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职英语课程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以就业为导向改革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是大势所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就业为导向 高职公共英语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原高教司司长张尧学在《坚持就业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文章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和目标是什么?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数以百万计的高素质人才。从这个观点出发,可以说,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即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市场上需要的、抢手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不是那些基础知识扎实、毕业后仍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培训和再教育之后才能胜任工作的人才。”由此可见,对高职教育来说,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要实现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必须加强学生的英语的职业能力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从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发展创新能力。
1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
1.1 学生方面 目前高职生的英语学习现状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愿望,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英语对职校来说是可有可无,对职业发展没什么价值,乃至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一部分学生甚至放弃了对英语的进一步学习。另外一方面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不理想,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远远没有达到高职英语教学对培养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应用性专门人才的需求。
1.2 教师方面
目前很多学校为了满足高等院校人才水平评估指标的需要,将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过级率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水平的标准,在教学目标定位上,没有把职校英语教学定位在“为专业服务”,“为生活服务”这一根本上,或者只把“为专业服务”,“为生活服务”当作口号喊喊,实际行动上仍然把英语学科作为一门普通的基础学科对待。首先表现在教学观念陈旧教师得教学观念没有跟上高职教育的发展速度。许多公共英语课的教师还未充分认识到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及中等职业学校的不同,对于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认识不清,更不能把英语教育与就业导向相联系;其次,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知识结构单一,专业知识匮乏。双师型教师人数偏少,职称学历比例结构失调。最后,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都不强,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1.3 教材方面
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偏深,教材内容侧重于文史方面的题材,尤其是缺乏突出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英语教材。在面对高职教育突出“职业”、“专业技术”的特点,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就业的需要方面,高等职业院校教材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内容与他们的职业需要关联不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持久动力。
2 以就业为导向改革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策略与建议
2.1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就业意识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作为一名未来的应用型人才,高职生在学习运用英语这门语言工具的同时,更应从语言所承载的各个方面信息来了解世界、了解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领域。因此,首先要激发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高职英语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光講解语言知识,更要利用教材内容本身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新观念,把书本学习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学生也要有意识地将这些知识和信息同所学专业结合起来,有选择地学习“用的上”的知识,做到时时更新认识观念,及时了解社会科技发展动态。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让英语学习更有针对性和职业性。先进的就业意识配合熟练的知识技能,能造就出高职生上手快,顶岗快,现场应用能力强的就业能力。
2.2 以合岗位需要为基准点,明确英语教学内容,将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融合
高职英语课程的设定应面向整个职业性,建构适合岗位需要和职校学生英语实际水平的英语课程,始终以学生的发展和需要为教材编写的出发点和归宿。既要注重好语言基础,巩固语言基本技能,更要注重培养语言应用能力,着重培养学生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要根据学校培养目标特别是企业、行业的岗位需求,进行认真筛选。教学内容必须由学科本位向就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要从学生就业和未来工作需求出发,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英语教学内容。遵循“将来的英语教学是越来越多地与某些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些学科结合起来”这个原则,以适合岗位需要和重视获得岗位操作能力为目标,提倡以能力为基础,提高学生的从业能力,而不是知识水平。对高职学生来说,将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结合,最大的好处是在高职学生普遍英语基础偏差的情况下,能够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态度,不盲目追求过级率,而是明确“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务实学习态度,克服由于英语基础偏低带来的对英语课的排斥感,恐惧感等厌学情绪。而通过引导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发现英语的不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将英语的学习范围和难度结合相关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降低到—个范围内,从而提高学习时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高教师素质,充实教师队伍,探索切实有效的职校英语教学举措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教育者、领导者和组织者,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各高职院校应给教师提供继续教学、深造的机会,不断培养高素质英语教学人才。鼓励英语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争取做外销员、商务师、导游、翻译等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适应高职院校教学要求。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能使高职英语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在教学中,根据所编教材课程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尽可能使用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网络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增加课程的信息量和趣味性。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每一次课的教学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学习任务,使学生通过一个个具体任务的完成来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同时结合学生将来的岗位工作任务,用项目导向或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
3 结语
总之,在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从学生主体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养,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不只要使学习者获得在今后就业岗位上运用英语的能力,更希望学习者在语言教学实践中培养出就业所需要的各种非技术性的人文素质,提升就业机会。
关键词 就业为导向 高职公共英语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原高教司司长张尧学在《坚持就业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文章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和目标是什么?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数以百万计的高素质人才。从这个观点出发,可以说,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即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市场上需要的、抢手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不是那些基础知识扎实、毕业后仍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培训和再教育之后才能胜任工作的人才。”由此可见,对高职教育来说,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要实现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必须加强学生的英语的职业能力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从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发展创新能力。
1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
1.1 学生方面 目前高职生的英语学习现状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愿望,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英语对职校来说是可有可无,对职业发展没什么价值,乃至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一部分学生甚至放弃了对英语的进一步学习。另外一方面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不理想,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远远没有达到高职英语教学对培养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应用性专门人才的需求。
1.2 教师方面
目前很多学校为了满足高等院校人才水平评估指标的需要,将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过级率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水平的标准,在教学目标定位上,没有把职校英语教学定位在“为专业服务”,“为生活服务”这一根本上,或者只把“为专业服务”,“为生活服务”当作口号喊喊,实际行动上仍然把英语学科作为一门普通的基础学科对待。首先表现在教学观念陈旧教师得教学观念没有跟上高职教育的发展速度。许多公共英语课的教师还未充分认识到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及中等职业学校的不同,对于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认识不清,更不能把英语教育与就业导向相联系;其次,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知识结构单一,专业知识匮乏。双师型教师人数偏少,职称学历比例结构失调。最后,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都不强,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1.3 教材方面
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偏深,教材内容侧重于文史方面的题材,尤其是缺乏突出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英语教材。在面对高职教育突出“职业”、“专业技术”的特点,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就业的需要方面,高等职业院校教材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内容与他们的职业需要关联不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持久动力。
2 以就业为导向改革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策略与建议
2.1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就业意识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作为一名未来的应用型人才,高职生在学习运用英语这门语言工具的同时,更应从语言所承载的各个方面信息来了解世界、了解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领域。因此,首先要激发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高职英语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光講解语言知识,更要利用教材内容本身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新观念,把书本学习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学生也要有意识地将这些知识和信息同所学专业结合起来,有选择地学习“用的上”的知识,做到时时更新认识观念,及时了解社会科技发展动态。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让英语学习更有针对性和职业性。先进的就业意识配合熟练的知识技能,能造就出高职生上手快,顶岗快,现场应用能力强的就业能力。
2.2 以合岗位需要为基准点,明确英语教学内容,将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融合
高职英语课程的设定应面向整个职业性,建构适合岗位需要和职校学生英语实际水平的英语课程,始终以学生的发展和需要为教材编写的出发点和归宿。既要注重好语言基础,巩固语言基本技能,更要注重培养语言应用能力,着重培养学生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要根据学校培养目标特别是企业、行业的岗位需求,进行认真筛选。教学内容必须由学科本位向就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要从学生就业和未来工作需求出发,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英语教学内容。遵循“将来的英语教学是越来越多地与某些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些学科结合起来”这个原则,以适合岗位需要和重视获得岗位操作能力为目标,提倡以能力为基础,提高学生的从业能力,而不是知识水平。对高职学生来说,将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结合,最大的好处是在高职学生普遍英语基础偏差的情况下,能够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态度,不盲目追求过级率,而是明确“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务实学习态度,克服由于英语基础偏低带来的对英语课的排斥感,恐惧感等厌学情绪。而通过引导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发现英语的不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将英语的学习范围和难度结合相关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降低到—个范围内,从而提高学习时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高教师素质,充实教师队伍,探索切实有效的职校英语教学举措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教育者、领导者和组织者,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各高职院校应给教师提供继续教学、深造的机会,不断培养高素质英语教学人才。鼓励英语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争取做外销员、商务师、导游、翻译等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适应高职院校教学要求。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能使高职英语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在教学中,根据所编教材课程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尽可能使用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网络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增加课程的信息量和趣味性。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每一次课的教学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学习任务,使学生通过一个个具体任务的完成来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同时结合学生将来的岗位工作任务,用项目导向或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
3 结语
总之,在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从学生主体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养,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不只要使学习者获得在今后就业岗位上运用英语的能力,更希望学习者在语言教学实践中培养出就业所需要的各种非技术性的人文素质,提升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