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国家的药品集中招标制度中也存在漏洞和弊端。我们必须结合国家自身实际情况,提出对建立药品采购和招标工作制度方案并加强实施和管理力度,严格把控药品质量的同时提高我国医疗水平,保证患者的健康以及生命安全。
关键词:药品集中采购;集中招标;制度改革;加大法律力度
一、药品集中采购的发展
药品购销过程中的药品“回扣”现象一直是药品流通过程中的“瘤毒”,它严重影响着卫生行业的形象,同时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巨大的损害。这种现象不仅腐蚀了个别医师、药品管理和供销采购人员,败坏了医德医风,严重破坏了正常的药品流通秩序,而且还为一些假冒伪劣药品经营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为遏制这一不正之风的发生,减轻人民群众不合理的药物费用负担,我国卫生系统通过不懈的探索实践,不断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1993-1999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集中采购模式处于自发探索阶段,2000-2001年形成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2003-2004年进一步发展和完善。2009年卫生部等六部委印发了《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要求药品采购实行政府主导、省为单位、网上集中采购的办法。《意见》的实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网络垄断和药价虚高等问题。但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医药卫生的发展。
二、药品集中招标制度实施以来仍然存在的问题
1.医药保障权益方无法真正参与其中
我国规定,从属国家的公共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中的药材都是以集中招标形式进行采购,但招标工作都是由我国各个省市当地的卫生部门进行安排,多部委也参与其中。而医药保障权益相关部门以及社会保障部门却无法真正参与到招标工作中,不仅有损医院利益,对患者的健康安全也无法做出维护,在整个中标过程中没有话语权。
2.过于注重价格忽略药品质量
在进行招标过程中,许多卫生部门大多都主要看中药品的价格,并将价格作为招标的重要選取条件之一,因此许多价格低廉的药品方更容易拿到各大医院的授权。由于卫生部门等过于关注药品价格而忽略了质量和药效,不仅对医院的名誉有所影响,加大了中国药品市场的恶性因素,更无法对患者的健康进行保护。
3.企业改变生产策略使药品价格不降反升
在国家集中招标制度建立以来,相关部门对招标药品的价格制定出限制条件。但由于药材成本近年来却持续增高,许多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竞标成功率,利用更改主剂量的手段对药品进行改变,例如减少原有药品的分量,改为添加辅助材料成为新型药品,或者将颗粒等改为胶丸,并更改包装降低规格,看似药品价格降低,但是实际上在无形中产生了涨价的效果,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三、规范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的建议
1.利用付费方参与方式分散药品审批权
从省内招聘所需要的药品研究学者、医疗机构和社保机构药品使用方面的专家,并向大众征集无公职身份的患者或志愿者组成药品审查小组,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对申请参与招标的各类药品进行审查,审查通过的药品可以参与本年度的集中竞标。这样不仅让利益相关方切实掌握药品的质量和价格,而且避免了药品审批工作过于集中而导致审查不到位的情况发生。
2.在集中招标采购的过渡时期应允许二次议价方式存在
二次议价的本身违反了《招投标管理法》,可能引发向医疗机构、政府采购部门进行商业贿赂;影响省级招标机构的公信力;增加企业的销售成本,使大企业和名优产品在二次议价中失去竞争优势。但二次议价却是最有效的实现药品回扣由暗转明的手段之一。暗回扣滋生助长腐败;而明折扣则可以真正做到阳光操作。为了应对药价虚高,我省已在药品招标中探索二次议价,而且实践已经证明,二次议价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在药品集中标采购未能实现的降价,并且作用明显。所以在集中招标采购的过渡时期,二次议价的存在不仅不会危害患者的利益,反而能使患者得到真正的实惠。
3.实行分级管理,强化组织领导
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明确了省、市两级药品集中采购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医药采购管理服务机构的职责,逐步探索建立了符合各省实际、凝聚集体智慧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综合协调机制,形成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这就要求:一要加强统一领导,作为领导机构负责重大问题决策,协调并监督各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集中采购工作。二要做好日常监督管理。三要成立工作机构,确保工作落实。结合招标工作实际,省级医药采购服务中心应认真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在内部形成了领导班子、技术组和各工作组的工作机制,班子负总责、集体决策,技术组当参谋、提供业务支持,工作组具体执行、落实到位。三级机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实行分级管理,强化了责任意识和部门监督职能,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4.加强业务学习与教育,提高集中采购的效率
首先,药材集中采购机构要聘请具有较高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法律意识较强的人员,提升采购机构的整体素质;其次,在机构内部定期对机构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制定学习制度,关注国家出台的法律以及医改政策,增强对机构人员的业务水平;第三,聘请专业法律界人士以及医疗界资深专家开展采购业务知识讲座,提升采购机构的整体业务能力和自身道德素质,加大采购的效率。
5.建立平台,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监督
建立医药集中采购监督平台,不断完善平台功能,招标公告发布、企业报名、招标文件下载、资质审核、投标报价、评标等流程均通过平台网上运行,实现平台的科技预防功能,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对招标采购工作的影响。工作人员均与医药采购服务中心签订了保密协议,分权限登录平台,平台将自动记录登录、修改、变动的痕迹。同时监督部门通过监督密码可随时查看招标和日常采购、销售情况,保证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透明有序。
6.完善药品采购有关法规,用法律手段保障集中招标采购顺利开展
仅靠“公开、公正、公平竞争和诚实信用”的原则来保障患者等的利益,是不切实际的。集中招标采购要防止腐败,就要有坚实的法律基础,用法律的约束力做后盾,触犯法律将接受严厉的惩罚。依法治理,方可让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真正公开、公平、公正。
四、结语
我国药品集中采购模式仍不够完善,存在许多制度上的漏洞使我国药品采购行业长期处于混乱当中,我们只有加强自身和各个机构的法律意识,约束自身行为的同时加强对采购制度的管理和对采购人员的监督,一定能够使采购事业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提高我国药品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邓东明,黄复润,董正蓉,马丹晓,莫仲莲,刘小星.药品采购调整细节与体会[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2).
[2] 杨瑞平,孙璇.公立医院药品采购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11).
[3] 王建耕.医院药品采购内部控制实施途径浅析[J].中国外资,2012(17).
关键词:药品集中采购;集中招标;制度改革;加大法律力度
一、药品集中采购的发展
药品购销过程中的药品“回扣”现象一直是药品流通过程中的“瘤毒”,它严重影响着卫生行业的形象,同时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巨大的损害。这种现象不仅腐蚀了个别医师、药品管理和供销采购人员,败坏了医德医风,严重破坏了正常的药品流通秩序,而且还为一些假冒伪劣药品经营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为遏制这一不正之风的发生,减轻人民群众不合理的药物费用负担,我国卫生系统通过不懈的探索实践,不断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1993-1999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集中采购模式处于自发探索阶段,2000-2001年形成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2003-2004年进一步发展和完善。2009年卫生部等六部委印发了《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要求药品采购实行政府主导、省为单位、网上集中采购的办法。《意见》的实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网络垄断和药价虚高等问题。但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医药卫生的发展。
二、药品集中招标制度实施以来仍然存在的问题
1.医药保障权益方无法真正参与其中
我国规定,从属国家的公共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中的药材都是以集中招标形式进行采购,但招标工作都是由我国各个省市当地的卫生部门进行安排,多部委也参与其中。而医药保障权益相关部门以及社会保障部门却无法真正参与到招标工作中,不仅有损医院利益,对患者的健康安全也无法做出维护,在整个中标过程中没有话语权。
2.过于注重价格忽略药品质量
在进行招标过程中,许多卫生部门大多都主要看中药品的价格,并将价格作为招标的重要選取条件之一,因此许多价格低廉的药品方更容易拿到各大医院的授权。由于卫生部门等过于关注药品价格而忽略了质量和药效,不仅对医院的名誉有所影响,加大了中国药品市场的恶性因素,更无法对患者的健康进行保护。
3.企业改变生产策略使药品价格不降反升
在国家集中招标制度建立以来,相关部门对招标药品的价格制定出限制条件。但由于药材成本近年来却持续增高,许多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竞标成功率,利用更改主剂量的手段对药品进行改变,例如减少原有药品的分量,改为添加辅助材料成为新型药品,或者将颗粒等改为胶丸,并更改包装降低规格,看似药品价格降低,但是实际上在无形中产生了涨价的效果,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三、规范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的建议
1.利用付费方参与方式分散药品审批权
从省内招聘所需要的药品研究学者、医疗机构和社保机构药品使用方面的专家,并向大众征集无公职身份的患者或志愿者组成药品审查小组,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对申请参与招标的各类药品进行审查,审查通过的药品可以参与本年度的集中竞标。这样不仅让利益相关方切实掌握药品的质量和价格,而且避免了药品审批工作过于集中而导致审查不到位的情况发生。
2.在集中招标采购的过渡时期应允许二次议价方式存在
二次议价的本身违反了《招投标管理法》,可能引发向医疗机构、政府采购部门进行商业贿赂;影响省级招标机构的公信力;增加企业的销售成本,使大企业和名优产品在二次议价中失去竞争优势。但二次议价却是最有效的实现药品回扣由暗转明的手段之一。暗回扣滋生助长腐败;而明折扣则可以真正做到阳光操作。为了应对药价虚高,我省已在药品招标中探索二次议价,而且实践已经证明,二次议价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在药品集中标采购未能实现的降价,并且作用明显。所以在集中招标采购的过渡时期,二次议价的存在不仅不会危害患者的利益,反而能使患者得到真正的实惠。
3.实行分级管理,强化组织领导
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明确了省、市两级药品集中采购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医药采购管理服务机构的职责,逐步探索建立了符合各省实际、凝聚集体智慧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综合协调机制,形成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这就要求:一要加强统一领导,作为领导机构负责重大问题决策,协调并监督各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集中采购工作。二要做好日常监督管理。三要成立工作机构,确保工作落实。结合招标工作实际,省级医药采购服务中心应认真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在内部形成了领导班子、技术组和各工作组的工作机制,班子负总责、集体决策,技术组当参谋、提供业务支持,工作组具体执行、落实到位。三级机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实行分级管理,强化了责任意识和部门监督职能,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4.加强业务学习与教育,提高集中采购的效率
首先,药材集中采购机构要聘请具有较高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法律意识较强的人员,提升采购机构的整体素质;其次,在机构内部定期对机构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制定学习制度,关注国家出台的法律以及医改政策,增强对机构人员的业务水平;第三,聘请专业法律界人士以及医疗界资深专家开展采购业务知识讲座,提升采购机构的整体业务能力和自身道德素质,加大采购的效率。
5.建立平台,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监督
建立医药集中采购监督平台,不断完善平台功能,招标公告发布、企业报名、招标文件下载、资质审核、投标报价、评标等流程均通过平台网上运行,实现平台的科技预防功能,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对招标采购工作的影响。工作人员均与医药采购服务中心签订了保密协议,分权限登录平台,平台将自动记录登录、修改、变动的痕迹。同时监督部门通过监督密码可随时查看招标和日常采购、销售情况,保证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透明有序。
6.完善药品采购有关法规,用法律手段保障集中招标采购顺利开展
仅靠“公开、公正、公平竞争和诚实信用”的原则来保障患者等的利益,是不切实际的。集中招标采购要防止腐败,就要有坚实的法律基础,用法律的约束力做后盾,触犯法律将接受严厉的惩罚。依法治理,方可让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真正公开、公平、公正。
四、结语
我国药品集中采购模式仍不够完善,存在许多制度上的漏洞使我国药品采购行业长期处于混乱当中,我们只有加强自身和各个机构的法律意识,约束自身行为的同时加强对采购制度的管理和对采购人员的监督,一定能够使采购事业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提高我国药品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邓东明,黄复润,董正蓉,马丹晓,莫仲莲,刘小星.药品采购调整细节与体会[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2).
[2] 杨瑞平,孙璇.公立医院药品采购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11).
[3] 王建耕.医院药品采购内部控制实施途径浅析[J].中国外资,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