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6年5月1号我国全面推行“营改增”的税制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所有行业。房地产企业作为我国支柱行业也由营业税变为增值税,增值税有税收中性、进项税部分可抵扣的优势;但是房地产企业通常规模较大,会计业务复杂,税改又是个挑战。本文以营改增前后企业税负的变化为例,分析营改增给企业带来的优势及困难,并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增值税;营业税;房地产行业
一、 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的税负影响
(一)从理论上分析
这次的税制征收改革,把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范围从几个行业扩大到了所有行业,采用征收增值税的制度。首先,营业税是价内税,计税基础是当期的营业额,根据当期的主营业务收入或者销售收入乘以适用的营业税税率即可得到本期应该缴纳的营业税税额额,所以当期营业收入越多相应需要交更多的营业税,且流转环节多了,每个环节也要交一次税,产品的流动交易次数越多,也相应需要在每一个环节缴纳营业税,营业税的税款越多。另一个仍然存在的问题是,在房地产企业每个环节上交税款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双重甚至多重征税的问题,举个例子,假设一套房产从建筑、安装到装修然后再销售出去,在这一整个过程中,建筑安装过程需要缴纳营业税,然后到装修环节再交税,最后销售出去时还要依法缴纳营业税,所以这一整个流程已经交了四次税了,交的税款较多,加大了房地产企业的营业成本和税负压力,可能会造成某些企业为了降低自己的成本而做出一些不正确的决策,不利于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现在税改后,这个环节中缴纳增值税,而增值税属于价外税,企业的一些成本,在购进时如果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在可以抵扣,在直观意义上看来是降低了企业的税负,解决了缴纳营业税会带来的重复征税、无法抵扣、无法退税的问题,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应纳税额,企业的营业成本下降,企业的税前利润上升,税后净利润也是上升的,也有利于房地产企业扩大投资,优化产业结构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提出,是要使得供给侧的生产要素比如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要素得到最优的配置,而此次的营改增政策也正符合了我国提出的供给侧改革政策。
但从另外一方面来看,这次税制改革后一些行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1%,而之前营业税税率只有5%,单从表面看,以当期销售额为基数计算,要交的增值税额会明显大于营业税额。另外,房地产企业无论是在最开始的建筑过程中需要购入砂石、砖瓦等,在装修过程需要购买装修的涂漆等,这些原材料的供应商大部分是小规模纳税人,或者个体经营的一些小商贩,他们并没有资格发放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资格,为企业提供增值税专票是不可能的,导致这些原材料购进花费的成本的进项税额无法抵扣;国家政策规定在房地产企业的发展项目中,对居民的土地进行征收的过程中发生的土地征收成本以及征用土地的给居民的赔偿款等也无法取得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发票,无法取得进项税额抵扣的凭证。而且还有一个因素会增加房地产企业的成本,就是此次税改涉及到的另外一个行业建筑业,房地产企业对楼房的建筑过程可能会外包给某个建筑公司,付出成本买进建筑服务,而建筑业在此次税改中,也由3%的营业税税率提高到11%的增值税税率,它的建筑业务需要的原材料也很难从上游供应商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税负增加的压力迫使其服务价格的提高,加大了房地产企业的经营成本。营改增对企业的资金流动性也有很高的要求,企业在这个过渡阶段要保证企业流动资金的充足和可变现能力,税收的变动也会增加会计账务处理的复杂性,综上,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来说,税负的提高或者降低需要具体分析,难有一致结论。
(二)从数据上分析
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最直观、最直接体现在企业当期应纳税额的增减变动。在营改增以前,应纳税额=(房产销售价款+价外费用)×营业税税率,营改增后,计算应纳税额时可以相应扣除土地成本和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但是11%的税率远高于之前5%的营业税税率。此外,营改增不仅只是单纯的表现在从应纳营业税额到应纳增值税额的变化,其他应缴纳的税额也会发生增减变动,如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因此,这里列举两个案例对比分析房地产企业营改增前后的税负变化来反映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的税负影响。
首先,如果不考虑其他税负的影响,假设房地产企业X销售一栋楼,这栋楼房的价税合计为1000万元,X企业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这栋楼的前期一系列发生的成本合计是400万。那么在改革之前,X企业应按照5%的营业税税率缴纳营业税,营业税额=1000*5%=50万元;而营改增之后,如果是按照简易计税办法征税,税率仍旧是5%,根据增值税计算公式,应纳增值税额=1000/(1+5%)*5%=47.6万元,企业的整体税负降低了2.4万元;如果按照一般计税办法,X企业的销项税额按照11%的税率计算,则销项税额=1000/(1+11%)*11%=99.1万元,假如这栋楼的成本400万均选择了具有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资格的供应商,并从供应商处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400/(1+17%)*17%=58.1万元,所以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99.1-58.1=41万元,与营业税相比,可以少支付9萬元的税款,大大减轻了公司的税负压力。因此,如果房地产企业能够从上游建筑商、材料的供应商处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就可以抵扣购进商品或服务的进项税,那么,改革后,房地产企业总体的税负应该是下降的,房地产企业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低成本使其获得了竞争优势,有利于企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其次,考虑营业税改为征收增值税给其他税负例如城建税、教育附加费、企业所得税等带来的变化。假设房地产企业Y销售一栋写字楼,它的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销售面积按照3800平方米计算,销售单价为35000元/平方米,写字楼的前期开发成本包括土地成本、前期费用、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公共配套设施费、精装修及安装费用、设计费用、开发间接费用(包括项目部门人员工资福利费、办公费等)等,我们对比这些成本是否能够取得专票用来抵扣进项税额来比较分析营改增前后税负的变化。 1、假设房地产公司Y的前期开发成本可以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这一部分成本可以抵扣进项税额,从表1看出,改革前企业税负总额为2531万元;营改增改革后整体税负为2486万元,企业承担的税负成本下降。
2、假设房地产企业Y的开发成本不能从上游供应商处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从表2中看出,若缴纳营业税需缴纳税额2531万元;改革后整体税负为2915万元,在这种情况下税额不降反升。
由此可见,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并不是百利而无一害,这个政策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降低企业税负,反之如果成本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公司承担的税负反倒会增加。但从长远节点看此次税改应该会给企业带来长远的利益,减轻企业税负的作用会慢慢体现出来。
二、房地产业营改增改革的风险
(一)部分成本的进项税无法抵扣
应交增值税税额等于销项税减去可抵扣的进项税,因此房地产公司的成本中购入原材料的成本如果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这一部分的进项税额可以在后续销售过程中抵扣掉,那么需要缴纳的税额就会减少,而通常在这个环节中的风险就是无法取得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该公司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处购买石灰、沙子、砖块和其他材料,供应商需要给企业开具发票,但这些供应商一般都是小规模纳税人或者是个体户经营,没有资格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那么在支付税款时无法从销项税中扣除进项税,需缴纳的税额就会增加。企业的建筑安装、装修过程中需要的人力成本可能需要外包给其他公司或者个体劳动力,购买劳务在一般情况下也无法取得专票,这一部分成本在今后纳税时也无法扣除一部分进项税额。综上,由于成本中部分项目的进项税无法抵扣的问题,在11%的增值税税率的情况下企业的税负可能反而会上升,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部分价外费用不能抵扣
除了上述购买原材料等的成本部分无法抵扣进项税额外,如果房地产公司的项目是与政府合作的,那么还可能存在交纳的政府行政性收费只能取得政府性财政数据,政府不能开专票,而没有专票不能抵扣这部分成本的进项税,增加企业的成本。
(三)增值税计算复杂
营业税体系下,企业应纳营业税税额的过程很简单,只需要根据销售收入乘以适用税率计算应交税额,相关部门进行征收也相对简单方便,只需要统计出每个企业的当期营业额就能计算出该企业的营业税额,再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企业征收即可,不会出现税额漏征、征错的情况。而营改增后,计算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比较复杂,要先根据销售所得计算出当期的销项税额,然后根据各个项目是否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来分别计算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然后从销项税额中扣除进项税才能得到本期应缴纳的增值税,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存在有的成本取得了专票可以抵扣有的不行,有的应抵扣的未收到作为凭证的发票,有的项目在特殊政府政策下不抵扣或者不征税,不同成本项目适用不同的增值税率等种种问题,此外,相关部门征收增值税也相对复杂的多,增值税的申报、预缴、抵税等工作繁琐;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取得及管理认证工作也比较复杂,而这些工作的复杂性也对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房地产公司对新颁布的财税政策不能尽快做出反应并做出正确的决策共同应对政策的变化,企业老式的财务制度、财务管理细则不能应对营改增的各种问题,企业的涉税风险势必会加大。
三、相关措施与建议
(一)做好成本分析和控制
我国营改增政策规定,对于2016年5月份之前房地产企业已经开发但还没有竣工结算的老项目,房地产企业可以选择适用简易征收办法,按照5%的低税率计算缴纳,也可以适用11%的一般计税办法,对于这种老项目的计税处理,需要视具体情况做好选择,如果该项目的大部分成本已经结转,剩余部分只有一点进项税额可以抵扣,此时企业应该选择简易计税办法,如果该项目余下大部分进度留待后续处理,可以取得专票,抵扣相对较多的进项税额,那么可以考虑两种方法下哪一种税负更低。另外企业在选择上游供应商时,需要对比分析成本选择成本最优的一种,如果选择作为一般纳税人的供应商,则其有资格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这样企业可以进行较多的进项税额抵扣,有利于企业降低税收负担,但是小规模纳税人的价格肯定会低于一般纳税人开出的价格,企业应对比分析哪种情况企业的成本更低,利润更高来做出合理选择。总而言之,在营改增后,企业需要尽最大努力权衡成本和利润,做到成本最优利润最大化,因为营改增后增值税税率为11%,所以相较于营业税,原则上应该抵扣更多的进项税额才能降低企业的增值税,所以要尽可能从供应商那里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抵扣,降低企业税负。
(二)管理好增值税专用发票
增值税专用发票在营改增后是企业的整体税负把控中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所以做好增值税专票的取得及管理工作是企业财务的核心工作之一。一方面,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权衡成本决定选择小规模纳税人还是一般纳税人,如果选择小规模纳税人,因为不涉及专票的开出和取得所以更要多方比较,合理把控企业的成本,而如果选择一般纳税人那么就要跟进供应商开具专票的进度,在相应的会计期间取得专票,并合理进行销项税额扣减进项税额,做到不漏抵不虚抵。由于增值税票的特殊性,我国的法律对其进行了相对严格的规定,并对一系列假想开放和假冒等违法行为处以刑罚。 因此,房地产公司应当懂得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取得并开具特殊门票,妥善保管特殊增值税专用发票,更好的规避涉税风险。
(三)加强财务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
营业税体系下,企业的会计核算相对增值税体系较为简单,改革后,复杂的税制带来的会计核算的难度的提升对财务人员的要求就随之更高。企业这个时候就要加强对财务人员对于涉税业务能力的培训,普及税法知识,熟悉营改增后会计核算的变化、纳税申报等的变化,帮助财务人员尽快适应新的会计核算方法,对账务进行合理处理,并在规定时点进行正确的纳税管理及申报;财务人员自身需要及时更新专业知识,适应新的财税制度,加强财务人员的税收筹划能力,充分利用营改增带来的变化,降低企业的整体税负,使企业的成本结构最优,提升企业利润,提高企业的市場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奕吟. 全面“营改增”后房地产行业税收风险识别 [J].当代经济,2017(35):140-141.
[2]曹越,易冰心,胡新玉,张卓然. “营改增”是否降低了所得税税负——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7,32(01):90-103.
[3]王越.“营改增”对房地产行业税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11):138-139.
[4]魏国女.“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应对方法研究 [J].全国流通经济,2017(26):42-43.
[5]袁洲,何伦志.新常态下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J].会计友,2016(20):114-116.
作者简介:
郑潇潇(1995-),女,河南信阳人,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审计理论与内部控制。
关键词:增值税;营业税;房地产行业
一、 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的税负影响
(一)从理论上分析
这次的税制征收改革,把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范围从几个行业扩大到了所有行业,采用征收增值税的制度。首先,营业税是价内税,计税基础是当期的营业额,根据当期的主营业务收入或者销售收入乘以适用的营业税税率即可得到本期应该缴纳的营业税税额额,所以当期营业收入越多相应需要交更多的营业税,且流转环节多了,每个环节也要交一次税,产品的流动交易次数越多,也相应需要在每一个环节缴纳营业税,营业税的税款越多。另一个仍然存在的问题是,在房地产企业每个环节上交税款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双重甚至多重征税的问题,举个例子,假设一套房产从建筑、安装到装修然后再销售出去,在这一整个过程中,建筑安装过程需要缴纳营业税,然后到装修环节再交税,最后销售出去时还要依法缴纳营业税,所以这一整个流程已经交了四次税了,交的税款较多,加大了房地产企业的营业成本和税负压力,可能会造成某些企业为了降低自己的成本而做出一些不正确的决策,不利于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现在税改后,这个环节中缴纳增值税,而增值税属于价外税,企业的一些成本,在购进时如果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在可以抵扣,在直观意义上看来是降低了企业的税负,解决了缴纳营业税会带来的重复征税、无法抵扣、无法退税的问题,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应纳税额,企业的营业成本下降,企业的税前利润上升,税后净利润也是上升的,也有利于房地产企业扩大投资,优化产业结构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提出,是要使得供给侧的生产要素比如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要素得到最优的配置,而此次的营改增政策也正符合了我国提出的供给侧改革政策。
但从另外一方面来看,这次税制改革后一些行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1%,而之前营业税税率只有5%,单从表面看,以当期销售额为基数计算,要交的增值税额会明显大于营业税额。另外,房地产企业无论是在最开始的建筑过程中需要购入砂石、砖瓦等,在装修过程需要购买装修的涂漆等,这些原材料的供应商大部分是小规模纳税人,或者个体经营的一些小商贩,他们并没有资格发放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资格,为企业提供增值税专票是不可能的,导致这些原材料购进花费的成本的进项税额无法抵扣;国家政策规定在房地产企业的发展项目中,对居民的土地进行征收的过程中发生的土地征收成本以及征用土地的给居民的赔偿款等也无法取得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发票,无法取得进项税额抵扣的凭证。而且还有一个因素会增加房地产企业的成本,就是此次税改涉及到的另外一个行业建筑业,房地产企业对楼房的建筑过程可能会外包给某个建筑公司,付出成本买进建筑服务,而建筑业在此次税改中,也由3%的营业税税率提高到11%的增值税税率,它的建筑业务需要的原材料也很难从上游供应商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税负增加的压力迫使其服务价格的提高,加大了房地产企业的经营成本。营改增对企业的资金流动性也有很高的要求,企业在这个过渡阶段要保证企业流动资金的充足和可变现能力,税收的变动也会增加会计账务处理的复杂性,综上,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来说,税负的提高或者降低需要具体分析,难有一致结论。
(二)从数据上分析
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最直观、最直接体现在企业当期应纳税额的增减变动。在营改增以前,应纳税额=(房产销售价款+价外费用)×营业税税率,营改增后,计算应纳税额时可以相应扣除土地成本和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但是11%的税率远高于之前5%的营业税税率。此外,营改增不仅只是单纯的表现在从应纳营业税额到应纳增值税额的变化,其他应缴纳的税额也会发生增减变动,如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因此,这里列举两个案例对比分析房地产企业营改增前后的税负变化来反映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的税负影响。
首先,如果不考虑其他税负的影响,假设房地产企业X销售一栋楼,这栋楼房的价税合计为1000万元,X企业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这栋楼的前期一系列发生的成本合计是400万。那么在改革之前,X企业应按照5%的营业税税率缴纳营业税,营业税额=1000*5%=50万元;而营改增之后,如果是按照简易计税办法征税,税率仍旧是5%,根据增值税计算公式,应纳增值税额=1000/(1+5%)*5%=47.6万元,企业的整体税负降低了2.4万元;如果按照一般计税办法,X企业的销项税额按照11%的税率计算,则销项税额=1000/(1+11%)*11%=99.1万元,假如这栋楼的成本400万均选择了具有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资格的供应商,并从供应商处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400/(1+17%)*17%=58.1万元,所以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99.1-58.1=41万元,与营业税相比,可以少支付9萬元的税款,大大减轻了公司的税负压力。因此,如果房地产企业能够从上游建筑商、材料的供应商处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就可以抵扣购进商品或服务的进项税,那么,改革后,房地产企业总体的税负应该是下降的,房地产企业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低成本使其获得了竞争优势,有利于企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其次,考虑营业税改为征收增值税给其他税负例如城建税、教育附加费、企业所得税等带来的变化。假设房地产企业Y销售一栋写字楼,它的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销售面积按照3800平方米计算,销售单价为35000元/平方米,写字楼的前期开发成本包括土地成本、前期费用、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公共配套设施费、精装修及安装费用、设计费用、开发间接费用(包括项目部门人员工资福利费、办公费等)等,我们对比这些成本是否能够取得专票用来抵扣进项税额来比较分析营改增前后税负的变化。 1、假设房地产公司Y的前期开发成本可以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这一部分成本可以抵扣进项税额,从表1看出,改革前企业税负总额为2531万元;营改增改革后整体税负为2486万元,企业承担的税负成本下降。
2、假设房地产企业Y的开发成本不能从上游供应商处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从表2中看出,若缴纳营业税需缴纳税额2531万元;改革后整体税负为2915万元,在这种情况下税额不降反升。
由此可见,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并不是百利而无一害,这个政策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降低企业税负,反之如果成本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公司承担的税负反倒会增加。但从长远节点看此次税改应该会给企业带来长远的利益,减轻企业税负的作用会慢慢体现出来。
二、房地产业营改增改革的风险
(一)部分成本的进项税无法抵扣
应交增值税税额等于销项税减去可抵扣的进项税,因此房地产公司的成本中购入原材料的成本如果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这一部分的进项税额可以在后续销售过程中抵扣掉,那么需要缴纳的税额就会减少,而通常在这个环节中的风险就是无法取得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该公司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处购买石灰、沙子、砖块和其他材料,供应商需要给企业开具发票,但这些供应商一般都是小规模纳税人或者是个体户经营,没有资格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那么在支付税款时无法从销项税中扣除进项税,需缴纳的税额就会增加。企业的建筑安装、装修过程中需要的人力成本可能需要外包给其他公司或者个体劳动力,购买劳务在一般情况下也无法取得专票,这一部分成本在今后纳税时也无法扣除一部分进项税额。综上,由于成本中部分项目的进项税无法抵扣的问题,在11%的增值税税率的情况下企业的税负可能反而会上升,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部分价外费用不能抵扣
除了上述购买原材料等的成本部分无法抵扣进项税额外,如果房地产公司的项目是与政府合作的,那么还可能存在交纳的政府行政性收费只能取得政府性财政数据,政府不能开专票,而没有专票不能抵扣这部分成本的进项税,增加企业的成本。
(三)增值税计算复杂
营业税体系下,企业应纳营业税税额的过程很简单,只需要根据销售收入乘以适用税率计算应交税额,相关部门进行征收也相对简单方便,只需要统计出每个企业的当期营业额就能计算出该企业的营业税额,再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企业征收即可,不会出现税额漏征、征错的情况。而营改增后,计算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比较复杂,要先根据销售所得计算出当期的销项税额,然后根据各个项目是否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来分别计算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然后从销项税额中扣除进项税才能得到本期应缴纳的增值税,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存在有的成本取得了专票可以抵扣有的不行,有的应抵扣的未收到作为凭证的发票,有的项目在特殊政府政策下不抵扣或者不征税,不同成本项目适用不同的增值税率等种种问题,此外,相关部门征收增值税也相对复杂的多,增值税的申报、预缴、抵税等工作繁琐;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取得及管理认证工作也比较复杂,而这些工作的复杂性也对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房地产公司对新颁布的财税政策不能尽快做出反应并做出正确的决策共同应对政策的变化,企业老式的财务制度、财务管理细则不能应对营改增的各种问题,企业的涉税风险势必会加大。
三、相关措施与建议
(一)做好成本分析和控制
我国营改增政策规定,对于2016年5月份之前房地产企业已经开发但还没有竣工结算的老项目,房地产企业可以选择适用简易征收办法,按照5%的低税率计算缴纳,也可以适用11%的一般计税办法,对于这种老项目的计税处理,需要视具体情况做好选择,如果该项目的大部分成本已经结转,剩余部分只有一点进项税额可以抵扣,此时企业应该选择简易计税办法,如果该项目余下大部分进度留待后续处理,可以取得专票,抵扣相对较多的进项税额,那么可以考虑两种方法下哪一种税负更低。另外企业在选择上游供应商时,需要对比分析成本选择成本最优的一种,如果选择作为一般纳税人的供应商,则其有资格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这样企业可以进行较多的进项税额抵扣,有利于企业降低税收负担,但是小规模纳税人的价格肯定会低于一般纳税人开出的价格,企业应对比分析哪种情况企业的成本更低,利润更高来做出合理选择。总而言之,在营改增后,企业需要尽最大努力权衡成本和利润,做到成本最优利润最大化,因为营改增后增值税税率为11%,所以相较于营业税,原则上应该抵扣更多的进项税额才能降低企业的增值税,所以要尽可能从供应商那里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抵扣,降低企业税负。
(二)管理好增值税专用发票
增值税专用发票在营改增后是企业的整体税负把控中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所以做好增值税专票的取得及管理工作是企业财务的核心工作之一。一方面,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权衡成本决定选择小规模纳税人还是一般纳税人,如果选择小规模纳税人,因为不涉及专票的开出和取得所以更要多方比较,合理把控企业的成本,而如果选择一般纳税人那么就要跟进供应商开具专票的进度,在相应的会计期间取得专票,并合理进行销项税额扣减进项税额,做到不漏抵不虚抵。由于增值税票的特殊性,我国的法律对其进行了相对严格的规定,并对一系列假想开放和假冒等违法行为处以刑罚。 因此,房地产公司应当懂得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取得并开具特殊门票,妥善保管特殊增值税专用发票,更好的规避涉税风险。
(三)加强财务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
营业税体系下,企业的会计核算相对增值税体系较为简单,改革后,复杂的税制带来的会计核算的难度的提升对财务人员的要求就随之更高。企业这个时候就要加强对财务人员对于涉税业务能力的培训,普及税法知识,熟悉营改增后会计核算的变化、纳税申报等的变化,帮助财务人员尽快适应新的会计核算方法,对账务进行合理处理,并在规定时点进行正确的纳税管理及申报;财务人员自身需要及时更新专业知识,适应新的财税制度,加强财务人员的税收筹划能力,充分利用营改增带来的变化,降低企业的整体税负,使企业的成本结构最优,提升企业利润,提高企业的市場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奕吟. 全面“营改增”后房地产行业税收风险识别 [J].当代经济,2017(35):140-141.
[2]曹越,易冰心,胡新玉,张卓然. “营改增”是否降低了所得税税负——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7,32(01):90-103.
[3]王越.“营改增”对房地产行业税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11):138-139.
[4]魏国女.“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应对方法研究 [J].全国流通经济,2017(26):42-43.
[5]袁洲,何伦志.新常态下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J].会计友,2016(20):114-116.
作者简介:
郑潇潇(1995-),女,河南信阳人,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审计理论与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