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外来民工不断涌入,我校的外地学生呈逐年增加趋势。2006年7月,我校一年级的招生数为102人,其中外地学生就有39人。预计秋学期开学还将有一部分外地学生来校就读。面对这种情况,学校行政管理班子就外地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展开讨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新学期要在一年级开设一个外地学生班。
这一决策的出台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立刻招来了来自社会、家长、教师的一片质疑声,尤其是外地学生的家长。这一决策也引起了镇分管教育领导的重视,亲自来学校向校长施压,认为这是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相违的,要求立即取消这项安排。
面对各种压力,学校再次召开行政会,全面分析和论证开设外地学生班的可行性。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慎重地再一次向外界表明学校在此项工作上的改革决心,并保证让责任心强的教师执教,不让一个外地学生落伍,让他们享受一切公平、公正的教育机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决定向全体教师公开招聘。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教师就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无人问津。校长坐不住了,决定找两位年轻的、责任心强的骨干教师谈话,希望她们能乐意接受这一挑战。两位女教师显然知道要发生什么事,一直忧心忡忡。果然,没谈几句,校长就迎来了两位老师的泪水涟涟。无论怎么说,两位老师就是不答应。究其原因,就是这样一个班的学生难以管理、教学质量也无法保证,如果教得不好,她们觉得没面子,无法向家长、同事交待。于是,校长当场表态,只要能把这班学生的行为习惯抓好,成绩差一点没关系。有了这个保证,两位老师才勉强答应了。
外地学生班总算开班了。可没过几天,一大堆问题,又摆在了我们面前。当时,班主任找到我,把本班学生的情况统计放在我的面前。这个班学生年龄最大是11岁,最小的只有5岁,整整相差6岁。这样的年龄差,从未有过。面对这一情况,学校做出决定,让这两位老师实行单班教学,全身心地投入到该班的教育教学管理之中。同时,为了调动这两位老师的积极性,更好地开展对外地学生的教育研究,学校申报了省级课题《流动儿童行为习惯的研究》,分别让她们担任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并开展相关研究。
为了缩小差距,减轻外来学生在校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和学习,学校在要求全校师生不歧视外来学生,要关爱他们的生活与学习的同时,成立了“新市民子女帮教办公室”,具体负责对外来学生的帮教工作。少先队大队部也向全校学生发出了“爱满校园”的捐款倡议,将捐款用于外来学生的书杂费和生活补助。其他班级也积极行动起来,送衣送裤,解决外来学生的生活问题。一股关爱外来学生的风气正逐渐形成。
三个月后,学校在对一年级的教学质量调研中,一个令人吃惊的数据又一次摆在学校领导的办公桌上。外地学生班的语文平均成绩为72.8分,数学成绩为69.2分,而本地的两个班的语数平均成绩分别为95.7分、98.4分。两门都相差20多分,这是一个令人无法接受的差距。这个班到底怎么啦,是我们决策上的错误造成的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该班进行了班级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很快反馈过来,班级管理没有问题,学生行为习惯较好,但这个班的教学进度却比其他班慢。这又是什么原因?难道外地的孩子就这么笨吗?
望着两位年轻老师一天到晚辛勤而又吃力的身影,我们再一次陷入了沉思。在对外地生的教育、引导上,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无疑是第一位的,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仅仅靠学校的单方面力量是显然不够的,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帮助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由于大多数外地学生的家长是在为生计而奔波,没有时间管孩子,况且文化水平又很低,没有正确的方法管理教育孩子,所以对家长进行教育方法的辅导是不可或缺的。为此,学校利用黑板报每周向家长推荐一份家教材料,供家长学习。这一做法得到外地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为了让外地家长打消对“外地学生班”的顾虑,2006年11月,我校举行了一年级教学开放日,邀请外地学生家长来校与孩子一起参与学校的活动。在活动中,他们和孩子一起听课,一起游戏,充分感受到了两位青年教师的教学风采,看到孩子们几个月来的成长。
同时,我们还在教育形式上力求推陈出新,针对外地学生年龄、心理和成长的特点,组织他们参加少先队组织的各项活动,促使外地学生在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拥有更多的欢乐,让外地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在期末质量检测中,该班的学习成绩有了质的飞跃。语数平均分都超过95分,接近了本地学生班的成绩。孩子们笑了,教师们笑了,家长笑了,领导也舒心地笑了。
(作者单位:江苏金坛市水北小学)
这一决策的出台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立刻招来了来自社会、家长、教师的一片质疑声,尤其是外地学生的家长。这一决策也引起了镇分管教育领导的重视,亲自来学校向校长施压,认为这是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相违的,要求立即取消这项安排。
面对各种压力,学校再次召开行政会,全面分析和论证开设外地学生班的可行性。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慎重地再一次向外界表明学校在此项工作上的改革决心,并保证让责任心强的教师执教,不让一个外地学生落伍,让他们享受一切公平、公正的教育机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决定向全体教师公开招聘。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教师就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无人问津。校长坐不住了,决定找两位年轻的、责任心强的骨干教师谈话,希望她们能乐意接受这一挑战。两位女教师显然知道要发生什么事,一直忧心忡忡。果然,没谈几句,校长就迎来了两位老师的泪水涟涟。无论怎么说,两位老师就是不答应。究其原因,就是这样一个班的学生难以管理、教学质量也无法保证,如果教得不好,她们觉得没面子,无法向家长、同事交待。于是,校长当场表态,只要能把这班学生的行为习惯抓好,成绩差一点没关系。有了这个保证,两位老师才勉强答应了。
外地学生班总算开班了。可没过几天,一大堆问题,又摆在了我们面前。当时,班主任找到我,把本班学生的情况统计放在我的面前。这个班学生年龄最大是11岁,最小的只有5岁,整整相差6岁。这样的年龄差,从未有过。面对这一情况,学校做出决定,让这两位老师实行单班教学,全身心地投入到该班的教育教学管理之中。同时,为了调动这两位老师的积极性,更好地开展对外地学生的教育研究,学校申报了省级课题《流动儿童行为习惯的研究》,分别让她们担任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并开展相关研究。
为了缩小差距,减轻外来学生在校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和学习,学校在要求全校师生不歧视外来学生,要关爱他们的生活与学习的同时,成立了“新市民子女帮教办公室”,具体负责对外来学生的帮教工作。少先队大队部也向全校学生发出了“爱满校园”的捐款倡议,将捐款用于外来学生的书杂费和生活补助。其他班级也积极行动起来,送衣送裤,解决外来学生的生活问题。一股关爱外来学生的风气正逐渐形成。
三个月后,学校在对一年级的教学质量调研中,一个令人吃惊的数据又一次摆在学校领导的办公桌上。外地学生班的语文平均成绩为72.8分,数学成绩为69.2分,而本地的两个班的语数平均成绩分别为95.7分、98.4分。两门都相差20多分,这是一个令人无法接受的差距。这个班到底怎么啦,是我们决策上的错误造成的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该班进行了班级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很快反馈过来,班级管理没有问题,学生行为习惯较好,但这个班的教学进度却比其他班慢。这又是什么原因?难道外地的孩子就这么笨吗?
望着两位年轻老师一天到晚辛勤而又吃力的身影,我们再一次陷入了沉思。在对外地生的教育、引导上,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无疑是第一位的,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仅仅靠学校的单方面力量是显然不够的,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帮助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由于大多数外地学生的家长是在为生计而奔波,没有时间管孩子,况且文化水平又很低,没有正确的方法管理教育孩子,所以对家长进行教育方法的辅导是不可或缺的。为此,学校利用黑板报每周向家长推荐一份家教材料,供家长学习。这一做法得到外地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为了让外地家长打消对“外地学生班”的顾虑,2006年11月,我校举行了一年级教学开放日,邀请外地学生家长来校与孩子一起参与学校的活动。在活动中,他们和孩子一起听课,一起游戏,充分感受到了两位青年教师的教学风采,看到孩子们几个月来的成长。
同时,我们还在教育形式上力求推陈出新,针对外地学生年龄、心理和成长的特点,组织他们参加少先队组织的各项活动,促使外地学生在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拥有更多的欢乐,让外地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在期末质量检测中,该班的学习成绩有了质的飞跃。语数平均分都超过95分,接近了本地学生班的成绩。孩子们笑了,教师们笑了,家长笑了,领导也舒心地笑了。
(作者单位:江苏金坛市水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