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密市是全国第二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建设年限2010-2012年。利用3的时间,建设节水灌溉面积9万亩,受益人口3.54万人,供水能力得到增强,农业灌溉条件得到改善,节水效果明显,加快了项目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步伐,有力促进了农业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党和政府又为民办的一件实事好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通过工程建设,积累经验,为当地今后小农水工程建设发展方向进行了有意探索和尝试,具有较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 建设成效 经验建议
中图分类号:TV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1-0137-01
高密市是全国第二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从2010年开始,利用3年的时间,对境内南部缓丘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新建、扩建和改造,对改善农田水利基础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保持水土改善生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小农水项目建设基本成效
高密市小农水项目覆盖密水街道、柴沟镇和井沟镇3处镇街,受益村61个,受益人口3.54万人。项目包括马旺水库、拒城河水库、王吴水库、李家庄水库灌区和红旗扬水站灌区工程,建设节水灌溉面积9万亩。工程灌溉设计保证率75%,相应的防洪设计标准10年一遇,地震基本烈度按7度设防。水利设施配套延伸到田间地头,渠成网、沟涵通、水满塘、灌排畅,有利于农田旱涝保丰收。基本成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农业基础条件逐步改善。小农水项目建成后,年新增供水能力1330万立方米,建设节水灌溉面积9万亩,其中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6万亩,有力地改善了项目区贫水枯水的状况,即使在大旱情况下也能保证增产增效。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超过2万吨,项目区农民年人均增收900元。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干旱缺水是该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受其影响,当地种植结构单一,且旱作低产。小农水项目建成后,解决了项目区农业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为种植经济作物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快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步伐。新增土豆、花生、绿化苗木等各类经济作物2.7万亩,新增经济作物产值3343万元,项目区逐步向高效、多元的种植模式转变,促进了“两高一优”现代农业发展。
节水和水土保持效果明显。通过工程建设,供水渠道由传统土渠改造为混凝土防渗渠道或PVC灌溉管道,跑冒滴漏现象得到根本改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提高到0.817,年节水975万立方米。在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同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水漫灌对土地的冲刷,有利于水土保持。
农村更加和谐稳定。农田水利建设是功在当代、立在长远的民心工程。小农水项目的建成既促进了农田林网、道路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又美化了农村环境,促进了农民增收。项目区的农民一致认为这是党和政府为贫水区办的一件实事好事,群众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加快发展发家致富上来,农业农村各项事业呈现出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小农水项目建设的主要措施
小农水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成效显著,主要得益于以下五个方面:
强化领导,精心组织。高密市成立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协调有关方面各司其职。2010年市政府批准成立了“高密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建设局”为项目建设法人,对工程负总责。工程建设局委托山东海逸恒安招标有限公司代理进行了工程施工和监理招标工作,经评标确定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有效地组织了工程建设。
科学规划,规划先行。项目立项前,我们依据上级关于小农水建设的要求,结合高密市水土资源条件、水利工程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对改造区域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论证,有效地防止工程盲目上马和建设走样。坚持集中资金投入、集中连片建设的原则,重点解决制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卡脖子”工程和“最后一公里工程”。选择水利设施与农业生产矛盾最突出的镇、村实施建设,更好地发挥工程效益,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注重规划的长远性和连续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为后续扩大建设规模奠定了基础和有益探索。
积极筹措,多元投资。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积极争取和用好用活上级资金及地方配套资金。该项目总投资8400多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70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3550万元,潍坊市级配套1170万元,县级配套1200万元。同时,充分发挥受益村投劳折资的积极性,三年共投劳折资800万元。
严抓质量,高标准建设。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严格按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细则》进行监督检查,根据不同工程的不同建设要求设置质量控制点,严格保证各工序质量。严格检验建筑材料、产品质量和施工设备,全程检查施工现场、工程验收记录、技术指标、水电以及信息化监控量测设备安装等建设环节,确保材料、设备、技术标准完全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积极采用全自动变频供水技术,配备信息化测水量水系统、土壤墒情自动测报系统、电磁流量计及低水位报警系统等,保证了小农水建设的高标准。
强化配套,重建重管。成立了王吴水库、马旺水库、拒城河水库、李家庄水库和红旗扬水站五处灌区用水户协会,落实了办公场所,健全了机构设置,工程完成后全部交由灌区用水户协会运行管理。制定完善水价改革方案,合理确定终端用水价格,推行“按方收费”和“超计划用水加价”、“水价、水量、水费征收”公示制度。水利局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对用水户协会进行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以更好地管护水利设施。
三、进一步推进小农水建设的建议
尽力争取新一轮建设立项。高密市水资源相对缺乏,继续进行小农水改造建设对提升全市农业非常必要。除已改造的少部分外,尚有一大批农田需要加快改造建设,下一步的改造任务依然艰巨。从今年开始,国家新一轮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项目要开始建设,目前我局正在编制规划,争取项目立项,新一轮建设规划含盖姜庄、柴沟和井沟三处镇街约8.15万亩农田。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提升高密市农业综合生产水平。
统筹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小农水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相连。近年来,高密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小农水建设要紧密配合产业变化的实际,既要考虑眼前,又要注重长远发展趋势,确保工程效益更大,使用期限更长,带动群众致富的能力更强。工作中,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做好长期规划,使产业结构升級具有连续性;强调切实高效,让群众真正享受到工程建设带来的实际收益的改变;更具市场开拓性,以市场为导向,有针对性、方向性的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农业技术的指导与普及。
注重技术创新。采用并不断普及管道恒压控制等新技术,U型砼渠道衬砌机等新设备,强调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使工程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密切结合,使工程建设达到高效性和生态性的统一。
加强工程管理与维护。完善工程管护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管护人员的培训,提高管护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成立管护组织,使管护工作系统化、完整化;进一步明确制度,推动产权制度改革,明确产权,使利益更加直接;深化完善制度,使管护工作有章可循;行政执法常态化,强化对管护工作的监督检查。通过这些措施,努力达到工程项目有人建、有人管、共赢发展的良好状态。
作者简介
张坤乾,出生于1975年12月,男,工程师,山东省高密市人。现工作单位:高密市水资源与河道管理处。研究方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 建设成效 经验建议
中图分类号:TV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1-0137-01
高密市是全国第二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从2010年开始,利用3年的时间,对境内南部缓丘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新建、扩建和改造,对改善农田水利基础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保持水土改善生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小农水项目建设基本成效
高密市小农水项目覆盖密水街道、柴沟镇和井沟镇3处镇街,受益村61个,受益人口3.54万人。项目包括马旺水库、拒城河水库、王吴水库、李家庄水库灌区和红旗扬水站灌区工程,建设节水灌溉面积9万亩。工程灌溉设计保证率75%,相应的防洪设计标准10年一遇,地震基本烈度按7度设防。水利设施配套延伸到田间地头,渠成网、沟涵通、水满塘、灌排畅,有利于农田旱涝保丰收。基本成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农业基础条件逐步改善。小农水项目建成后,年新增供水能力1330万立方米,建设节水灌溉面积9万亩,其中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6万亩,有力地改善了项目区贫水枯水的状况,即使在大旱情况下也能保证增产增效。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超过2万吨,项目区农民年人均增收900元。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干旱缺水是该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受其影响,当地种植结构单一,且旱作低产。小农水项目建成后,解决了项目区农业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为种植经济作物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快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步伐。新增土豆、花生、绿化苗木等各类经济作物2.7万亩,新增经济作物产值3343万元,项目区逐步向高效、多元的种植模式转变,促进了“两高一优”现代农业发展。
节水和水土保持效果明显。通过工程建设,供水渠道由传统土渠改造为混凝土防渗渠道或PVC灌溉管道,跑冒滴漏现象得到根本改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提高到0.817,年节水975万立方米。在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同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水漫灌对土地的冲刷,有利于水土保持。
农村更加和谐稳定。农田水利建设是功在当代、立在长远的民心工程。小农水项目的建成既促进了农田林网、道路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又美化了农村环境,促进了农民增收。项目区的农民一致认为这是党和政府为贫水区办的一件实事好事,群众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加快发展发家致富上来,农业农村各项事业呈现出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小农水项目建设的主要措施
小农水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成效显著,主要得益于以下五个方面:
强化领导,精心组织。高密市成立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协调有关方面各司其职。2010年市政府批准成立了“高密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建设局”为项目建设法人,对工程负总责。工程建设局委托山东海逸恒安招标有限公司代理进行了工程施工和监理招标工作,经评标确定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有效地组织了工程建设。
科学规划,规划先行。项目立项前,我们依据上级关于小农水建设的要求,结合高密市水土资源条件、水利工程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对改造区域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论证,有效地防止工程盲目上马和建设走样。坚持集中资金投入、集中连片建设的原则,重点解决制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卡脖子”工程和“最后一公里工程”。选择水利设施与农业生产矛盾最突出的镇、村实施建设,更好地发挥工程效益,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注重规划的长远性和连续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为后续扩大建设规模奠定了基础和有益探索。
积极筹措,多元投资。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积极争取和用好用活上级资金及地方配套资金。该项目总投资8400多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70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3550万元,潍坊市级配套1170万元,县级配套1200万元。同时,充分发挥受益村投劳折资的积极性,三年共投劳折资800万元。
严抓质量,高标准建设。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严格按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细则》进行监督检查,根据不同工程的不同建设要求设置质量控制点,严格保证各工序质量。严格检验建筑材料、产品质量和施工设备,全程检查施工现场、工程验收记录、技术指标、水电以及信息化监控量测设备安装等建设环节,确保材料、设备、技术标准完全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积极采用全自动变频供水技术,配备信息化测水量水系统、土壤墒情自动测报系统、电磁流量计及低水位报警系统等,保证了小农水建设的高标准。
强化配套,重建重管。成立了王吴水库、马旺水库、拒城河水库、李家庄水库和红旗扬水站五处灌区用水户协会,落实了办公场所,健全了机构设置,工程完成后全部交由灌区用水户协会运行管理。制定完善水价改革方案,合理确定终端用水价格,推行“按方收费”和“超计划用水加价”、“水价、水量、水费征收”公示制度。水利局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对用水户协会进行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以更好地管护水利设施。
三、进一步推进小农水建设的建议
尽力争取新一轮建设立项。高密市水资源相对缺乏,继续进行小农水改造建设对提升全市农业非常必要。除已改造的少部分外,尚有一大批农田需要加快改造建设,下一步的改造任务依然艰巨。从今年开始,国家新一轮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项目要开始建设,目前我局正在编制规划,争取项目立项,新一轮建设规划含盖姜庄、柴沟和井沟三处镇街约8.15万亩农田。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提升高密市农业综合生产水平。
统筹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小农水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相连。近年来,高密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小农水建设要紧密配合产业变化的实际,既要考虑眼前,又要注重长远发展趋势,确保工程效益更大,使用期限更长,带动群众致富的能力更强。工作中,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做好长期规划,使产业结构升級具有连续性;强调切实高效,让群众真正享受到工程建设带来的实际收益的改变;更具市场开拓性,以市场为导向,有针对性、方向性的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农业技术的指导与普及。
注重技术创新。采用并不断普及管道恒压控制等新技术,U型砼渠道衬砌机等新设备,强调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使工程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密切结合,使工程建设达到高效性和生态性的统一。
加强工程管理与维护。完善工程管护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管护人员的培训,提高管护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成立管护组织,使管护工作系统化、完整化;进一步明确制度,推动产权制度改革,明确产权,使利益更加直接;深化完善制度,使管护工作有章可循;行政执法常态化,强化对管护工作的监督检查。通过这些措施,努力达到工程项目有人建、有人管、共赢发展的良好状态。
作者简介
张坤乾,出生于1975年12月,男,工程师,山东省高密市人。现工作单位:高密市水资源与河道管理处。研究方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