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初中阶段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好物理概念是初中物理教师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简要论述了物理概念教学中的注意事项,并提出一些教学方法,希望能对初中物理教师今后的概念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物理概念 创设物理环境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071
物理教学中常听到教师抱怨,学生学得不活,只会死记硬背,遇到实际问题就一筹莫展。究其根源在于教师在概念教学之初没有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概念获得的全过程。因此,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就无法做到举一反三,灵活应对。实际上,学生只有掌握好物理概念,才能正确理解物理事实,掌握物理规律和原理,才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准确牢固地建立起物理概念,是物理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物理概念的引入
对于枯燥的物理概念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物理概念学习兴趣,主要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学内容、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物理概念,然后将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使物理概念变成学生头脑中的概念。
概念的引入这一环节的核心是教师要为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创设必要的物理环境,提供一定的感性认识。概念学习的思维基础是学生头脑中的感性认识,只有学生对相关的物理现象及其特征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知识体系的物理概念。
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明白原有概念的局限,从而让学生了解引入新的物理概念的缘由。例如对于“密度”这一概念的引入,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物体,让学生先猜测它们的重量和质量,然后用手分别试一下轻重。进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相同的试管内倒入相同质量的不同液体,比较它们的体积,这样,通过比较就能使学生明确:物质的体积和质量不成正比。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出疑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根据物体的色、味、重量等来辨别它们的特征,但对于两种色、味、重量相同的物体,有什么办法来区别它们呢?”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便能发现物体的新特征,从而加深头脑中对于单位体积质量的理解,这样,教师便轻松地引入了密度这个概念。
二、物理概念在学生知识体系中的构建
物理学是借助“物”来求“理”的学习过程。物理概念是物理现象和物理事实的本质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理性反映。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教师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像为学生列举现实生活中实例、观察实物、示意图、做实验等等,让学生对物理现象先有自己的认识,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共同特征,最后共同总结出物理概念的内涵,进而引出物理概念涉及的规范定义及公式、单位等等。例如,对于物体运动速度这个概念的形成的引入,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的实例出发,如在进行游泳比赛或赛跑,运动员的运动快慢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因为谁是运动最快谁就是冠军。那么,在场的观众是如何知道谁最快的呢?裁判员又是以什么为标准确定参赛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呢?对此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归纳并做小结。一般来说,指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通常用以下的两种方法:1.如果物体运动的时间相同,就可以比较物体运动的路程长短,路程长则运动快;2.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程相同,就可以比较物体运动的路程长短,路程长则运动快。通过比较两种的方法,使学生明白物体运动快慢与运动的路程和通过的路程所用的时间两个因素有关,从而便能轻而易举地引出速度的概念了。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师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的前提是学生首先获得丰富的、助于形成相关概念的感性材料,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能总结出物理概念的内涵。如果教师在让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后直接给出相关概念的定义,不仅学生不能充分地理解相关物理概念的定义,还会影响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
三、物理概念的理解
学生头脑中一个物理概念建构起来后,教师要恰当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概念,并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只有这样,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才是牢固的,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应用。因此,要是学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教师要做出以下努力:1.引导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及其规律。学生在理解了物理概念并在头脑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物理概念体系后,就必须能准确把握住概念的本质。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做好演示工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物理现象的逻辑体系,并建立属于自己的物理概念体系。2.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真正内涵。物理概念都有自身确定的内涵,教师只有指导学生理解了物理概念的真正内涵,才能使学生详细的地、深刻地理解所学习的物理概念。3.引导学生辨明概念之间的异同之处。在初中物理学习内容中,有些概念非常相似,但本质意义却有着天壤之别。在具体的教学中,就需要教师既注意引导学生把握某一概念的本质内涵,又要注意让他们明确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发现彼此之间的联系的教学方法来为学生讲清这些概念,让学生明确相似概念的异同之处。这对于帮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有巨大的帮助。
四、物理概念的巩固
学生在形成概念的初期,对概念的掌握往往是不完全、不深刻的。并且常和已学过的旧概念发生混淆。这就需要在练习过程中通过有关的练习,利用概念解决问题来巩固和加深他们对概念的掌握。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概念,就看他们能否回答“概念是怎样引出来的?怎样形成或建立的?与其他概念有何关系?”这样几个问题。因此,在概念上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要编撰适当的例题,变化条件,多方设问,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艺术,而且教无定法。因此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概念教學的水平。但是,无论教师讲课采用什么方法,都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除了教师的教法辅助外,还靠学生自身的观察与实践才能获得。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去学习知识。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独立思考并掌握各门学科的规律。只有学生通过自己观察与实践学习到的物理概念,才能是印象深刻和记忆牢固的知识内容,也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境界。
【关键词】物理概念 创设物理环境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071
物理教学中常听到教师抱怨,学生学得不活,只会死记硬背,遇到实际问题就一筹莫展。究其根源在于教师在概念教学之初没有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概念获得的全过程。因此,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就无法做到举一反三,灵活应对。实际上,学生只有掌握好物理概念,才能正确理解物理事实,掌握物理规律和原理,才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准确牢固地建立起物理概念,是物理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物理概念的引入
对于枯燥的物理概念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物理概念学习兴趣,主要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学内容、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物理概念,然后将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使物理概念变成学生头脑中的概念。
概念的引入这一环节的核心是教师要为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创设必要的物理环境,提供一定的感性认识。概念学习的思维基础是学生头脑中的感性认识,只有学生对相关的物理现象及其特征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知识体系的物理概念。
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明白原有概念的局限,从而让学生了解引入新的物理概念的缘由。例如对于“密度”这一概念的引入,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物体,让学生先猜测它们的重量和质量,然后用手分别试一下轻重。进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相同的试管内倒入相同质量的不同液体,比较它们的体积,这样,通过比较就能使学生明确:物质的体积和质量不成正比。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出疑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根据物体的色、味、重量等来辨别它们的特征,但对于两种色、味、重量相同的物体,有什么办法来区别它们呢?”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便能发现物体的新特征,从而加深头脑中对于单位体积质量的理解,这样,教师便轻松地引入了密度这个概念。
二、物理概念在学生知识体系中的构建
物理学是借助“物”来求“理”的学习过程。物理概念是物理现象和物理事实的本质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理性反映。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教师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像为学生列举现实生活中实例、观察实物、示意图、做实验等等,让学生对物理现象先有自己的认识,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共同特征,最后共同总结出物理概念的内涵,进而引出物理概念涉及的规范定义及公式、单位等等。例如,对于物体运动速度这个概念的形成的引入,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的实例出发,如在进行游泳比赛或赛跑,运动员的运动快慢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因为谁是运动最快谁就是冠军。那么,在场的观众是如何知道谁最快的呢?裁判员又是以什么为标准确定参赛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呢?对此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归纳并做小结。一般来说,指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通常用以下的两种方法:1.如果物体运动的时间相同,就可以比较物体运动的路程长短,路程长则运动快;2.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程相同,就可以比较物体运动的路程长短,路程长则运动快。通过比较两种的方法,使学生明白物体运动快慢与运动的路程和通过的路程所用的时间两个因素有关,从而便能轻而易举地引出速度的概念了。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师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的前提是学生首先获得丰富的、助于形成相关概念的感性材料,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能总结出物理概念的内涵。如果教师在让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后直接给出相关概念的定义,不仅学生不能充分地理解相关物理概念的定义,还会影响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
三、物理概念的理解
学生头脑中一个物理概念建构起来后,教师要恰当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概念,并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只有这样,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才是牢固的,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应用。因此,要是学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教师要做出以下努力:1.引导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及其规律。学生在理解了物理概念并在头脑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物理概念体系后,就必须能准确把握住概念的本质。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做好演示工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物理现象的逻辑体系,并建立属于自己的物理概念体系。2.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真正内涵。物理概念都有自身确定的内涵,教师只有指导学生理解了物理概念的真正内涵,才能使学生详细的地、深刻地理解所学习的物理概念。3.引导学生辨明概念之间的异同之处。在初中物理学习内容中,有些概念非常相似,但本质意义却有着天壤之别。在具体的教学中,就需要教师既注意引导学生把握某一概念的本质内涵,又要注意让他们明确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发现彼此之间的联系的教学方法来为学生讲清这些概念,让学生明确相似概念的异同之处。这对于帮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有巨大的帮助。
四、物理概念的巩固
学生在形成概念的初期,对概念的掌握往往是不完全、不深刻的。并且常和已学过的旧概念发生混淆。这就需要在练习过程中通过有关的练习,利用概念解决问题来巩固和加深他们对概念的掌握。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概念,就看他们能否回答“概念是怎样引出来的?怎样形成或建立的?与其他概念有何关系?”这样几个问题。因此,在概念上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要编撰适当的例题,变化条件,多方设问,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艺术,而且教无定法。因此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概念教學的水平。但是,无论教师讲课采用什么方法,都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除了教师的教法辅助外,还靠学生自身的观察与实践才能获得。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去学习知识。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独立思考并掌握各门学科的规律。只有学生通过自己观察与实践学习到的物理概念,才能是印象深刻和记忆牢固的知识内容,也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