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信息化中数据整合与交换平台的研究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y_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校园数字化建设中普遍存在“孤岛式”信息现象。文章通过分析解决数字化校园中的信息孤岛,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具体的解决步骤,架构其数据整合及交换的平台框架。
   [关键词] 数据平台 数据整合 数据交换 高校信息化
  当前各高校中OA系统在各个部门已大量使用,信息资源得到了较好的积累和沉淀。但是由于经济、技术、人员水平、思想意识等客观原因的影响,人们缺乏统一性的标准规范意识,欠缺对信息资源整体性和综合性考虑,因而这些宝贵的信息资源绝大部分被封闭在彼此隔离的“孤岛式"信息系统中,不能得到共享,从而严重阻碍了各高校基于数据应用的研究和发展,并且还无谓地进行了大量的低水平数据资源重复建设,造成严重的浪费。因此,建设一个以现有系统为基础的校园信息交换平台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难度较大的工作,它的实现势必提升学校的数据管理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为学校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支撑力量。【1】
  解决“信息孤岛”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包括硬件、软件集成、各种层次、各种高度的应用整合服务。数据集成的目的是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各个独立系统中的数据按一定规则组织成为一个整体,使得其他系统或者用户能够有效的对数据进行访问,是现有解决方案中最普遍的一种形式。之所以进行数据集成是因为数据分散在众多具有不同格式和接口的系统中,系统之间互不关联,所包含的不同内容之问互不相通。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访问特定异构数据库数据的能力。经过二十年来的发展,主要形成了几种主流集成模式:数据仓库模式、基于Web Service的模式、和中间件(Mediator/Wrapper)模式。【2】
  而在高校领域,主要有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以在数据集成中引入“共享数据库”概念。这种方式在解决“信息孤岛”的同时,还要求共享数据库的能够实时更新、实现业务互操作等。为此,我们需要在此基础上提供一个可靠的、可持续发展的数据集成交换平台,实现学校范围内的信息集成与共享,提供一个安全的、高质量的信息化服务。【3】
  一直以来,赣南医学院在OA建设方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各个部门在不同程度和层次上都使用了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管理系统。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大学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在校园网上运行的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图书资源系、档案资源系统、学生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Email系统等在为学校提供信息服务同时,提高了管理人员的素质,改变着人们的管理观念。然而,目前校内各职能部门有各式各样的管理信息系统,这些MIS系统由于是针对各部门、各单位的具体工作来进行设计的,缺少统一的规划和全校一盘棋考虑,类型各异,随着应用系统的越来越多,逐渐暴露了不少问题。根据系统相对独立、对数据的保密性要求高的特点,着重研究交换平台的具体解决方案:以现有的OA应用系统为基础对数据进行交换和整合,建立一体化的信息化校园。打破学校内的信息孤岛,在人、流程和信息三个层面的全面整合。为全校师生员工及校外用户提供统一的、一站式的服务渠道;将各种业务流程穿接起来,实现各种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构建数据交换平台以及统一的公共数据平台,实现在各个数据库(Oracle、SQL Server等)中的学生基本数据、教师基本数据、成绩、教务、公文等基础数据的集中和共享,一方面可以使得各个业务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变得可能,同时可以在这个统一信息库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综合信息应用,例如决策分析系统等。
  为了解决以上所述“信息孤岛”问题,迫切需要在学校层面上建设一个统一的应用平台,以实现资源的统一和共享。利用新的技术支持,对全校的信息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建立起一个全校统一的公共数据平台、并在此平台基础上开发新的应用系统和实施对原有各种管理系统的整合,以实现全校的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服务是学校当前重点工作任务。其中,信息化校园数据标准的建立,是建立在数据交换机制的支持上来实现校园共享数据的集中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对业务数据进行全面清洗。
  总体建设思路:以整合为核心,建立一体化的信息化校园。
  (1)数据整合:建立数据交换功能的公共数据平台,实现学校信息资源共享和利用。
  (2)应用整合:通过丌发和管理工具,实现应用业务协同和统一服务。
  (3)页面整合:通过门户技术实现全校统一访问界面,整合各类应用的间隙,展现数字校园的应用信息。
  工作步骤:
  (1)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在学生处、教务处、财务处、后勤集团等部门进行详细的业务工作流程跟踪,细致的了解各个OA系统的工作现状和工作流程,仔细分析数据在各个系统、各个阶段的特征和流向,准确描述出各个系统之间对数据的依赖关系,形成数据流程图。
  (2)根据学校各个部门实际需求并结合现有硬件条件、软件系统的运行情况,选择合适的平台和开发工具,选取合适的后台数据库软件。
  (3)根据对各个系统的综合分析形成各种文档,与项目组一起设计合适的数据库结构和程序功能模块。
  (4)对系统进行测试跟踪并在最后进行实施,在运行阶段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软件维护。
  (5)对整个开发过程进行总结,为以后的开发做好准备。
  整个平台框架分为五个层次
  (1)基础设施层
  由学校所有的主机、网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等组成,是学校信息化的基础。
  (2)共享数据层
  对部门级业务应用的数据进行抽取、综合、归类和抽象。这一层的目标是集成全校性、全局性信息、支持全校性的共享、分析和互操作。处于共享数据层的中心数据库或公共数据库平台是支持集成共享和互操作的共享数据实体,公共数据库平台以物化方式集成共享信息,为面向全校的信息共享和分析决策服务的。它不再是业务处理的流水帐,而是由经过综合的全局共享信息、互操作信息、综合性信息、学校的各种指标体系和可比较分析的外部数据组成。
  (3)应用支撑层
  支撑平台提供统一和规范基础服务工具,例如报表工具、数据管理工具等,统一技术标准,实现流程的整合和优化。保证了应用系统的快速丌发和部署,大大缩短了系统建设周期,同时也统一了技术标准,节省信息化建设的投资。通过数据交换平台,使各应用系统能在应用和数据层面形成一体,实现数据共享,消除信息孤岛。
  (4)应用服务层
  由学校各部处和院系的各种应用系统(例如教务、科研、人事等)和覆盖全校的全局服务(例如校友服务、离校服务、迎新服务)组成。
  (5)服务展现层
  在上述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功能建设的基础上展现平台的服务,通过建设信息化校园基础平台的门户网站来体现和实施。门户网站提供浏览、查询、搜索、互动等一站式的服务,门户网站是平台的统一服务门户,实现单点登录、统一身份认证,体现平台共享、个性化、交互式的特点。
  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提供统一的身份管理、认证服务和权限管理平台,实现用户、认证和权限的统一管理。以公共数据库平台为依托,跨越多个应用系统的共享的服务平台,最终实现业务协同,提升校园管理水平。
  参 考 文 献
  [1]陆鑫,周明天.数字化校园统一应用支撑平台系统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24(12):279-281.
  [2]郑锋,涂平,王钦敏.基于Web services的政务信息共享平台[J].计算机工程,2006,32(8):134-136.
  [3]路春辉.数字化校园相关问题的分析与研究[J].大众科技,2011,(7)
其他文献
在整个煤矿的开采当中,煤矿通风系统起到了“上传下达”的作用,一旦煤矿通风系统出现安全隐患,就可能导致煤矿引发中毒、瓦斯爆炸等多项安全问题,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本文首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砖混住宅产生裂缝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住宅结构裂缝控制的具体策略,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 砖混住宅 裂缝 策略    1、引言  砖混结构多层住宅目前仍是广西地区中小城市及乡镇住宅的主要形式,其中又以现浇混凝土连续整体楼板和烧制砖墙承重为主。该种住宅因建筑材料当地化程度高、施工容易且成本较低,隔音隔热效果较好而广受欢迎,但也普遍存在楼板和墙体开裂现象。  2、
本文选择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委托一代理理论、契约理论和其他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国外成功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经验,从我国企业集团财务
集中讲座形式是入学教育的重要形式,在新生入学期间精心组织实施非常重要。我校数控模具专业新生入学教育讲座主要涉及以下五个方面:一、关于学习。二、关于模具(视频、动画、工
关于教师教学基本功,我认为主要涉及三个问题:首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必要前提。其次,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师上一堂好课的标准。最后,优秀的个人风格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很高境界,体现一堂好课的效果。  当然,课堂教学的评价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  一、对学生的爱是教师教好课的必要前提。  作为教师本人都希望自己能上好课,受到学生、同行的好评。那么怎样才能上好课?这里容易出现一个
本文首先介绍了离子交换除盐技术的原理、渗透除盐技术的原理和工艺流程,并与离子交换法作了比较。经过比较,作者认为在适用范围内选择反渗透装置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摘 要] 本文对项目管理中的施工进度管理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在了解进度与质量和投资控制三者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对影响工程进度的分析,提出了如何做好进度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 项目管理 施工进度    一、施工进度管理的地位与作用  工程项目能否在预定的时间内交付使用,直接关系到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发挥。比如本人曾参与的中孟高速项目的建设,计划工期是十六个月,而实际建设工期是十八个月。首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