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是人生最好的投资

来源 :东方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mydd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莉研究生毕业后犹豫再三,放弃了外企人事部,托关系进了某区委办公室。根正苗红公务员,旱涝保收,工作稳定。
  逃离了外资企业的高强度、快节奏,代价就是从此掉进了纷繁琐碎的人际关系,如今评估能力退化严重,但是投诉电话可以同时接三个。
  也有人认为风险低的工作更好。
  大牛原来是跑销售的,可风餐露宿特别辛苦,没干半年就打了退堂鼓。后来栖身在一家国有出版社做发行,不需要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里沉浮,只要按编辑部发来的时间表盯紧印刷,然后发给下级单位就万事大吉了。
  还有人觉得简单轻松最重要。
  芳芳是老师,有一天她郁闷地给我打了个电话,讲了讲自己最近的感受。芳芳本是外语系的高才生,毕业那年受家人逼迫回到了校园教书。她说“教书”对自己而言,从上班第一天开始就不觉得费力。
  因为语言能力很强,她可以很轻松地备好一篇课文,信手拈来的俚语,独一无二的趣闻,还有不少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学生们都很喜欢上她的课,成绩常常是全校第一。
  学生小,知识浅,芳芳驾轻就熟。慢慢的,她发现不使劲也能教得不错。后来的芳芳越过越舒服,课文都是旧的,语法也都在脑子里,久而久之她阅读的区域和思考的峰值都固定在了当前的框架里。
  本以为能这样逍遥自在的教下去,结果今年年初的时候,之前毕业的学生回来找芳芳,因为他们在大学的时候参加了某个国际论坛,他们几个一商量,打算以中国的蚕文化为主题撰写英文论文。
  印象里,芳芳老师博学多才,语言功底扎实,她们便兴冲冲地拿着提纲跑回母校求救。可是芳芳看着这个题目,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写不出来。
  有人说体制内是深井,体制外是江湖,其实在哪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放弃让自己成长升值。
  风险越低的工作,技能要求也越单一,自然也越容易被别人代替。而简单轻松的工作看似逍遥,其实最能消磨人的斗志和活力。
  这些看似事半功倍的工作,未必是真的好工作。
  因为安逸的另外一面就是渐渐滋生的自满和懒惰。在年轻的时候,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了更安全更稳妥,并在这种完全胜任的工作环境中持续萎缩,久而久之,你就不想再费力去追求更高更远的世界了。
  看看哲学吧,这个好像工作中也不常用到啊。
  要不要转型自媒体啊?算了,听说竞争压力更大。
  再选修门训诂学?好难啊,而且这个在中高考所占的分值也不高。
  慢慢的,我们的眼界、水平、思维模式都会囿于眼前这份毫无挑战的工作,它变成了制约你发展的天花板,成了你安于现状的借口。
  要知道糊弄工作就是糊弄自己,没有丰富的经验、持续更新的知识、不断提升的能力,早晚会在这个你争我夺的世道里被他人无情地代替。
  工作不是退守家园,而是厉兵秣马、开疆拓土。就像Tom一样,在年轻的时候,尽力挑选一条更难走的路,因为在这条路上你打怪升级的频率更高,自我提升的空间更大,接触到的牛人更多。
  在种种历练中,克服困难、协调团队、消化输赢、积累人脉,期间的经历和收获的经验千金难买。
  这个公司的氛围和谐高效,大家团结齐心,共同进步。你就更容易摒弃自私暴戾,学会双赢与合作。
  这个项目难度很大,充满挑战,你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你就不再胆怯易折,学会了乐观和坚持。
  什么是一份好工作?高薪资、好前景、大公司、牛领导,答案五花八门,很难统一。有人图开心,有人求发财,各取所需。但有一条,我很认同,那就是Tom说的,让你失去斗志,萎缩枯竭的一定不是好工作。
  工作不仅是暂时的收益,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投资。职场上如果能像一块小小的海绵,拼命地吸收来自四面八方的营养,不断胀大,不断成长,那才真的是不虚此行。
  趁年轻,别轻易放弃每一个迎接挑战的机会。要知道让你变好的爱情才是对的恋情,让你升值的工作才是真正的好工作。
其他文献
很多年前看《恶作剧之吻》,又蠢又傻的袁湘琴最后真的降服了一代男神江直树,那部剧严重误导了当时的我,让我以为想追到男神,只要够傻够笨够死脑筋就行了。  平凡主角的设定特有带入感,让无数追剧的女生们产生错觉:人生何必太努力,我就这么一无是处不思进取,读书读不好,办事出差错,说不定我的江直树就把我当袁湘琴来爱了呢?  去年下半年大热的《夏洛特烦恼》,讲的也是个中年男屌丝梦中逆袭成功的故事。  没人告诉我
期刊
她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30年过去,她自称自己是诗坛“外婆”级人物。她在一次与上海作家陈村的对话中说:每当参加文学聚会时,她笑眯眯地坐在年轻人中间,扮演“狼外婆”的角色。  “我嫁你简直像私奔”  中国有个传统,夫妻俩中某一方出了名之后,介绍他(她)的配偶时,常称其为“某先生的太太”或“某太太的先生”。谈到诗人舒婷和她的丈夫,我索性唱个反调,要说舒婷者,陈仲义的太太也,或更直接
期刊
代薇  当代女诗人,专栏作家,新闻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两部,另有散文随笔若干。现居南京。  我迷恋这个词的慌乱、局促与单薄,带有柠檬味的淡淡忧伤感。它让我想起日本电影《伊豆的舞女》中山口百惠扮演的那个十五岁的少女,她像伊豆重重叠叠、一刻也不停地环绕飞舞的雪花,将年轻时的川端康成覆盖得异常苍白。事实上,川端的一生就是在这次覆盖中决定的。  法国导演罗曼·波兰斯基为了寻找哈代笔下苔丝的扮演
期刊
说到李清照,大家往往会想到一个独守空房,“凄凄惨惨戚戚”,哭哭啼啼,愁眉不展的哀女怨妇形象。这与她的代表作大多是表达愁苦和相思之情有关,“载不动许多愁,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怎一个愁字了得,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事实上,李清照的情感经历可以说是幸福的。  那个给我们留下大量的离愁别绪词作的女词人,在年轻时和自己的丈夫被称为“神仙眷侣”。两人不仅博学多才,而且酷爱金石学,这对“学霸夫妇”每天填词
期刊
不知从何时起,好像真的开始厌倦了这样的生活:每天起早贪黑,不论风霜更遑论那雨雪,寒暑不避昼夜颠倒地奔波在去往同一家工厂的道路上,所有的望眼欲穿只是为了到每个月固定的日子领回一份聊以糊口的微薄薪金,那几乎已可视为生活对我的莫大恩赐。除去感激涕零,我还能说些什么。马不停蹄的日子仿佛被精心克隆过,今天是昨天的复制,明天又沦为今天的翻版,全部的它们不出所料的雷同而寡淡,一如既往地毫无惊喜毫无新意可言。我的
期刊
和周笔畅的对话大致是这样的——“为什么演唱会会开到香港红还一开两场?”“被团队逼的,哈哈!”;“你觉得自己的生活阅历足以沉淀成好的音乐吗?”长时间的沉默之后周笔畅选择只字不提自己的生活阅历,只是表示“我听了很多欧美音乐,有时候能够悟出里面的规律”;“喜欢做音乐的哪个部分?”“台上远没有讨论音乐的时候有趣,舞台上停下来讲话讨好观众对我来说一直很困难。”  能一句话说完的事,她绝对不会东拉西扯。明知这
期刊
时间退回三个月前,身处高强度恢复训练的游泳运动员傅园慧肯定不会想到,使出“洪荒之力”去比赛,“心满意足”到忘形,会让自己意外走红。  爆炸式的传播度让她迅速成为网红,这很快转化为点击量和人民币,似要将“洪荒之力”一次消费殆尽。  8月10日,傅园慧在里约进行了网络直播,观看直播及回放人次超过1070万,两小时内平台进账近10万元。但个性“傅爷”声明,不会提现。  “我不是段子手,我是运动员。”她很
期刊
雨  未知的细碎生活  如这场雨  被我幻想得很温情  比如我们在小厨房  洗菜,淘米  把鸡蛋打进透明的容器  转着圈儿搅出泡泡  这个时候呀  我要从后面抱着你  不说话  多少人行走在窗外的雨中  有的撑伞  有的湿润如一朵杏花  立秋  在小镇  没有遇到一朵吐露秘密的荷  构图、按快门  经过山水,黄昏纷纷落下  旧时雨  照片里的人  不回短信,也不接电话  忙于应酬  我离秋天呀  
期刊
眼前的这个女人,和舞台上穿夸张艳丽的服装、化浓得诡异的妆、表情千变万化地唱着《忐忑》的“神母”有天壤之别:个子娇小、穿粗布衣服、素面朝天的脸上没有一丝化妆的痕迹。她笑得肆意,丝毫不顾及额头和眼角“狰狞”的皱纹。她这样介绍她身后忙着照顾孩子、招呼客人的那个高大男人:“这是作曲家老锣。我的先生,我的爱人。”和无拘无束的妻子相比,这个45岁的德国男人显得很斯文,他声音轻柔、笑容浅浅,看起来更像是妻子的助
期刊
如何辨别身边的人是不是一个有十足潜力的人?这一问题与其答案同样重要。如果你是雇主或经理,你会想知道该更加留意哪些人,着重培养他们;如果你是雇员,你会想知道上司和管理层是怎么根据你的行为(或你没有去做的事情),对你做出评价。许多高管之所以能坐到他们现在的位置,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是因为他们具有很强的评估人才的能力。他们不会被各种证书和资质所迷惑,而是仅仅通过观察对方在基本场合的表现,评估其水准。例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