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推广, 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已成为机械制造企业必需的技术之一。因此,乡镇企业机械技术人员应按企业特点掌握好CAM软件的选择及其应用技术,将其应用于日常的工作之中。
乡镇机械业CAM软件选择的基本原则
1.满足企业产品设计与生产需求。乡镇企业的生产形式主要是小规模、系列化、多品种,产品型号的更新换代速度日益加快,加工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对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CAD/CAM)软件需求越来越迫切。很多企业选择CAM系统会受很多不重要因素的干扰,特别是提供商的宣传或诱导,从而使自己的实际需求模糊,最终选购了与自己的需求不匹配的系统。所以,购置CAM软件前一定要明确需求,主要包括系统将解决现阶段所遇到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中的需求。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确定CAM的实施规模和档位,不受其他非需求因素的影响。比如铣削加工,三轴联动是目前的需求,四轴联动的加工只是将来的需求。并且有些四轴联动的问题,也可以用三轴联动很好地解决。至于五轴联动,在现阶段一般都没有需求。因此,在选择CAM软件方面,企业应该结合自己实际的需求,选择最经济实用的软件,没有必要追求支持五轴五联动编程的高档CAM软件,购买大型超前消费的软件。
2.充分分析比较软件性能。CAM软件应用分为三个步骤:首先设计零件,然后根据加工零件的结构特征,结合工艺决策(包括刀具选择、进给量等工艺参数的决定),生成描述加工过程的刀具轨迹信息文件(前置处理),最后是根据刀具轨迹信息及特定机床的要求进行后置处理,生成数控加工代码。
第一,考虑软件的数据输入接口。在对一个零件进行数控编程前,必须首先获得零件的模型信息。许多CAM软件自身具备造型系统,可直接在其造型系统上进行零件设计,设计完成后再进行数控编程。但在很多时候,产品设计工程师和加工设计工程师采用的可能是不同的系统,这就需要CAM软件可以读取CAD软件完成的设计结果,并在设计结果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及数控编程。也就是CAM软件的数据输入接口应该能够正确读取各类CAD系统。大多数的国外CAM软件都能提供多种格式的数据输入接口,比如IGES、DXF、STL、SAT等通用接口,有的还针对一些著名的CAD软件如Pro/E、UGⅡ等专门接口。但不同的CAM软件所“专长”的数据格式不同,支持的程度也有所差异,这就需要作进一步的了解,最好是找几个有代表性的零件,对CAM系统支持的数据格式做实验,检查其是否能正确读取数据信息。
第二,考虑分析加工支持的走刀方式以及其他一些工艺适应性。机械加工工艺支持非常重要。比如走刀形式跟加工出来的表面质量有很大的关系。铣削加工,单纯的往复走刀行切,对于平面轮廓加工的质量还可以,但是对于曲面轮廓,需要沿轮廓线进行环形走刀行切才可以达到较高的表面加工质量,而且对于同一个零件,可能在不同的部位需要不同的走刀方式。又如,对于零件两个面之间的衔接部分,系统是否提供良好的“清根”编程。除了走刀方式之外,也要注意到软件是否提供过切保护、刀杆的干涉检查甚至是加工过程的模拟仿真等辅助功能。
第三,考虑分析后置处理方面性能。不同的机床或加工中心,对于相同的加工,代码格式也可能各不相同,这就要求CAM软件能够提供不同机床的后置处理。好的CAM软件,对于常见的数控机床,都提供专门的后置处理模块,但对于一些很少见的机床,则应提供开放式的后置处理自定义功能。如有些CAM系统,采取问答的方式,帮助用户定义特殊的后置处理功能,使普通用户能非常方便地完成复杂的后置处理自定义过程。
第四,考虑分析综合性能方面,主要包括数据传输接口、易学易用性和发展性。后置处理后,需要将得到的数控代码传输到数控机床去引导机床进行加工。过去都是用RS232接口进行数据传输,需要专门的软件支持。现在许多CAM软件本身就具有数据传输功能。
好的操作界面及简洁实用的操作方法,对于使用者来说是一个无形的帮助,Windows系统操作风格的软件,不用培训就可以摸索着进行操作,比UNIX系统上的软件容易学习和使用。软件功能及操作的简洁一致也非常重要。有些CAM软件,功能比较强大和齐全,但操作起来的感受像走迷宫一样,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影响使用效率,增大推广和普及的难度。
技术日新月异。譬如过去只有在工作站及UNIX系统上才能运行的CAM软件,随着个人计算机性能的提高及Windows操作系统的发展,已大部分移植到个人计算机上来,提供了Windows版本,过去只支持三轴联动的,现在已支持四轴联动、五轴联动;过去在单机下运行,现在能支持网络数据共享或传递。选择的CAM软件,要具备技术的前瞻性,充分考虑该系统的可扩充性和长远发展。
乡镇企业培养掌握CAM技术人才的策略
1.引进定位得当的人才。乡镇机械企业技术人才引进定位在高职机电、数控等专业毕业生为宜。高职机电(数控)专业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先进制造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本技能,培养方法得当,短期即能成为企业骨干力量。“留得住”是乡镇企业引进培养本地化技术人才的基本原则。
2.产学研结合,培养本地化CAM技术骨干。利用高等学校优势,为培养对象找好一个CAM专家,在生产中“边学边用、用中提高”。乡镇企业与高等学校合作是双赢之举。企业借助学校优势培养自己的技术骨干,借助专家力量加快技术水平的提高。学校借助企业基地锻炼学生。
3.恰当的学习方法是CAM技术人才成长的关键。持之以恒,结合工作实际全面实践是关键的第二步。“实践出真知”、“熟能生巧”。多问多查多试是关键的第三步。多问是指不懂的问题多请教。多查是指多浏览CAM技术网站查看相关资料和技术交流。多试是指学来的间接经验通过“试”变成自己的直接经验。学友互相切磋,难题研讨是关键的第四步。
4.学CAM软件的禁忌。第一,不重视机械加工工艺,也就是只重视软件操作技术不重视相关机械加工工艺技术。如果没有机械加工工艺基础,与实际加工环境脱节,最终毫无价值。
第二,过分讲究速度和效率,不愿花时间经常重复已学过的内容。软件运用是一种技能,技能只有靠熟能生巧,要不断重复才会熟练,只有熟练了才会形成一种不假思索的技能,况且工作之中用到的基本内容多。
第三,没有恒心,畏惧困难。技能的熟练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但不能向困难低头,要坚持不懈地反复学习,持之以恒,攻克难关。
第四,过分讲究方法和技巧,而不愿意下真功夫。软件的运用不是专靠技巧能够获得的。太讲究方法和技巧会被其占用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对学习的内容本身投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反而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因为只顾钻研方法和技巧,在学习内容上花的时间和精力太少,养成了投机取巧、不肯下功夫的习惯。方法和技巧只能适当利用,并且要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技巧才会真正管用。
编辑:呼格
乡镇机械业CAM软件选择的基本原则
1.满足企业产品设计与生产需求。乡镇企业的生产形式主要是小规模、系列化、多品种,产品型号的更新换代速度日益加快,加工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对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CAD/CAM)软件需求越来越迫切。很多企业选择CAM系统会受很多不重要因素的干扰,特别是提供商的宣传或诱导,从而使自己的实际需求模糊,最终选购了与自己的需求不匹配的系统。所以,购置CAM软件前一定要明确需求,主要包括系统将解决现阶段所遇到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中的需求。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确定CAM的实施规模和档位,不受其他非需求因素的影响。比如铣削加工,三轴联动是目前的需求,四轴联动的加工只是将来的需求。并且有些四轴联动的问题,也可以用三轴联动很好地解决。至于五轴联动,在现阶段一般都没有需求。因此,在选择CAM软件方面,企业应该结合自己实际的需求,选择最经济实用的软件,没有必要追求支持五轴五联动编程的高档CAM软件,购买大型超前消费的软件。
2.充分分析比较软件性能。CAM软件应用分为三个步骤:首先设计零件,然后根据加工零件的结构特征,结合工艺决策(包括刀具选择、进给量等工艺参数的决定),生成描述加工过程的刀具轨迹信息文件(前置处理),最后是根据刀具轨迹信息及特定机床的要求进行后置处理,生成数控加工代码。
第一,考虑软件的数据输入接口。在对一个零件进行数控编程前,必须首先获得零件的模型信息。许多CAM软件自身具备造型系统,可直接在其造型系统上进行零件设计,设计完成后再进行数控编程。但在很多时候,产品设计工程师和加工设计工程师采用的可能是不同的系统,这就需要CAM软件可以读取CAD软件完成的设计结果,并在设计结果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及数控编程。也就是CAM软件的数据输入接口应该能够正确读取各类CAD系统。大多数的国外CAM软件都能提供多种格式的数据输入接口,比如IGES、DXF、STL、SAT等通用接口,有的还针对一些著名的CAD软件如Pro/E、UGⅡ等专门接口。但不同的CAM软件所“专长”的数据格式不同,支持的程度也有所差异,这就需要作进一步的了解,最好是找几个有代表性的零件,对CAM系统支持的数据格式做实验,检查其是否能正确读取数据信息。
第二,考虑分析加工支持的走刀方式以及其他一些工艺适应性。机械加工工艺支持非常重要。比如走刀形式跟加工出来的表面质量有很大的关系。铣削加工,单纯的往复走刀行切,对于平面轮廓加工的质量还可以,但是对于曲面轮廓,需要沿轮廓线进行环形走刀行切才可以达到较高的表面加工质量,而且对于同一个零件,可能在不同的部位需要不同的走刀方式。又如,对于零件两个面之间的衔接部分,系统是否提供良好的“清根”编程。除了走刀方式之外,也要注意到软件是否提供过切保护、刀杆的干涉检查甚至是加工过程的模拟仿真等辅助功能。
第三,考虑分析后置处理方面性能。不同的机床或加工中心,对于相同的加工,代码格式也可能各不相同,这就要求CAM软件能够提供不同机床的后置处理。好的CAM软件,对于常见的数控机床,都提供专门的后置处理模块,但对于一些很少见的机床,则应提供开放式的后置处理自定义功能。如有些CAM系统,采取问答的方式,帮助用户定义特殊的后置处理功能,使普通用户能非常方便地完成复杂的后置处理自定义过程。
第四,考虑分析综合性能方面,主要包括数据传输接口、易学易用性和发展性。后置处理后,需要将得到的数控代码传输到数控机床去引导机床进行加工。过去都是用RS232接口进行数据传输,需要专门的软件支持。现在许多CAM软件本身就具有数据传输功能。
好的操作界面及简洁实用的操作方法,对于使用者来说是一个无形的帮助,Windows系统操作风格的软件,不用培训就可以摸索着进行操作,比UNIX系统上的软件容易学习和使用。软件功能及操作的简洁一致也非常重要。有些CAM软件,功能比较强大和齐全,但操作起来的感受像走迷宫一样,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影响使用效率,增大推广和普及的难度。
技术日新月异。譬如过去只有在工作站及UNIX系统上才能运行的CAM软件,随着个人计算机性能的提高及Windows操作系统的发展,已大部分移植到个人计算机上来,提供了Windows版本,过去只支持三轴联动的,现在已支持四轴联动、五轴联动;过去在单机下运行,现在能支持网络数据共享或传递。选择的CAM软件,要具备技术的前瞻性,充分考虑该系统的可扩充性和长远发展。
乡镇企业培养掌握CAM技术人才的策略
1.引进定位得当的人才。乡镇机械企业技术人才引进定位在高职机电、数控等专业毕业生为宜。高职机电(数控)专业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先进制造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本技能,培养方法得当,短期即能成为企业骨干力量。“留得住”是乡镇企业引进培养本地化技术人才的基本原则。
2.产学研结合,培养本地化CAM技术骨干。利用高等学校优势,为培养对象找好一个CAM专家,在生产中“边学边用、用中提高”。乡镇企业与高等学校合作是双赢之举。企业借助学校优势培养自己的技术骨干,借助专家力量加快技术水平的提高。学校借助企业基地锻炼学生。
3.恰当的学习方法是CAM技术人才成长的关键。持之以恒,结合工作实际全面实践是关键的第二步。“实践出真知”、“熟能生巧”。多问多查多试是关键的第三步。多问是指不懂的问题多请教。多查是指多浏览CAM技术网站查看相关资料和技术交流。多试是指学来的间接经验通过“试”变成自己的直接经验。学友互相切磋,难题研讨是关键的第四步。
4.学CAM软件的禁忌。第一,不重视机械加工工艺,也就是只重视软件操作技术不重视相关机械加工工艺技术。如果没有机械加工工艺基础,与实际加工环境脱节,最终毫无价值。
第二,过分讲究速度和效率,不愿花时间经常重复已学过的内容。软件运用是一种技能,技能只有靠熟能生巧,要不断重复才会熟练,只有熟练了才会形成一种不假思索的技能,况且工作之中用到的基本内容多。
第三,没有恒心,畏惧困难。技能的熟练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但不能向困难低头,要坚持不懈地反复学习,持之以恒,攻克难关。
第四,过分讲究方法和技巧,而不愿意下真功夫。软件的运用不是专靠技巧能够获得的。太讲究方法和技巧会被其占用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对学习的内容本身投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反而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因为只顾钻研方法和技巧,在学习内容上花的时间和精力太少,养成了投机取巧、不肯下功夫的习惯。方法和技巧只能适当利用,并且要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技巧才会真正管用。
编辑: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