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列举了油田井下作业现场存在的主要隐患,如起下作业、射孔作业、带砂作业、高压作业、带酸作业、打捞解卡作业、磨套铣作业、高空作业以及防喷防爆等隐患,同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
【关键词】油田 井下作业 安全管理
1 井下作业现场存在的主要隐患
井下作业施工点较多、涉及面较广,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施工,危险因素和安全隐患也较复杂,概括起来主要隐患有:起下作业、射孔作业、带砂作业、高压作业、带酸作业、打捞解卡作业、磨套铣作业、高空作业以及防喷防爆等。
(1)起下作业是井下作业最频繁的施工之一。由于起下作业前没有检查刹车系统,刹车失控造成顿钻事故,或因超速起下造成顿钻甚至落物事故。没有检查提升系统,在重负荷作用下,发生大绳断落事故。井口操作不熟练造成单吊环伤人。无证操作,不熟练绞车操作规程而发生顶天车、顿钻,甚至管柱落井等恶性事故。
(2)射孔作业是井下作业施工的重要工序,也是易发生井喷事故的施工。施工前因没有合理选配压井液而引发井喷,或因没有合理选择射孔方式而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或因防喷装置没有检查、试压而发生井喷,没有准备好抢喷工具及配件,致使抢喷失败造成事故。
(3)带砂作业主要指冲砂、填砂、防砂、压裂等作业。由于施工中地层砂或工程砂均需经过油管或油套管环形空间,因此,均有沉砂卡钻的危险。冲砂施工会因排量过小,接单根过慢,循环冲洗不充分等造成砂卡管柱。填砂施工会因填砂后上起管柱不够高而砂卡管柱。防砂会因携砂液能变坏等原因而砂卡管柱,或因防砂工具掉落造成落物事故。压裂施工混砂比过大,加砂速度过快,排量过小及压后放压过猛等造成砂堵、砂卡事故。
(4)高压作业主要包括封堵、压裂、气举、气井作业等。由于这些作业均属高压施工,地面管线、施工管柱、井口装置等均承受高压。由于选择、试压、检查、安装、固定等问题会造成管线刺漏,闸阀渗漏及管柱弯曲等故障。封堵作业因堵剂性能变坏,施工超时,管柱漏失等造成卡阻或施工失败。压裂施工因油管强度不够、压裂液变质、封隔器不工作及放压控制不当造成事故。气举作业因放喷控制不当引起地层出砂造成事故。气井作业不但在高压下作业,而且易引发井喷爆炸事故。由于井口装置、防喷器等选择、检查、试压等问题造成井口失控,还会因射孔、压井、排液等措施不当引起井喷,甚至爆炸等。
(5)带酸作业主要指酸化、酸压作业。由于酸的腐蚀性及高压作业,易发生人员烧伤,设备管线、管柱等故障,应严格检查管线、管柱及井口装置防止事故发生。
(6)打捞解卡作业是处理井下事故作业,由于井下事故情况千差万别,并且打捞解卡负荷较大,易发生提升系统大绳断裂,井架倒塌事故,还会因打捞操作失误,选择工具、下探深度等不当,造成遇卡遇阻等事故。解卡施工排量、钻压、转速等参数控制不当也会造成事故。
2 加强井下作业安全管理的措施
2.1 “一会两保三思考”
井下作业现场属于高压、高风险环境,在安全管理中我们的主要措施是“一会两保三思考”。“一会”就是开好班组“牢骚会”,让大家揭“三违”、查隐患,畅所欲言,从而实现消除隔阂矛盾的目的,营造和谐稳定的安全生产氛围。“两保”一是“岗位互保”,岗位员工互相监督,出现“三违”不仅处理直接责任人,而且处理当班班长、带班干部,促进落实制度、执行标准、风险识别、安全措施、工作交接、工序交底、巡检部位等七个方面到位。二是推行“家属联保”,队干部定期家访,通报员工工作情况,宣传近期事故案例,引导员工家属常吹安全之风,帮助员工绷紧安全弦。“三思考”是引导员工在施工作业前坚持思考3分钟,努力消除施工作业中的习惯性违章、无知性违章。“施工作业前思考三分钟”的内容包括“六想六清楚”,即想工作任务任务必清,想工作标准标准必清,想作业风险风险必清,想风险制措施必清,想违章代价代价必清,想应急措施措施必清。
2.2 重视员工的安全教育
结合工艺、设备与介质等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提高员工的反违章意识,确保安全行为受控。根据MIBK的化学性质,各类灭火器材使用、防毒面具的佩戴、灭火知识掌握应该成为装置安全教育的重点。
2.3 提高员工素质
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实战能力,尤其是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加强应急预案演练,使员工切实掌握一些紧急情况的常见处理方法,切实做到会判断、会处理异常现象,及时化解影响装置安稳运行的危险因素,将影响和损失降至最小。针对不同的季节、不同时期的安全工作特点,建立全员参加的风险识别和消减的长效机制,对查出的各类风险,实施动态管理,逐项制定消减措施,消除生产安稳运行的潜在隐患。
2.4 把好监护和分析关
检维修作业一直是现场管理的难点,要切实发挥监护人“保证安全、保证质量、保证进度”的三个作用,对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进行交底,落实好施工作业中的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提高分析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使分析数据既有代表性又有准确性,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采取不定时、不定点、不通知的方式,深入一线对重点施工、大型搬迁做到全过程监督,对施工现场的各种机械设备、电器设备、井控设施、消防设施等进行“拉网式”检查,对安全生产重点单位进行长期“蹲点式”管理,进行异位安全监督制达到“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一种管理方法。该公司通过安全生产“动态化”管理,严查细找存在的安全隐患,不放过漏洞、不留死角、不讲情面,对所查处的安全隐患决不姑息迁就,勒令限期整改,并实行“安全隐患消除跟踪”,直到把隐患彻底消除、把不安全因素彻底解决。通过实施安全生产“动态化”管理,不仅及时发现整改了安全隐患,更促使各单位“随时处于迎检状态”,增强了干部职工安全生产意识,使他们规范的安全行为成为了常态。
2.5 建立区队互保联保制度
建立职工作业相互包保,班组管理人员相互联保,区队管理全部包保的制度,并签订包保协议,安全互保联保人员同职同责,享受同等安全奖励,承担同等安全处罚。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井下作业过程中,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麻痹是最大的隐患,责任是最好的防范,失职是最大的祸根,遵章是安全的保障,违章是事故的预兆。井下作业工作人员,只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政策、法律、行业规定和企业规定,提高警惕,履行职责,加强防范,完全可以实现作业现场的全面安全,将事故控制在零发状态。
参考文献
[1] 陈晓东.浅谈油田井下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2.(4)
[2] 蔡鹏.作业现场临时用电安全隐患及技术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8)
作者简介
杜荣,(1977,10—),男,籍贯:甘肃定西,汉族,大专,工程师,长城井下泰国项目GW97队,修井作业。
【关键词】油田 井下作业 安全管理
1 井下作业现场存在的主要隐患
井下作业施工点较多、涉及面较广,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施工,危险因素和安全隐患也较复杂,概括起来主要隐患有:起下作业、射孔作业、带砂作业、高压作业、带酸作业、打捞解卡作业、磨套铣作业、高空作业以及防喷防爆等。
(1)起下作业是井下作业最频繁的施工之一。由于起下作业前没有检查刹车系统,刹车失控造成顿钻事故,或因超速起下造成顿钻甚至落物事故。没有检查提升系统,在重负荷作用下,发生大绳断落事故。井口操作不熟练造成单吊环伤人。无证操作,不熟练绞车操作规程而发生顶天车、顿钻,甚至管柱落井等恶性事故。
(2)射孔作业是井下作业施工的重要工序,也是易发生井喷事故的施工。施工前因没有合理选配压井液而引发井喷,或因没有合理选择射孔方式而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或因防喷装置没有检查、试压而发生井喷,没有准备好抢喷工具及配件,致使抢喷失败造成事故。
(3)带砂作业主要指冲砂、填砂、防砂、压裂等作业。由于施工中地层砂或工程砂均需经过油管或油套管环形空间,因此,均有沉砂卡钻的危险。冲砂施工会因排量过小,接单根过慢,循环冲洗不充分等造成砂卡管柱。填砂施工会因填砂后上起管柱不够高而砂卡管柱。防砂会因携砂液能变坏等原因而砂卡管柱,或因防砂工具掉落造成落物事故。压裂施工混砂比过大,加砂速度过快,排量过小及压后放压过猛等造成砂堵、砂卡事故。
(4)高压作业主要包括封堵、压裂、气举、气井作业等。由于这些作业均属高压施工,地面管线、施工管柱、井口装置等均承受高压。由于选择、试压、检查、安装、固定等问题会造成管线刺漏,闸阀渗漏及管柱弯曲等故障。封堵作业因堵剂性能变坏,施工超时,管柱漏失等造成卡阻或施工失败。压裂施工因油管强度不够、压裂液变质、封隔器不工作及放压控制不当造成事故。气举作业因放喷控制不当引起地层出砂造成事故。气井作业不但在高压下作业,而且易引发井喷爆炸事故。由于井口装置、防喷器等选择、检查、试压等问题造成井口失控,还会因射孔、压井、排液等措施不当引起井喷,甚至爆炸等。
(5)带酸作业主要指酸化、酸压作业。由于酸的腐蚀性及高压作业,易发生人员烧伤,设备管线、管柱等故障,应严格检查管线、管柱及井口装置防止事故发生。
(6)打捞解卡作业是处理井下事故作业,由于井下事故情况千差万别,并且打捞解卡负荷较大,易发生提升系统大绳断裂,井架倒塌事故,还会因打捞操作失误,选择工具、下探深度等不当,造成遇卡遇阻等事故。解卡施工排量、钻压、转速等参数控制不当也会造成事故。
2 加强井下作业安全管理的措施
2.1 “一会两保三思考”
井下作业现场属于高压、高风险环境,在安全管理中我们的主要措施是“一会两保三思考”。“一会”就是开好班组“牢骚会”,让大家揭“三违”、查隐患,畅所欲言,从而实现消除隔阂矛盾的目的,营造和谐稳定的安全生产氛围。“两保”一是“岗位互保”,岗位员工互相监督,出现“三违”不仅处理直接责任人,而且处理当班班长、带班干部,促进落实制度、执行标准、风险识别、安全措施、工作交接、工序交底、巡检部位等七个方面到位。二是推行“家属联保”,队干部定期家访,通报员工工作情况,宣传近期事故案例,引导员工家属常吹安全之风,帮助员工绷紧安全弦。“三思考”是引导员工在施工作业前坚持思考3分钟,努力消除施工作业中的习惯性违章、无知性违章。“施工作业前思考三分钟”的内容包括“六想六清楚”,即想工作任务任务必清,想工作标准标准必清,想作业风险风险必清,想风险制措施必清,想违章代价代价必清,想应急措施措施必清。
2.2 重视员工的安全教育
结合工艺、设备与介质等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提高员工的反违章意识,确保安全行为受控。根据MIBK的化学性质,各类灭火器材使用、防毒面具的佩戴、灭火知识掌握应该成为装置安全教育的重点。
2.3 提高员工素质
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实战能力,尤其是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加强应急预案演练,使员工切实掌握一些紧急情况的常见处理方法,切实做到会判断、会处理异常现象,及时化解影响装置安稳运行的危险因素,将影响和损失降至最小。针对不同的季节、不同时期的安全工作特点,建立全员参加的风险识别和消减的长效机制,对查出的各类风险,实施动态管理,逐项制定消减措施,消除生产安稳运行的潜在隐患。
2.4 把好监护和分析关
检维修作业一直是现场管理的难点,要切实发挥监护人“保证安全、保证质量、保证进度”的三个作用,对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进行交底,落实好施工作业中的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提高分析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使分析数据既有代表性又有准确性,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采取不定时、不定点、不通知的方式,深入一线对重点施工、大型搬迁做到全过程监督,对施工现场的各种机械设备、电器设备、井控设施、消防设施等进行“拉网式”检查,对安全生产重点单位进行长期“蹲点式”管理,进行异位安全监督制达到“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一种管理方法。该公司通过安全生产“动态化”管理,严查细找存在的安全隐患,不放过漏洞、不留死角、不讲情面,对所查处的安全隐患决不姑息迁就,勒令限期整改,并实行“安全隐患消除跟踪”,直到把隐患彻底消除、把不安全因素彻底解决。通过实施安全生产“动态化”管理,不仅及时发现整改了安全隐患,更促使各单位“随时处于迎检状态”,增强了干部职工安全生产意识,使他们规范的安全行为成为了常态。
2.5 建立区队互保联保制度
建立职工作业相互包保,班组管理人员相互联保,区队管理全部包保的制度,并签订包保协议,安全互保联保人员同职同责,享受同等安全奖励,承担同等安全处罚。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井下作业过程中,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麻痹是最大的隐患,责任是最好的防范,失职是最大的祸根,遵章是安全的保障,违章是事故的预兆。井下作业工作人员,只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政策、法律、行业规定和企业规定,提高警惕,履行职责,加强防范,完全可以实现作业现场的全面安全,将事故控制在零发状态。
参考文献
[1] 陈晓东.浅谈油田井下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2.(4)
[2] 蔡鹏.作业现场临时用电安全隐患及技术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8)
作者简介
杜荣,(1977,10—),男,籍贯:甘肃定西,汉族,大专,工程师,长城井下泰国项目GW97队,修井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