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讨邢台县山丘区不同坡地类型和植被的水土流失状况,收集某一坡地类型在一定的降水条件下的径流量、径流系数、泥沙流失量等资料。分析比较各种坡地类型及植被条件下水土保持状况,从而更好的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关键词】水土流失;径流系数;水土保持;治理
1.基本情况
邢台县位于河北省南部,东经113°45′~114°38′,北纬36°58′~37°22′,地处太行山东麓,地形起伏,形态复杂。自西向东依次呈现中低山、低丘垄岗和山前倾斜平原的地貌。中低山区:位于白岸、杨庄、浆水、冀家村、崇水峪、路罗、城计头、西枣圆、将军墓、宋家庄、西上庄、龙泉寺、北小庄、西黄村等乡镇,面积1290Km2,占全县总面积的65%。由变质岩、石英砂岩及灰岩构成,地形起伏较大,海拔500~1800m,重峦叠嶂,山坡陡峭,沟壑纵横,切割强烈。低山垄岗:位于邢台县中部,在龙华、大贾乡、谈话、张安北、羊范、南石门、皇寺、会宁等乡镇,面积515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6%,海拔高程100~300m。变质岩分布区有明显的立状夷平面。石英砂岩、灰岩构成低缓的低山。山前平原:位于京广铁路东部,面积为175Km2,约占全县总面积的9%,包括东汪、祝村、晏家屯、于办等乡镇。海拔高程45~80m。
1.1水文气象。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90.7mm,50%、75%、95%的降水量分别为567.1mm,431.2mm及283.5mm。降水量的区域分布不均匀,山区大于平原。西部山区多年平均年降雨量599.4mm并有以白岸、路罗为中心的650mm以上的多雨区,平原区多年平均降雨量517.7mm。降水量的年内分配集中。全年降水量75~80%集中在6~9月的汛期,而汛期降水量又主要集中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的30天甚至几天之内,特别是一些大水年份,降水更加集中。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单站最大与最小年降水量之比,山区一般在5~9倍,平原一般在3~6倍。全县多年面平均蒸发量为1093.4mm。平原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一般在1100~1200mm左右,而山区则为990~1100mm左右。县域内的干旱指数,山丘区在1.6~2.2之间,平原区在2.2~2.9之间。
1.2地质地貌、土壤和植被情况。
(1)中低山区岩性主要包括太古界古老变质岩系,元古界浅变质岩系和震但旦纪石英砂岩系。丘陵和山前台地区主要为下古界寒武系奥陶石灰岩和上古界石碳二叠岩系,中生界三叠系、白垩系地层有零星分布。
(2)中低山区面积为1234.5Km2,海拔一般在500~1000m,最高山峰海拔为1820m。山脉连绵,河流蜿蜒。较大山川有沙河市渡口川;邢台县路罗川、浆水川;森林覆盖率达29.9%,杂草茂密,植被率达60%~70%。
(3)丘陵区总面积为495.7Km2,海拔为150~500m,地面起伏,沿河川两岸分布有带状和裙状一、二级阶地,冲沟较发育,水土流失严重。丘陵区土壤多发育在黄土性母质上。土壤类型有:碳酸盐褐土,此类土分布最广,整个丘陵区的植被覆盖较差,林草覆盖率约为45%。
(4)在山区、丘陵区,由于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相互交织作用的影响,造成地面的水和土离开原来的位置,流失到较低的地方,再经过坡面、沟壑,汇集到江河河道内去,形成水土流失。
(5)其中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地面坡度陡峭,土体的性质松软易蚀,高强度暴雨,地面没有林草等植被覆盖;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诸如:毁林毁草,陡坡开荒,草原上过度放牧,开矿、修路等生产建设破坏地表植被后不及时恢复,随意倾倒废土弃石等。水土流失对当地和河流下游的生态环境、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都造成极大的危害。水土流失破坏地面完整,降低土壤肥力,造成土地硬石化、沙化,影响农业生产,威胁城镇安全,加剧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导致群众生活贫困、生产条件恶化,阻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土流失;径流系数;水土保持;治理
1.基本情况
邢台县位于河北省南部,东经113°45′~114°38′,北纬36°58′~37°22′,地处太行山东麓,地形起伏,形态复杂。自西向东依次呈现中低山、低丘垄岗和山前倾斜平原的地貌。中低山区:位于白岸、杨庄、浆水、冀家村、崇水峪、路罗、城计头、西枣圆、将军墓、宋家庄、西上庄、龙泉寺、北小庄、西黄村等乡镇,面积1290Km2,占全县总面积的65%。由变质岩、石英砂岩及灰岩构成,地形起伏较大,海拔500~1800m,重峦叠嶂,山坡陡峭,沟壑纵横,切割强烈。低山垄岗:位于邢台县中部,在龙华、大贾乡、谈话、张安北、羊范、南石门、皇寺、会宁等乡镇,面积515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6%,海拔高程100~300m。变质岩分布区有明显的立状夷平面。石英砂岩、灰岩构成低缓的低山。山前平原:位于京广铁路东部,面积为175Km2,约占全县总面积的9%,包括东汪、祝村、晏家屯、于办等乡镇。海拔高程45~80m。
1.1水文气象。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90.7mm,50%、75%、95%的降水量分别为567.1mm,431.2mm及283.5mm。降水量的区域分布不均匀,山区大于平原。西部山区多年平均年降雨量599.4mm并有以白岸、路罗为中心的650mm以上的多雨区,平原区多年平均降雨量517.7mm。降水量的年内分配集中。全年降水量75~80%集中在6~9月的汛期,而汛期降水量又主要集中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的30天甚至几天之内,特别是一些大水年份,降水更加集中。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单站最大与最小年降水量之比,山区一般在5~9倍,平原一般在3~6倍。全县多年面平均蒸发量为1093.4mm。平原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一般在1100~1200mm左右,而山区则为990~1100mm左右。县域内的干旱指数,山丘区在1.6~2.2之间,平原区在2.2~2.9之间。
1.2地质地貌、土壤和植被情况。
(1)中低山区岩性主要包括太古界古老变质岩系,元古界浅变质岩系和震但旦纪石英砂岩系。丘陵和山前台地区主要为下古界寒武系奥陶石灰岩和上古界石碳二叠岩系,中生界三叠系、白垩系地层有零星分布。
(2)中低山区面积为1234.5Km2,海拔一般在500~1000m,最高山峰海拔为1820m。山脉连绵,河流蜿蜒。较大山川有沙河市渡口川;邢台县路罗川、浆水川;森林覆盖率达29.9%,杂草茂密,植被率达60%~70%。
(3)丘陵区总面积为495.7Km2,海拔为150~500m,地面起伏,沿河川两岸分布有带状和裙状一、二级阶地,冲沟较发育,水土流失严重。丘陵区土壤多发育在黄土性母质上。土壤类型有:碳酸盐褐土,此类土分布最广,整个丘陵区的植被覆盖较差,林草覆盖率约为45%。
(4)在山区、丘陵区,由于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相互交织作用的影响,造成地面的水和土离开原来的位置,流失到较低的地方,再经过坡面、沟壑,汇集到江河河道内去,形成水土流失。
(5)其中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地面坡度陡峭,土体的性质松软易蚀,高强度暴雨,地面没有林草等植被覆盖;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诸如:毁林毁草,陡坡开荒,草原上过度放牧,开矿、修路等生产建设破坏地表植被后不及时恢复,随意倾倒废土弃石等。水土流失对当地和河流下游的生态环境、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都造成极大的危害。水土流失破坏地面完整,降低土壤肥力,造成土地硬石化、沙化,影响农业生产,威胁城镇安全,加剧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导致群众生活贫困、生产条件恶化,阻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