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言

来源 :幸福·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zapric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年前,黄小勇的儿子因病离世,黄小勇忍痛向82岁的老母亲隐瞒了儿子的死讯。
  7年来,他只能以一个又一个谎言,面对日夜挂念孙子的老母亲。
  7年后,黄小勇推着久违的轮椅,轮椅上坐着他“招聘”来扮演已故儿子的志愿者,忐忑地向老母亲走去……这是许多人共同编织的美丽谎言,它架起了一道跨越生死的亲情之桥。
  7岁那年,黄小勇的儿子黄舸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为了对曾经帮助、鼓励过自己的人们道声“谢谢”,黄舸18岁时,与父亲开始了为期3年的感恩之旅,他们走过数十座城市,行程1.3万多公里,寻访帮助过他们的人。2006年,18岁的黄舸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09年,21岁的黄舸因病离世,捐出了眼角膜。
  这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对几乎看不见、听不见的89岁老人(黄舸的奶奶)而言,却有截然不同的版本。
  “一直以来,奶奶只知道孙子得了病要坐轮椅,但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病。她根本不清楚黄舸曾多么辛苦地与病魔斗争,更不清楚患上这样的病意味着生命的终结。”黄小勇说。
  黄舸去世的那段时间,电视里经常播放他的新闻。家人想尽了一切办法,比如谎称电视机坏了、报纸卖完了,向老人瞒住噩耗。
  “广州天气好,利于治疗,黄舸过去治病了。”黄小勇总是这样向母亲解释。7年来,年迈的老人挂念着孙子,总想看看他,黄小勇却只能“用一个谎去圆另一个谎”。
  吃年夜饭时,黄小勇和家人串通好,拿着没有拨通的电话说“孙子打电话来了”。虽然奶奶听不见电话里说什么,但每次都大声地说“要注意身体,好好养病”……这几年,奶奶的身体越发不好了,多年未见孙子,让她产生疑虑:“为什么不把他带回来给我看看?你们是不是在骗我?”
  “过完年天气暖和点,我带黄舸回来见您。”黄小勇说,母亲也许是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见孙子的心情更加急切了。
  和家人商量后,黄小勇决定向媒体求助,征募一名身高、体形与黄舸相似的志愿者来扮演黄舸,与奶奶见面。
  “黄舸13岁时就跟我说过,如果他‘走’了,一定不要告诉奶奶,怕她伤心。”黄小勇相信,现在寻找“替身”与奶奶见面,不仅是帮自己“圆谎”,更是帮奶奶、黄舸“圆梦”,圆一个家庭美满、儿孙孝顺的梦。
  “200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黄舸去世已7年,但家人对八旬奶奶隐瞒了消息,奶奶至今念叨着想见孙子。黄舸的父亲决定征募一名志愿者,扮演一次黄舸,帮老人完成心愿。你愿意给这位奶奶当一天孙子吗?”2016年3月9日,这则独特的“替身招聘”信息在微博平台发布。“年龄26岁至28岁,身高1.70米左右,体重110斤以下。”受病痛折磨的黄舸,生前极瘦,他独特的体形在正常人中并不多见。“招聘”信息发布不到一天,数十名类似体形的“应聘者”主动与黄小勇取得联系。在最终见面的30余名“应聘者”中,黄小勇选了王峰。
  “奶奶看不见、听不见,和黄舸的交流要靠触摸,替身不仅要和黄舸体形相似,而且骨骼触感也要相似,不然会被识破。”黄小勇说,“王峰很瘦,手指长,骨骼明显,触摸起来很像。”
  然而,做这个替身,远没有王峰想象的容易。剪指甲、剃平头、坐轮椅、拄拐杖……不仅外形方面要做很大的改变,这个健康的年轻人甚至还要装扮出因肌肉无力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症状。
  “手指因为无力无法伸直,但肌肉不能紧张,要放松……”黄小勇认真纠正着王峰的动作,王峰一遍遍练习,“遇到复杂的问题就在奶奶手心写字,力度要轻、动作要慢……”
  为了让自己的“表演”少一点破绽,王峰回家后一直在练。他一遍遍看黄舸生前的视频、照片,“手都练酸了”。
  王峰说:“我这个替身的表现,关系到一个老人7年的心愿,我担心自己表现不好。”
  为了不让嗅觉灵敏的奶奶闻出异样,黄小勇给王峰抹上了红花油药水;因为肌肉无力,黄舸手指的温度低于常人,王峰在见奶奶前,将双手浸泡在冷水里降温……见面的地点被安排在黄小勇工作的养老院。这是一场许多人共同编织的美丽谎言——想尽了一千种方法、一万种可能,只为见面能圆满。“旁人看着好像挺容易,可模仿得象不象,谁都说不清,连我都不能确定。”黄小勇心里仍在打鼓。
  2016年3月17日上午,长沙市岳麓区红枫康乐养老中心,一楼大厅一切如常。这是王峰和奶奶见面的地点。
  此时,大厅里,26名医生、护士、志愿者等工作人员随时待命,以防奶奶身体出现特殊情况,同时也努力为这次见面提供便利。“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给奶奶营造一个‘正常’的见面环境,但心里还是有点紧张。”工作人员邓桂香说。30多名媒体记者渐渐聚集到二楼,在一个相对远的距离,很有默契地不开闪光灯、不靠近询问,安静地记录这一场相见。而在彼此彼刻,不计其数的网民正通过媒体直播的视频、图片和文字,共同见证着这场“爱的谎言”。
  9点58分,王峰正在做最后的准备。尽管气温只有12℃,他却脱下了羽绒服,换上一身单衣。他说:“这样会更接近黄舸生前消瘦的感觉。”
  10点40分,黄小勇带着老母亲来到这里。他轻手轻脚地将母亲扶下车,扶上轮椅。
  奶奶被家人搀扶着进入大厅。在等待孙子的时间里,尽管看不见,她却不时往入口方向张望。
  王峰坐上轮椅,黄小勇推着他,一步步缓缓地走向奶奶。
  大厅里,不少人屏住了呼吸,却努力神色如常。
  老母亲的目光里凝聚着整整7年的渴望,这让黄小勇鼻子发酸。
  “我好久没看见你了……”一双苍老的手缓缓地触摸着年轻人的双肩、手臂。
  让王峰觉得“惊险”的一幕还是发生了。奶奶用手轻轻触摸王峰,然后问了一句:“你是不是长高了?”
  “我心里一阵紧张,想着奶奶是不是发现了,也不知道该怎么答,只能点点头。”在谎称上洗手间的间隙,王峰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其他文献
刘副局长接连赶了两个酒场后,到家已近午夜。一进门,打过十几次手机都被告知关机、窝火在心的夫人起身拦截,劈头盖脸一顿谩骂。  借着酒劲,脸色通红、恼羞成怒的刘副局长猛地打开手提包,掏出七扎百元大钞,箭步冲到阳台,朝楼下潇洒地抛出。  终于醒过神来的夫人,最先冲出门;突然酒醒一半的刘副局长,随着冲出门。他们住在十九层,靠电梯上下,可偏偏在这节骨眼上电梯出了故障,根本就没反应。两口子只得徒步下楼。  按
期刊
每年的七八月份,总有一些时候,让同事们自我膨胀,觉得自己成熟老辣,炉火纯青,甚至饱经沧桑。因为,又一批实习生熙熙攘攘地来了。  早几年,给同事派发实习生时,大家都像过年领红包般高兴。又能干活,嘴又甜的孩子,谁不喜欢?再后来,积极性也高,原因是管派人的那位女主任,审美观比较另类。有时听到电话里大嚷:“来来来,给你派个美女!”兴冲冲奔进办公室,结果是见到一个木呆呆的小人儿坐那里。有时接到声音低沉的电话
期刊
有一年,我带孩子去日本玩。去小店里为他买一件T恤。买到一件草绿色的,那绿色像军装的绿色,胸前有两个橘色大字:一番。  一番?我有点儿吃惊,一番什么?一番春梦?一番爱情?总之,不管是什么,也只是走过一番罢了。  后来儿子飞快地长大了,这件衣服他再也穿不上,我只好捡来自己穿。  故事的另一端是我有个香港朋友,一次赴日本开会,他因业务需要带着他的女秘书同行。不料这位女秘书到日本后很快便跟一位日本男孩热恋
期刊
鲁迅在北京买过两回房。第一回买房是在1919年,鲁迅跟弟弟周作人合伙,买下西直门内八道湾胡同一座四合院,不算契税和装修款,花了3500块大洋。第二回买房是在1924年,鲁迅从八道湾胡同搬出来,去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买下另一座四合院,不算契税和改造费,花了800块大洋。按银元在民国前期的购买力,一块大洋大约相当于今天的50元左右,3500块大洋不到18万元,800块大洋刚刚4万元。  其实,鲁迅还买贵
期刊
1  地球人都吃印度咖喱:印度咖喱酱、印度咖喱粉……  然而,印度人下厨,并不使用咖喱粉。  我们如今所见的标准化的咖喱,很大程度上,是印度香料的英国版调味粉末、印度香料的日本版调味粉末、印度调味料的马来西亚版调味粉末……  听起来很怪异?  因为印度咖喱,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广阔分类,其本身并没有标准化的“印度咖喱味”。  中文里的“咖喱”,对应英语里的Curry这个词。而这个词最早是从泰米尔语里来
期刊
初到农村,袁天鹏的“罗伯特议事规则”就闹了笑话。当这位时不时蹦出几个英文单词的海归挥舞着双臂,为他的议事规则“播种”的时候,有村民插嘴了:“什么规则,罗伯?萝卜白菜?”  好在后来,这个“萝卜白菜规则”还是在安徽省阜阳市南塘村扎下了根,成为当地村民召开决策会议时的固定模式。作为倡导者,袁天鹏也平静地接受了“罗伯特”不如“萝卜”好记的现实。  后来,他干脆把网上的扫盲专栏改叫“萝卜开门”,把醉心于这
期刊
下面我们来讲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拿石头砸墙,每天都听到“砰、砰”的声音。这位身体并不太好的老人非常难以忍受,不胜其烦。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芬尼,对他们说:“你们在这儿扔石头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扔石头。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芬尼。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芬尼也
期刊
在县城的时候,听人讲过这样的事情:  50年代,全国上山下乡,那时她是知青,从上海来到当地,拿笔的手,拿起了锄头;念诗的唇舌,喊起了劳动号子。  不久,认识了当地的青年,也就是他。  其中辗转腾挪、起承转合、试探犹疑……我不是很清楚,只知道,两个人,切切实实好上了。  很好很好的好。  不曾想,政策改变,知青返乡。她回了上海。  他留在县城,做了财政局员工,后来又调往市里,娶妻、生子,过着不显山、
期刊
“想我时,你就吃一粒糖,这样的想念就会甜甜的”。这是一个母亲对4岁的女儿临终告别。  当时,阳光暖暖的,母亲躺在病床上,两颊微微泛起红光。父亲把她抱到母亲跟前,母亲抚摸着她的头说:“孩子,妈妈要去糖果山上采糖去,可能很久才能回来,你若是想我,就在嘴里含一粒糖果,这样,妈妈就知道你想妈妈了。”  在一个温暖的午后,妈妈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她以为母亲睡着了,所以,她没有哭。后来,在她的床头、兜里,甚至是
期刊
我们会听到这样的感叹:“刚毕业那几年,我也是一个有棱角有个性的人。但就像所有的石头在水流中时间久了都会变成鹅卵石一样,锋芒太露,最终受伤的终是自己。如今我栖居在这个不事张扬的城市,按部就班地生活。上班,下班,聚会,喝酒,阅读,偶尔向窗外张望,最多的却也是空茫。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到头来也不过像一只苍蝇,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大抵,说透了许多曾经怀着雄心壮志而最终平凡生活的朋友的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