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时代,千变万化的时代。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在乌镇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几度强调“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从教育的角度看,自从教育踏上了信息化的快车道,使得我们教育者无时不在思考,未来,教育该是个什么样的状态?未来的学校和教师,每天又要进行怎样的行程单?
当下,面对智能工具和无线网络的普及,我们的学情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的思维基础在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在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条件等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当教师还在为一道题的解题思路纠缠半天斟酌如何一题多解寻找最佳途径时,学生一转身就可以从“作业帮”里寻找到各种各样的参考答案。漫天遍野的各学科各类题目,可以说,只要是人脑出过的,网上没有找不到答案的。还有,上一个班的学生考完试,手机已经悄悄拍下了试题甚至是答案,课间快速传递给邻班好友……
当下,教育者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考察内容和考查方式等,与学生的思维基础和能力走向不在同一条轨道上。信息化环境下,各种上网工具基本都已经熟练,孩子们的能力也更加侧重于初步的搜集信息、整合加工。但我们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仍基本停留在掌握基本知识的记忆、背诵,要求记住统一答案,所以,教与学的新矛盾产生了。那就是我们突然发现,怎么现在的孩子们学习能力这么低?怎么讲好几遍还是记不住?怎么连简单的比例运算和单位换算都记不住?孩子们的脑子里在想什么呢。
其实客观分析表明,我们的学生在视觉学习和视觉信息处理上有比较强的神经元连接,所以孩子们更喜欢在线试听信息来源,感知更多的情境信息,而不是教师的讲解。联系到成人,也是如此,我们现在看电视节目也好,听报告也好,如果没有字幕或者投影顯示,大家似乎也很难长时间坚持听下去。不是孩子们不行了,而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社会大众的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如果说知道和领会是低级思维,应用能力、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和创造能力就是高级思维。为学生运送知识和为学生点燃智慧之间,教师的角色和定位被新技术影响着、制约着,也需要更多的指向高级思维。信息化时代要求掌握的技能自然而然的面向自我沟通、人际交往、信息检索、信息沟通、独立解决、相互协作、想象力与创造力、网络公民意识。要打破原有的套装知识结构,我们的教学目标需要调整,教学手段需要跟进和升级。
当下,国家进入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崭新局面,使得线上学习成为了学习者最为普遍的学习方式。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为下一步的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原先商业领域的扫一扫二维码进入APP公众平台形式,现在直接进驻了教育。我们在购买产品购买服务的同时,其实也是接受了一种理念,这种理念不可避免的要和教育发生化学反应带来了教育模式的重构。未来学生的学习,将更多地与海量信息连接,使用智能终端学习未来终将会成为主流。
信息技术的普及实现了学习的泛在,移动学习逐渐引入泛在学习体系。泛在学习挖掘出深度学习的机制,两者合力,使通过技术广泛的提升教育质量成为可能,这也成为当今大互联网时代教育的一个共同趋向。一个现代的学校会成为良好的教室以及虚拟教学的融合点。
未来,慕课和翻转课堂手段的实施,一定会带来教学的深刻变革。人的学习,必须以自己的经验网络为主体,去汲取新的经验,予以同化,或调试自己的经验网络,去顺应新的经验。新时代的教室里的授课,将会变成学生学习过程的一部分,更多的学习来自于课外和线上、智能终端。教授理科的教师原本一定有这样的苦恼:上课做演示实验,时间有限,距离太远,学生看的不够真实和全面。而翻转课堂,相当于多了一个“家庭教师”或“学科辅导员”,并且这个教师是随时随地的,跨越学科界限的,资源广阔无边界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堂围墙正在消失,我们倡导的培养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可以更好的促成。课堂翻转前,教师的角色是站在学生和知识之间,翻转后,教师变为走到学生旁边,师生间的壁垒也在淡化。
未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老师的主修课。传统下的教学,教师的“师道尊严”带有一定的强权意识。老师怎么讲,学生怎么学,而当今的信息时代,教师的“话语权”开始受到冲击,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要走下“我为你好”的道德高点,与学生合作共赢。而这一切,仅靠教学的技巧是不够的,要建立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淡化教师的“权威”,要走出“管住学生”的固定思维,对学生充满关怀。学校的方向感要强,要走出“忙碌工作”的事务状态,打造精彩的教学行程单,才能面对多变的信息时代和学生潜在的头脑风暴。
未来,个性化教学成为一种教育的必然。从古至今的中外教育名家都在呼吁:因材施教。再没有比以相同的方式去对待不同的人不平等的了。整齐划一的教育,分数第一的教育,永远培养不出创造性的人才,当今教育要从规模发展转向为质量。每个孩子的学习基础和思维方式千差万别,师生要一起确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为不同需要和能力基础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程资源,信息化时代,无限开放的网络资源、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恰好可以为这些做合理的资源植入与补充。
未来,相应的教学评价机制也要发生变革。在国内,一个学生一张课表的走班上课已经迈出坚实的步伐,改变一张试卷判定学生成绩的时代也已经来临。海量试题资源库形成后,详细的题目标签可以随机生成上千上万份不同的考卷,在任何有网络的环境里,一生一试卷不会离的太远。借助云技术,我们可以推进大数据时代的数学化评价构建,建立学生学业成绩网络管理系统,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体系的搭建也自然生成,建设未来云端学校。
面对互联网时代,家长们也要做好准备了。当孩子带回家的不是课本作业而是网络和电脑或者手机上的作业,要正确判断和引导。与孩子共同参与线上学习,是未来家庭的美好构想。
当然,课堂要有不变之根。那就是,在信息化突飞猛进的时代,我们还要拿起笔来,带着孩子们,去感受铅笔轻踏纸面沙沙的节律,拥有尺规与橡皮碰撞的记忆和感受。
学校,只有专注升级,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
教育的算式,没有不变的定理。
当下,面对智能工具和无线网络的普及,我们的学情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的思维基础在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在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条件等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当教师还在为一道题的解题思路纠缠半天斟酌如何一题多解寻找最佳途径时,学生一转身就可以从“作业帮”里寻找到各种各样的参考答案。漫天遍野的各学科各类题目,可以说,只要是人脑出过的,网上没有找不到答案的。还有,上一个班的学生考完试,手机已经悄悄拍下了试题甚至是答案,课间快速传递给邻班好友……
当下,教育者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考察内容和考查方式等,与学生的思维基础和能力走向不在同一条轨道上。信息化环境下,各种上网工具基本都已经熟练,孩子们的能力也更加侧重于初步的搜集信息、整合加工。但我们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仍基本停留在掌握基本知识的记忆、背诵,要求记住统一答案,所以,教与学的新矛盾产生了。那就是我们突然发现,怎么现在的孩子们学习能力这么低?怎么讲好几遍还是记不住?怎么连简单的比例运算和单位换算都记不住?孩子们的脑子里在想什么呢。
其实客观分析表明,我们的学生在视觉学习和视觉信息处理上有比较强的神经元连接,所以孩子们更喜欢在线试听信息来源,感知更多的情境信息,而不是教师的讲解。联系到成人,也是如此,我们现在看电视节目也好,听报告也好,如果没有字幕或者投影顯示,大家似乎也很难长时间坚持听下去。不是孩子们不行了,而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社会大众的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如果说知道和领会是低级思维,应用能力、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和创造能力就是高级思维。为学生运送知识和为学生点燃智慧之间,教师的角色和定位被新技术影响着、制约着,也需要更多的指向高级思维。信息化时代要求掌握的技能自然而然的面向自我沟通、人际交往、信息检索、信息沟通、独立解决、相互协作、想象力与创造力、网络公民意识。要打破原有的套装知识结构,我们的教学目标需要调整,教学手段需要跟进和升级。
当下,国家进入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崭新局面,使得线上学习成为了学习者最为普遍的学习方式。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为下一步的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原先商业领域的扫一扫二维码进入APP公众平台形式,现在直接进驻了教育。我们在购买产品购买服务的同时,其实也是接受了一种理念,这种理念不可避免的要和教育发生化学反应带来了教育模式的重构。未来学生的学习,将更多地与海量信息连接,使用智能终端学习未来终将会成为主流。
信息技术的普及实现了学习的泛在,移动学习逐渐引入泛在学习体系。泛在学习挖掘出深度学习的机制,两者合力,使通过技术广泛的提升教育质量成为可能,这也成为当今大互联网时代教育的一个共同趋向。一个现代的学校会成为良好的教室以及虚拟教学的融合点。
未来,慕课和翻转课堂手段的实施,一定会带来教学的深刻变革。人的学习,必须以自己的经验网络为主体,去汲取新的经验,予以同化,或调试自己的经验网络,去顺应新的经验。新时代的教室里的授课,将会变成学生学习过程的一部分,更多的学习来自于课外和线上、智能终端。教授理科的教师原本一定有这样的苦恼:上课做演示实验,时间有限,距离太远,学生看的不够真实和全面。而翻转课堂,相当于多了一个“家庭教师”或“学科辅导员”,并且这个教师是随时随地的,跨越学科界限的,资源广阔无边界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堂围墙正在消失,我们倡导的培养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可以更好的促成。课堂翻转前,教师的角色是站在学生和知识之间,翻转后,教师变为走到学生旁边,师生间的壁垒也在淡化。
未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老师的主修课。传统下的教学,教师的“师道尊严”带有一定的强权意识。老师怎么讲,学生怎么学,而当今的信息时代,教师的“话语权”开始受到冲击,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要走下“我为你好”的道德高点,与学生合作共赢。而这一切,仅靠教学的技巧是不够的,要建立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淡化教师的“权威”,要走出“管住学生”的固定思维,对学生充满关怀。学校的方向感要强,要走出“忙碌工作”的事务状态,打造精彩的教学行程单,才能面对多变的信息时代和学生潜在的头脑风暴。
未来,个性化教学成为一种教育的必然。从古至今的中外教育名家都在呼吁:因材施教。再没有比以相同的方式去对待不同的人不平等的了。整齐划一的教育,分数第一的教育,永远培养不出创造性的人才,当今教育要从规模发展转向为质量。每个孩子的学习基础和思维方式千差万别,师生要一起确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为不同需要和能力基础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程资源,信息化时代,无限开放的网络资源、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恰好可以为这些做合理的资源植入与补充。
未来,相应的教学评价机制也要发生变革。在国内,一个学生一张课表的走班上课已经迈出坚实的步伐,改变一张试卷判定学生成绩的时代也已经来临。海量试题资源库形成后,详细的题目标签可以随机生成上千上万份不同的考卷,在任何有网络的环境里,一生一试卷不会离的太远。借助云技术,我们可以推进大数据时代的数学化评价构建,建立学生学业成绩网络管理系统,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体系的搭建也自然生成,建设未来云端学校。
面对互联网时代,家长们也要做好准备了。当孩子带回家的不是课本作业而是网络和电脑或者手机上的作业,要正确判断和引导。与孩子共同参与线上学习,是未来家庭的美好构想。
当然,课堂要有不变之根。那就是,在信息化突飞猛进的时代,我们还要拿起笔来,带着孩子们,去感受铅笔轻踏纸面沙沙的节律,拥有尺规与橡皮碰撞的记忆和感受。
学校,只有专注升级,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
教育的算式,没有不变的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