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和培育目标,是培养人才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本文简要阐述了生物科学学科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生物科学专业目前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五个方面问题,指出了生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方向和构思,介绍了商丘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和特色,以及如何突出师范教育特色和优势的体会。
关键词:人才培养 师范教育 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 教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3-014-02
高校生物教学是我国师范院校和综合性院校进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和培育目标,是培养人才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因此,研究和探讨生物科学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任务。
一、生物科学学科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及21世纪生物学科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1、生物科学学科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
专家预测和未来社会发展都显示:21世纪是生物学大发展的世纪,生物科学的发展代表着21世纪自然科学的前沿。20世纪后期,随着物理、化学、数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进步,有力地推动了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生物学不再仅仅是宏观的描述学科,在D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上探索生命的奥秘已经成为现实。现代生物学不但在生长、发育、遗传、进化等基本生命现象的研究上已深入到分子水平,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对脑功能、感觉和认知等高级复杂系统的活动与功能的研究方面也有重大进展。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发展将直接关系到人类所面临的粮食、医药、人口、能源和环境等重大问题的解决。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等高新生物技术已成为推动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力量,以基因信息为基础的巨大的知识经济产业正在形成,它将使人类进入一个能改造和创建新的生物的崭新时代。基因药物、基因治疗、转基因作物等一大批高科技含量的商品开始在市场显露头角,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商业价值。生物学研究的成果已逐渐从实验室走出来,生物科技产业已逐步成为社会经济结构重要的支柱产业。由于基因组计划的进展、克隆技术的突破,基因工程创造的经济价值等生物学成果正不断涌现,加之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与生物学的交叉并引发了科学研究新的生长点。同时,也由于地球上物种的急速消亡,人类生存环境的逐步恶化,人类可用资源的日渐衰竭,人类逐渐认识到生物科学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和忽视生物科学引发的潜在危机,促使社会逐渐聚焦到生物科学领域中来,使生物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生物学的进步不仅对数学、物理、化学以及技术科学提出许多新问题,对人类生存和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对破除迷信、反对唯心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影响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伦理观,促进自然、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推动知识创新以及精神文明发展,都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日益显示出生物学成为2l世纪的一门带头学科的强大趋势。
2、21世纪生物学科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各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未来社会要求的人才,要有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勇于迎接新时代的挑战的精神素质,在多方面的人才素质中,最突出的是人的进取性和创新精神。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创新的关键在人才,知识经济社会要求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从而推动21世纪经济的发展。生物学科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概括起来是两种态度——即积极学习和正确做人的态度;两种能力——独立学习与表达交流能力;因此,当代高校教育大学生(1)要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2)要学会做人,有社会责任感、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结合。(3)有独立获取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4)学会表达、交流和组织的能力。
二、生物科学专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生物学科发展迅速与生物教育落后之间矛盾
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迅速的一门科学。许多专家预测,生物科学是我国赶超世界水平最有前途和希望的领域。在21世纪生物科学必须加快发展生物科学教育。虽然我国在近20年生物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全民的生物科学知识还很低。据北京市的一项公务员知识调查显示,1/3以上的人员不知道什么是DNA,一半以上不知道“光合作用是小麦等谷类作物花粉生长和养分积累的来源”。
2、高校招生形势扩大与就业率之间矛盾
2001年以来,全国本科生规模迅猛扩大,生物学科本科生规模也随之增长。据统计2003年生物类专业在校生达到152209人。直到2006年招生形势一直良好。但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据调查,目前河南省中学生物教师人数还不到规定的比例,但中学又有不进生物教师,或者进来的生物教师改教数学、化学其他学科,原因是生物在高考大综合中占分值低,相对来说生物教师的重视程度较低。这样对生物科学应届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大批学生当年就业难度加大,所以大多数学生就采取直接考研的单行道,想在高层次去找就业出路。
3、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面窄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矛盾
1997年教指委威海会议确定了本科生全方位的课程体系,提出了4个板块结构:(1) 学校公共课板块;(2) 基础课程板块;(3)专业选修课板块;(4) 毕业论文。生物专业的基础课多以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遗传学等7门主要课程为主干课程,不能体现生物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4、教学内容陈旧与教材滞后
在我国高校,课程是教学的最根本的依据和知识源泉。课程内容的好坏、新与旧,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我过高校生物科学进行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课程陈旧、教材更新慢质量低、内容重叠老化。这些是限制高校生物科学主那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
5、教学手段与时代发展不统一
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教师传授来完成的,教师的教学手段是否先进或现代化,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我国高校教师教学手段明显落后与国外,国内高校各个高校受经费影响,投资力度不相一致,大部分高校教学手段比较落后,现有的设备不能满足生物学进行的需要。
三、生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方向和构思
1、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必需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目前社会已发展到市场经济时代,社会的需求就是高校发展和生存的动力。因此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必需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为社会不断输送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必需与生物科学学科发展相适应。生物科学学科的飞速发展,有利的促进生物科学专业的发展,极大的丰富学科知识。因此生物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应及时调整、增加和补充。同时,生物科学专业课程中生物科技新知识、新内容也是衡量课程先进性的重要指标。
3、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必需与培养目标相适应。培养目标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必须以[培养目标为准绳,需要建立什么样的课程结构体系,开设那些课程,每门课程的学时数等都要围绕培养目标进行。
4、缩短教材更新的周期,多出快出优秀教材。
5、加大教学硬件投入,尽快实行教学手段现代化。
四、生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和特色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多规格、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构建更加有利于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新性,更加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优秀人才培养的灵活机制,按照《河南省教育厅关于下发〈河南省普通高校学分制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精神,学校决定试行学分制。根据国内外高校生物科学专业推行学分制的经验,结合我校生物科学系的实际,特制定生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1、课程设置和学分制教学方案
课程设置采用“平台+模块”结构体系,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必修课是指体现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最低要求,并为学生以后的自我发展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限选课是指加深与扩大学生学科基础、相关知识及专业知识,以优化其知识结构,学生在限定的课程范围内,自主选择一部分进行修读的课程。任选课是指拓展和深化学生专业知识领域,满足学生个性、兴趣爱好与特长需要和增强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课程,包括专业任选课、全校性公共选修课两个模块,以及生物科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以外的课程。
课程结构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程三大块。必修课包括有公共必修课、教育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有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
公共必修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体育,大学英语,大学语文,计算机应用基础I,计算机应用基础II。教育必修课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普通话口语,生物教学论。专业必修课包括若干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由各专业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自行设计。生物科学本科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分为限制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两种。专业限选课模块所设置的课程共20门,采取A+B、A+C、A+D模块式选课,同时开设42门任选课供学生自由选修。公共选修课的设置将本着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一原则,按文学、史学、哲学、艺术、自然科学、教育、综合应用等类别,分别由全校各教学单位提供若干门选修课程,供本科专业学生选修。实践课程包括:军事训练,公益劳动,教育实习,专业实习,专业见习,专业考察,“两课”实践,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
2、教学特色
一是在人才培养上,走“教、科、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建立了“宽、新、实”为一体的创新型人才的办学特色。
所谓“宽”,就是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在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基础上,还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科研能力。所谓“新”,就是要以当今生物科学领域中最前沿、最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来构建学生们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科研的能力。所谓“实”,就是要通过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他们将来的就业面,让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能够迅速成为各自岗位上的实用且适用型人才。
按照加强学科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前瞻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方案,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我系从2001年开始,就不断改革教学计划,强化特色课程,加大实验课时,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开放实验室。我系也极为重视把一些重要的前沿课程引入教学之中,如将生物信息学、基因克隆等课程设为重要的专业选修课。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探索学科领域前沿的热情。
课堂教学之余,我系还积极鼓励、组织学生开展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和科研训练工作,并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充分的实验设备和仪器。这些都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和科研能力。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在省、市、校级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
二是加快教学手段改革,提高多媒体教学实力。
生命科学既是一门新兴学科,又是一门快速发展中的学科,更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紧密相关的学科。因此,该学科的几乎每一门课程都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基于这一学科特点,我系一是大力加强多媒体教学的硬件建设,鼓励教师自制课件;二是重视多媒体课程建设。从2004年开始,我系长期的人力、物力投入和精心建设,目前,已有5门课程获校级精品课程,1门课程为精品课程建设对象,全系绝大多数教师都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教学;三是在近两年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学生科研课题立项中,引导、鼓励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是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突出师范教育特色和优势。
师范院校的生物科学专业除向学生传授生物科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外,另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技能主要包括教育机能;普通话技能;语言表达技能;专业教学机能等,其中专业教学机能的获得是通过生物学教学论课程来学习的,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重视实践技能的训练,开设生物教学论实验课。生物教学论实验课可以帮助师范生克服初为人师的困难,尽快胜任生物学教师的工作;同时它也有助于在职的生物学教师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验课上学生分组试讲练习,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和时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2001年以来一直开设生物教学论实验,学生在用人单位试讲时已显现优势,学生就业率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昌,阎锡海.我国高校生物学专业课程现状机器改革的理论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1995.(4)
[2]张过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要求改革高等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01.(9)
[3]张继华.论高校课程改革及发展趋势[J].煤炭高等教育,2000.(3)
[4]姚忠庆,王德斌.高校生物学教改现状分析及思考[J].云南高教研究,2001.19(2)
关键词:人才培养 师范教育 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 教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3-014-02
高校生物教学是我国师范院校和综合性院校进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和培育目标,是培养人才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因此,研究和探讨生物科学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任务。
一、生物科学学科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及21世纪生物学科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1、生物科学学科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
专家预测和未来社会发展都显示:21世纪是生物学大发展的世纪,生物科学的发展代表着21世纪自然科学的前沿。20世纪后期,随着物理、化学、数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进步,有力地推动了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生物学不再仅仅是宏观的描述学科,在D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上探索生命的奥秘已经成为现实。现代生物学不但在生长、发育、遗传、进化等基本生命现象的研究上已深入到分子水平,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对脑功能、感觉和认知等高级复杂系统的活动与功能的研究方面也有重大进展。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发展将直接关系到人类所面临的粮食、医药、人口、能源和环境等重大问题的解决。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等高新生物技术已成为推动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力量,以基因信息为基础的巨大的知识经济产业正在形成,它将使人类进入一个能改造和创建新的生物的崭新时代。基因药物、基因治疗、转基因作物等一大批高科技含量的商品开始在市场显露头角,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商业价值。生物学研究的成果已逐渐从实验室走出来,生物科技产业已逐步成为社会经济结构重要的支柱产业。由于基因组计划的进展、克隆技术的突破,基因工程创造的经济价值等生物学成果正不断涌现,加之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与生物学的交叉并引发了科学研究新的生长点。同时,也由于地球上物种的急速消亡,人类生存环境的逐步恶化,人类可用资源的日渐衰竭,人类逐渐认识到生物科学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和忽视生物科学引发的潜在危机,促使社会逐渐聚焦到生物科学领域中来,使生物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生物学的进步不仅对数学、物理、化学以及技术科学提出许多新问题,对人类生存和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对破除迷信、反对唯心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影响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伦理观,促进自然、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推动知识创新以及精神文明发展,都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日益显示出生物学成为2l世纪的一门带头学科的强大趋势。
2、21世纪生物学科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各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未来社会要求的人才,要有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勇于迎接新时代的挑战的精神素质,在多方面的人才素质中,最突出的是人的进取性和创新精神。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创新的关键在人才,知识经济社会要求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从而推动21世纪经济的发展。生物学科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概括起来是两种态度——即积极学习和正确做人的态度;两种能力——独立学习与表达交流能力;因此,当代高校教育大学生(1)要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2)要学会做人,有社会责任感、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结合。(3)有独立获取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4)学会表达、交流和组织的能力。
二、生物科学专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生物学科发展迅速与生物教育落后之间矛盾
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迅速的一门科学。许多专家预测,生物科学是我国赶超世界水平最有前途和希望的领域。在21世纪生物科学必须加快发展生物科学教育。虽然我国在近20年生物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全民的生物科学知识还很低。据北京市的一项公务员知识调查显示,1/3以上的人员不知道什么是DNA,一半以上不知道“光合作用是小麦等谷类作物花粉生长和养分积累的来源”。
2、高校招生形势扩大与就业率之间矛盾
2001年以来,全国本科生规模迅猛扩大,生物学科本科生规模也随之增长。据统计2003年生物类专业在校生达到152209人。直到2006年招生形势一直良好。但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据调查,目前河南省中学生物教师人数还不到规定的比例,但中学又有不进生物教师,或者进来的生物教师改教数学、化学其他学科,原因是生物在高考大综合中占分值低,相对来说生物教师的重视程度较低。这样对生物科学应届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大批学生当年就业难度加大,所以大多数学生就采取直接考研的单行道,想在高层次去找就业出路。
3、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面窄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矛盾
1997年教指委威海会议确定了本科生全方位的课程体系,提出了4个板块结构:(1) 学校公共课板块;(2) 基础课程板块;(3)专业选修课板块;(4) 毕业论文。生物专业的基础课多以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遗传学等7门主要课程为主干课程,不能体现生物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4、教学内容陈旧与教材滞后
在我国高校,课程是教学的最根本的依据和知识源泉。课程内容的好坏、新与旧,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我过高校生物科学进行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课程陈旧、教材更新慢质量低、内容重叠老化。这些是限制高校生物科学主那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
5、教学手段与时代发展不统一
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教师传授来完成的,教师的教学手段是否先进或现代化,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我国高校教师教学手段明显落后与国外,国内高校各个高校受经费影响,投资力度不相一致,大部分高校教学手段比较落后,现有的设备不能满足生物学进行的需要。
三、生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方向和构思
1、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必需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目前社会已发展到市场经济时代,社会的需求就是高校发展和生存的动力。因此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必需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为社会不断输送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必需与生物科学学科发展相适应。生物科学学科的飞速发展,有利的促进生物科学专业的发展,极大的丰富学科知识。因此生物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应及时调整、增加和补充。同时,生物科学专业课程中生物科技新知识、新内容也是衡量课程先进性的重要指标。
3、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必需与培养目标相适应。培养目标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必须以[培养目标为准绳,需要建立什么样的课程结构体系,开设那些课程,每门课程的学时数等都要围绕培养目标进行。
4、缩短教材更新的周期,多出快出优秀教材。
5、加大教学硬件投入,尽快实行教学手段现代化。
四、生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和特色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多规格、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构建更加有利于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新性,更加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优秀人才培养的灵活机制,按照《河南省教育厅关于下发〈河南省普通高校学分制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精神,学校决定试行学分制。根据国内外高校生物科学专业推行学分制的经验,结合我校生物科学系的实际,特制定生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1、课程设置和学分制教学方案
课程设置采用“平台+模块”结构体系,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必修课是指体现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最低要求,并为学生以后的自我发展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限选课是指加深与扩大学生学科基础、相关知识及专业知识,以优化其知识结构,学生在限定的课程范围内,自主选择一部分进行修读的课程。任选课是指拓展和深化学生专业知识领域,满足学生个性、兴趣爱好与特长需要和增强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课程,包括专业任选课、全校性公共选修课两个模块,以及生物科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以外的课程。
课程结构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程三大块。必修课包括有公共必修课、教育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有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
公共必修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体育,大学英语,大学语文,计算机应用基础I,计算机应用基础II。教育必修课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普通话口语,生物教学论。专业必修课包括若干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由各专业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自行设计。生物科学本科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分为限制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两种。专业限选课模块所设置的课程共20门,采取A+B、A+C、A+D模块式选课,同时开设42门任选课供学生自由选修。公共选修课的设置将本着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一原则,按文学、史学、哲学、艺术、自然科学、教育、综合应用等类别,分别由全校各教学单位提供若干门选修课程,供本科专业学生选修。实践课程包括:军事训练,公益劳动,教育实习,专业实习,专业见习,专业考察,“两课”实践,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
2、教学特色
一是在人才培养上,走“教、科、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建立了“宽、新、实”为一体的创新型人才的办学特色。
所谓“宽”,就是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在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基础上,还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科研能力。所谓“新”,就是要以当今生物科学领域中最前沿、最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来构建学生们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科研的能力。所谓“实”,就是要通过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他们将来的就业面,让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能够迅速成为各自岗位上的实用且适用型人才。
按照加强学科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前瞻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方案,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我系从2001年开始,就不断改革教学计划,强化特色课程,加大实验课时,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开放实验室。我系也极为重视把一些重要的前沿课程引入教学之中,如将生物信息学、基因克隆等课程设为重要的专业选修课。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探索学科领域前沿的热情。
课堂教学之余,我系还积极鼓励、组织学生开展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和科研训练工作,并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充分的实验设备和仪器。这些都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和科研能力。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在省、市、校级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
二是加快教学手段改革,提高多媒体教学实力。
生命科学既是一门新兴学科,又是一门快速发展中的学科,更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紧密相关的学科。因此,该学科的几乎每一门课程都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基于这一学科特点,我系一是大力加强多媒体教学的硬件建设,鼓励教师自制课件;二是重视多媒体课程建设。从2004年开始,我系长期的人力、物力投入和精心建设,目前,已有5门课程获校级精品课程,1门课程为精品课程建设对象,全系绝大多数教师都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教学;三是在近两年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学生科研课题立项中,引导、鼓励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是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突出师范教育特色和优势。
师范院校的生物科学专业除向学生传授生物科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外,另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技能主要包括教育机能;普通话技能;语言表达技能;专业教学机能等,其中专业教学机能的获得是通过生物学教学论课程来学习的,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重视实践技能的训练,开设生物教学论实验课。生物教学论实验课可以帮助师范生克服初为人师的困难,尽快胜任生物学教师的工作;同时它也有助于在职的生物学教师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验课上学生分组试讲练习,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和时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2001年以来一直开设生物教学论实验,学生在用人单位试讲时已显现优势,学生就业率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昌,阎锡海.我国高校生物学专业课程现状机器改革的理论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1995.(4)
[2]张过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要求改革高等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01.(9)
[3]张继华.论高校课程改革及发展趋势[J].煤炭高等教育,2000.(3)
[4]姚忠庆,王德斌.高校生物学教改现状分析及思考[J].云南高教研究,200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