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是把语文学习向课前拓展、向课后延伸,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创造,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去实践,学生蕴藏的智力得到充分的挖掘,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和闪光,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真情流露”中表现自己,体验成功,让语文课堂教学尽显生机。
【关键词】 开放课堂;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时空较为狭小、封闭,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没有自主的主动发挥空间,致使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压抑沉闷。这种封闭的教学时空使学生过早地打上成人的学习的“烙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在课堂教学开放的实践中去培养,因此,在实践的教学中,我尝试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以下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开放教材,语文教学彰显生机的基础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的凭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它不是唯一的。语文教学需要我们积极开发课外学习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留意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用课外获得的知识来充实课堂,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真正体现“课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教育观。
如在教学《九寨沟》这编文章时,学生被文中优美的自然风光所陶醉,但这些感受还是停留在想象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情感体验,我把九寨沟风光的VCD、邮票、明信片、门票、纪念品等课文外的教学资源搬进了课堂教学中,大大拓展了学生眼界,丰富了课文内涵。在教学《雾凇》时,我紧紧围绕“雾凇”这个知识点,制作了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全面的资源。将学习中需要的书本知识及网上信息,分成“雾凇美景”、“雾凇成因”、“形成过成”、“雾凇家族”、雾凇特点”、“名字由来”六大部分。并与自然、社会等学科有机整合,设立“相关知识”。让学生畅游在开放的教材中,领略雾凇无限魅力,探索了语文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开放课堂,语文教学彰显生机的源泉
所谓“开放”,是充分肯定和尊重“学”的主体地位,“教”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享有相当的主动权,拥有积极思维和参与教学活动的充分余地。教育家赫尔巴特把教学关系归结为“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我认为,学为主体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以学生为主体,教为主导也不完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有序的开放课堂在观念上承认和尊重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的问题作为教学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同时,我也认为教的主导作用是不能被排斥或者被其它什么作用所代替,老师责无旁贷的任务是制订目标,组织教学活动,控制教学活动的进程,并随机应变,排除障碍,学生则积极主动参与的多种教学活动,以便在开放的教学活动能达到最佳效果
1、课前拓展
课堂向课前开放,即上课前先向学生公布学习内容,学生事先通过查找资料,收集信息,预习新课,对教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学习过程中时时处在主动的地位。如在教学《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这篇课文时,文章的内涵较深,考虑到学生已有知识的局限性,我采用引导学生自己了解水知识的方法,向语文课前拓展。在教学文章前,我先设立了“你对水的了解有多少?”这个问题,带领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提炼学习资源,学生通过上网浏览、翻阅图书、走访群众、实地考察等手段,围绕“水”这一中心开始研究,不仅拓展了语文学习的资源,更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和样式。
2、自主研究的课堂教学
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是主角,由他们一问到底或是一讲到底,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被教师的提问或讲解挤掉了。因此,必须彻底转变观念,教师必须由课堂教学的主角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协调者、促进者,这样就可以从教师嘴里省下时间,留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
我们的教学是否该向学生开放,让学生有自主选择呢?我在课堂教学上作了一定的实践。在学习目标上,我引导学生自订。以往的教学目标都是由教师制订下达学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导致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在教学中,我总是引导学生自己制订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學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使学生产生学习的责任感和愉悦感,从而大大激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潜能。在学习内容上,我允许学生自选。学生是存在个性差异的,我在教学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去读、去想、去说、去背。如在教学《九寨沟》时,设立“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让学生自主研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内容内化成自身的知识。
3、课后的延伸
在课堂中,开放的活动渗透于教学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仅仅课堂上的活动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我们要把这有生命力的开放形式延伸到课堂以外更广阔的教育领域。通过个别辅导、假日小队、班队活动等渠道,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朗诵、讲故事、演课本剧、编语文小报、写读后感等。课堂向课后延伸,既把问题带出课外、带向生活、家庭、社会,学校向家庭开放,以便家校合一,齐抓共管,学校向社会开放,充分利用社会的人力、物力资源。
三、开放评价,语文教学彰显生机的保障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作出描述和确定,是语文教学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的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与学。传统课堂的评价最多的是生生、师生之间的评价,但有时有些学生碍于情面,讲好话的多,挑缺点的少,久而久之,学生的评价停留在“好”“太棒了”等赞扬的词语上,而更多的忽略了评价的真正意义。在某种程度上,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的教学评价,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新的教学模式,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有开放的教学评价与之相适应,以便更好地促进语文学习。
1、引导学生多种评价机制相结合。传统的教学评价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忽略了生生协作评价,家长、社会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在这种评价机制下,学生仅仅是学习的接受者,无法体现主人翁精神。开放的课堂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协作、探究性学习,因此,语文课堂的评价机制应该是多元化的、动态化的。
2、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教师的评价要有导向性和激励性,让学生敢动、敢说、敢问,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活动获得尽可能多的实效。传统的教学评价,以知识为核心,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确切地说,是学习者能够记忆教师所教知识的数量的多少。而开放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的标准从知识转向了能力,还包括了学习动机、协作学习的精神等非智力因素,因此,更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只要学生的回答有一点道理,能自圆其说,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就真实记录了学生学习足迹,让学生体会到开放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备课、上课、评价等各个环节之中,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地安排不是教师事先确定,而是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来安排。这样,学生拥有了教学的知情权、选择权、自主权,教师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并与他们共同学习,也尝到了教学相长的甜头。这种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极大的激发起学生的热情,也极大的开启了他们的智力,使智商和情商真正达到和谐共振的全新境界,在开放的语文教学中塑造和谐生动发展的学生。
【关键词】 开放课堂;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时空较为狭小、封闭,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没有自主的主动发挥空间,致使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压抑沉闷。这种封闭的教学时空使学生过早地打上成人的学习的“烙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在课堂教学开放的实践中去培养,因此,在实践的教学中,我尝试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以下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开放教材,语文教学彰显生机的基础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的凭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它不是唯一的。语文教学需要我们积极开发课外学习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留意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用课外获得的知识来充实课堂,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真正体现“课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教育观。
如在教学《九寨沟》这编文章时,学生被文中优美的自然风光所陶醉,但这些感受还是停留在想象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情感体验,我把九寨沟风光的VCD、邮票、明信片、门票、纪念品等课文外的教学资源搬进了课堂教学中,大大拓展了学生眼界,丰富了课文内涵。在教学《雾凇》时,我紧紧围绕“雾凇”这个知识点,制作了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全面的资源。将学习中需要的书本知识及网上信息,分成“雾凇美景”、“雾凇成因”、“形成过成”、“雾凇家族”、雾凇特点”、“名字由来”六大部分。并与自然、社会等学科有机整合,设立“相关知识”。让学生畅游在开放的教材中,领略雾凇无限魅力,探索了语文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开放课堂,语文教学彰显生机的源泉
所谓“开放”,是充分肯定和尊重“学”的主体地位,“教”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享有相当的主动权,拥有积极思维和参与教学活动的充分余地。教育家赫尔巴特把教学关系归结为“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我认为,学为主体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以学生为主体,教为主导也不完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有序的开放课堂在观念上承认和尊重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的问题作为教学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同时,我也认为教的主导作用是不能被排斥或者被其它什么作用所代替,老师责无旁贷的任务是制订目标,组织教学活动,控制教学活动的进程,并随机应变,排除障碍,学生则积极主动参与的多种教学活动,以便在开放的教学活动能达到最佳效果
1、课前拓展
课堂向课前开放,即上课前先向学生公布学习内容,学生事先通过查找资料,收集信息,预习新课,对教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学习过程中时时处在主动的地位。如在教学《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这篇课文时,文章的内涵较深,考虑到学生已有知识的局限性,我采用引导学生自己了解水知识的方法,向语文课前拓展。在教学文章前,我先设立了“你对水的了解有多少?”这个问题,带领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提炼学习资源,学生通过上网浏览、翻阅图书、走访群众、实地考察等手段,围绕“水”这一中心开始研究,不仅拓展了语文学习的资源,更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和样式。
2、自主研究的课堂教学
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是主角,由他们一问到底或是一讲到底,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被教师的提问或讲解挤掉了。因此,必须彻底转变观念,教师必须由课堂教学的主角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协调者、促进者,这样就可以从教师嘴里省下时间,留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
我们的教学是否该向学生开放,让学生有自主选择呢?我在课堂教学上作了一定的实践。在学习目标上,我引导学生自订。以往的教学目标都是由教师制订下达学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导致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在教学中,我总是引导学生自己制订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學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使学生产生学习的责任感和愉悦感,从而大大激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潜能。在学习内容上,我允许学生自选。学生是存在个性差异的,我在教学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去读、去想、去说、去背。如在教学《九寨沟》时,设立“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让学生自主研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内容内化成自身的知识。
3、课后的延伸
在课堂中,开放的活动渗透于教学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仅仅课堂上的活动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我们要把这有生命力的开放形式延伸到课堂以外更广阔的教育领域。通过个别辅导、假日小队、班队活动等渠道,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朗诵、讲故事、演课本剧、编语文小报、写读后感等。课堂向课后延伸,既把问题带出课外、带向生活、家庭、社会,学校向家庭开放,以便家校合一,齐抓共管,学校向社会开放,充分利用社会的人力、物力资源。
三、开放评价,语文教学彰显生机的保障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作出描述和确定,是语文教学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的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与学。传统课堂的评价最多的是生生、师生之间的评价,但有时有些学生碍于情面,讲好话的多,挑缺点的少,久而久之,学生的评价停留在“好”“太棒了”等赞扬的词语上,而更多的忽略了评价的真正意义。在某种程度上,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的教学评价,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新的教学模式,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有开放的教学评价与之相适应,以便更好地促进语文学习。
1、引导学生多种评价机制相结合。传统的教学评价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忽略了生生协作评价,家长、社会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在这种评价机制下,学生仅仅是学习的接受者,无法体现主人翁精神。开放的课堂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协作、探究性学习,因此,语文课堂的评价机制应该是多元化的、动态化的。
2、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教师的评价要有导向性和激励性,让学生敢动、敢说、敢问,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活动获得尽可能多的实效。传统的教学评价,以知识为核心,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确切地说,是学习者能够记忆教师所教知识的数量的多少。而开放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的标准从知识转向了能力,还包括了学习动机、协作学习的精神等非智力因素,因此,更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只要学生的回答有一点道理,能自圆其说,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就真实记录了学生学习足迹,让学生体会到开放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备课、上课、评价等各个环节之中,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地安排不是教师事先确定,而是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来安排。这样,学生拥有了教学的知情权、选择权、自主权,教师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并与他们共同学习,也尝到了教学相长的甜头。这种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极大的激发起学生的热情,也极大的开启了他们的智力,使智商和情商真正达到和谐共振的全新境界,在开放的语文教学中塑造和谐生动发展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