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诵读国学经典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也传递给学生无数的经典内容,对他们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确立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教学中的创新形式,国学经典的诵读不仅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更锻炼了记忆能力,是内涵深度塑造的必经之路。因此,本文从国学诵读的必要性入手,分析这种方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
  【关键词】
  国学经典 诵读 学生 创新能力
  在当前的国学经典学习中,有人认为它是传统文化的“复古方式”,将学生的思维固定到一个角度中,无法体现灵活性与适用性。也有一些教育专家认为,以国学经典诵读为主的文化内容能够将学生从课本中“解放出来”,带给他们不一样的學习感受,实现自身能力的突破。但前者的观念明显没有理解“创新”的本质,产生了思想上的误区。因此,对基于诵读国学经典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势在必行。
  一、国学经典诵读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识字量
  随着现代化教育对学生要求的提升,“识字量”也成为了学习能力的象征标准之一。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字体的构造需要有一个初步的认知。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着一定的差异,对汉字的学习速度也是不同的。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曾表明,人脑有着一定的对应性,能够将“音”“义”“形”作为一个整体来认知。在大部分的心中,它们的联系性是必然的而非偶然。因此,国学经典诵读就满足了这一要求。学生如果在遇到不认识的字时,可以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来进行记忆。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指通过国学经典的反复诵读来达成对语言一致性的认同感受。它不仅需要学生有着敏锐的词语感应力,还要体现“由读而感”这一过程。试想一下,国语经典中《三字经》《弟子规》等等,其中不但有许多具有深度内涵的文字,还有一些基本的小故事。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积累语言能力,领悟内容主旨。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每诵读一次,感受就愈加深刻,语言能力与表达能力也会进而增强。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生字的积累与阅读量的扩大。而国学经典的诵读涵盖了这两方面的内容。许多学生对写作“无感”的原因就是无法用正确的方式将词语连接到一起,并形成自己的思想情感。而通过国学经典的诵读可以实现“名篇故事”的积累,并以“涵雅”的方式写出具有深度的文章。
  二、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选择科学合理的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为了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从国学经典诵读收益。教师在内容选择上要独树一帜。第一,从内容上来讲,应该具有一致性。具体表现在经典选读的课文要有针对性,能够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他们的兴趣。第二,在结构的布局上应该相对合理,偏度要依照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定,且体现趣味性。第三,要突出“经典”二字,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例如:教师可以将唐诗的篇幅适当的减少,在授课方向上朝着多元化发展,扩大学生的诵读范围。首先,可以选择《百家姓》《千字经》等经典国学的诵读来完善学生的汉字识别数量,前者从基础的姓氏入手,使他们在诵读中能够进行简单生字的理解。后者则以四个较为押韵的词组为基础,带给学生朗朗上口的感受,增加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易懂的章节写下来,在旁边留下空余,令学生将生字的部首和笔画呈现出来并对读音进行正确标注,以“每天一读”的方式来加强内部认知。再如:学生可以从《论语》的诵读中来感悟人生真谛。《论语》能够教会学生许多人生哲理。以“吾日三省吾身”为例,在初步学习中,学生可能无法理解其真实含义。他们要利用好“课前10分钟”,在默读基础上将特殊词语“省”记录下来,经反复的研读和感受,他们可以将这句话与当前的学习状态联系到一起,每天寻味自己是否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有着清晰的认知,是否做到了不耻下问。这也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体现。
  (二)掌握高效有益的经典诵读方法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高效诵读方法的掌握。第一,学生诵读过程中不能够“含糊其辞”,要逐字逐句,避免误读、吐字不清的现象发生。如:教师以“接力赛”的形式为学生们纠错,同学轮流诵读,读错后坐下由下一同学承接,激发学生的斗志,找到诵读中的乐趣。第二,实现诵读形式的多样化。如果单纯的反复诵读不但无法达到相应的效果,还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因此,教师要利用多变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例如:教师可以使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经典篇幅进行自由朗读,不拘泥与形式,不限制时间,为他们营造一种轻松的环境。而教师则可以在学生周围观察他们,以便诵读问题的及时解决。第三,击节读。教师可以在每周中选出三天举行“与国学经典的沟通”活动。首先,选择一些押韵性比较强的经典内容。例如:《千字经》《弟子规》。将班级内的同学分为两组,第一组同学先进行诵读,将每一句话的最后一个字予以重读,另一组同学以拍手掌的形式将音节落实。第四,教师可以让每位学生选择一个国学中的经典片段,利用多媒体为他们进行配音,使学生有感情的诵读,并评比出一位优胜者。
  【结 语】
  综上所述,国学经典的诵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效的。首先,它能够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并培养其语感。其次,学生也要在朗诵的过程中学会记忆与总结,将创新的种子根植到自己的脑海当中,为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鹏,韩立菊.在诵读国学经典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当代教育科学,2008(24)
  【2】胡轶文.在经典诵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1)
  【3】张新海.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经典实例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06)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家为提高民族奶业竞争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在养殖环节,不断加大对奶业的扶持力度,实施了奶牛良种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振兴奶业苜蓿发展
<正>鸭瘟是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传染迅速,发病率和致死率很高。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两脚发软无力,下痢,流泪和部分鸭头颈部肿大,食道黏膜有小出血点,并有灰黄色伪
期刊
<正>蜱类属于节肢动物门蜱螨目(蜱亚目、蜱总科),分为三个科,即硬蜱科、软蜱科和纳蜱科,其中最常见且对人和家畜危害性最大的是硬蜱科。硬蜱类的蜱是家畜体表的一种重要的外
期刊
【摘 要】  情境教学法是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较为重要的方法,同时它也是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的素养的一个有效手段。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的在语文知识和学生之间构建起一架学习桥梁,将学生与语文知识连接起来。这一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教学作用,从培养兴趣、合作意识以及语文欣赏能力三方面进行了研究,发现利用情境教学方法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能够有效的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知
简要叙述了近代贵州地质矿产事业的奠基与开拓。介绍了建国前贵州近代地学的开端,以及地学大师先贤对贵州省地质矿产事业的贡献和主要成果。介绍了三位贵州省籍著名地质学家
1.弱仔猪的饲养管理。弱仔猪是决定猪场生产水平和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弱仔猪由于体质差、初生重轻、成活率低,如果不加强护理,一旦死亡造成母猪资源的浪费,增加了饲料成本,降低
云南维西安花落山铜矿处于西南三江成矿带上,为多金属矿远景区。本文结合激发极化法在安花落山铜矿勘查中的应用实例,说明在硫化物矿床的勘查中,利用中间梯度装置扫面可以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