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文与英文在语言上的差异是阻碍我们学生使用标准英语的一大绊脚石,面对这个现状,多数学生往往会受母语迁移的影响而独自创造出很多chinglish的句子,其中最为严重的一项莫过于在谓语和非谓语动词的使用上。因为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每个句子中,谓语基本上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此,我们就中文英文谓语和非谓语使用的差异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文英文;谓语;非谓语
中文与英文在语言上的差异是阻碍我们学生使用标准英语的一大绊脚石,面对这个现状,多数学生往往会受母语迁移的影响而独自创造出很多chinglish的句子,其中最为严重的一项莫过于在谓语和非谓语动词的使用上。因为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每个句子中,谓语基本上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中英文所涉及到的谓语构成之异同
在运用中文日常交流或写作过程中,一个简单的句子有几个谓语呢?答案是一个,中英文在这一点上的运用其实是相同的。比如:“我喜欢读英语。”这个句子当中,“我”便是动作“喜欢”的发出者,为句子的主语,“喜欢”则是句子的谓语,“读英语”这一动宾短语是“喜欢”这个动作的承受者,为宾语。如果用英语说这一句话便是:“I like reading English.”在这个句子中,“I”即为主语,“Like”为谓语,“reading English”为宾语。通过两个语种的表达来看,中英文的差异似乎不大。但是如果在真正使用的时候,针对于第二个英文表达的句子,很多学生往往会因为不明白英语当中谓语和非谓语动词如何去选择,就会眉毛胡子一把抓,极有可能说成“I Like read English.”从而造成了chinglish情况的出现。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种使用上的错误呢?这便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让我们回顾刚才所举的例句:“我喜欢读英语。”这个句子的动词有两个,一个是“喜欢”,另一个是“读”,在形式上没有任何区别。然而我们再来看看英语对句子的表达方式:“I Like reading English”,第一个动词是Like,第二个却使用了其非谓语形式的reading,于是两个词用法上的差异便导致了错误的出现,其原因自然是不理解英语在表达形式中什么时候该用谓语,什么时候该用非谓语动词。
二、关于英语谓语的选择
中文的谓语如果按照意思来分,可以分为“显性谓语”和“隐性谓语”两类,而英语里面所有的句子都有一个“显性谓语”,也就是说无论你是否有动作产生,任何一个句子当中必定会出现一个可以识别的谓语。
由此问题便出现了,何为显性谓语呢?所谓显性谓语指的是可以明显看出其动作的谓语。比如“我爱我家。”“我是一个兵。”这两个句子中的“爱”和“是”便是很明显的谓语动作,若运用到英语中则可以写成“Like”和“am”。而“我很累。”这个句子在中文中似乎看不到动作,便称其为“隐性谓语”。而英语则不一样,英语对于这个表达必须要用一个动词表现出来,那该如何呢?这个时候我们在说英语的时候,直接使用be动词的正确形式即可。这就意味着,在英语当中找不到谓语动词的时候我们就选择be动词。选好动词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主语和动词之间的关系,以确定不同关系下我们对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的选择。
三、主语、谓语和非谓语动词的关系以及句子动词形式的选择
在搞清楚这层关系之前,我觉得我们还有必要弄清楚主语的分类。主语分为有生命和无生命两类,根据有无生命这一特点,我们的句子又可以分为有灵主语格和无灵主语格。接下来我们便按照这两类主语来分别探讨一下谓语的选择。
(一)有灵主语格
如人物、动物等有生命的事物作为主语的句子,此诗与主语直接产生直接关系的那个动作用谓语动词,其余都是由那个动作引出来的,皆用非谓语动词。
例一:“王华打算去国外去学习。”
这个句子应该如何选择谓语和非谓语呢?可以明显看出,这个句子的动作总共有三个,一个是“打算”,另一个是“去”,还有一个是“去学习”。该句中“打算”是王华直接发出来的,而“去”以及“去学习”都是“打算”所印出来的一系列动作,并非由王华直接发出,换句话说,就是有了“打算”才有“去”和“去学习”这两个动作的出现,因此便可将后面两个动词当做引出动词来看待,应当选择非谓语形式。故而用英语便可表达为:“Wang Hua plans to go abroad to study.”
例二:“这条狗想去爬树。”
在英语运用法则中,“想”是这句话中的主语直接发出来的动作,“去爬”便是“想”所引出来的,所以“想”用谓语形式,而“去爬”则用非谓语形式,这样我们便可写成:“The dog wangs to climb the tree.”
(二)无灵主语格
当一些没有生命或拟人化的事物做主语的时候,比如微笑、天气、打篮球等等。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根据主语是否包含动作来进行分类理解。
1.不包含动作的主语
这种句子一般较为简单,直接便可找到谓语,与前面所谓的有灵主语格大致相同。
例一:“网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显而易见,这个句子中的谓语动作一看便是“扮演”二字,如果用英语表达便可直接写成这个句子:“Interne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daily life.”
例二:“这个任务被指派给张英去完成。”
这个句子本身所具备的动作有两个,一个是“被指派”,另一个是“去完成”,然而,直接和主语发生的动作应该是“被指派”,而“完成”则是由“被指派”所引出来的动作。也就是说,这个任务一旦没有“被指派”,也就没有“去完成”这一动作的出现,那么,“去完成”也就成了“被指派”的引出动词,所以,“去完成”应该用非谓语形式,而“被指派”则当用谓语形式。因此,这个句子用英文便可写成:“This mission is assigned to Zhang Ying to finish.”
2.包含动作的主语
这个时候往往第一个动词为非谓语形式,第二个动词用谓语形式,后面的都得用非谓语形式。
例一:“打篮球是我的最爱。”
这样的句子中明显可以看出是包含了动作的主语,此处的“打”是第一个动词,“是”为第二个动词。那么“打”应当用非谓语形式,“是”则用谓语形式。如果用英语表达则可写成:“Playing basketball is my favorite.”
例二:“学英语帮助我建立了自信。”
这个句子中的“学”便是第一个包含动作的主语,其后的“帮助”则为第二个动作,“建立”为第三个动作。那么“学”和“建立”应当用非谓语形式,而“帮助”则用谓语形式。用英文可写成:“Studying English helps me(to) build my confidence.”
通过这样条理性的解析,学生便可轻松地区分中英文简单句在谓语使用上的差异了吧。其实我们平时在英语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多对比英文和中文的差异,也算是一种乐趣,当然,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更不能忘了母语,有了扎实的母语基本功,学习别的语言便显得尤为轻松。
关键词:中文英文;谓语;非谓语
中文与英文在语言上的差异是阻碍我们学生使用标准英语的一大绊脚石,面对这个现状,多数学生往往会受母语迁移的影响而独自创造出很多chinglish的句子,其中最为严重的一项莫过于在谓语和非谓语动词的使用上。因为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每个句子中,谓语基本上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中英文所涉及到的谓语构成之异同
在运用中文日常交流或写作过程中,一个简单的句子有几个谓语呢?答案是一个,中英文在这一点上的运用其实是相同的。比如:“我喜欢读英语。”这个句子当中,“我”便是动作“喜欢”的发出者,为句子的主语,“喜欢”则是句子的谓语,“读英语”这一动宾短语是“喜欢”这个动作的承受者,为宾语。如果用英语说这一句话便是:“I like reading English.”在这个句子中,“I”即为主语,“Like”为谓语,“reading English”为宾语。通过两个语种的表达来看,中英文的差异似乎不大。但是如果在真正使用的时候,针对于第二个英文表达的句子,很多学生往往会因为不明白英语当中谓语和非谓语动词如何去选择,就会眉毛胡子一把抓,极有可能说成“I Like read English.”从而造成了chinglish情况的出现。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种使用上的错误呢?这便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让我们回顾刚才所举的例句:“我喜欢读英语。”这个句子的动词有两个,一个是“喜欢”,另一个是“读”,在形式上没有任何区别。然而我们再来看看英语对句子的表达方式:“I Like reading English”,第一个动词是Like,第二个却使用了其非谓语形式的reading,于是两个词用法上的差异便导致了错误的出现,其原因自然是不理解英语在表达形式中什么时候该用谓语,什么时候该用非谓语动词。
二、关于英语谓语的选择
中文的谓语如果按照意思来分,可以分为“显性谓语”和“隐性谓语”两类,而英语里面所有的句子都有一个“显性谓语”,也就是说无论你是否有动作产生,任何一个句子当中必定会出现一个可以识别的谓语。
由此问题便出现了,何为显性谓语呢?所谓显性谓语指的是可以明显看出其动作的谓语。比如“我爱我家。”“我是一个兵。”这两个句子中的“爱”和“是”便是很明显的谓语动作,若运用到英语中则可以写成“Like”和“am”。而“我很累。”这个句子在中文中似乎看不到动作,便称其为“隐性谓语”。而英语则不一样,英语对于这个表达必须要用一个动词表现出来,那该如何呢?这个时候我们在说英语的时候,直接使用be动词的正确形式即可。这就意味着,在英语当中找不到谓语动词的时候我们就选择be动词。选好动词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主语和动词之间的关系,以确定不同关系下我们对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的选择。
三、主语、谓语和非谓语动词的关系以及句子动词形式的选择
在搞清楚这层关系之前,我觉得我们还有必要弄清楚主语的分类。主语分为有生命和无生命两类,根据有无生命这一特点,我们的句子又可以分为有灵主语格和无灵主语格。接下来我们便按照这两类主语来分别探讨一下谓语的选择。
(一)有灵主语格
如人物、动物等有生命的事物作为主语的句子,此诗与主语直接产生直接关系的那个动作用谓语动词,其余都是由那个动作引出来的,皆用非谓语动词。
例一:“王华打算去国外去学习。”
这个句子应该如何选择谓语和非谓语呢?可以明显看出,这个句子的动作总共有三个,一个是“打算”,另一个是“去”,还有一个是“去学习”。该句中“打算”是王华直接发出来的,而“去”以及“去学习”都是“打算”所印出来的一系列动作,并非由王华直接发出,换句话说,就是有了“打算”才有“去”和“去学习”这两个动作的出现,因此便可将后面两个动词当做引出动词来看待,应当选择非谓语形式。故而用英语便可表达为:“Wang Hua plans to go abroad to study.”
例二:“这条狗想去爬树。”
在英语运用法则中,“想”是这句话中的主语直接发出来的动作,“去爬”便是“想”所引出来的,所以“想”用谓语形式,而“去爬”则用非谓语形式,这样我们便可写成:“The dog wangs to climb the tree.”
(二)无灵主语格
当一些没有生命或拟人化的事物做主语的时候,比如微笑、天气、打篮球等等。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根据主语是否包含动作来进行分类理解。
1.不包含动作的主语
这种句子一般较为简单,直接便可找到谓语,与前面所谓的有灵主语格大致相同。
例一:“网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显而易见,这个句子中的谓语动作一看便是“扮演”二字,如果用英语表达便可直接写成这个句子:“Interne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daily life.”
例二:“这个任务被指派给张英去完成。”
这个句子本身所具备的动作有两个,一个是“被指派”,另一个是“去完成”,然而,直接和主语发生的动作应该是“被指派”,而“完成”则是由“被指派”所引出来的动作。也就是说,这个任务一旦没有“被指派”,也就没有“去完成”这一动作的出现,那么,“去完成”也就成了“被指派”的引出动词,所以,“去完成”应该用非谓语形式,而“被指派”则当用谓语形式。因此,这个句子用英文便可写成:“This mission is assigned to Zhang Ying to finish.”
2.包含动作的主语
这个时候往往第一个动词为非谓语形式,第二个动词用谓语形式,后面的都得用非谓语形式。
例一:“打篮球是我的最爱。”
这样的句子中明显可以看出是包含了动作的主语,此处的“打”是第一个动词,“是”为第二个动词。那么“打”应当用非谓语形式,“是”则用谓语形式。如果用英语表达则可写成:“Playing basketball is my favorite.”
例二:“学英语帮助我建立了自信。”
这个句子中的“学”便是第一个包含动作的主语,其后的“帮助”则为第二个动作,“建立”为第三个动作。那么“学”和“建立”应当用非谓语形式,而“帮助”则用谓语形式。用英文可写成:“Studying English helps me(to) build my confidence.”
通过这样条理性的解析,学生便可轻松地区分中英文简单句在谓语使用上的差异了吧。其实我们平时在英语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多对比英文和中文的差异,也算是一种乐趣,当然,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更不能忘了母语,有了扎实的母语基本功,学习别的语言便显得尤为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