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约30%的原发子宫内膜癌(EC)为高突变性微卫星不稳定(MSI-H)型,13%~30%的复发性EC为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型。鉴于EC中存在免疫失调,免疫检查点阻断(ICB)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既可用作单一疗法,也可与细胞毒化疗、其他免疫疗法或靶向治疗联合使用。在MSI-H型或dMMR型晚期EC中,PD-1抑制剂多塔利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的缓解率分别为49%和57%,而PD-L1抑制剂阿维鲁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的缓解率分别为27%和43%。在微卫星稳定(MSS)型或PD-L1阳性的晚
【机 构】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妇瘤科,北京 100021默沙东实验室中国医学事务部,默沙东(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 20023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约30%的原发子宫内膜癌(EC)为高突变性微卫星不稳定(MSI-H)型,13%~30%的复发性EC为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型。鉴于EC中存在免疫失调,免疫检查点阻断(ICB)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既可用作单一疗法,也可与细胞毒化疗、其他免疫疗法或靶向治疗联合使用。在MSI-H型或dMMR型晚期EC中,PD-1抑制剂多塔利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的缓解率分别为49%和57%,而PD-L1抑制剂阿维鲁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的缓解率分别为27%和43%。在微卫星稳定(MSS)型或PD-L1阳性的晚期EC中,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和多塔利单抗以及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阿维鲁单抗、度伐利尤单抗均有一定程度的抑癌活性,缓解率为3%~23%。基于一项Ⅰb/Ⅱ期研究得到的实质性成果,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于2019年加速批准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非MSI-H型或非dMMR型、治疗后进展的晚期EC。尽管目前的研究成果意义重大,但深入理解疾病缓解和耐药的分子及免疫学驱动因素对优化下一代EC治疗研究的设计至关重要。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3种结肠癌细胞株SW480、SW620和COLO205培养液中前梯度蛋白2(AGR2)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不同浓度外源性AGR2对SW620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肠癌细胞SW480、SW620和COLO205培养液中AGR2蛋白表达水平。将SW620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前梯度蛋白2同源人重组蛋白(rAGR2)低浓度组(100μg/ml)和rAGR2高浓度组(200μg/ml),采用CCK-8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不同浓度rAGR2
目的探索术前Naples预后评分(NPS)对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扬州大学附属泰兴人民医院胸外科接受食管癌根治术的134例患者,根据术前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NLR)以及淋巴细胞计数与单核细胞计数的比值(LMR)的中位值计算NPS,并将患者分为NPS0分组(20例)、NPS1或2分组(62例)和NPS3或4分组(52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行log-rank检验,应用C
目的探讨胶质瘤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早期复发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经病理诊断为胶质瘤的患者。运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行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胶质瘤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因素,并建立早期复发预测模型。结果术后12个月内和24个月内的复发率分别为26.6%(25/94)和39.4%(37/9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χ2=9.59,P=0.008)、肿瘤切除程度(χ2=14.2
目的研究多西他赛、顺铂和氟尿嘧啶联合化疗(TPF方案)同步调强放疗(IMRT)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筛选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河北省退役军人总医院收治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93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2组,观察组(47例)给予TPF方案同步IMRT,对照组(46例)给予PF方案(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同步IMRT。治疗结束后的1个月内复查食管钡餐、胸部及上腹部CT,评估其近期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情况;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以总生存期(OS)评估其远期疗
目的观察特瑞普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二线以上治疗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19年9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56例MSI-H型mCR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贝伐珠单抗治疗,试验组使用特瑞普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ORR为60.71%(17/28),DCR为75.00%(21/28
目的评价192Ir近距离放疗联合外照射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7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2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192Ir近距离放疗联合外照射,首先给予经皮肝胆道支架置入,然后行外照射放疗(放疗剂量45Gy,分25次),再给予192Ir近距离放疗(放疗剂量20Gy,分4次),并化疗4~6个周期。评价近期及远期疗效,并分析治疗前后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CA19-9、总胆红素(TBIL
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疗法的结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基于SBRT的免疫调节效应,SBRT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可应用于各期别NSCLC。SBRT联合ICI治疗模式需不断探索以发挥最佳的放射免疫协同作用。
结直肠癌(CRC)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近年来研究发现,具核梭杆菌(Fn)与CRC的发生呈正相关。在CRC癌变的发生过程中,Fn可通过诱导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引发慢性炎症反应、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诱导化疗耐药、促进肿瘤基因和微小RNA表达、调控糖酵解等途径发挥重要作用。
肿瘤免疫原性细胞死亡是调节性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由包括化疗药物、放疗、溶瘤病毒、纳米载体药物和光动力在内的应激压力驱动,可以诱导针对肿瘤死亡细胞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对其深入研究可为抗肿瘤免疫和肿瘤的临床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方式多样,除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尤其是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改善了NSCLC患者的生存,部分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为一线用药。目前常用的PD-L1抑制剂有阿特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和阿维鲁单抗,联合疗法包括联合化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