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今日视点《家庭生活中的梦想》在两会将开之时,不谈代表、委员的风采,也不谈“一号提案”的光芒,专谈平民百姓的生活梦想,似远实近。特别是“十二五”规划以及今年工作重点就是富民。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们都为之不懈地努力,因为我们深知有梦想才能指引我们创造美好的未来。
本组报道用6个平民事例、一篇专家论说,具体而又全面地展示了当今的头等大事。6户寻常人家,生活梦想是那么的朴实,无论男女老少,他们都不企求锦衣玉食,都不追求时尚、豪华,只求业有所安、家有所居、少有所教、老有所养和老有所医。即使是白领精英,也只是随遇而安,促进社会文明。他们的生活态度是那样的淡定,真了不起。但是,这些朴素的要求正是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基本需要,反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我们的人民梦想的只是安居乐业的本分生活,可爱、可亲、可敬!专家访谈《从“十二五”看百姓的幸福期待》,在辩证地分析“富国”与“富民”的关系之后,强调了社会公平正义。在只有少数人拥有社会大量财富的国家里,这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真是重中之重。同我们的人民一样,本期今日视点没有炫目的光采,却有重要的意义。
傳奇华人风华永驻
北京 袁雷
读完本期的《传奇华人:司徒眉生》—文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文中向我们讲述了司徒老先生那跌宕起伏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让我们对司徒老先生肃然起敬。
司徒老先生一生胸怀祖国,是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友好关系的见证人和参与者,为促进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关系的发展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以强烈的民族正义感和深厚的爱国之情,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司徒老先生虽然居功至伟,但是却从不炫耀自己的过去,他对国家毫无索求,默默无闻,隐居澳门四十年后其身份与不凡的经历才为外界所知。司徒先生的逝世,是侨界乃至全中国人民的重大损失,但他为中国所做的无私奉献将永载史册。
“治堵”是一项社会工程
福建 朱聿聿
本期《北京还将拥堵?》—文直击如今北京最需迫切解决的交通拥堵问题,对学者的采访贴近实际生活,实事求是:文中还列举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治堵经验,有利于我们借鉴和学习。
中国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由于人多车多,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交通拥堵的情况。其实,不仅是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在全国其他二三线城市交通拥堵也在蔓延。我所在的厦门市,岛内在上下班高峰时间的交通状况也不容乐观。我们在抱怨交通拥堵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纽约、伦敦等世界上其他大城市也都经历过这一阶段,但他们到现在仍然不能彻底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我们应该把“治堵”看成—项社会工程,它不仅考验着政府的发展理念、城市规划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智慧,也在考验着我们城市里的每一个人。只有全社会积极参与,群策群力,才能有效缓解交通压力。
还应有很多Phone
河北 郝小夏
《iPhone,为何一机难求》一文分析了苹果手机在中国热销的原因。的确,环顾四周,可以说苹果产品的身影无处不在,许多年轻人都以拥有iPhone、iPad、iTouch等苹果产品作为一种时尚。而据苹果公司透露,iPhones不久也将与中国广大苹果迷们见面,到时势必又将引起一股抢购潮。中国智能手机这块巨大的蛋糕所具备的吸引力正在不断膨胀,这从苹果手机的热销就能看出—二,许多品牌和厂家都在为能够分一杯羹而不断开发产品和提高竞争力。而对于消费者来说,iPhone一枝独秀显然不过瘾,还应有更多“phone”百花齐放,这样或许更开心。
既要发展也要保护
山东 王远
《北京因发展失去自身特色了吗?》是一篇外国人看中国的报道,由外国人所写。文中探讨了外国人如何看待中国发展,通过作者自己的亲身走访,告诉读者北京在不断发展的同时,自身的特色并没有消失,只是发生了一些改变。这篇文章其实也是在提醒我们,不仅是北京,包括其他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注意对自身特色的保护和传承。以后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类似外国人看中国的报道。
本组报道用6个平民事例、一篇专家论说,具体而又全面地展示了当今的头等大事。6户寻常人家,生活梦想是那么的朴实,无论男女老少,他们都不企求锦衣玉食,都不追求时尚、豪华,只求业有所安、家有所居、少有所教、老有所养和老有所医。即使是白领精英,也只是随遇而安,促进社会文明。他们的生活态度是那样的淡定,真了不起。但是,这些朴素的要求正是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基本需要,反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我们的人民梦想的只是安居乐业的本分生活,可爱、可亲、可敬!专家访谈《从“十二五”看百姓的幸福期待》,在辩证地分析“富国”与“富民”的关系之后,强调了社会公平正义。在只有少数人拥有社会大量财富的国家里,这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真是重中之重。同我们的人民一样,本期今日视点没有炫目的光采,却有重要的意义。
傳奇华人风华永驻
北京 袁雷
读完本期的《传奇华人:司徒眉生》—文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文中向我们讲述了司徒老先生那跌宕起伏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让我们对司徒老先生肃然起敬。
司徒老先生一生胸怀祖国,是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友好关系的见证人和参与者,为促进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关系的发展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以强烈的民族正义感和深厚的爱国之情,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司徒老先生虽然居功至伟,但是却从不炫耀自己的过去,他对国家毫无索求,默默无闻,隐居澳门四十年后其身份与不凡的经历才为外界所知。司徒先生的逝世,是侨界乃至全中国人民的重大损失,但他为中国所做的无私奉献将永载史册。
“治堵”是一项社会工程
福建 朱聿聿
本期《北京还将拥堵?》—文直击如今北京最需迫切解决的交通拥堵问题,对学者的采访贴近实际生活,实事求是:文中还列举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治堵经验,有利于我们借鉴和学习。
中国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由于人多车多,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交通拥堵的情况。其实,不仅是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在全国其他二三线城市交通拥堵也在蔓延。我所在的厦门市,岛内在上下班高峰时间的交通状况也不容乐观。我们在抱怨交通拥堵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纽约、伦敦等世界上其他大城市也都经历过这一阶段,但他们到现在仍然不能彻底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我们应该把“治堵”看成—项社会工程,它不仅考验着政府的发展理念、城市规划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智慧,也在考验着我们城市里的每一个人。只有全社会积极参与,群策群力,才能有效缓解交通压力。
还应有很多Phone
河北 郝小夏
《iPhone,为何一机难求》一文分析了苹果手机在中国热销的原因。的确,环顾四周,可以说苹果产品的身影无处不在,许多年轻人都以拥有iPhone、iPad、iTouch等苹果产品作为一种时尚。而据苹果公司透露,iPhones不久也将与中国广大苹果迷们见面,到时势必又将引起一股抢购潮。中国智能手机这块巨大的蛋糕所具备的吸引力正在不断膨胀,这从苹果手机的热销就能看出—二,许多品牌和厂家都在为能够分一杯羹而不断开发产品和提高竞争力。而对于消费者来说,iPhone一枝独秀显然不过瘾,还应有更多“phone”百花齐放,这样或许更开心。
既要发展也要保护
山东 王远
《北京因发展失去自身特色了吗?》是一篇外国人看中国的报道,由外国人所写。文中探讨了外国人如何看待中国发展,通过作者自己的亲身走访,告诉读者北京在不断发展的同时,自身的特色并没有消失,只是发生了一些改变。这篇文章其实也是在提醒我们,不仅是北京,包括其他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注意对自身特色的保护和传承。以后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类似外国人看中国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