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挂灯笼,贴春联。灯笼早已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为节日渲染着气氛。
张灯结彩庆佳节
春节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春节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从造型上分为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中国的春节灯笼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利用竹、木、藤、麦秆、兽角、金属、绫绢等材料制作而成。
关于打灯笼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流传较广的一个说法是元宵节打灯笼的习俗始于东汉时期,东汉明帝刘庄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民间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是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光。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偷偷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一个聪明人想出个法子,他让大家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3天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天兵已经放过火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3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而作罢。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鞭炮声声迎新岁
历代的诗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好的诗句赞颂新年的来临。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
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过年放鞭炮习俗由来已久,民间的一种说法: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挨门窜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年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放鞭炮是源于驱除鬼怪的行为,但是今天人们过年放鞭炮是为了喜庆,因为鬼怪被赶跑了,晦气也被赶跑了。
午夜交正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高潮。放爆竹描绘了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所以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灯笼吊饰
步骤详解
1.用铅笔在纸芯筒一端4厘米处画一条线,围绕纸芯筒描一圈。
2.纸芯筒铅笔线和另一端各留5毫米边,在中间画上等间距的竖线。
3.用剪刀沿着竖线剪开。
4.预先留出的部分用剪刀剪出一个个三角形后向外折做成灯笼最外层,并将其压扁。
5.在灯笼外层涂上鲜亮的颜色,放在通风处自然风干。
6.另取一个纸芯筒,按照压扁后的灯笼高度在这个纸芯筒上画一圈,留出适量的长度剪成三角形作为灯笼的穗,并涂上黄色颜料。
7.待灯笼两部分上的颜料风干后用胶水将它们粘起来。
8.用胶带在灯笼内侧贴上绳子即可。
鞭炮挂饰
步骤详解
1.把红包袋口用胶水封好。
2.红包包裹着记号笔从一侧开始卷,卷成一个圆筒。
3.用订书机将圆筒两端钉住,保持形状。
4.用同样的方法做30-50个鞭炮圆筒,每个圆筒用红线串在一起。
5.将福字粘到硬纸板上。
6.待胶水干透后将福字剪下。
7.把鞭炮挂在福字纸板最下面。
8.鞭炮下方可以根据个人喜欢挂上中国结或是其他装饰。
张灯结彩庆佳节
春节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春节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从造型上分为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中国的春节灯笼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利用竹、木、藤、麦秆、兽角、金属、绫绢等材料制作而成。
关于打灯笼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流传较广的一个说法是元宵节打灯笼的习俗始于东汉时期,东汉明帝刘庄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民间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是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光。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偷偷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一个聪明人想出个法子,他让大家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3天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天兵已经放过火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3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而作罢。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鞭炮声声迎新岁
历代的诗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好的诗句赞颂新年的来临。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
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过年放鞭炮习俗由来已久,民间的一种说法: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挨门窜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年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放鞭炮是源于驱除鬼怪的行为,但是今天人们过年放鞭炮是为了喜庆,因为鬼怪被赶跑了,晦气也被赶跑了。
午夜交正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高潮。放爆竹描绘了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所以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灯笼吊饰
步骤详解
1.用铅笔在纸芯筒一端4厘米处画一条线,围绕纸芯筒描一圈。
2.纸芯筒铅笔线和另一端各留5毫米边,在中间画上等间距的竖线。
3.用剪刀沿着竖线剪开。
4.预先留出的部分用剪刀剪出一个个三角形后向外折做成灯笼最外层,并将其压扁。
5.在灯笼外层涂上鲜亮的颜色,放在通风处自然风干。
6.另取一个纸芯筒,按照压扁后的灯笼高度在这个纸芯筒上画一圈,留出适量的长度剪成三角形作为灯笼的穗,并涂上黄色颜料。
7.待灯笼两部分上的颜料风干后用胶水将它们粘起来。
8.用胶带在灯笼内侧贴上绳子即可。
鞭炮挂饰
步骤详解
1.把红包袋口用胶水封好。
2.红包包裹着记号笔从一侧开始卷,卷成一个圆筒。
3.用订书机将圆筒两端钉住,保持形状。
4.用同样的方法做30-50个鞭炮圆筒,每个圆筒用红线串在一起。
5.将福字粘到硬纸板上。
6.待胶水干透后将福字剪下。
7.把鞭炮挂在福字纸板最下面。
8.鞭炮下方可以根据个人喜欢挂上中国结或是其他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