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视域下的乡村治理之路

来源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phenl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乡村治理经历了传统的“礼”治、当代的“管”治及现代的“法”治三种治理模式。转型期的农村正处在由“管”治模式向“法”治模式转变的中间地带,非法治化治理方式的惯性严重阻碍了乡村社会的发展。乡村治理必须以二元权力的有效衔接为基础、以村民民主参与的广度与深度为路径,以村民制度化利益表达为保障,以公共服务产品的优质供给为目标,逐步实现乡村法治化治理之路。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许多乡镇(包括发达地区的某些乡镇)债台高筑,财政压力越来越大,财政赤字和负债令人惊异,日常工作的运转几乎难以维继,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处于停滞半停滞状态,政权建设
“乡政村治”管理体制是适应村民自治的要求而产生的,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乡政村治”在运行中暴露了其在治理架构上的缺憾,导致在实践上的矛盾和管理中的偏差。矫正“乡
开放性理论具有理论、实践和立场相统一的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开放性的理论,蕴含四重内在逻辑的分野与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广泛的思想源流为基础;社会主
目前,各地休闲农业园区发展迅速,但不少园区缺乏特色,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阻碍了园区的发展。结合鸿山街道的园区规划案例,对文化魅力的提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休闲农业园区在规划
培育职业化新型农民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由于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市场意识淡薄等原因影响,培育新型农民将会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主要可通过义务教育、职业教育
再就业工程的实施,为粮食系统下岗职工重新上岗开启了大门。一方面,一部分人员发挥特长很快走上了新的岗位;另一方面,一大批下岗职工因为缺少技术徘徊在门外边。这个越来越突出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最突出、最尖锐的问题是“三农”问题。破解“三农”难题须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思考并采取措施,在宏观层面重点是加快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思路的重
11月6—7日,第六届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论坛在青岛农业大学召开,来自全国82所高校的229名代表齐聚青岛,共同研讨“创新创业教育与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教育部高
和谐社会的新型农民,其根本在于农民的意识的更新,掌握了适应农业生产的新的科学技术。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村社会发展的源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农
构建"学习型、效能型、和谐型、清廉型、务实型"五型党委班子,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针对难点问题,注重在加强党委班子学习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针对特点问题,注重在提高党委班子的决策水平上下功夫,切实增强领导效能;针对重点问题,注重在提高党委班子团结质量上下功夫,努力营造和谐氛围;针对焦点问题,注重在清正廉洁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党委班子的感召力;针对热点问题,注重在真抓实干上下功夫,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