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言教育观应用于小学科学STEM教育的有效性分析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bvc1c2c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STEM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门学科的英文首字母缩写,STEM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课标中还可以看出,我国对STEM教育的要求不仅仅是将四门数学、理工类学科进行交叉融合,还要求其应该与其他基础学科共同形成更为深刻而且广阔的联系。笔者认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体现STEM教育的精神,实现学科的深度融合,从而推进有效教学,培养学生全方位的科学素养,树立大语言教育观至关重要。大语言教育观给科学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观念和视角的变化,有利于开拓新思路和新路径。
  二、大语言教育观给科学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科学就其本质而言是语言的。卡尔那普说:“知识只有在我们用符号把它表示出来、表达出来,只有用语词或其他符号给出一个命题,才可能存在。”一方面,科学知识体系本身就是一种符号系统;另一方面,从更为广义的视角来看,人类的一切思维都附着于语言之上。科学自然也不例外。所谓科学的发展其实就是科学语言的发展。科学在其演进过程中,不断扩展科学语言的范围、深化科学语言的内涵并通过科学语言体系的建构将科学的方法固定下来从而便于科学的传承和发展。
  科学语言有三种类型,即,观察语言、理论语言和数学语言。日常语言的描述比较模糊,带有个人风格,而且常常词不达意,为了准确地描述科学现象,就需要有相对固定的观察语言,可以把观察、實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准确、清晰、毫无歧义地记录下来或者告诉他人,由此产生了观察语言。比如,液态、导电、质量、电荷等词汇,其所指对象明确清晰,起到了固定科学观察结果的作用。理论语言是陈述科学原理和科学定律的语言。它的基本特征是采用高度抽象的概念和理性的逻辑语句或者符号体系,这是科学语言的主要形态。科学语言中最高层次的语言是数学语言,是一门科学成熟和完善程度的标志。
  日常语言是科学语言的起点和基础,它为科学语言提供原材料,同时还起到解释科学语言的作用。科学语言是日常语言的提纯和升华,人们用日常语言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但当思考的结果固定下来,变成定论之后,就转化为科学语言。科学家很少会对已成定论的科学语言再进行质疑、验证,而是使用它们,进一步建构新的科学语言。
  进行科学教育,本质上就是进行语言教育,只不过通常采用的不是一般语言教育的方法,而是科学的方法。学生通过提问、观察、实验、总结等方式,了解一个科学现象、理解并记忆其中的科学原理,从而将日常语言升华为科学语言,他就掌握了相应的科学知识。从这个角度看,习得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过程本身就是习得科学语言的过程。
  三、大语言教育观的启示
  大语言教育观给科学教育最大的启示就是:要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先易后难”的教育逻辑,像学习语言一样去学习科学。
  传统的“由易到难”的课程设置,在逻辑上看似合理,实际上却脱离了生活,也忽略了学生的身心特点、已有的知识架构以及课堂以外的学习途径。因而容易导致理科类学科难度过大,对学生吸引力不足。人类科学发展的过程并非遵循先发现简单现象,再发展科学理论,再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路径,而是在一开始就着手实践,为了解决问题而去发展科学、技术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观察越来越细致、研究越来越深入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符合人类认知发展的过程,科学教育也需要还原这一过程,回归到科技的本质之中。为此,我们应该树立以下几个观念:
  (一)人是中心。诚然,科学规律独立于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科学知识自成一套体系,其概念、原理有一套固定的逻辑体系,需要人去解读、学习。但另一方面,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科学语言是活的语言,依赖人的学习、使用、完善。因此,要改变过去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基本做法,从人的需要出发,解决人所面对的实际问题。
  (二)应用导向。语言的生命在使用,而学习语言的最好方法就是使用它,科学语言也不例外。科学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应该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科学课程应该培养能解决现实遇到的实际问题的人才。一方面,要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复杂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具备动手能力,能把解决方案付诸实践。因而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共同解决同一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相应的知识。
  (三)开放的态度。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定上应该朝着开放性的方向走,即,解决问题的方案不止有一种。这就需要设定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如,六年级上册第一课《工具和机械》教学生使用工具去拔钉子、螺丝钉、图钉。这个课题的问题本身比较简单,因而导致其解决方案指向性过于明确,答案也就相对明确固定,不利于找到“更优解”。
  大语言教育观与STEM教育的理念是一致。观念和视角的变化有利于我们开拓新的思路、寻找新的路径。
  【作者单位:天台县赤城街道第二小学 浙江】
其他文献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班级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和学生沟通的效果。因此,只有班主任打开与学生沟通的这扇大门,才能真正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班级更加和谐。下面就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艺术,谈几点个人的浅见。  一、创设沟通的条件  创设沟通的条件,就是班主任要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交流氛围,消除沟通的障碍,使学生敢与班主任沟通,愿意与班主任真诚的交流,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因此,班
临澧地处湘北地区澧水中下游,属武陵山脉向洞庭湖盆地过渡地带,辖18个乡(镇、区),县域面积1209.83km^2,耕地面积3.73万hm^2,山林面积4.27万hm^2。2002年以来,临澧县在省市各级领导和相关
近年,有关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的功能研究备受关注。研究表明,LncRNA与许多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进一步深入研究LncRNA的生物学功能,可能为阐
近些年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教育领域,数字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字技术可以将小学实验的详细过程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增加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改善小学实验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实验教学的效果。本文对数字技术进行了介绍,重点阐述了数字技术如何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效率,旨在为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小学科
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是各单位生产工作的有效辅助手段,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最佳途径.因此 ,做好各类仪器设备的选购、验收、使用、保养、维修等科学的管理,已成为各单位管理工作中
2016年,教育部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发表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科学精神与实践创新作为其中两大核心素养,凸显了当今世界,对于科学与创新的高度重视。但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科技教育硬件与师资条件均非常薄弱,如何在有限的社会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一变态反应性疾病,也属职业病、地方病,俗称“懒汉病”。布病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乏力、全身肌肉关节疼痛及肝脾肿大或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