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自引进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以来,已经建立不同形式的农民用水户协会动员农民参与灌溉管理,但是组织在现实运行中暴露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以期对今后我国农户参与灌溉管理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基层灌溉管理;农民用水户协会;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S2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1-0174-2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开展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改革,积极培育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虽然取得一定成就,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分析农民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组织的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水利合作组织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试图通过梳理我国农户参与基层灌溉管理的文献,探讨提升我国农民水利合作组织发展空间的途径。
1 农户参与灌溉管理组织的必要性
1.1 我国农业灌溉管理集体组织缺失的现状
中国的灌溉管理体制变革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伴随农村社会和经济体制的变革,农村的灌溉管理体制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水管单位逐渐与新的乡村组织分离,走向了市场化的道路,与此同时,政府逐步减少对农田建设的投入力度(王晓莉、刘永功,2010)。但是,新形式下产生的问题是:没有集体经济组织依托的“集体”到底是谁?“集体”虚设,水利工程所有者主体自然就“缺位”。农民兴修农田水利,改变生产和生活条件,是自己要干的事情,结果变成政府要农民干,甚至被人理解为政府加重农民负担。
1.2 农村社会转型带来的新挑战
我国社会处在一个多元复合的转型时期,中国农村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迅速转型的重大历史性转变期,社会转型对农村的组织动员机制和农民的自组织化带来了影响和挑战。
社会转型是“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李培林,2005)。转型时期社会的变革促使传统的农村社会观念和体制被突破,从而加剧农村社会的矛盾,诱发各种农村社会问题。对于农业灌溉来说,随着社会转型的进一步深入,出现了务农劳动力减少带来的灌溉管理无人参与的困境,农民用水户协会在成立之初受到国际机构和政府多方利益的扶持,发展态势良好,但是随着援助项目的结束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项目的效益逐渐减弱,甚至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对于社会转型中基层灌溉管理的组织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基层灌溉管理组织运行绩效分析
2.1 我国现行灌溉组织运行状况
我国自1995年以来,在世界银行相关项目的支持下,水利部联合其他部委在全国开展了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改革,积极培养农民用水户协会等合作组织,探索建立用水户参与管理的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经过探索到试点、再到全面推广的实践过程,农民用水户协会在全国得到迅速发展。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灌溉管理,解决了长期以来田间工程建设与管理主体“缺位”和“错位”问题,但现已成立的农民用水户协会中有1/3能够运行,1/3勉强支撑,还有1/3运行状况较差,有的甚至“有名无实”(李远华,2009)。协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2.2 我国农户参与灌溉管理取得的成效
随着协会发展的深入,在灌区日常管理中,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优越性逐渐显露出来。
理查德·瑞丁格(2002)认为用水者协会在中国总体而言已经取得了成功,并已为农民、灌区及地方政府产生了实际利益,它们可成为一个重要的组织载体,通过管理制度改革,以改善灌溉效率和节水,同时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竞争地位。
张陆彪等人(2003)实地调查了湖北漳河三干灌区和东风灌区,实证分析了协会在解决水事纠纷、节约劳动力、改善渠道质量、提高弱势群体灌溉水获得能力、节约用水、保证水费上缴和减轻村级干部工作压力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冯广志、陈菁(2004)对安徽省淠源渠灌区进行调查发现参与式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成效,实现了农民用水户协会与灌区管理单位的伙伴关系。
2.3 制约组织功能作用发挥的因素分析
现有文献关注农户参与灌溉管理组织存在的问题日趋增多,大部分是从宏观角度进行阐述,也有部分学者从微观角度着手分析。
宏观角度的分析多集中于制度和政策方面。理查德·瑞丁格(2002)认为未来SIDDs和WUA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将是怎么在WUA发展的同时保证其质量和供水(或任何供水组织的改革模式)时怎么克服政府机关的官僚和机制方面的制约因素。
微观角度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对组织的组建管理方面、水价、农户满意度等方面:
基于协会组建管理的视角,周志轩等人(2009)的观点是:“部分协会组建和发展不平衡,运行和管理不规范,有的乡以指派任命的方式成立协会,个别乡虽然组建了协会,但仍按老办法运行,采取按亩承包水费的办法把渠道承包给个人”。
基于水价的视角,韩洪云、赵连阁(2002)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表明:农户收入差距、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对于农户消费的相对重要性、灌区农户地理位置、公共物品价格是影响农户合作意愿的主要因素。
基于农户满意度的视角,张兵等人(2009)则从利用Probit模型对农户参与意愿的相关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发现农户参与灌溉管理的意愿受到户主的文化程度、户主对参与式灌溉管理的认知程度、非农劳动力占家庭劳动力比例、政府支出力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随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综上,我国学者对农户参与灌溉管理组织绩效的研究大多是从上世纪90年代才起步,随着协会发展的深入和实践中暴露的问题,从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层次上揭示影响灌溉管理组织发展的因素的研究日趋增多,由此可见,我国学者的研究从一开始的仅仅停留在对国外经验的介绍和单纯描述性的分析,逐步走向越来越多的探讨协会发展背后深层次的影响因素,并试图找到适合其在我国健康发展的途径。 3 建立和完善基层灌溉管理制度的途径
针对我国目前农户参与用水户协会的实践和出现的问题,结合有关对协会发展的影响因素的分析,许多文献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今后如何保障农户参与灌溉管理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层面。
3.1 政府层面
不少研究学者都注意到了政府在协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和重要性,政府要明确在协会构建发展过程中的责任义务,即要颁布具有可操作性并具有强制力的制度来保证政府在协会发展过程中为其提供必要服务、履行必要的责任。应若平(2008)认为,在当前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下,国家介入是农民用水协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也有部分学者从政府与协会的关系入手,探讨如何协调好二者的权力关系。韩东(2009)认为,协会发展的关键在于从“管制与被管制”走向“服务与被服务”;张陆彪(2003)认为要借助当前农村税费改革的机会,大大缩小乡村公共机构的权利,积极培育民间组织,以它来替代现有政府的部分公共权力。
3.2 协会层面
第一,协会的组建、管理制度方面。用水户协自身的组织构建和管理制度的建设是农户参与灌溉管理的保障,自主管理是关键。葛子辉、任德忠(2009)建议协会自身要因地制宜,规范管理,制定各项考核制度,在协会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方面,要建立长效的监控和制约机制。
第二,水价制定与水费征收方面。近些年,国家“民办公助”项目支持的都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内容,而就灌溉工程而言,水价政策改革远远落后于工程改革。建立经济自立灌排区中,水价改革是核心。赵立娟等(2009)分析了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下农户水费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要规范供水成本的测算,才补偿供水成本的同时,要合理的降低农业供水成本。在水费计收模式方面,徐成波(2010)将水费计收模式分成 “两费制”农业水费、“末级渠系水价定价方式”“协会综合水费制”,通过案例的调查与分析,认为“协会综合水费制”是今后水费计收的发展方向。
第三,监督机制的构建与完善方面。汪志农等(2004)通过介绍陕西关中灌区农民参与式管理的体制改革及监测评价网络体系的组建与运作程序,强调了建立参与式管理的体制改革监测评价网络体系的必要性。周志轩(2009)则从保障参与灌溉管理组织的农户的监督权的视角,建议灌区使用计时收费的形式,协会执委会人员应在村公示栏中公布用水户的浇水计时、灌溉水量和应缴纳的水费,这样有利于减少代收水费的中间环节,也有利于防止和杜绝搭车收费的现象。
3.3 农户层面
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建立是我国灌溉管理改革的重大举措,农民是真正意义上参与协会的主体,能否充分调动起农民参与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协会能否顺利发展。很多学者对如何调动农户主动参与协会的积极性和能力的提高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强调要加强宣传,强化对农民用水者协会成员的培训,安排必要的培训经费,建议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让他们逐步掌握基本的维修和节水技术知识。王喜林、汪力斌(2009)则肯定了妇女在协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提出了加强妇女参与用水户协会的对策建议。
4 结论
我国实行的农户参与灌溉管理的改革已初见成效,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构建为农户参与灌溉管理提供了组织载体,实践证明协会不但具有经济活力,而且也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顺应时代进步的适时之举。
但是由于水资源本身性质的复杂,任何单方面的行动都无法彻底解决水资源管理上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谨记,不论采取什么方式推进灌溉管理的改革,都需要政府、协会、农户三方的共同努力。如何保持灌溉管理对农户的吸引力、维持协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晓莉,刘永功.我国的灌溉管理体制变革及其评价[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5).
[2] 李培林.另一只看不见的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18.
[3] 李远华.我国农民用水协会发展状况及努力方向[J].中国水利,2009,(21).
[4] 理查德·瑞丁格(世界银行中国代表处).中国的参与式灌溉管理改革:自主管理灌排区[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2,(6).
[5] 张陆彪,刘静,胡定寰.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绩效与问题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3,(2).
[6] 冯广志,陈菁.参与式灌溉管理的案例调查——安徽省淠源渠灌区参与式灌溉管理调查之一[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4,(7).
[7] 周志轩,王艳芳,杜鹏.宁夏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灌区管理的运行模式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8).
[8] 韩洪云,赵连阁.灌区农户合作行为的博弈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2,(4):48-53.
[9] 张兵,孟德峰,刘文俊,方金兵.农户参与灌溉管理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苏北地区农户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9,(2).
[10] 应若平.国家介入与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以湖南井塘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11] 韩东.论我国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管理制度[J].湖北社会科学,2009,(1).
[12] 葛子辉,任德忠.长丰县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的调查与思考[J].节水灌溉,2009,(12).
[13] 赵立娟,乔光华,韩数清.农业用水与农户水费承受能力的实证分析——基于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7).
[14] 徐成波.我国农民用水户协会的运行形态及其思考[J].中国水利,2010,(5).
[15] 汪志农,王密侠,尚虎军,胡笑涛,曹红霞.参与式管理的体制改革及其监测评价网络体系[J].灌溉排水学报,2004,(2).
[16] 王喜林,汪力斌.促进妇女参与农民用水户协会的途径[J].农村经济,2009,(5).
作者简介:孙彩虹(1988-),女,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发展管理系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研究方向:水资源管理和灌溉管理。
关键词:基层灌溉管理;农民用水户协会;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S2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1-0174-2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开展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改革,积极培育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虽然取得一定成就,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分析农民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组织的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水利合作组织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试图通过梳理我国农户参与基层灌溉管理的文献,探讨提升我国农民水利合作组织发展空间的途径。
1 农户参与灌溉管理组织的必要性
1.1 我国农业灌溉管理集体组织缺失的现状
中国的灌溉管理体制变革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伴随农村社会和经济体制的变革,农村的灌溉管理体制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水管单位逐渐与新的乡村组织分离,走向了市场化的道路,与此同时,政府逐步减少对农田建设的投入力度(王晓莉、刘永功,2010)。但是,新形式下产生的问题是:没有集体经济组织依托的“集体”到底是谁?“集体”虚设,水利工程所有者主体自然就“缺位”。农民兴修农田水利,改变生产和生活条件,是自己要干的事情,结果变成政府要农民干,甚至被人理解为政府加重农民负担。
1.2 农村社会转型带来的新挑战
我国社会处在一个多元复合的转型时期,中国农村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迅速转型的重大历史性转变期,社会转型对农村的组织动员机制和农民的自组织化带来了影响和挑战。
社会转型是“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李培林,2005)。转型时期社会的变革促使传统的农村社会观念和体制被突破,从而加剧农村社会的矛盾,诱发各种农村社会问题。对于农业灌溉来说,随着社会转型的进一步深入,出现了务农劳动力减少带来的灌溉管理无人参与的困境,农民用水户协会在成立之初受到国际机构和政府多方利益的扶持,发展态势良好,但是随着援助项目的结束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项目的效益逐渐减弱,甚至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对于社会转型中基层灌溉管理的组织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基层灌溉管理组织运行绩效分析
2.1 我国现行灌溉组织运行状况
我国自1995年以来,在世界银行相关项目的支持下,水利部联合其他部委在全国开展了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改革,积极培养农民用水户协会等合作组织,探索建立用水户参与管理的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经过探索到试点、再到全面推广的实践过程,农民用水户协会在全国得到迅速发展。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灌溉管理,解决了长期以来田间工程建设与管理主体“缺位”和“错位”问题,但现已成立的农民用水户协会中有1/3能够运行,1/3勉强支撑,还有1/3运行状况较差,有的甚至“有名无实”(李远华,2009)。协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2.2 我国农户参与灌溉管理取得的成效
随着协会发展的深入,在灌区日常管理中,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优越性逐渐显露出来。
理查德·瑞丁格(2002)认为用水者协会在中国总体而言已经取得了成功,并已为农民、灌区及地方政府产生了实际利益,它们可成为一个重要的组织载体,通过管理制度改革,以改善灌溉效率和节水,同时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竞争地位。
张陆彪等人(2003)实地调查了湖北漳河三干灌区和东风灌区,实证分析了协会在解决水事纠纷、节约劳动力、改善渠道质量、提高弱势群体灌溉水获得能力、节约用水、保证水费上缴和减轻村级干部工作压力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冯广志、陈菁(2004)对安徽省淠源渠灌区进行调查发现参与式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成效,实现了农民用水户协会与灌区管理单位的伙伴关系。
2.3 制约组织功能作用发挥的因素分析
现有文献关注农户参与灌溉管理组织存在的问题日趋增多,大部分是从宏观角度进行阐述,也有部分学者从微观角度着手分析。
宏观角度的分析多集中于制度和政策方面。理查德·瑞丁格(2002)认为未来SIDDs和WUA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将是怎么在WUA发展的同时保证其质量和供水(或任何供水组织的改革模式)时怎么克服政府机关的官僚和机制方面的制约因素。
微观角度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对组织的组建管理方面、水价、农户满意度等方面:
基于协会组建管理的视角,周志轩等人(2009)的观点是:“部分协会组建和发展不平衡,运行和管理不规范,有的乡以指派任命的方式成立协会,个别乡虽然组建了协会,但仍按老办法运行,采取按亩承包水费的办法把渠道承包给个人”。
基于水价的视角,韩洪云、赵连阁(2002)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表明:农户收入差距、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对于农户消费的相对重要性、灌区农户地理位置、公共物品价格是影响农户合作意愿的主要因素。
基于农户满意度的视角,张兵等人(2009)则从利用Probit模型对农户参与意愿的相关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发现农户参与灌溉管理的意愿受到户主的文化程度、户主对参与式灌溉管理的认知程度、非农劳动力占家庭劳动力比例、政府支出力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随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综上,我国学者对农户参与灌溉管理组织绩效的研究大多是从上世纪90年代才起步,随着协会发展的深入和实践中暴露的问题,从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层次上揭示影响灌溉管理组织发展的因素的研究日趋增多,由此可见,我国学者的研究从一开始的仅仅停留在对国外经验的介绍和单纯描述性的分析,逐步走向越来越多的探讨协会发展背后深层次的影响因素,并试图找到适合其在我国健康发展的途径。 3 建立和完善基层灌溉管理制度的途径
针对我国目前农户参与用水户协会的实践和出现的问题,结合有关对协会发展的影响因素的分析,许多文献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今后如何保障农户参与灌溉管理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层面。
3.1 政府层面
不少研究学者都注意到了政府在协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和重要性,政府要明确在协会构建发展过程中的责任义务,即要颁布具有可操作性并具有强制力的制度来保证政府在协会发展过程中为其提供必要服务、履行必要的责任。应若平(2008)认为,在当前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下,国家介入是农民用水协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也有部分学者从政府与协会的关系入手,探讨如何协调好二者的权力关系。韩东(2009)认为,协会发展的关键在于从“管制与被管制”走向“服务与被服务”;张陆彪(2003)认为要借助当前农村税费改革的机会,大大缩小乡村公共机构的权利,积极培育民间组织,以它来替代现有政府的部分公共权力。
3.2 协会层面
第一,协会的组建、管理制度方面。用水户协自身的组织构建和管理制度的建设是农户参与灌溉管理的保障,自主管理是关键。葛子辉、任德忠(2009)建议协会自身要因地制宜,规范管理,制定各项考核制度,在协会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方面,要建立长效的监控和制约机制。
第二,水价制定与水费征收方面。近些年,国家“民办公助”项目支持的都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内容,而就灌溉工程而言,水价政策改革远远落后于工程改革。建立经济自立灌排区中,水价改革是核心。赵立娟等(2009)分析了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下农户水费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要规范供水成本的测算,才补偿供水成本的同时,要合理的降低农业供水成本。在水费计收模式方面,徐成波(2010)将水费计收模式分成 “两费制”农业水费、“末级渠系水价定价方式”“协会综合水费制”,通过案例的调查与分析,认为“协会综合水费制”是今后水费计收的发展方向。
第三,监督机制的构建与完善方面。汪志农等(2004)通过介绍陕西关中灌区农民参与式管理的体制改革及监测评价网络体系的组建与运作程序,强调了建立参与式管理的体制改革监测评价网络体系的必要性。周志轩(2009)则从保障参与灌溉管理组织的农户的监督权的视角,建议灌区使用计时收费的形式,协会执委会人员应在村公示栏中公布用水户的浇水计时、灌溉水量和应缴纳的水费,这样有利于减少代收水费的中间环节,也有利于防止和杜绝搭车收费的现象。
3.3 农户层面
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建立是我国灌溉管理改革的重大举措,农民是真正意义上参与协会的主体,能否充分调动起农民参与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协会能否顺利发展。很多学者对如何调动农户主动参与协会的积极性和能力的提高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强调要加强宣传,强化对农民用水者协会成员的培训,安排必要的培训经费,建议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让他们逐步掌握基本的维修和节水技术知识。王喜林、汪力斌(2009)则肯定了妇女在协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提出了加强妇女参与用水户协会的对策建议。
4 结论
我国实行的农户参与灌溉管理的改革已初见成效,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构建为农户参与灌溉管理提供了组织载体,实践证明协会不但具有经济活力,而且也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顺应时代进步的适时之举。
但是由于水资源本身性质的复杂,任何单方面的行动都无法彻底解决水资源管理上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谨记,不论采取什么方式推进灌溉管理的改革,都需要政府、协会、农户三方的共同努力。如何保持灌溉管理对农户的吸引力、维持协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晓莉,刘永功.我国的灌溉管理体制变革及其评价[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5).
[2] 李培林.另一只看不见的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18.
[3] 李远华.我国农民用水协会发展状况及努力方向[J].中国水利,2009,(21).
[4] 理查德·瑞丁格(世界银行中国代表处).中国的参与式灌溉管理改革:自主管理灌排区[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2,(6).
[5] 张陆彪,刘静,胡定寰.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绩效与问题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3,(2).
[6] 冯广志,陈菁.参与式灌溉管理的案例调查——安徽省淠源渠灌区参与式灌溉管理调查之一[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4,(7).
[7] 周志轩,王艳芳,杜鹏.宁夏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灌区管理的运行模式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8).
[8] 韩洪云,赵连阁.灌区农户合作行为的博弈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2,(4):48-53.
[9] 张兵,孟德峰,刘文俊,方金兵.农户参与灌溉管理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苏北地区农户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9,(2).
[10] 应若平.国家介入与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以湖南井塘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11] 韩东.论我国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管理制度[J].湖北社会科学,2009,(1).
[12] 葛子辉,任德忠.长丰县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的调查与思考[J].节水灌溉,2009,(12).
[13] 赵立娟,乔光华,韩数清.农业用水与农户水费承受能力的实证分析——基于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7).
[14] 徐成波.我国农民用水户协会的运行形态及其思考[J].中国水利,2010,(5).
[15] 汪志农,王密侠,尚虎军,胡笑涛,曹红霞.参与式管理的体制改革及其监测评价网络体系[J].灌溉排水学报,2004,(2).
[16] 王喜林,汪力斌.促进妇女参与农民用水户协会的途径[J].农村经济,2009,(5).
作者简介:孙彩虹(1988-),女,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发展管理系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研究方向:水资源管理和灌溉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