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中学生体能训练不受重视,在促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发展提升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优选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并将其运用到日常体育训练中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针对中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问题,探究将现在体能训练理念和手段引入中学体育的必要性,旨在于丰富中学体育教学手段,激发中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为中学体育教学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体能训练;中学体育;学生身体素质;体育训练
教育部等六部委连续25年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的身体形态指标上是上升的,而在体能、心肺功能、超重与肥胖、近视率这四个方面呈现连续下滑的趋势,尤其是在弹跳、爆发力、耐力方面呈持续下降。这些重要指标的下降令人担忧,增强青少年体质刻不容缓。
一、身体体能教育在体育教学课程教学中重要性
(一)提升体育课程的身体针对性,加强体能训练的社会适应性
中学阶段的主要教育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销售、管理等方面的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为社会生产第一线培养充足的身体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专项适应能力,毕业后可以直接进行顶岗工作。为此,通过体育课程的身体体能方面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从事工作的身体特点,可以在提升学生工作适应能力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顺利度过从学校到社会的心理过渡期。具体来讲,在进行专业体能训练时,可以通过身体体能训练,也就是劳动过程中学生心理承受力、生理负荷程度、身体形式、肢体反应速度、思维意识、对压力的反应、力量的大小、紧张程度以及工作集中力等方面表现出的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身体体能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及时克服自身的缺点,更好地发挥专业技能水平。
(二)身体体能的训练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
中学学校的学生应注重自身思想品德、专业技术、交往能力、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中学学校的学生一般处于刚刚进入成年阶段的青年,不仅是身体素质提升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状态也处于特殊时期,因此,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引导。如果不能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一味地安排繁杂的劳动,极有可能导致学生无法发挥出正常的水平。与此相对应的,教师可以通过专项、系统的身体体能提升训练,利用提升训练中的抗压训练、团队、个人比赛等方式,激发中学学生的竞争意识,提升团队协作、自主观察等综合素质,保证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
二、身体体能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方法
(一)中学体育教学课程目标中明确身体体能训练的要求
在“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把身体体能的要求加入到中学体育教学课程目标中,为体育教学中渗透身体体能训练提供依据。通过中学体育教学,增强学生体质、强健学生体魄、提高身体体能、体现身体精神,为胜任身体岗位作保证。
(二)调整体育课程结构,在体育教学内容中增加身体体能训练的内容
在充分了解不同的身体岗位对身体体能的不同要求的情况下,针对专业类型、身体特点以及长期从事该身体对人体的影响,设置发展身体体能和预防身体病的体育项目,对不同类型开设不同的教学内容,并针对不同专业传授不同的身体健康知识。可选择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发展全身综合体力的教学内容,并配以发展上下肢力量、耐力和腰腹力量等身体素质练习内容;营销、旅游、酒店管理等专业身體体能对腰、腿部力量和耐力要求较高,可选择形体训练、健美操、排球等教学内容,配以发展腰、腿部力量和耐力等身体素质练习内容等。既满足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的要求,又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身体体能。
(三)体育成绩评定上突出身体体能的要求
大多数中学的体育成绩评价都偏向于项目技能和技术的评定(竞技),如平时占 20%(体育参与过程),技能占 50%,身体素质只占30%,这样的评价比例显然偏重于竞技,没有体现“健康第一、淡化竞技”的指导思想,也没能体现中学教育对体育教学的要求,更不能提起学生参与身体素质训练的积极性。应该加大身体体能素质在体育成绩评定上的比重,把评定的比例改为身体体能素质占40%,体育知识(理论考试形式可多样,如作业、开卷、口试等)和平时成绩(学习态度与出勤)占30%,选项技能占30%。体现“健康第一、淡化竞技”的指导思想,突出身体体能素质在体育成绩评定中的地位,建立良好的体育成绩评价激励机制, 使学生认识到身体体能在身体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自觉参与身体体能素质训练的积极性。
(四)结合素质拓展训练,推进身体体能训练在课外活动中的开展
素质拓展训练进入高校后发展很快,各高校对此也非常重视。素质拓展训练的很多方法都有助于学生身体体能的提高,在素质拓展训练中找出和身体体能训练的共同点,如集体合作攀爬、合作钻“电网”等,通过素质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体能,能有效地把身体体能训练从体育课堂延伸到课外体育活动,达到课内外统一的效果。
(五)改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环境,为实施体育教学渗透身体体能训练服务
中学要重视体育教学对发展学生身体能力的重要作用,根据开设专业的特点不断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学校体育的软、硬件设施,优化办学条件,增加身体体能训练的场地和设施,以满足实施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为实现体育教学中渗透身体体能训练提供必要的保证。
三、结论
为了促进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培养国家高素质人才,当今世界各国都在不同层面内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学校体育教学越来越趋近于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健身性、实用性和科学性;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教学器材的安全、柔软、轻便和鲜艳。体能训练以全新的思路、简单易行的操作方法、便于推广等特点引入中学体育教学中将是今后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苏兴田,徐生辉.影响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归因分析[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01).
[2] 张环宇,张强.我国学校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梳理与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5(11).
[3] 周艳艳.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中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5(11).
[4] 刘光标.体能训练在高中体育教育中的创新体系分析[J].运动,2015(05).
[5] 程苗.对体能训练与北京中考体育训练相结合的探讨[J].体育健康知识画刊,2014(S2).
关键词:体能训练;中学体育;学生身体素质;体育训练
教育部等六部委连续25年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的身体形态指标上是上升的,而在体能、心肺功能、超重与肥胖、近视率这四个方面呈现连续下滑的趋势,尤其是在弹跳、爆发力、耐力方面呈持续下降。这些重要指标的下降令人担忧,增强青少年体质刻不容缓。
一、身体体能教育在体育教学课程教学中重要性
(一)提升体育课程的身体针对性,加强体能训练的社会适应性
中学阶段的主要教育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销售、管理等方面的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为社会生产第一线培养充足的身体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专项适应能力,毕业后可以直接进行顶岗工作。为此,通过体育课程的身体体能方面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从事工作的身体特点,可以在提升学生工作适应能力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顺利度过从学校到社会的心理过渡期。具体来讲,在进行专业体能训练时,可以通过身体体能训练,也就是劳动过程中学生心理承受力、生理负荷程度、身体形式、肢体反应速度、思维意识、对压力的反应、力量的大小、紧张程度以及工作集中力等方面表现出的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身体体能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及时克服自身的缺点,更好地发挥专业技能水平。
(二)身体体能的训练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
中学学校的学生应注重自身思想品德、专业技术、交往能力、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中学学校的学生一般处于刚刚进入成年阶段的青年,不仅是身体素质提升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状态也处于特殊时期,因此,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引导。如果不能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一味地安排繁杂的劳动,极有可能导致学生无法发挥出正常的水平。与此相对应的,教师可以通过专项、系统的身体体能提升训练,利用提升训练中的抗压训练、团队、个人比赛等方式,激发中学学生的竞争意识,提升团队协作、自主观察等综合素质,保证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
二、身体体能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方法
(一)中学体育教学课程目标中明确身体体能训练的要求
在“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把身体体能的要求加入到中学体育教学课程目标中,为体育教学中渗透身体体能训练提供依据。通过中学体育教学,增强学生体质、强健学生体魄、提高身体体能、体现身体精神,为胜任身体岗位作保证。
(二)调整体育课程结构,在体育教学内容中增加身体体能训练的内容
在充分了解不同的身体岗位对身体体能的不同要求的情况下,针对专业类型、身体特点以及长期从事该身体对人体的影响,设置发展身体体能和预防身体病的体育项目,对不同类型开设不同的教学内容,并针对不同专业传授不同的身体健康知识。可选择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发展全身综合体力的教学内容,并配以发展上下肢力量、耐力和腰腹力量等身体素质练习内容;营销、旅游、酒店管理等专业身體体能对腰、腿部力量和耐力要求较高,可选择形体训练、健美操、排球等教学内容,配以发展腰、腿部力量和耐力等身体素质练习内容等。既满足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的要求,又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身体体能。
(三)体育成绩评定上突出身体体能的要求
大多数中学的体育成绩评价都偏向于项目技能和技术的评定(竞技),如平时占 20%(体育参与过程),技能占 50%,身体素质只占30%,这样的评价比例显然偏重于竞技,没有体现“健康第一、淡化竞技”的指导思想,也没能体现中学教育对体育教学的要求,更不能提起学生参与身体素质训练的积极性。应该加大身体体能素质在体育成绩评定上的比重,把评定的比例改为身体体能素质占40%,体育知识(理论考试形式可多样,如作业、开卷、口试等)和平时成绩(学习态度与出勤)占30%,选项技能占30%。体现“健康第一、淡化竞技”的指导思想,突出身体体能素质在体育成绩评定中的地位,建立良好的体育成绩评价激励机制, 使学生认识到身体体能在身体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自觉参与身体体能素质训练的积极性。
(四)结合素质拓展训练,推进身体体能训练在课外活动中的开展
素质拓展训练进入高校后发展很快,各高校对此也非常重视。素质拓展训练的很多方法都有助于学生身体体能的提高,在素质拓展训练中找出和身体体能训练的共同点,如集体合作攀爬、合作钻“电网”等,通过素质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体能,能有效地把身体体能训练从体育课堂延伸到课外体育活动,达到课内外统一的效果。
(五)改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环境,为实施体育教学渗透身体体能训练服务
中学要重视体育教学对发展学生身体能力的重要作用,根据开设专业的特点不断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学校体育的软、硬件设施,优化办学条件,增加身体体能训练的场地和设施,以满足实施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为实现体育教学中渗透身体体能训练提供必要的保证。
三、结论
为了促进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培养国家高素质人才,当今世界各国都在不同层面内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学校体育教学越来越趋近于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健身性、实用性和科学性;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教学器材的安全、柔软、轻便和鲜艳。体能训练以全新的思路、简单易行的操作方法、便于推广等特点引入中学体育教学中将是今后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苏兴田,徐生辉.影响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归因分析[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01).
[2] 张环宇,张强.我国学校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梳理与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5(11).
[3] 周艳艳.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中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5(11).
[4] 刘光标.体能训练在高中体育教育中的创新体系分析[J].运动,2015(05).
[5] 程苗.对体能训练与北京中考体育训练相结合的探讨[J].体育健康知识画刊,2014(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