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也传递给学生无数的经典内容,对他们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确立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教学中的创新形式,国学经典的诵读不仅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更锻炼了记忆能力,是内涵深度塑造的必经之路。因此,本文从国学诵读的必要性入手,分析这种方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
【关键词】
国学经典 诵读 学生 创新能力
在当前的国学经典学习中,有人认为它是传统文化的“复古方式”,将学生的思维固定到一个角度中,无法体现灵活性与适用性。也有一些教育专家认为,以国学经典诵读为主的文化内容能够将学生从课本中“解放出来”,带给他们不一样的學习感受,实现自身能力的突破。但前者的观念明显没有理解“创新”的本质,产生了思想上的误区。因此,对基于诵读国学经典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势在必行。
一、国学经典诵读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识字量
随着现代化教育对学生要求的提升,“识字量”也成为了学习能力的象征标准之一。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字体的构造需要有一个初步的认知。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着一定的差异,对汉字的学习速度也是不同的。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曾表明,人脑有着一定的对应性,能够将“音”“义”“形”作为一个整体来认知。在大部分的心中,它们的联系性是必然的而非偶然。因此,国学经典诵读就满足了这一要求。学生如果在遇到不认识的字时,可以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来进行记忆。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指通过国学经典的反复诵读来达成对语言一致性的认同感受。它不仅需要学生有着敏锐的词语感应力,还要体现“由读而感”这一过程。试想一下,国语经典中《三字经》《弟子规》等等,其中不但有许多具有深度内涵的文字,还有一些基本的小故事。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积累语言能力,领悟内容主旨。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每诵读一次,感受就愈加深刻,语言能力与表达能力也会进而增强。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生字的积累与阅读量的扩大。而国学经典的诵读涵盖了这两方面的内容。许多学生对写作“无感”的原因就是无法用正确的方式将词语连接到一起,并形成自己的思想情感。而通过国学经典的诵读可以实现“名篇故事”的积累,并以“涵雅”的方式写出具有深度的文章。
二、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选择科学合理的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为了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从国学经典诵读收益。教师在内容选择上要独树一帜。第一,从内容上来讲,应该具有一致性。具体表现在经典选读的课文要有针对性,能够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他们的兴趣。第二,在结构的布局上应该相对合理,偏度要依照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定,且体现趣味性。第三,要突出“经典”二字,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例如:教师可以将唐诗的篇幅适当的减少,在授课方向上朝着多元化发展,扩大学生的诵读范围。首先,可以选择《百家姓》《千字经》等经典国学的诵读来完善学生的汉字识别数量,前者从基础的姓氏入手,使他们在诵读中能够进行简单生字的理解。后者则以四个较为押韵的词组为基础,带给学生朗朗上口的感受,增加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易懂的章节写下来,在旁边留下空余,令学生将生字的部首和笔画呈现出来并对读音进行正确标注,以“每天一读”的方式来加强内部认知。再如:学生可以从《论语》的诵读中来感悟人生真谛。《论语》能够教会学生许多人生哲理。以“吾日三省吾身”为例,在初步学习中,学生可能无法理解其真实含义。他们要利用好“课前10分钟”,在默读基础上将特殊词语“省”记录下来,经反复的研读和感受,他们可以将这句话与当前的学习状态联系到一起,每天寻味自己是否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有着清晰的认知,是否做到了不耻下问。这也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体现。
(二)掌握高效有益的经典诵读方法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高效诵读方法的掌握。第一,学生诵读过程中不能够“含糊其辞”,要逐字逐句,避免误读、吐字不清的现象发生。如:教师以“接力赛”的形式为学生们纠错,同学轮流诵读,读错后坐下由下一同学承接,激发学生的斗志,找到诵读中的乐趣。第二,实现诵读形式的多样化。如果单纯的反复诵读不但无法达到相应的效果,还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因此,教师要利用多变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例如:教师可以使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经典篇幅进行自由朗读,不拘泥与形式,不限制时间,为他们营造一种轻松的环境。而教师则可以在学生周围观察他们,以便诵读问题的及时解决。第三,击节读。教师可以在每周中选出三天举行“与国学经典的沟通”活动。首先,选择一些押韵性比较强的经典内容。例如:《千字经》《弟子规》。将班级内的同学分为两组,第一组同学先进行诵读,将每一句话的最后一个字予以重读,另一组同学以拍手掌的形式将音节落实。第四,教师可以让每位学生选择一个国学中的经典片段,利用多媒体为他们进行配音,使学生有感情的诵读,并评比出一位优胜者。
【结 语】
综上所述,国学经典的诵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效的。首先,它能够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并培养其语感。其次,学生也要在朗诵的过程中学会记忆与总结,将创新的种子根植到自己的脑海当中,为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鹏,韩立菊.在诵读国学经典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当代教育科学,2008(24)
【2】胡轶文.在经典诵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1)
【3】张新海.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经典实例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06)
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也传递给学生无数的经典内容,对他们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确立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教学中的创新形式,国学经典的诵读不仅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更锻炼了记忆能力,是内涵深度塑造的必经之路。因此,本文从国学诵读的必要性入手,分析这种方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
【关键词】
国学经典 诵读 学生 创新能力
在当前的国学经典学习中,有人认为它是传统文化的“复古方式”,将学生的思维固定到一个角度中,无法体现灵活性与适用性。也有一些教育专家认为,以国学经典诵读为主的文化内容能够将学生从课本中“解放出来”,带给他们不一样的學习感受,实现自身能力的突破。但前者的观念明显没有理解“创新”的本质,产生了思想上的误区。因此,对基于诵读国学经典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势在必行。
一、国学经典诵读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识字量
随着现代化教育对学生要求的提升,“识字量”也成为了学习能力的象征标准之一。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字体的构造需要有一个初步的认知。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着一定的差异,对汉字的学习速度也是不同的。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曾表明,人脑有着一定的对应性,能够将“音”“义”“形”作为一个整体来认知。在大部分的心中,它们的联系性是必然的而非偶然。因此,国学经典诵读就满足了这一要求。学生如果在遇到不认识的字时,可以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来进行记忆。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指通过国学经典的反复诵读来达成对语言一致性的认同感受。它不仅需要学生有着敏锐的词语感应力,还要体现“由读而感”这一过程。试想一下,国语经典中《三字经》《弟子规》等等,其中不但有许多具有深度内涵的文字,还有一些基本的小故事。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积累语言能力,领悟内容主旨。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每诵读一次,感受就愈加深刻,语言能力与表达能力也会进而增强。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生字的积累与阅读量的扩大。而国学经典的诵读涵盖了这两方面的内容。许多学生对写作“无感”的原因就是无法用正确的方式将词语连接到一起,并形成自己的思想情感。而通过国学经典的诵读可以实现“名篇故事”的积累,并以“涵雅”的方式写出具有深度的文章。
二、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选择科学合理的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为了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从国学经典诵读收益。教师在内容选择上要独树一帜。第一,从内容上来讲,应该具有一致性。具体表现在经典选读的课文要有针对性,能够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他们的兴趣。第二,在结构的布局上应该相对合理,偏度要依照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定,且体现趣味性。第三,要突出“经典”二字,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例如:教师可以将唐诗的篇幅适当的减少,在授课方向上朝着多元化发展,扩大学生的诵读范围。首先,可以选择《百家姓》《千字经》等经典国学的诵读来完善学生的汉字识别数量,前者从基础的姓氏入手,使他们在诵读中能够进行简单生字的理解。后者则以四个较为押韵的词组为基础,带给学生朗朗上口的感受,增加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易懂的章节写下来,在旁边留下空余,令学生将生字的部首和笔画呈现出来并对读音进行正确标注,以“每天一读”的方式来加强内部认知。再如:学生可以从《论语》的诵读中来感悟人生真谛。《论语》能够教会学生许多人生哲理。以“吾日三省吾身”为例,在初步学习中,学生可能无法理解其真实含义。他们要利用好“课前10分钟”,在默读基础上将特殊词语“省”记录下来,经反复的研读和感受,他们可以将这句话与当前的学习状态联系到一起,每天寻味自己是否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有着清晰的认知,是否做到了不耻下问。这也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体现。
(二)掌握高效有益的经典诵读方法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高效诵读方法的掌握。第一,学生诵读过程中不能够“含糊其辞”,要逐字逐句,避免误读、吐字不清的现象发生。如:教师以“接力赛”的形式为学生们纠错,同学轮流诵读,读错后坐下由下一同学承接,激发学生的斗志,找到诵读中的乐趣。第二,实现诵读形式的多样化。如果单纯的反复诵读不但无法达到相应的效果,还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因此,教师要利用多变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例如:教师可以使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经典篇幅进行自由朗读,不拘泥与形式,不限制时间,为他们营造一种轻松的环境。而教师则可以在学生周围观察他们,以便诵读问题的及时解决。第三,击节读。教师可以在每周中选出三天举行“与国学经典的沟通”活动。首先,选择一些押韵性比较强的经典内容。例如:《千字经》《弟子规》。将班级内的同学分为两组,第一组同学先进行诵读,将每一句话的最后一个字予以重读,另一组同学以拍手掌的形式将音节落实。第四,教师可以让每位学生选择一个国学中的经典片段,利用多媒体为他们进行配音,使学生有感情的诵读,并评比出一位优胜者。
【结 语】
综上所述,国学经典的诵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效的。首先,它能够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并培养其语感。其次,学生也要在朗诵的过程中学会记忆与总结,将创新的种子根植到自己的脑海当中,为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鹏,韩立菊.在诵读国学经典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当代教育科学,2008(24)
【2】胡轶文.在经典诵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1)
【3】张新海.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经典实例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