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头颈部肿瘤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包含了鼻咽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腮腺癌、上颌窦癌、鼻腔、筛窦肿瘤及唇、口腔癌等等多种肿瘤,头颈部肿瘤的发病率占全部肿瘤发病率的近20%,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头颈部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经过放射治疗,头颈部肿瘤的治愈率和控制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头颈部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我们的饮食、味觉及语言都需要运用到该部位的的器官,而頭颈部放疗在消灭肿瘤病灶的同时,往往会导致该部位器官的损伤,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本文中我们谈谈头颈部肿瘤放疗的常见并发症及一些预防和注意措施。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8-208-01
1、口腔黏膜炎
通常在放疗2周后,口腔开始出现肿胀感,口腔黏膜可见红斑、水肿,随着放疗次数的增加,口腔黏膜剥脱、溃疡形成,口腔有疼痛、烧灼感,进食时尤为明显。放疗可破坏口腔生态微环境,严重的可继发真菌、细菌感染。放疗期间,应戒除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保持口腔卫生,饭后、睡前勤漱口刷牙,蔬菜水果,鱼虾类、肉类等新鲜食品均可食用,口腔疼痛明显时,可进流质、半流质食物。若口腔疼痛仍不能缓解,需告知医生,必要时使用药物缓解疼痛、控制口腔感染。
2、口干和味觉异常
口腔内有多个涎腺,分泌液体形成唾液以湿润口腔,放疗可影响这些腺体的分泌功能,使唾液量减少,出现口干症状。放疗还会改变口腔味蕾的功能,导致我们对甜味或者苦味异常敏感。通常,口干和味觉异常的症状可在放疗结束后自行修复,但修复时间比较漫长,需半年以上时间,甚至少部分患者中此类损伤是不可逆的。放疗患者出现口干后,可饮用绿茶、冷水或其它非碳酸冷饮料,临床中,一些含氟的漱口水或唾液替代品可缓解口干症状。
3、放射性龋齿
放射治疗中易发生龋齿的原因是放疗破坏唾液腺分泌,改变了唾液的质量,使唾液对碳水化合物和酸的清除能力减弱,导致口腔内细菌滋生,牙齿抗酸性减弱,从而龋齿的形成概率大大增加。为预防龋齿,放疗前可请口腔科医生检查,治疗口腔病症。需要注意的是,行拔牙等口腔手术的患者,放疗需在手术后至少2周进行,放疗后,牙齿可能逐渐松动,牙冠头脱落,一般需三年以上才能拔牙。放疗期间使用中性氟化物凝胶或洗必泰凝胶可降低口腔细菌致龋毒力 。
4、放射性骨髓炎
人体的下颌骨骨质致密,血供较差,较上颌骨更易在放疗过程中发生病变,引发炎症、血栓形成,造成颌骨供血不足,结合患者牙体组织损伤,进而会形成放射性骨髓炎,供血不足情况严重的,可能发生骨坏死,临床中常表现为颌骨剧烈疼痛以及口臭等多种症状。为预防放射性骨髓炎发生,应放疗前常规牙周清洁,放疗期间注意口腔卫生,坚持用含氟牙膏刷牙,每天至少3次,防止口腔感染。
5、张口受限
当咀嚼肌或颌骨关节受到放疗照射时,周围细胞变性、纤维化,出现张口受限。对于预计可能出现张口受限的患者,应在放疗期间加强开口训练,起床后、睡觉前张口大开50次,还可采用适度厚度的楔形硬橡皮块或阶梯形木块作开口器,逐渐增加厚度,使开口逐渐增大。张口受限症状可在放疗结束后持续3-6个月,该期间仍需继续加强张口训练。
6、舌下颅神经受损
放疗可对舌下神经造成一定的损伤,临床表现为一侧舌出现萎缩、瘫痪,严重影响进食及语言交流。神经损伤多为不可逆性,维生素、激素的使用对减少舌下神经的损伤有积极的作用。
此外,放疗后照射区域的皮肤可出现色素沉着、变黑,毛发脱落等症状,这些多可在放疗结束后1-2月可缓解。放疗后若出现面部、颈部皮肤肿胀,多由淋巴回流不畅所致,3-6个月可逐渐恢复正常。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接受头颈部放疗的患者,常常会伴有紧张、焦虑的情绪,因此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积极的心态以及家人陪伴鼓励尤为重要。
作者简介:张旼旼,1986.05,女,江苏盐城人,硕士,住院医师,研究方向:肿瘤放射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8-208-01
1、口腔黏膜炎
通常在放疗2周后,口腔开始出现肿胀感,口腔黏膜可见红斑、水肿,随着放疗次数的增加,口腔黏膜剥脱、溃疡形成,口腔有疼痛、烧灼感,进食时尤为明显。放疗可破坏口腔生态微环境,严重的可继发真菌、细菌感染。放疗期间,应戒除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保持口腔卫生,饭后、睡前勤漱口刷牙,蔬菜水果,鱼虾类、肉类等新鲜食品均可食用,口腔疼痛明显时,可进流质、半流质食物。若口腔疼痛仍不能缓解,需告知医生,必要时使用药物缓解疼痛、控制口腔感染。
2、口干和味觉异常
口腔内有多个涎腺,分泌液体形成唾液以湿润口腔,放疗可影响这些腺体的分泌功能,使唾液量减少,出现口干症状。放疗还会改变口腔味蕾的功能,导致我们对甜味或者苦味异常敏感。通常,口干和味觉异常的症状可在放疗结束后自行修复,但修复时间比较漫长,需半年以上时间,甚至少部分患者中此类损伤是不可逆的。放疗患者出现口干后,可饮用绿茶、冷水或其它非碳酸冷饮料,临床中,一些含氟的漱口水或唾液替代品可缓解口干症状。
3、放射性龋齿
放射治疗中易发生龋齿的原因是放疗破坏唾液腺分泌,改变了唾液的质量,使唾液对碳水化合物和酸的清除能力减弱,导致口腔内细菌滋生,牙齿抗酸性减弱,从而龋齿的形成概率大大增加。为预防龋齿,放疗前可请口腔科医生检查,治疗口腔病症。需要注意的是,行拔牙等口腔手术的患者,放疗需在手术后至少2周进行,放疗后,牙齿可能逐渐松动,牙冠头脱落,一般需三年以上才能拔牙。放疗期间使用中性氟化物凝胶或洗必泰凝胶可降低口腔细菌致龋毒力 。
4、放射性骨髓炎
人体的下颌骨骨质致密,血供较差,较上颌骨更易在放疗过程中发生病变,引发炎症、血栓形成,造成颌骨供血不足,结合患者牙体组织损伤,进而会形成放射性骨髓炎,供血不足情况严重的,可能发生骨坏死,临床中常表现为颌骨剧烈疼痛以及口臭等多种症状。为预防放射性骨髓炎发生,应放疗前常规牙周清洁,放疗期间注意口腔卫生,坚持用含氟牙膏刷牙,每天至少3次,防止口腔感染。
5、张口受限
当咀嚼肌或颌骨关节受到放疗照射时,周围细胞变性、纤维化,出现张口受限。对于预计可能出现张口受限的患者,应在放疗期间加强开口训练,起床后、睡觉前张口大开50次,还可采用适度厚度的楔形硬橡皮块或阶梯形木块作开口器,逐渐增加厚度,使开口逐渐增大。张口受限症状可在放疗结束后持续3-6个月,该期间仍需继续加强张口训练。
6、舌下颅神经受损
放疗可对舌下神经造成一定的损伤,临床表现为一侧舌出现萎缩、瘫痪,严重影响进食及语言交流。神经损伤多为不可逆性,维生素、激素的使用对减少舌下神经的损伤有积极的作用。
此外,放疗后照射区域的皮肤可出现色素沉着、变黑,毛发脱落等症状,这些多可在放疗结束后1-2月可缓解。放疗后若出现面部、颈部皮肤肿胀,多由淋巴回流不畅所致,3-6个月可逐渐恢复正常。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接受头颈部放疗的患者,常常会伴有紧张、焦虑的情绪,因此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积极的心态以及家人陪伴鼓励尤为重要。
作者简介:张旼旼,1986.05,女,江苏盐城人,硕士,住院医师,研究方向:肿瘤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