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教学是课改的一大追求,是语文教学永恒的话题。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语文课堂 有效性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7-0135-01
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怎样让语文学科成为学生最感兴趣的科目,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而不厌、流连忘返的天地,使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现本人就此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关注课堂的第一分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同样适合于课堂。40分钟里第一分钟做什么事,说什么话,大有学问,最基本原则是运用各种方法在教学的第一时间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进入角色。比如,用微笑感染学生的情绪;用静候观察法收敛学生散乱的心情;用设置悬念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等。例如,我在教学《小桥流水人家》时,从本地方的资源入手,上课时我问:“同学们,你们去过玉龙湖吗?那儿的景观怎样?在那儿心情好不好?”学生回答时多用“湖水清澈,景色美丽,心情愉快。”于是我说:“在当代有这样一位作家,她的心情与我们恰恰相反,听到潺潺的流水声,面对祖国神奇秀丽的自然景观,却心情悲凉孤寂,你们知道这人是谁吗?她的心情为什么和常人不同呢?”于是,同学们带着悬念怀着好奇步入课文。
二、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往今来,中外一些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肯定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些手段,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乐而忘疲”。如在教学《晏子使楚》、《半截蜡烛》、《打电话》时,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这就培养了学生听、说、读、记等各方面的能力;还可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常常创造一个竞争的学习环境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等。
三、充分尊重相信学生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一直强调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生动活泼地得到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充分尊重相信学生”。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学生能完成的事让学生自己做,学生不能完成的事教师要设台阶也让学生自己做,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他们的学习成果。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更多地关注以下问题:哪些知识让学生做,做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该设置台阶,设置多高的台阶?哪个环节需要点拨,点拨到什么火候?哪些方面应鼓励,鼓励他们向什么方向发展?……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发展才是全面的。
四、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逐步掌握方法。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首先,我觉得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在教学中,预习应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教给方法;二是提出要求;三是检查效果。如在教学小说《草船借箭》一课,我主要是以人物分析、感受人物形象为重点,而这一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时期,这是学生不熟悉的一段历史,所以在预习时,我除了布置常规的字词预习外,还提出了以下要求:①请查阅相关资料,自读《三国演义》,了解其主要内容;②请速读课文,看看文中写了哪些人,弄清他们的身份;③精读课文,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感受人物形象。这样预习既提供了方法,又做到了明确具体,使学生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其次,以读为本,讲练结合。课文必须以读为主,在读好的基础上把讲练结合起来,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保证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来朗读,而且朗读前要给学生提出要求或讲明目的。初读前,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子、读通课文;也可设置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表述性朗读,留足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如果是个别朗读,还可为其他学生布置任务,使他们边听边思考。如果是集体朗读则要求学生读得整齐而有气势。
再次,讲读要紧密结合。讲解须重点突出,切忌面面俱到。通常可把文章结构作为教学重点,讲读不仅要让学生懂得文章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理解文章怎样写,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具体说来,要让学生懂得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详写,哪些略写,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各段内容与中心有的关系。
最后,讲和练要结合起来。知识是懂不懂的问题,技能是会不会的问题,要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必须实行讲练结合。在讲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练习,在练习上抓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笔头表达能力来加强字词句的联系。课堂上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回答问题、复述课文等,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说、写的能力。
五、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句话蕴含着朴素的道理。作为教师,如果学生喜欢,其教育行为就成为了无形的亲和力。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无意中起着信号、感染和动力作用,具有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功能和催化作用。教师良好的情绪、融洽的师生关系、活跃的课堂气氛都能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偏爱优秀学生,多鼓励后进生。根据学生差异的客观性,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和引导,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相信学生,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还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做学生喜欢的教师,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堂 有效性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7-0135-01
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怎样让语文学科成为学生最感兴趣的科目,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而不厌、流连忘返的天地,使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现本人就此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关注课堂的第一分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同样适合于课堂。40分钟里第一分钟做什么事,说什么话,大有学问,最基本原则是运用各种方法在教学的第一时间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进入角色。比如,用微笑感染学生的情绪;用静候观察法收敛学生散乱的心情;用设置悬念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等。例如,我在教学《小桥流水人家》时,从本地方的资源入手,上课时我问:“同学们,你们去过玉龙湖吗?那儿的景观怎样?在那儿心情好不好?”学生回答时多用“湖水清澈,景色美丽,心情愉快。”于是我说:“在当代有这样一位作家,她的心情与我们恰恰相反,听到潺潺的流水声,面对祖国神奇秀丽的自然景观,却心情悲凉孤寂,你们知道这人是谁吗?她的心情为什么和常人不同呢?”于是,同学们带着悬念怀着好奇步入课文。
二、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往今来,中外一些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肯定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些手段,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乐而忘疲”。如在教学《晏子使楚》、《半截蜡烛》、《打电话》时,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这就培养了学生听、说、读、记等各方面的能力;还可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常常创造一个竞争的学习环境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等。
三、充分尊重相信学生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一直强调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生动活泼地得到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充分尊重相信学生”。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学生能完成的事让学生自己做,学生不能完成的事教师要设台阶也让学生自己做,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他们的学习成果。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更多地关注以下问题:哪些知识让学生做,做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该设置台阶,设置多高的台阶?哪个环节需要点拨,点拨到什么火候?哪些方面应鼓励,鼓励他们向什么方向发展?……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发展才是全面的。
四、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逐步掌握方法。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首先,我觉得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在教学中,预习应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教给方法;二是提出要求;三是检查效果。如在教学小说《草船借箭》一课,我主要是以人物分析、感受人物形象为重点,而这一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时期,这是学生不熟悉的一段历史,所以在预习时,我除了布置常规的字词预习外,还提出了以下要求:①请查阅相关资料,自读《三国演义》,了解其主要内容;②请速读课文,看看文中写了哪些人,弄清他们的身份;③精读课文,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感受人物形象。这样预习既提供了方法,又做到了明确具体,使学生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其次,以读为本,讲练结合。课文必须以读为主,在读好的基础上把讲练结合起来,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保证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来朗读,而且朗读前要给学生提出要求或讲明目的。初读前,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子、读通课文;也可设置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表述性朗读,留足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如果是个别朗读,还可为其他学生布置任务,使他们边听边思考。如果是集体朗读则要求学生读得整齐而有气势。
再次,讲读要紧密结合。讲解须重点突出,切忌面面俱到。通常可把文章结构作为教学重点,讲读不仅要让学生懂得文章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理解文章怎样写,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具体说来,要让学生懂得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详写,哪些略写,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各段内容与中心有的关系。
最后,讲和练要结合起来。知识是懂不懂的问题,技能是会不会的问题,要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必须实行讲练结合。在讲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练习,在练习上抓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笔头表达能力来加强字词句的联系。课堂上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回答问题、复述课文等,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说、写的能力。
五、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句话蕴含着朴素的道理。作为教师,如果学生喜欢,其教育行为就成为了无形的亲和力。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无意中起着信号、感染和动力作用,具有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功能和催化作用。教师良好的情绪、融洽的师生关系、活跃的课堂气氛都能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偏爱优秀学生,多鼓励后进生。根据学生差异的客观性,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和引导,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相信学生,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还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做学生喜欢的教师,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