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大同城墙上

来源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1848668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旅游,人们好像都有这样一种心态,总觉得远方的风景才是好的,再美的景致一旦搬到自家门口,仿佛就失去了魅力。我对于大同的心理即是如此,虽然家乡与大同还有一段距离,但同属山西,便觉得这是自家风景。既是自家风景,便不怎么放在心上,去大同旅行的计划一再搁浅,直到不久前,终于成行。
  尽管是第一次来,我和同行的朋友都迅速对大同生出了熟悉感,路上所看到的景象,也都觉得十分亲切。层叠的高楼,方正的广告牌,绿得透彻而轻盈的树叶,尤其是空气,有一种清凉感。即使是燥热的正午过后,空气所充盈的依然是一袭微微的凉意。这是一片让人看到之后会觉得心情舒畅的土地,平坦辽阔,天空高远,白云四逸,来自草原的风将城市吹得疏朗清明。
  我和朋友到城墙脚下的时候,已过黄昏。上去之后,古城墙上只有我们两人。独享景点,在我这里算是头一次体会,不得不说,这种感觉非常奇妙,仿佛自己忽然间拥有了眼前看到的一切。空旷的城墙上,平整的砖石排出可容数驾车马并行的道路,东西皆望不到尽头,北城墙所对应的南城墙,更是掩映在渐起的雾霭之中,完全消失了踪影。暮风带来凉意,天上的云层如铺展开的扇面,相互交错着,显出蔚蓝的色彩。城墙则在天空的映照下,添上了一笔青蓝的清冷色调。
  天越来越暗了,渐渐成为了深青色。远处的高楼已亮起星星点点的灯光,提前宣告着夜色的来临。在闪烁的灯光之中,天空中的云轉为浓郁的灰蓝色,如起暗涌,向着城墙的方向层层下压,深青的天空在此时则如雨后阳光映照下的大海,澄澈而深邃。一座又一座望楼亮起,点亮了眼前的夜色,视野尽头,角楼高悬,发出璀璨而安静的光芒。蕴酿着雨的夜空本该让人觉得压抑,但走在城墙之上,却莫名感到一种开阔,晚风仿佛提前把雨意吹来,微凉的空气沁人心脾。
  城墙中的古城区似在重建,留下一大片寂静的黑暗。松软的泥土上,无人的挖掘机静静伫立着,还有几座老式的民居平房,在长夜中兀自沉睡。城墙之外,平整而宽广的街道向远方延展,两侧的路灯做成了宫灯样式,照亮着一辆又一辆驶过的汽车。街道上偶尔传来一声喇叭的鸣响,仿似鸟鸣一般散于夜色。向远处望,高楼灯光纷溢,整座城市犹如晶莹剔透的琉璃浮雕。
  在空无一人的城墙上行走,我和朋友也体会到“高处不胜寒”,凉风吹了个够,直把肚子也吹饿了,需要吃点东西。然而一直在城墙上漫无目的地乱走,我们都不知道应该去哪个方向,最后误打误撞走到了一座流光溢彩的城楼下,终于看到了和我们一样的游客。在略显清寒的夜里,嘈杂的人声在此时显得颇为温暖,一下子把人拉回现实。
  下了城楼,才发现离开的地方是古城墙中最宏伟的南城楼,三层九脊歇山顶的南城楼在漆黑的夜幕下,显出庄严而肃穆的形象。我拍下一张照片,作为到此一游的证据,便和朋友坐上了公交车。车穿过门洞,驶进瓮城,瓮城大得惊人,这方由城墙“锁”起来的夜色一片昏黑,只在天际留有一片朦胧的月影,使人依稀看到城墙的轮廓。
  公交车在瓮城中穿行,仿佛游鱼游过深海。从远处望,城墙愈加静默,也愈加朦胧,与夜色融在了一起。这个时候它又与人拉开了时空上的距离,像回到了历史之中。这样的距离,让它的魅力又多了一点。
  选自《太原日报》
其他文献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以前只觉得这话荒唐:不用心怎么能有好结果呢?然而,年岁愈长,越是感觉到了无心之举的魅力,有时,几可视之为一种人生的惊喜呢。  犹记某夜,辗转忽醒。正烦闷于入睡不深时,那半掩在青砖后的月亮,倏地跑入眼中,坠入心海。心忽然静了下来,眼睛也跟着舒展起来,一时顿觉心神澄澈。月已向西垂落,隔着窗,把一片片皎洁绣在了被子上,雕镂在了床柱上,那月宫的晶莹和剔透也就在此刻降临到
期刊
初见师兄,是在桃李年华。  阳光还分外刺眼的夏末初秋,楠哥一身西装的精神气儿在成群T恤短裤的学生军中,显得格外特别。新生们也都一致觉得,这就是我们的“老师”。  直到后来,他陪着我们新生入学体检、军训、迎接学校考评,我们才渐渐接受,这位每天都身穿带领上衣的“老干部”是只比我们大两岁的师兄。  女生在大学校园饭圈文化里追崇的标准一定是“高富帅”,比如说送你鲜花和送你回家。但师兄却用送你笔记和帮你押题
期刊
父亲离世后,我回老家的次数比之前更多了。父亲衰老到了尽头,不想再衰老了,便远走了,我肯定也在迅速地变老,不然哪来这一头半黑半灰半白的头发?母亲说:妈还不老呢,也不能老呀,我老了,也远走了,你们连个妈也没有了,孩子不能没有妈。  如今母亲一个人独住,独自生活。我们无法说服她离开,母亲离不了那个低矮破败的院落,她不能让那个她呆了六十多年的院子没有了主人。母亲认为去谁家住也不如自己这个土窝窝。况且每天还
期刊
清代朱柏庐《朱子家训》说:“一粥一饭,当念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指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中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民以食为天。粮票是买粮的“通行证”,有钞票无粮票不行,必须钞票粮票“两票齐全”,方可购粮。对粮票不仅记忆深
期刊
深浅  春去夏来,草木渐深。  柚子树,在春天来临时,枯瘦的纸条上,焕发出了新绿。直至暮春,柚子花开了又谢,绿叶下已有了小小的青果。夏日的手一抚过,枝叶旺盛生长,褪去了春日里的青色,活泼泼起来,颜色深了许多。  此时的田地里,也能看到农作物欢腾的样子。  伏天里,稻子抽穗,稻花清扬。日渐深邃的颜色,更像是一场来自于农作物的狂欢。这狂欢的情绪,也感染了农人们。大半年的辛劳,即将有了着落。稻田里,色泽
期刊
迈开双脚,走到落阵营村南桑干河两岸,可见不少人类新石器时代遗址。如再沿河岸向东走一百华里,到了阳原县的泥河湾、马圈沟和于家沟等几个小村庄,就会发现200万年前的人类历史文化和世界公认的第四纪标准地层。北京世纪坛公园的一块铜板上錾刻的一句话说得更明确:“东方人类从这里走来。”  桑干河,这条历经地震、火山、地壳变迁,而从未干涸、断流的文明之河,把落阵营人带到一个从未有过的历史天地和遐想空间:落阵营人
期刊
最初,听说大同一位90后作家竟然荣获大连出版社“大白鲸”幻想儿童文学金奖时,我不由得惊愕:这该是谁呢?但搜肠刮肚而不得。当得知获奖作者名叫田胜胜时,我的心头顿时也掠过一阵甜生生的美意,仿佛,年过半百的我也从中分到了一杯羹。很快,就有缘与田胜胜相会、相识,我们喝茶、聊天。看得出,虽然是中学语文教师,但文质彬彬、一脸白净的田胜胜并不擅言谈,更何况天马行空的胡谝。每每我们四目相会,也只是轻轻莞尔,各自颇
期刊
上初中时,喜爱文学的我,热衷于参加报刊杂志组织的征文比赛。尽管大多数,都如泥牛石沉大海,可我还是乐此不疲。因为,每参加一次比赛,就会有一次提升。  在那个文学青年如芸芸众生的年代,在那个新人辈出、佳作涌现的年代,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我,如滚滚洪流,席卷到了文学的茫茫大海中。  这些年,不知什么原因,面向中小学生的征文比赛,越来越少。热衷于写诗作文的青少年,也越来越少。这常常使我陷入困惑中:这种现象
期刊
“我心永远跟党走,我行不忘报党恩。”入党十多年来,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我上初中时,班主任、语文老师是贾继英老师。一次习作课上,贾老师以自己大学期间填写的入党志愿书为例讲解志愿书、申请书的写法。老师边讲结构边谈内容。当讲到“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归宿”一句时,我懵懂的内心顿时激起了长大后也要入党的浪花。看到贾老师终日以校为家、默默付出,我对共产党员更是心生敬意。
期刊
清明过后,谷雨将临,温润的江南早已司空见惯了“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美景,然而塞北,春天才正如睡美人之刚被王子吻醒,眼神迷离间,一个哈欠,一个懒腰,春色即开始日新月异起来。  柳眉乍展,杏眸半开,迎春花黄艳艳地撩人眼,这一切清鲜怡人的景致都当得起“秀色可餐”四个字,不仅令文人雅士沉醉其间流连忘返,甚或忘了饭点儿。只是对于世界上大多数以吃为乐的饮食男女而言,”可餐“远比”秀色“更贴心。若论起切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