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感的建立与培养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yu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强调在数学活动中,要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其中“数感”被摆在了首位。可见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当前摆在我们数学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建立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呢?
  
  一、在生活体验中,获取数感
  数学源于生活,并优于生活,小学生最初获取的数学知识跟他的生活经历是紧密相连的。对刚入学的儿童而言,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抽象,部分学生对数不能很好地在头脑中建立表象,要理解数的内涵和建立数感就更加困难了。教学时,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自己熟悉而又愉悦的具体生活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数学体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感受到数的存在,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加深对数的认识,从中建立和培养数感。例如: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一课认识“1”时,教材创设了“美丽的家园”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美丽的家园”中感受到“1”的存在,学生们通过寻找:1个人、1个太阳、1颗萝卜、1筐萝卜、1座山、1条河、1块石头……在“1颗萝卜”和“1筐萝卜”、 “1块石头”和“1座山”的对比中,让学生初步理解“1”可以表示1个个体(1颗萝卜),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1筐萝卜);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1座山),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1块石头)。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了“1”的含义,感知“1”的内涵,从而在思维中初步地建立起“1”的数感。
  
  二、在动手实践中,培养数感
  动手操作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引发其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的重要手段,是形成数感的支撑。如学生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铺地砖》一课时,学生对40厘米×40厘米、50厘米×50厘米的地砖面积有多大,4米×5米的房间面积有多大,头脑中这种平面空间概念印象不深,不能很好地选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如果老师把学生带到实地,让学生实物观察不同规格地砖的大小,铺地房间的大小,并亲自动手用不同规格的地砖试铺,这样每位学生对40厘米×40厘米、50厘米×50厘米、4米×5米这些数字所表示的实际含义印象一定很深刻,并为今后处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奠定基础。
  
  三、在表达和交流中,形成数感
  教学中我常为学生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问题。而且学生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在合作交流中,可以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真正体会到数可以用来表达和交流信息,使学生在交流对数的感知时,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促进数感的形成。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新课改数学“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内容时,教师创设了“小小养殖场”这一问题情境,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比较问题?”学生能提出“鸡比鹅多几只” “鹅比鸡少几只” 等问题。然后,教师接着问:“鸡比鹅多多少呢?哪个同学能用一个词语来描述一下?”很快有学生说出:“‘鸡比鹅多很多’,也就是‘鸡比鹅多得多’。”于是,教师马上追问:“为什么用‘多得多’这个词语,你是怎样想的?”“因为鸡85只、鹅34只,它们相差几十只,所以我用‘多得多’。”在这样的具体描述中,学生体会了数量间的大小关系,理解了“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含义,逐步建立了数感。
  
  四、在解决问题中,强化数感
  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提高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加以应用。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购物策略》一课时,教师创设一购物情境:某牛奶大瓶装(1000mL)10元,小瓶装(200 mL)售价2元,三家超市为了促销牛奶,分别推出了优惠策略:甲超市买1大瓶送1小瓶,乙超市一律九折优惠,丙超市购牛奶30元以上八折优惠。现老师要买大、小牛奶各3瓶,请同学们算算到哪个超市购买最合算?这时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都想为老师选择一种最佳的购物方案,最后学生通过计算、比较、运用,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又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解决问题中强化了数感。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中进一步深入钻研教材,创设数感培养情境,探索数感培养方法,把培养和建立小学生数感的任务落到实处。通过对数感的体验、实践、交流和运用,相信学生的数学素养一定会有所提高。
  
  (作者单位:福建省武夷山市新丰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以往课堂(理论课、实验课)教学与生产实习是各自独立的教学环节,其模式已不适应培养创新型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要。本文结合课题组三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探讨了课堂教学与
欧元区面临着三重难题:政府压力大、银行体系脆弱以及经济规模萎缩。如果应对得当,这三大问题有望缓解,进而实现良性循环。但如果应对不当,这三大难题则可能演变成为恶性循环。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早期兴建的小型水库随着人口、环境的巨大变化,病险原因逐渐增多,加大了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难度,小型病险水库管理已成为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重要环节之一
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对中外合作办学涉及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中外合作办学形式、动因等进行了分析,并对文凭颁发、经费合作和教学组织等提出了可供操作的建议。
本文结合当前如何培养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非常重要的课题,以及当前社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点话题.展开分析研究。结合艺术类人才的专业特殊性,探索艺术类人才创新能力的
林业发展应该有一个务实良好的发展策略。做好我国林业产业经济发展工作,增强林业产业绿色发展,推动群众经过林业创业致富,重视林业产业资源优化分配,持续开展科学的林业产业制度
介绍了微生物学新的考核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微生物学导师系统》让学生复习测验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让学生自己设计微生物产品,通过查阅资料写出可行性报告,并
在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农业农村环境条件和自身发展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引领模式,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本文主要以现代农业发展新理念全面推进茶业园
本文主要从选择花生品种、种植地块、合理密植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完善花生良种繁育体系.优化花生产业结构,提高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以供参考。
摘 要:学习型组织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我国教育管理领域,为现代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本文着重阐述了我国高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概念、学习型组织理论对于高校管理的意义以及如何有效应用学习型组织理论促进高校管理,以期对当前我国高校管理提出一些有意义的观点。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理论 高校管理 应用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西方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发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