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能力主要指学生发现、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造事物和创新方法等能力,属于基于学生智力发展表现出的综合能力。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创新能力对其影响深远。当前社会对于人才创新能力高度重视。素质教育下,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利用语文课堂,在教学过程融入创新教育,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进而提高创新能力。本文对于创新教育简单介绍,分别从氛围营造、思维训练、灵感培养三方面对教学过程创新思维的应用路径详细分析。
关键词:创新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4-0103-02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WANG Qingfeng (Wangzui primary school,Jixian Township,Heshui County,Qingyang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Innovative ability mainly refers to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discover and solve problems,as well as the ability to create things and innovative methods,which belong to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intelligence.In the process of student growth,innovation ability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it.The current society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ability of talent innovation.Under the quality education,education reform is deepening.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requires teachers to focus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innovative ability,use Chinese classrooms and integrate innovative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process,so that students can form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improve their innovative ability.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innovative education,and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path of innovative think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from three aspects: atmosphere creation,thinking training,and inspiration training.
【Keywords】Innovative education;Primary school Chinese;Teaching;Application
基础教育阶段,需要教师将学生创新意识、思维、态度等培养为重点,创新教育方式,通过教学环境的营造,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提供良好空间。教育者还需结合时代要求,秉承新课程理念,以生为本,优化课堂,渗透创新教育,提高教学成效。
1.创新教育概述
创新教育即指教育过程以学生创新精神、能力等培养作为主要目标。素质教育下,小学语文学科的创新教育,需要以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切入点,以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核心,引领学生不断构建思维,实现协调发展。语文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主要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课堂成为学生追求、探索知识,完善自身思维的系列过程,实现创新能力培养目标。
2.創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营造良好氛围
教学期间,课堂氛围的营造,能够表现出师生的学习活动。同时,也能呈现出师生情感和态度。因此,优良的学习氛围主要是师生共同努力最终调控而成。对于教育者来讲,创新教育的应用,需要展现自身引导作用,正确处理“教和学”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到自身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中,教师需要善于运用教学方法,对课堂活动加以调节,为学生提供合作、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鼓励学生质疑,共同探讨问题解决之策。之后语文课堂当中,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才可实现课堂氛围的营造,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提供良好的平台。
比如,讲授《画杨桃》内容时,结合学生特点,从教材内容出发,确认教学目标,学生可掌握本节课当中“教诲”、“审视”等词语,通过自主阅读和学生合作学习,进展开亲身体验,体会做事、思考问题等需要使用科学方法,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学习之后,形成尊重他人以及尊重事实等良好习惯。为更好地将创新教育融入其中,笔者从课堂氛围的营造方面入手,实施如下教学流程:
第一,新课导入。
使用多媒体呈现出“杨桃”的图片,提出问题“同学们认识这种水果吗?”部分学生未见过或者吃过这种水果。因此,问题导入,配合图片情境的创设,能够调动其学习兴趣。进而将本节课内容导入其中,“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和《画杨桃》相关的故事”。 第二,感知课文。
引导学生使用喜欢的形式阅读课文,在阅读过程,注意生字和生词的读音。之后教师展示新词“教诲”,引领学生齐读,提问“大家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为激发学生想象能力,师生高效互动,可继续引导“大家可以尝试寻找词组的同义词”,学生展开联想,可说出“教育”、“教导”等。为培养其学习自信,笔者使用激励性评价,及时肯定学生答案,“非常好,同学们想象力非常丰富!”之后展示“和颜悦色”和“神情严肃”等词语,并向学生明确两个成语都是对文中“老师”神情进行描写的词语,那么“故事究竟如何,才能让老师产生严肃的表情呢?”指导学生阅读2-12自然段。
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可让其使用喜欢的方式,寻找问题答案。部分学生喜欢自主学习形式,因此,通过仔细阅读文章能够找出答案;部分学生喜欢合作学习方式,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找出答案,最终学生找出“文中‘我’画”的杨桃很准确,同学们说不像?”教师提问“为什么我认为自己画得很准确,但是当作品交上去之后,同学们却大笑起来?同学们认为这样的笑有怎样的意味?”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联想,通过上下文内容,在相互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总结出“这样的笑是‘嘲笑’和‘讥笑’。”明显可以看出,在教师的循序渐进引导之下,学生能够从实际出发,联想文章语境,正确回答问题。
为让学生明确看待事物应从不同角度入手,笔者在班级内展示“杨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形状进行观察,部分学生得出的结论是“五角星”,部分学生得出的结论是“椭圆”。之后联想文章,当“我”画出五角星之后,同学们嘲笑我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可以顺利回答出“由于学生画杨桃时观看的角度不同。”
第三,课后总结。
在《画杨桃》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将学生视为课堂主体,依托教材,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课堂活动组织过程,关注和学生的互动和交流,重点对其思维加以引导,让其在轻松氛围之内思考问题,深入体会文章哲理。同时,充分给予学生自由,能够选择喜爱的方式展开问题交流,有助于其创新意识的培养。可见,课堂氛围的营造,能够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2)锻炼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主要是学生对于特定事物或者问题产生的全新发现,或者找到全新的解决方式,提出新的观点等。对于小学生来讲,其创新思维的形成有助于创造能力的形成。教师挖掘课堂知识资源,通过有效提问,可引领学生思维,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其时刻保持思维的活跃。以问题为载体,掌握学习重点和难点、让学生透过问题的表象,看到本质,并从已知过渡到未知,活跃思维,形成创新思维。
例如,讲授《不懂就要问》这节课内容时,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学习伟人孙中山勤学好问和刻苦读书的学习精神。文章主旨和学习态度相关,在教学过程,通过融入创新教育,结合内容提出问题,对学生加以引导,能够锻炼其创新思维的形成。在讲授第二段时,提出问题“通过‘照例’、‘流利’两个词语能够判断出孙中山在学习方面具有怎样的态度?”学生联想词语的意思和课文内容,能够回答出“孙中山在学习方面非常勤奋,并且十分用心。”为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使其深入理解文章内涵,继续提问“为什么孙中山向先生询问问题时,要壮着胆子?他的思想活动怎样?他的行为如何?能够说明什么?”指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将上述问题解决。讨论期间,就是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过程,学生可结合问题和课文内容,发挥集体思维的优势,体会到“孙中山学习过程不满足于单纯的流利和背诵,想要对课文的含义有深入理解,通过他的行为,能够表现出其紧张不安,但又极度渴求知识的心情。”在教师指引之下,学生不但能够对课文内涵有所体会,而且还能明确“前后照应”知识概念,学习伟人求学态度,接受品德教育。通过课堂有效提问,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体现出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践应用。
(3)积累信息触发灵感
当前,教育信息化,语文教学途径更加宽广。创新能力的培养,可借助信息技术优势,锻炼学生对信息收集、整理等能力。利用网络,接触最新的科技、研究成果等。只有学生具备开阔的知识视野,不断储备新的信息和知识,才能形成敏锐洞察力,形成创新灵感。在源源不断的灵感之下,形成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教育的应用也终将成为无本之木,后继力量不足。
故此,教学过程,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各类途径获取信息,为其创新过程提供更多资源。比如,可为学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利用互联网查找学习资源;每天阅读报纸,掌握热点事件;通过各类App软件,学习知识,浏览信息等,只有学生具备知识基础,才可驱动其创新能力的形成,提高其语文素养,完成教育目标,体现创新教育价值。
例如,讲授《梅花魂》这篇文章时,通过让学生品读课文语言,知晓外祖父在文中“三次落泪”的原因,体会其思想情怀,感受赤子之心,深度体会“魂”之含义。为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课前任务,让其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收集和“梅花”相关的诗句、歌曲或者知识等,之后在课堂中共享。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在课下能够利用手机、平板或者计算机等途径完成任务。学生在课堂上分享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等诗句,还分享了《红梅赞》、《一剪梅》等歌曲,部分学生还分享了“岁寒三友”的知识。可见,充分利用信息化媒介,学生能够快速收集和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为课堂当中深度学习文章奠定基础。
授课环节,为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能力,还可指导其利用教学设备,查询信息,体会文章重点词汇的含义。如“秉性”一词当中学生可能对于“秉”字的理解较为困难。此時,可指导学生使用电子白板,利用浏览器查找“秉性”一词的含义,通过查找,学生可快速获知该词为“天性和本性”之意。不但课堂学习更加高效,而且还能触发学生创新灵感,使用同样的方式学习查找“古董”、“眷恋”、“颇负盛名”“漂泊”、“玷污”等文章重点词语。对文章情感深度理解。
教学过程,通过指导学生收集、积累信息,形成学习能力。结合授课内容,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拓宽其知识视野,激发其创新灵感,可运用创新思维,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总之,语文教学需要将创新教育融合其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轻松学习氛围,合理设问,引导学生思维,并指导其信息收集方法,形成创新灵感,提高其创新意识和能力,完成语文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唐艳华.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穿创新教育[N].贵州民族报,2020(B03):05-20
[2]高贤琴.探析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20(01):60
[3]侯文.创客 创新 创造—创客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中小学电教,2019(Z2):124-126
[4]肖鹏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之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16):118+120
[5]郑爱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创新教育—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18(20):62-64
[6]刘泉山.利用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J].中小学电教,2012(Z2):76-77
关键词:创新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4-0103-02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WANG Qingfeng (Wangzui primary school,Jixian Township,Heshui County,Qingyang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Innovative ability mainly refers to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discover and solve problems,as well as the ability to create things and innovative methods,which belong to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intelligence.In the process of student growth,innovation ability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it.The current society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ability of talent innovation.Under the quality education,education reform is deepening.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requires teachers to focus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innovative ability,use Chinese classrooms and integrate innovative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process,so that students can form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improve their innovative ability.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innovative education,and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path of innovative think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from three aspects: atmosphere creation,thinking training,and inspiration training.
【Keywords】Innovative education;Primary school Chinese;Teaching;Application
基础教育阶段,需要教师将学生创新意识、思维、态度等培养为重点,创新教育方式,通过教学环境的营造,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提供良好空间。教育者还需结合时代要求,秉承新课程理念,以生为本,优化课堂,渗透创新教育,提高教学成效。
1.创新教育概述
创新教育即指教育过程以学生创新精神、能力等培养作为主要目标。素质教育下,小学语文学科的创新教育,需要以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切入点,以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核心,引领学生不断构建思维,实现协调发展。语文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主要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课堂成为学生追求、探索知识,完善自身思维的系列过程,实现创新能力培养目标。
2.創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营造良好氛围
教学期间,课堂氛围的营造,能够表现出师生的学习活动。同时,也能呈现出师生情感和态度。因此,优良的学习氛围主要是师生共同努力最终调控而成。对于教育者来讲,创新教育的应用,需要展现自身引导作用,正确处理“教和学”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到自身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中,教师需要善于运用教学方法,对课堂活动加以调节,为学生提供合作、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鼓励学生质疑,共同探讨问题解决之策。之后语文课堂当中,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才可实现课堂氛围的营造,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提供良好的平台。
比如,讲授《画杨桃》内容时,结合学生特点,从教材内容出发,确认教学目标,学生可掌握本节课当中“教诲”、“审视”等词语,通过自主阅读和学生合作学习,进展开亲身体验,体会做事、思考问题等需要使用科学方法,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学习之后,形成尊重他人以及尊重事实等良好习惯。为更好地将创新教育融入其中,笔者从课堂氛围的营造方面入手,实施如下教学流程:
第一,新课导入。
使用多媒体呈现出“杨桃”的图片,提出问题“同学们认识这种水果吗?”部分学生未见过或者吃过这种水果。因此,问题导入,配合图片情境的创设,能够调动其学习兴趣。进而将本节课内容导入其中,“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和《画杨桃》相关的故事”。 第二,感知课文。
引导学生使用喜欢的形式阅读课文,在阅读过程,注意生字和生词的读音。之后教师展示新词“教诲”,引领学生齐读,提问“大家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为激发学生想象能力,师生高效互动,可继续引导“大家可以尝试寻找词组的同义词”,学生展开联想,可说出“教育”、“教导”等。为培养其学习自信,笔者使用激励性评价,及时肯定学生答案,“非常好,同学们想象力非常丰富!”之后展示“和颜悦色”和“神情严肃”等词语,并向学生明确两个成语都是对文中“老师”神情进行描写的词语,那么“故事究竟如何,才能让老师产生严肃的表情呢?”指导学生阅读2-12自然段。
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可让其使用喜欢的方式,寻找问题答案。部分学生喜欢自主学习形式,因此,通过仔细阅读文章能够找出答案;部分学生喜欢合作学习方式,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找出答案,最终学生找出“文中‘我’画”的杨桃很准确,同学们说不像?”教师提问“为什么我认为自己画得很准确,但是当作品交上去之后,同学们却大笑起来?同学们认为这样的笑有怎样的意味?”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联想,通过上下文内容,在相互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总结出“这样的笑是‘嘲笑’和‘讥笑’。”明显可以看出,在教师的循序渐进引导之下,学生能够从实际出发,联想文章语境,正确回答问题。
为让学生明确看待事物应从不同角度入手,笔者在班级内展示“杨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形状进行观察,部分学生得出的结论是“五角星”,部分学生得出的结论是“椭圆”。之后联想文章,当“我”画出五角星之后,同学们嘲笑我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可以顺利回答出“由于学生画杨桃时观看的角度不同。”
第三,课后总结。
在《画杨桃》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将学生视为课堂主体,依托教材,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课堂活动组织过程,关注和学生的互动和交流,重点对其思维加以引导,让其在轻松氛围之内思考问题,深入体会文章哲理。同时,充分给予学生自由,能够选择喜爱的方式展开问题交流,有助于其创新意识的培养。可见,课堂氛围的营造,能够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2)锻炼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主要是学生对于特定事物或者问题产生的全新发现,或者找到全新的解决方式,提出新的观点等。对于小学生来讲,其创新思维的形成有助于创造能力的形成。教师挖掘课堂知识资源,通过有效提问,可引领学生思维,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其时刻保持思维的活跃。以问题为载体,掌握学习重点和难点、让学生透过问题的表象,看到本质,并从已知过渡到未知,活跃思维,形成创新思维。
例如,讲授《不懂就要问》这节课内容时,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学习伟人孙中山勤学好问和刻苦读书的学习精神。文章主旨和学习态度相关,在教学过程,通过融入创新教育,结合内容提出问题,对学生加以引导,能够锻炼其创新思维的形成。在讲授第二段时,提出问题“通过‘照例’、‘流利’两个词语能够判断出孙中山在学习方面具有怎样的态度?”学生联想词语的意思和课文内容,能够回答出“孙中山在学习方面非常勤奋,并且十分用心。”为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使其深入理解文章内涵,继续提问“为什么孙中山向先生询问问题时,要壮着胆子?他的思想活动怎样?他的行为如何?能够说明什么?”指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将上述问题解决。讨论期间,就是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过程,学生可结合问题和课文内容,发挥集体思维的优势,体会到“孙中山学习过程不满足于单纯的流利和背诵,想要对课文的含义有深入理解,通过他的行为,能够表现出其紧张不安,但又极度渴求知识的心情。”在教师指引之下,学生不但能够对课文内涵有所体会,而且还能明确“前后照应”知识概念,学习伟人求学态度,接受品德教育。通过课堂有效提问,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体现出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践应用。
(3)积累信息触发灵感
当前,教育信息化,语文教学途径更加宽广。创新能力的培养,可借助信息技术优势,锻炼学生对信息收集、整理等能力。利用网络,接触最新的科技、研究成果等。只有学生具备开阔的知识视野,不断储备新的信息和知识,才能形成敏锐洞察力,形成创新灵感。在源源不断的灵感之下,形成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教育的应用也终将成为无本之木,后继力量不足。
故此,教学过程,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各类途径获取信息,为其创新过程提供更多资源。比如,可为学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利用互联网查找学习资源;每天阅读报纸,掌握热点事件;通过各类App软件,学习知识,浏览信息等,只有学生具备知识基础,才可驱动其创新能力的形成,提高其语文素养,完成教育目标,体现创新教育价值。
例如,讲授《梅花魂》这篇文章时,通过让学生品读课文语言,知晓外祖父在文中“三次落泪”的原因,体会其思想情怀,感受赤子之心,深度体会“魂”之含义。为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课前任务,让其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收集和“梅花”相关的诗句、歌曲或者知识等,之后在课堂中共享。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在课下能够利用手机、平板或者计算机等途径完成任务。学生在课堂上分享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等诗句,还分享了《红梅赞》、《一剪梅》等歌曲,部分学生还分享了“岁寒三友”的知识。可见,充分利用信息化媒介,学生能够快速收集和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为课堂当中深度学习文章奠定基础。
授课环节,为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能力,还可指导其利用教学设备,查询信息,体会文章重点词汇的含义。如“秉性”一词当中学生可能对于“秉”字的理解较为困难。此時,可指导学生使用电子白板,利用浏览器查找“秉性”一词的含义,通过查找,学生可快速获知该词为“天性和本性”之意。不但课堂学习更加高效,而且还能触发学生创新灵感,使用同样的方式学习查找“古董”、“眷恋”、“颇负盛名”“漂泊”、“玷污”等文章重点词语。对文章情感深度理解。
教学过程,通过指导学生收集、积累信息,形成学习能力。结合授课内容,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拓宽其知识视野,激发其创新灵感,可运用创新思维,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总之,语文教学需要将创新教育融合其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轻松学习氛围,合理设问,引导学生思维,并指导其信息收集方法,形成创新灵感,提高其创新意识和能力,完成语文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唐艳华.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穿创新教育[N].贵州民族报,2020(B03):05-20
[2]高贤琴.探析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20(01):60
[3]侯文.创客 创新 创造—创客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中小学电教,2019(Z2):124-126
[4]肖鹏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之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16):118+120
[5]郑爱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创新教育—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18(20):62-64
[6]刘泉山.利用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J].中小学电教,2012(Z2):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