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运用语料库技术,从批评话语角度出发,分析泰山风景区景点介绍文本中的称谓指示语、被动语态、主语、引语等话语策略。研究表明,泰山风景区的景点介绍文本没有和游客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而只是单纯地介绍景点。文章对此类现象进行探索,提出相应的提高景点宣传效果的语言学策略和方法,以推动泰安旅游业发展。
关键词 批评话语分析 语料库 旅游语篇 景点介绍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3.016
A Study on Tourism Dis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aking the Introduction of Mount Tai as an Example
LI Tang, KANG Guangm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Shandong 271018)
Abstract Using corpus technology,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alyzed the discourse strategies in the introduction texts of Mount Tai, such as personal deixis, passive voice, subject and quot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cenic spot introduction lacked necessary interaction with the tourists, and only focused on introduction itself. This article probed into this phenomenon and proposed corresponding linguistic strategies and methods to improve the propaganda effect of scenic spots and further boost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Taian.
Keywords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orpus; tourism discourse; scenic spot introduction
0 引言
旅游業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誉。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地域辽阔,地理景观复杂多样;民族众多,地方文化差异大,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中国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安定团结,人民生活富足,为旅游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旅游业对推动中国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社会就业、丰富文化生活、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旅游业在中国经济和文化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成为中国的一项重要产业。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研究也不断深入,目前已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1]从研究内容来看,中国旅游研究虽有跨学科发展的要求,如从政治学角度分析,[2]从社会学角度分析,[3][4]但总体来说还没有形成跨学科研究的态势。[5]旅游既是一个经济系统,又是一个文化系统和社会系统,不仅涉及自然学科以及社会学科中的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地理学等被公认的与旅游密切相关的学科,而且也涉及语言学,尤其应该运用语篇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旅游研究。[5]
国内外对旅游的研究大多数囿于翻译领域,从语篇视角进行的分析不是很多。Papen[6]通过对纳米比亚旅游宣传册对景点的语篇构建的研究,发现纳米比亚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白人语篇占主导地位,说明旅游参与方是不平等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旅游语篇对旅游的构建。Jaworski & Piller[7]的研究表明旅游语篇能体现不同的意识形态,反映游客对旅游地及旅游环境的不同看法,因此已成为意识形态的一个表达场所。国内,田海龙[5]系统详细地阐述了将语篇和旅游结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现实意义,介绍了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为该领域的研究指明了方向。赵芃[8]分析了天津盘山风景区景点介绍文本中的代词及个别动词,指出大量时空指示语可以构建游客与景区及其历史传统的联系,但没有考虑到游客的心理感受,同游客间保持着相当大的距离,缺乏对游客身份的认同。由以上分析发现,从语篇的角度研究旅游中语言的运用问题,研究语篇对旅游的建构以及对旅游业发展地推动作用还是一个需要开发的领域。[5]基于此,本文运用语料库技术,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研究具体的景点介绍文本,目的是通过对文本的语言学分析,探讨语言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即,旅游语篇是如何构建旅游产业和游客经历的,以揭示语言背后所隐藏的社会主体(语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为旅游主管部门和开发企业提供推动旅游业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1 研究语料
泰山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被尊为“五岳之首”,它先后被评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地质公园等,是国内旅游开发较早、旅游发展水平较高的旅游景区,每年都会吸引数百万的国内外游客前来游览观光。泰山景点介绍是帮助游客了解泰山的一种重要手段,它用语言文本帮助游客获取信息和感知,使游客对泰山产生一种强烈的游览向往。因此,要想吸引游客,景点就应该从游客的角度去构建介绍文本并与之交流。本研究以泰安市旅游局官方网站的泰山风景区景点介绍和十本旅游相关书籍上的泰山风景区景点介绍,共十一篇介绍文本为语料①-,自建语料库进行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是一种把语言的社会性作为分析目的的话语分析,旨在揭示话语实践是如何被社会现实所塑造同时又如何对社会现实产生影响。即它不拘泥于语言本体的研究,而是关注语言在社会文化语境中的使用及语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9]“批评话语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系统功能语言学为批评话语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另一方面,二者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成为语篇分析中互补的视角和分析范式”。[10]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具有三个元功能并通过实施这三大功能将意义现实化,即概念功能(指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中各种经历的表达)、人际功能(指语言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动机并建立和维持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功能)、语篇功能(指语言成分组织成为语篇的功能)。Fowler & Kress (1979)把语言看作是意识形态的媒介,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元功能特征作为批评性分析的框架,分别运用及物性语法进行概念功能分析,运用情态语法进行人际功能分析,运用名词化、被动化、范畴化等转换手段进行语篇功能分析。[10]本研究从称谓指示语、被动语态、主语以及引语四个方面分析泰山景点介绍文本。
2 数据分析与讨论
2.1 景点介绍文本中的称谓指示语
指示语(deixis)是起到指示作用的词。除直接指示外,语言学研究中指示语更多的是解释语言与人、社会、时间、空间等语境之间的指代关系。指示语可分为三种形式,即称谓指示语、时间指示语和空间指示语。称谓指示语通过对人的称谓来显示其社会身份或地位。空间、时间指示语包括多种表示形式。在我们所建的语料库中,相对于空间、时间指示语来说,称谓指示语出现频率最低,在这其中,指代游客的则更少。如表1所示,人称指示语共出现156次,而指游客的仅有25次,其中“游人”9次,占5.77%;“游客”14次,占8.97%;“您”2次,占1.28%。由此可见,景点介绍文本仅在就景论景,缺乏针对游客的称谓指示语的大量使用,与游客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心理距离,没有达到依托景点介绍本文吸引游客的目的( 见表1)。
2.2 景点介绍文本中的被动语态
表1显示对游客的称谓指示语有三类,共计25个,占所有称谓指示语的16.02%。但这16.02%里面并不是所有的句子都是围绕游客展开的,突出表现在它们所处的句子很多是被动语态。在“游人”所处的9个句子中,“游人”作宾语的被动语态就有3个,见表2。“游客”的情况也是如此,作为宾语出现3次。被动语态具有弱化主语和掩盖动作的施动者的作用,旨在强调对宾语的处置和影响。由此可见语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语篇生产者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优势来支配整个文本并试图影响语篇消费者即游客。即景点介绍的表象之下隐含着旅游发展决策中不同的角色认同。
2.3 景点介绍文本中的主语
主语作为动作过程中的行为施动者,在文章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对泰安市旅游局网站的泰山景点介绍文本做个案分析时,发现该文本中共有96个主语。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泰山和泰山内各景点,共48个;第二类是众多的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共17个;第三类是被隐藏的主语,共26个;第四类是指游客,共5个。例如:
(1)泰山,这座精神山,也吸引了众多的文化名人……
(2)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自己的统治……
(3)沿途可经过岱宗坊、关帝庙、一天门、孔子登临处……
(4)中外游客盛赞此种吃法是超海参、胜鱿鱼的特殊美味
这四个例句分别代表着以上四类行为施动者。第一类占了全部施动者都是无生命的,它们仅在描述客观事实,没有赋予文本生气和活力,但其数量占了近一半。第二类是通过引用来证明泰山的景色之美是有历史印证的,其大都属于言语过程中的言说者。第三类在文中被隐藏,读者在语篇中可以看到动作的发出,却看不到其发出者。本来心理过程就不是很多,再加上行为施动者被隐藏,整个景点介绍文本显得死气沉沉,没有生命气息。与这些行为施动者相联系的及物性过程几乎都是心理过程,这种效果很难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去游览。第四类行为施动者是指游客,这种明确指明游客身份的句子能够使游客产生认同感和亲切感,是一种非常好的吸引游客的话语策略,但在整篇介绍文本中仅有5个,占行为施动者总数的5.20%。
2.4 景点介绍文本中的引语
景点介绍文本经常使用的一个话语策略就是引语。泰山景点介绍中参杂大量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的诗句,一方面能写实性地塑造出泰山形象,增加真实感和可信度,另一方面又能彰显出泰山的历史深厚感从而令游客产生向往之情。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很好的互文效果,从而縮短了语篇与游客之间的心理距离。在我们的十一篇泰山景点介绍文本语料中出现了21次引用。其中诗句如:
(5)“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的一首《望岳》,豪迈大气,让多少人对泰山充满了向往。
(6)名人祁承赋《十八盘》诗曰:“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径从穷处见,天向隙中观。重累行如画,孤悬峻若竿。生平饶胜具,此日骨犹寒。”
(7)李白有“平崖望八极,目击长空闲”。
句(5)将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诗引入景点介绍文本,借用杜甫的诗来描绘泰山之巍峨挺拔,读后让人产生一种向往之情。句(6)生动形象,令人充满想象,描写泰山著名景点十八盘的峻拔和艰险。句(7)引用李白的诗来了解泰山玉皇顶的无限美好风光,形容泰山之高伟。但是,在引用这些诗句时,文本却没能注意站在游客的角度和游客一起来回忆或欣赏这些诗句,没能将游客的地位突出出来。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隐含着旅游发展决策中不同的角色认同,即游客还是被动接受。
3 结语 旅游语篇已成为生成有关地点、游客、旅游服务以及旅游景点环境知识的一种极为关键的手段。在这种知识的生产过程中,旅游活动中的各个参与者(游客、旅游经营者和当地居民)从各自的兴趣利益出发,再现不同的旅游经历、服务质量和景点景观。旅游语篇已经成为意识形态的一个表达场所。[5]语篇策略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采用的一些系统运用语言的策略。语篇策略使用不当,吸引游客的目的就很实现。语篇的生产者,即旅游主体部门和组织者不应该只是为介绍而介绍,应该从语篇策略出发、站在游客的角度上去思考如何建构景点介绍,如何吸引游客。
通过分析发现,泰山风景区景点介绍文本主要是从旅游组织者的角度去介绍景点,而没有给予游客足够的重视。景点介绍文本必然要提供景点的相关信息,但如何在提供信息的同时站在读者或受众的角度去构建文本以吸引更多游客是需要加以完善的地方。本研究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1)增加称谓指示语的使用,体现同游客的互动交流;(2)增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的动词的使用,突出游客地位;(3)更多使用生命性施动者和主动语态,增强景点介绍文本的活力并凸显“游客是上帝”的身份。这样,景点介绍文本在介绍景点信息的同时,还可以突显其人文特征,从而达到吸引更多游客的效果。
*通讯作者:康光明
基金项目:泰安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16skx014
注释
① 黄利.一生必去的中国1000地方——中国1000个最美的旅游地.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② 何礼荪.简明中国旅游指南.山东友谊书社,1991.
③ 罗运模.中国最美地.广东旅游出版社,2007.
④ 刘成刚,张书珩.中国自助游.选房出版社,2004.
⑤ 宏强.中国精华旅游.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⑥ 李麟.游遍中国.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
⑦ 孔庆友,姜辉先.齐鲁风光大全.山东友谊书社,1991.
⑧ 楊艺.岁月的痕迹——中国的世界遗产.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⑨ 张艳玲.历史古迹传说与由来.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
⑩ 中共最美的100个地方.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
泰安市旅游局官方网站.http://www.tata.gov.cn/lvyouju.
参考文献
[1] 刘庆余.20年来中国旅游研究进展——国家自然、社科基金旅游项目反映的学术态势[J].旅游学刊,2008(3).
[2] 唐志明.旅游整治的政治学分析[J].旅游学刊,2006(7).
[3] 王宁.旅游、现代性与“好恶交织”[J].社会学研究,1999(6).
[4] 刘丹萍.旅游凝视:从福柯到厄里[J].旅游学刊,2007(6).
[5] 田海龙.旅游研究的语篇视角[J].南京社会科学,2009(8).
[6] Papen U. Exclusive, Ethno and Eco: Representations of Culture and Nature in Tourism Discourses in Namibia. In Jaworski A. & Pritchard A. (eds.), Discourse, Communication and Tourism. Clevedon: Channel View Publications.2005.
[7] Jaworski A, Piller I. Languascaping Switzerland: Language Ideologies in Tourism. In Locher A M, Strassler J. (eds.) 2008. Standards and Norm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2008.
[8] 赵芃.景点与游客:景点介绍文本的语言学分析[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8(5).
[9] Fairclough,N.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M].London: Polity Press,1992.
[10] 苗兴伟.批评话语分析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路径[J].山东外语教学,2016(6).
关键词 批评话语分析 语料库 旅游语篇 景点介绍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3.016
A Study on Tourism Dis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aking the Introduction of Mount Tai as an Example
LI Tang, KANG Guangm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Shandong 271018)
Abstract Using corpus technology,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alyzed the discourse strategies in the introduction texts of Mount Tai, such as personal deixis, passive voice, subject and quot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cenic spot introduction lacked necessary interaction with the tourists, and only focused on introduction itself. This article probed into this phenomenon and proposed corresponding linguistic strategies and methods to improve the propaganda effect of scenic spots and further boost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Taian.
Keywords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orpus; tourism discourse; scenic spot introduction
0 引言
旅游業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誉。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地域辽阔,地理景观复杂多样;民族众多,地方文化差异大,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中国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安定团结,人民生活富足,为旅游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旅游业对推动中国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社会就业、丰富文化生活、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旅游业在中国经济和文化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成为中国的一项重要产业。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研究也不断深入,目前已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1]从研究内容来看,中国旅游研究虽有跨学科发展的要求,如从政治学角度分析,[2]从社会学角度分析,[3][4]但总体来说还没有形成跨学科研究的态势。[5]旅游既是一个经济系统,又是一个文化系统和社会系统,不仅涉及自然学科以及社会学科中的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地理学等被公认的与旅游密切相关的学科,而且也涉及语言学,尤其应该运用语篇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旅游研究。[5]
国内外对旅游的研究大多数囿于翻译领域,从语篇视角进行的分析不是很多。Papen[6]通过对纳米比亚旅游宣传册对景点的语篇构建的研究,发现纳米比亚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白人语篇占主导地位,说明旅游参与方是不平等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旅游语篇对旅游的构建。Jaworski & Piller[7]的研究表明旅游语篇能体现不同的意识形态,反映游客对旅游地及旅游环境的不同看法,因此已成为意识形态的一个表达场所。国内,田海龙[5]系统详细地阐述了将语篇和旅游结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现实意义,介绍了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为该领域的研究指明了方向。赵芃[8]分析了天津盘山风景区景点介绍文本中的代词及个别动词,指出大量时空指示语可以构建游客与景区及其历史传统的联系,但没有考虑到游客的心理感受,同游客间保持着相当大的距离,缺乏对游客身份的认同。由以上分析发现,从语篇的角度研究旅游中语言的运用问题,研究语篇对旅游的建构以及对旅游业发展地推动作用还是一个需要开发的领域。[5]基于此,本文运用语料库技术,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研究具体的景点介绍文本,目的是通过对文本的语言学分析,探讨语言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即,旅游语篇是如何构建旅游产业和游客经历的,以揭示语言背后所隐藏的社会主体(语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为旅游主管部门和开发企业提供推动旅游业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1 研究语料
泰山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被尊为“五岳之首”,它先后被评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地质公园等,是国内旅游开发较早、旅游发展水平较高的旅游景区,每年都会吸引数百万的国内外游客前来游览观光。泰山景点介绍是帮助游客了解泰山的一种重要手段,它用语言文本帮助游客获取信息和感知,使游客对泰山产生一种强烈的游览向往。因此,要想吸引游客,景点就应该从游客的角度去构建介绍文本并与之交流。本研究以泰安市旅游局官方网站的泰山风景区景点介绍和十本旅游相关书籍上的泰山风景区景点介绍,共十一篇介绍文本为语料①-,自建语料库进行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是一种把语言的社会性作为分析目的的话语分析,旨在揭示话语实践是如何被社会现实所塑造同时又如何对社会现实产生影响。即它不拘泥于语言本体的研究,而是关注语言在社会文化语境中的使用及语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9]“批评话语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系统功能语言学为批评话语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另一方面,二者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成为语篇分析中互补的视角和分析范式”。[10]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具有三个元功能并通过实施这三大功能将意义现实化,即概念功能(指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中各种经历的表达)、人际功能(指语言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动机并建立和维持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功能)、语篇功能(指语言成分组织成为语篇的功能)。Fowler & Kress (1979)把语言看作是意识形态的媒介,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元功能特征作为批评性分析的框架,分别运用及物性语法进行概念功能分析,运用情态语法进行人际功能分析,运用名词化、被动化、范畴化等转换手段进行语篇功能分析。[10]本研究从称谓指示语、被动语态、主语以及引语四个方面分析泰山景点介绍文本。
2 数据分析与讨论
2.1 景点介绍文本中的称谓指示语
指示语(deixis)是起到指示作用的词。除直接指示外,语言学研究中指示语更多的是解释语言与人、社会、时间、空间等语境之间的指代关系。指示语可分为三种形式,即称谓指示语、时间指示语和空间指示语。称谓指示语通过对人的称谓来显示其社会身份或地位。空间、时间指示语包括多种表示形式。在我们所建的语料库中,相对于空间、时间指示语来说,称谓指示语出现频率最低,在这其中,指代游客的则更少。如表1所示,人称指示语共出现156次,而指游客的仅有25次,其中“游人”9次,占5.77%;“游客”14次,占8.97%;“您”2次,占1.28%。由此可见,景点介绍文本仅在就景论景,缺乏针对游客的称谓指示语的大量使用,与游客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心理距离,没有达到依托景点介绍本文吸引游客的目的( 见表1)。
2.2 景点介绍文本中的被动语态
表1显示对游客的称谓指示语有三类,共计25个,占所有称谓指示语的16.02%。但这16.02%里面并不是所有的句子都是围绕游客展开的,突出表现在它们所处的句子很多是被动语态。在“游人”所处的9个句子中,“游人”作宾语的被动语态就有3个,见表2。“游客”的情况也是如此,作为宾语出现3次。被动语态具有弱化主语和掩盖动作的施动者的作用,旨在强调对宾语的处置和影响。由此可见语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语篇生产者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优势来支配整个文本并试图影响语篇消费者即游客。即景点介绍的表象之下隐含着旅游发展决策中不同的角色认同。
2.3 景点介绍文本中的主语
主语作为动作过程中的行为施动者,在文章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对泰安市旅游局网站的泰山景点介绍文本做个案分析时,发现该文本中共有96个主语。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泰山和泰山内各景点,共48个;第二类是众多的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共17个;第三类是被隐藏的主语,共26个;第四类是指游客,共5个。例如:
(1)泰山,这座精神山,也吸引了众多的文化名人……
(2)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自己的统治……
(3)沿途可经过岱宗坊、关帝庙、一天门、孔子登临处……
(4)中外游客盛赞此种吃法是超海参、胜鱿鱼的特殊美味
这四个例句分别代表着以上四类行为施动者。第一类占了全部施动者都是无生命的,它们仅在描述客观事实,没有赋予文本生气和活力,但其数量占了近一半。第二类是通过引用来证明泰山的景色之美是有历史印证的,其大都属于言语过程中的言说者。第三类在文中被隐藏,读者在语篇中可以看到动作的发出,却看不到其发出者。本来心理过程就不是很多,再加上行为施动者被隐藏,整个景点介绍文本显得死气沉沉,没有生命气息。与这些行为施动者相联系的及物性过程几乎都是心理过程,这种效果很难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去游览。第四类行为施动者是指游客,这种明确指明游客身份的句子能够使游客产生认同感和亲切感,是一种非常好的吸引游客的话语策略,但在整篇介绍文本中仅有5个,占行为施动者总数的5.20%。
2.4 景点介绍文本中的引语
景点介绍文本经常使用的一个话语策略就是引语。泰山景点介绍中参杂大量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的诗句,一方面能写实性地塑造出泰山形象,增加真实感和可信度,另一方面又能彰显出泰山的历史深厚感从而令游客产生向往之情。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很好的互文效果,从而縮短了语篇与游客之间的心理距离。在我们的十一篇泰山景点介绍文本语料中出现了21次引用。其中诗句如:
(5)“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的一首《望岳》,豪迈大气,让多少人对泰山充满了向往。
(6)名人祁承赋《十八盘》诗曰:“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径从穷处见,天向隙中观。重累行如画,孤悬峻若竿。生平饶胜具,此日骨犹寒。”
(7)李白有“平崖望八极,目击长空闲”。
句(5)将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诗引入景点介绍文本,借用杜甫的诗来描绘泰山之巍峨挺拔,读后让人产生一种向往之情。句(6)生动形象,令人充满想象,描写泰山著名景点十八盘的峻拔和艰险。句(7)引用李白的诗来了解泰山玉皇顶的无限美好风光,形容泰山之高伟。但是,在引用这些诗句时,文本却没能注意站在游客的角度和游客一起来回忆或欣赏这些诗句,没能将游客的地位突出出来。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隐含着旅游发展决策中不同的角色认同,即游客还是被动接受。
3 结语 旅游语篇已成为生成有关地点、游客、旅游服务以及旅游景点环境知识的一种极为关键的手段。在这种知识的生产过程中,旅游活动中的各个参与者(游客、旅游经营者和当地居民)从各自的兴趣利益出发,再现不同的旅游经历、服务质量和景点景观。旅游语篇已经成为意识形态的一个表达场所。[5]语篇策略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采用的一些系统运用语言的策略。语篇策略使用不当,吸引游客的目的就很实现。语篇的生产者,即旅游主体部门和组织者不应该只是为介绍而介绍,应该从语篇策略出发、站在游客的角度上去思考如何建构景点介绍,如何吸引游客。
通过分析发现,泰山风景区景点介绍文本主要是从旅游组织者的角度去介绍景点,而没有给予游客足够的重视。景点介绍文本必然要提供景点的相关信息,但如何在提供信息的同时站在读者或受众的角度去构建文本以吸引更多游客是需要加以完善的地方。本研究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1)增加称谓指示语的使用,体现同游客的互动交流;(2)增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的动词的使用,突出游客地位;(3)更多使用生命性施动者和主动语态,增强景点介绍文本的活力并凸显“游客是上帝”的身份。这样,景点介绍文本在介绍景点信息的同时,还可以突显其人文特征,从而达到吸引更多游客的效果。
*通讯作者:康光明
基金项目:泰安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16skx014
注释
① 黄利.一生必去的中国1000地方——中国1000个最美的旅游地.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② 何礼荪.简明中国旅游指南.山东友谊书社,1991.
③ 罗运模.中国最美地.广东旅游出版社,2007.
④ 刘成刚,张书珩.中国自助游.选房出版社,2004.
⑤ 宏强.中国精华旅游.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⑥ 李麟.游遍中国.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
⑦ 孔庆友,姜辉先.齐鲁风光大全.山东友谊书社,1991.
⑧ 楊艺.岁月的痕迹——中国的世界遗产.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⑨ 张艳玲.历史古迹传说与由来.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
⑩ 中共最美的100个地方.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
泰安市旅游局官方网站.http://www.tata.gov.cn/lvyouju.
参考文献
[1] 刘庆余.20年来中国旅游研究进展——国家自然、社科基金旅游项目反映的学术态势[J].旅游学刊,2008(3).
[2] 唐志明.旅游整治的政治学分析[J].旅游学刊,2006(7).
[3] 王宁.旅游、现代性与“好恶交织”[J].社会学研究,1999(6).
[4] 刘丹萍.旅游凝视:从福柯到厄里[J].旅游学刊,2007(6).
[5] 田海龙.旅游研究的语篇视角[J].南京社会科学,2009(8).
[6] Papen U. Exclusive, Ethno and Eco: Representations of Culture and Nature in Tourism Discourses in Namibia. In Jaworski A. & Pritchard A. (eds.), Discourse, Communication and Tourism. Clevedon: Channel View Publications.2005.
[7] Jaworski A, Piller I. Languascaping Switzerland: Language Ideologies in Tourism. In Locher A M, Strassler J. (eds.) 2008. Standards and Norm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2008.
[8] 赵芃.景点与游客:景点介绍文本的语言学分析[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8(5).
[9] Fairclough,N.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M].London: Polity Press,1992.
[10] 苗兴伟.批评话语分析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路径[J].山东外语教学,2016(6).