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信息化平台、以学分制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首钢迁钢公司打造学习型企业建设提供了载体,有效解决扁平化管理体制下职工培训组织难度大的问题,促进了职工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在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2月8日,第六届世界网络虚拟炼钢挑战赛在比利时举行。首钢迁钢公司炼铁作业部路飞、炼钢作业部于晨组成的组合从来自美国,英国、印度等6个国家5大钢铁企业和4所高校18名挑战赛预赛地区的优秀代表中脱颖而出,以管线钢精炼吨钢成本12.7美元的成绩名列榜首。
世界网络虚拟炼钢挑战赛是由国际钢铁协会举办的钢铁冶金行业唯一的国际技能大赛。比赛要求选手们利用钢铁大学网络比赛平台,在两个小时的时间内,以炉外精炼工序冶炼管线钢,在规定范围内的杂质和夹杂物以及质量和冶金原理符合条件的前提下,成本消耗最低的选手获得冠军。
这次夺冠,实现了首钢人在国际赛事上零的突破,展示了新一代首钢职工的精湛技能和职业风采。夺得冠军的路飞和于晨只是迁钢众多优秀青年中的杰出代表。
在迁钢、在首钢还有很多杰出的人物和事迹。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学习型企业发挥着功效。
新厂建设渴求人才 员工培训迫在眉睫
首钢迁钢公司成立于2002年,目前具备了年产780万吨铁、800万吨钢以及789万吨热轧板带钢的生产能力,今年年内即将全线投产的冷轧工程将再增加120万吨冷轧硅钢生产能力。
作为首钢搬迁调整率先启动的重点项目,在规划设计上,迁钢坚持“高水平、高起点,高标准”的建设定位,秉承“依托矿山,流程简捷化、设备大型化、产品高端化、环境清洁化、信息数字化”的建设理念,瞄准“产品一流、技术一流、环境一流、效益一流”的建设目标,致力打造“循环经济型、节能环保型、清洁高效型”的新一代冶金示范工厂,力求为首钢搬迁调整探索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
面对我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产品同质化、能耗高、过度依赖矿石进口的严峻形势,迁钢意识到,要走出“低成本生产高端高效产品”的新路子,就必须加快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步伐。
为此,迁钢在成立伊始就把创建学习型企业当作一场深刻的管理革命和一项长期任务,把创建学习型组织融入到生产经营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把抓好职工培训提高职工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人才成长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进行系统设计和科学探索,并且结合实际,创新方法,导入学分制管理体系,以学分作为量化职工学习培训效果的评价手段,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的“灌输式”培训方式,职工学习不主动、学以致用结合度不紧密的难题,促进了职工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我真学”、“我深学”、“我善学”的转变,促进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迁钢职工由三部分人员组成:一是由首钢北京基地分流而来,这些人虽然有钢铁从业经历,但从事的主要是长材生产,在板材领域仍属新兵,二是从首钢矿山地区转岗而来,他们熟悉矿山生产,但在钢铁冶炼上需要“从头再来”,第三部分人员是近年来入厂的大学生,有理论而缺乏实际经验。
虽然迁钢大专学历人员2729人(占职工总数的38.02%),本科学历占职工总数22.78%,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占2.01%,但是,高学历并不等于高素质。由于迁钢职工队伍构成的复杂性以及首钢正处于由传统长材向中高端板材转型时期,在驾驭板材技术方面并不比国内同行占优势,特别是一起步就瞄准高强管线钢、汽车板、电工钢等高端产品,引入的世界一流工艺装备技术,也对职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创新培训职工势在必行。
经过认真探索,迁钢决定采用“学分制”培训方式。
面对挑战积极探索 创新在职培训模式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迁钢面临这样的现实问题:
迁钢定员7259人,劳动生产率为1153吨/人年,这个效率是老首钢的10倍以上。由于人员机构精简,仍采用传统的集中培训,势必带来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这就决定了迁钢在培训上必需要有新的方法、新的举措,其次,迁钢地处河北迁安,教育培训资源相对缺乏,完全依赖首钢总部是不现实的,第三,迁钢大部分职工的家庭、事业分居两地,没有家务缠身,有充分的时间学习,第四,迁钢从建设开始就矢志打造数字化钢铁公司,局域网直达班组,生活小区也实现了“三网合一”直接入户,具备了全天候在线或者远程学习的条件。另外,职工队伍年轻化、知识化程度较高,接受能力强,具备开展全员学分制培训的基础。
迁钢的“学分制”培训是从高校“学分制”管理导入而成,是一种以学分作为两化标准、对职工教育培训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的运行机制。“学分制”以职工自主选课为前提和基础,企业结合实际选编教材,充分运用网络信息工具,以“网上课堂”为主要形式,力求为职工提供相对宽松的培训时间和空间,实现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这种培训不仅仅是知识的培训,更是学习力的榜样,实现了“受之以鱼,更授之渔。”
“学分制”职工培训体系有如下几个优点:选题个性化、学制弹性化、学习自主化、教材多媒化、活动合作化、管理数字化、环境虚拟化等,让“为任何人、任何地点、学习任何内容”的设想变成了现实。
“学分制”的基本框架由组织责任体系、资源平台体系、制度文件体系及考核激励体系四部分组成。
为便于开展培训工作,迁钢投资450万元建设了8间多媒体教室,配备学习机187台,可同时满足500人在线学习。结合首钢培训中心职工在线学习网的开通,迁钢还建立了首钢培训中心专线,借助远程视频教学系统和DDN专线、Internet带宽资源,通过视频、图形,声音等多种方式交流教学信息,实现了对现场教学环境的真实模拟。
在课件内容的准备方面,迁钢一方面由各级领导、专家和技师围绕新的工艺技术、新品种开发方案以及工作中积累的绝招、诀窍为职工授课,一方面与首钢培训中心和东北大学开展合作,完成了覆盖迁钢主要岗位的42个工种不同等级的信息化培训课件,以及以板材生产为主的12个系列300个学时的工艺技术远程教学课件,除此之外,迁钢还引入了战略管理、企业文化、产品质量、现场管理、通用工种技能培训等专题讲座课件。 目前迁钢各类课件总学时已经达到了5500学时,职工可以利用网络根据自身需求开展点菜式自主学习;数字图书馆的开设,为职工查阅资料、搜索信息创造了条件,形成二多层次、多学科、多形式、多渠道的教育资源网络。
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批创新型人才加快成长,一些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难题也不断克服,技术发明成果不断涌现。2008年以前。迁钢获得的国家专利仅三项。2009年达到了14项,2010年上半年就获得13项,6西格玛项目两年来累计实施120项,取得了上亿元的经济效益。技术发明、技术创造正在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了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信息技术为学习型企业奠定基础
在以学分制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过程中,信息化功不可没。
2011,迁钢被批准为“河北省百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重点企业”,成为迁安市唯一一家入选的企业。迁钢信息化建设是首钢二期信息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同步实施的三级MES系统、四级ERP系统和OA系统等,不仅为建设“数字迁钢”提供了重要基础,而且对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保证生产秩序和产品质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迁钢搭建起了信息化培训的基础平台,具备了远程同步教学、异步教学、在线学习、在线考试等功能,实现了远程与现场培训相结合、实时培训与非实时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自主开发的职工培训学分管理平台,实现了与e-HR系统、迁钢一卡通数据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采用能力素质模型与学习资源计划管理思想,应用先进的平台化技术架构,对培训实行全程管理;培训内容涵盖资源计划管理、知识管理、传统培训管理、在线学习管理、积分和激励管理等,帮助职工设计技能提升规划,记录成长历程,全程跟踪指导;交流、示范和引导平台实现了学习、管理和评估的信息化、数字化及实时动态跟踪管理。
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迁钢还通过组织参与工程建设,培养了一批懂工艺、懂管理、会操作、适应现代化数字钢铁企业发展需要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打造了一支能够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管理团队、专业技术团队和操作骨干团队,同时扎实做好基础管理工作,以信息化实现精细化。
他们不仅是迁钢和首钢的希望所在,也是中国钢铁界的希望所在。
时下,很多企业都在为缺乏人才而苦恼,是真的没有人才,还是在建立发现、使用、培养人才的有效机制和良好氛围上缺乏力度?迁钢的故事告诉我们,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氛围,是人才快速成长的捷径。
这次夺冠的路飞和于展表示,虽然获得了冠军,但并不代表实际生产操作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这就是迁钢精神和首钢精神。
经过几年来的学习和积累,迁钢作为练兵场和试验场,圆满完成了为京唐钢铁大厂输送技术、管理和人才的使命,累计输出近600人;迁钢的发展不仅保持了首钢钢铁总量不变、效益不减和实现了首钢产品结构优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其先行一步的发展,为首钢搬迁调整战略的实施打下了雄厚的管理基础、技术基础和人才基础,为中国钢铁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区域布局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探索了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专家表示,迁钢的建设发展为首钢京唐钢铁大厂的建设积累了信心,培育了人才,准备好了工艺技术,是对京唐钢铁基地的一次低成本,高效率的大练兵。
2月8日,第六届世界网络虚拟炼钢挑战赛在比利时举行。首钢迁钢公司炼铁作业部路飞、炼钢作业部于晨组成的组合从来自美国,英国、印度等6个国家5大钢铁企业和4所高校18名挑战赛预赛地区的优秀代表中脱颖而出,以管线钢精炼吨钢成本12.7美元的成绩名列榜首。
世界网络虚拟炼钢挑战赛是由国际钢铁协会举办的钢铁冶金行业唯一的国际技能大赛。比赛要求选手们利用钢铁大学网络比赛平台,在两个小时的时间内,以炉外精炼工序冶炼管线钢,在规定范围内的杂质和夹杂物以及质量和冶金原理符合条件的前提下,成本消耗最低的选手获得冠军。
这次夺冠,实现了首钢人在国际赛事上零的突破,展示了新一代首钢职工的精湛技能和职业风采。夺得冠军的路飞和于晨只是迁钢众多优秀青年中的杰出代表。
在迁钢、在首钢还有很多杰出的人物和事迹。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学习型企业发挥着功效。
新厂建设渴求人才 员工培训迫在眉睫
首钢迁钢公司成立于2002年,目前具备了年产780万吨铁、800万吨钢以及789万吨热轧板带钢的生产能力,今年年内即将全线投产的冷轧工程将再增加120万吨冷轧硅钢生产能力。
作为首钢搬迁调整率先启动的重点项目,在规划设计上,迁钢坚持“高水平、高起点,高标准”的建设定位,秉承“依托矿山,流程简捷化、设备大型化、产品高端化、环境清洁化、信息数字化”的建设理念,瞄准“产品一流、技术一流、环境一流、效益一流”的建设目标,致力打造“循环经济型、节能环保型、清洁高效型”的新一代冶金示范工厂,力求为首钢搬迁调整探索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
面对我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产品同质化、能耗高、过度依赖矿石进口的严峻形势,迁钢意识到,要走出“低成本生产高端高效产品”的新路子,就必须加快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步伐。
为此,迁钢在成立伊始就把创建学习型企业当作一场深刻的管理革命和一项长期任务,把创建学习型组织融入到生产经营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把抓好职工培训提高职工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人才成长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进行系统设计和科学探索,并且结合实际,创新方法,导入学分制管理体系,以学分作为量化职工学习培训效果的评价手段,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的“灌输式”培训方式,职工学习不主动、学以致用结合度不紧密的难题,促进了职工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我真学”、“我深学”、“我善学”的转变,促进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迁钢职工由三部分人员组成:一是由首钢北京基地分流而来,这些人虽然有钢铁从业经历,但从事的主要是长材生产,在板材领域仍属新兵,二是从首钢矿山地区转岗而来,他们熟悉矿山生产,但在钢铁冶炼上需要“从头再来”,第三部分人员是近年来入厂的大学生,有理论而缺乏实际经验。
虽然迁钢大专学历人员2729人(占职工总数的38.02%),本科学历占职工总数22.78%,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占2.01%,但是,高学历并不等于高素质。由于迁钢职工队伍构成的复杂性以及首钢正处于由传统长材向中高端板材转型时期,在驾驭板材技术方面并不比国内同行占优势,特别是一起步就瞄准高强管线钢、汽车板、电工钢等高端产品,引入的世界一流工艺装备技术,也对职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创新培训职工势在必行。
经过认真探索,迁钢决定采用“学分制”培训方式。
面对挑战积极探索 创新在职培训模式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迁钢面临这样的现实问题:
迁钢定员7259人,劳动生产率为1153吨/人年,这个效率是老首钢的10倍以上。由于人员机构精简,仍采用传统的集中培训,势必带来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这就决定了迁钢在培训上必需要有新的方法、新的举措,其次,迁钢地处河北迁安,教育培训资源相对缺乏,完全依赖首钢总部是不现实的,第三,迁钢大部分职工的家庭、事业分居两地,没有家务缠身,有充分的时间学习,第四,迁钢从建设开始就矢志打造数字化钢铁公司,局域网直达班组,生活小区也实现了“三网合一”直接入户,具备了全天候在线或者远程学习的条件。另外,职工队伍年轻化、知识化程度较高,接受能力强,具备开展全员学分制培训的基础。
迁钢的“学分制”培训是从高校“学分制”管理导入而成,是一种以学分作为两化标准、对职工教育培训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的运行机制。“学分制”以职工自主选课为前提和基础,企业结合实际选编教材,充分运用网络信息工具,以“网上课堂”为主要形式,力求为职工提供相对宽松的培训时间和空间,实现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这种培训不仅仅是知识的培训,更是学习力的榜样,实现了“受之以鱼,更授之渔。”
“学分制”职工培训体系有如下几个优点:选题个性化、学制弹性化、学习自主化、教材多媒化、活动合作化、管理数字化、环境虚拟化等,让“为任何人、任何地点、学习任何内容”的设想变成了现实。
“学分制”的基本框架由组织责任体系、资源平台体系、制度文件体系及考核激励体系四部分组成。
为便于开展培训工作,迁钢投资450万元建设了8间多媒体教室,配备学习机187台,可同时满足500人在线学习。结合首钢培训中心职工在线学习网的开通,迁钢还建立了首钢培训中心专线,借助远程视频教学系统和DDN专线、Internet带宽资源,通过视频、图形,声音等多种方式交流教学信息,实现了对现场教学环境的真实模拟。
在课件内容的准备方面,迁钢一方面由各级领导、专家和技师围绕新的工艺技术、新品种开发方案以及工作中积累的绝招、诀窍为职工授课,一方面与首钢培训中心和东北大学开展合作,完成了覆盖迁钢主要岗位的42个工种不同等级的信息化培训课件,以及以板材生产为主的12个系列300个学时的工艺技术远程教学课件,除此之外,迁钢还引入了战略管理、企业文化、产品质量、现场管理、通用工种技能培训等专题讲座课件。 目前迁钢各类课件总学时已经达到了5500学时,职工可以利用网络根据自身需求开展点菜式自主学习;数字图书馆的开设,为职工查阅资料、搜索信息创造了条件,形成二多层次、多学科、多形式、多渠道的教育资源网络。
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批创新型人才加快成长,一些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难题也不断克服,技术发明成果不断涌现。2008年以前。迁钢获得的国家专利仅三项。2009年达到了14项,2010年上半年就获得13项,6西格玛项目两年来累计实施120项,取得了上亿元的经济效益。技术发明、技术创造正在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了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信息技术为学习型企业奠定基础
在以学分制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过程中,信息化功不可没。
2011,迁钢被批准为“河北省百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重点企业”,成为迁安市唯一一家入选的企业。迁钢信息化建设是首钢二期信息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同步实施的三级MES系统、四级ERP系统和OA系统等,不仅为建设“数字迁钢”提供了重要基础,而且对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保证生产秩序和产品质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迁钢搭建起了信息化培训的基础平台,具备了远程同步教学、异步教学、在线学习、在线考试等功能,实现了远程与现场培训相结合、实时培训与非实时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自主开发的职工培训学分管理平台,实现了与e-HR系统、迁钢一卡通数据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采用能力素质模型与学习资源计划管理思想,应用先进的平台化技术架构,对培训实行全程管理;培训内容涵盖资源计划管理、知识管理、传统培训管理、在线学习管理、积分和激励管理等,帮助职工设计技能提升规划,记录成长历程,全程跟踪指导;交流、示范和引导平台实现了学习、管理和评估的信息化、数字化及实时动态跟踪管理。
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迁钢还通过组织参与工程建设,培养了一批懂工艺、懂管理、会操作、适应现代化数字钢铁企业发展需要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打造了一支能够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管理团队、专业技术团队和操作骨干团队,同时扎实做好基础管理工作,以信息化实现精细化。
他们不仅是迁钢和首钢的希望所在,也是中国钢铁界的希望所在。
时下,很多企业都在为缺乏人才而苦恼,是真的没有人才,还是在建立发现、使用、培养人才的有效机制和良好氛围上缺乏力度?迁钢的故事告诉我们,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氛围,是人才快速成长的捷径。
这次夺冠的路飞和于展表示,虽然获得了冠军,但并不代表实际生产操作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这就是迁钢精神和首钢精神。
经过几年来的学习和积累,迁钢作为练兵场和试验场,圆满完成了为京唐钢铁大厂输送技术、管理和人才的使命,累计输出近600人;迁钢的发展不仅保持了首钢钢铁总量不变、效益不减和实现了首钢产品结构优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其先行一步的发展,为首钢搬迁调整战略的实施打下了雄厚的管理基础、技术基础和人才基础,为中国钢铁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区域布局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探索了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专家表示,迁钢的建设发展为首钢京唐钢铁大厂的建设积累了信心,培育了人才,准备好了工艺技术,是对京唐钢铁基地的一次低成本,高效率的大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